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析报道我院确诊断肺癌的患者27例,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灌注药物进行治疗,有效率为78%,文中对肺癌的X线和组织类,血供来源以及这的成功与疗效的关系,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是亚洲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一种已有十几年临床应用经验的肝癌局部治疗手段,但仍不能替代手术治疗。本文对原发性肝癌一期切除及经TACE后二期切除术标本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B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定,初步探讨了TACE对肝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肺癌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例(男29例,女12例;周围型肺癌22例,中心型肺癌19例)。分析CT图像并记录影像特征。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VEGF及MVD与肺癌CT强化幅度之间进行逐步回归分析,VEGF及MVD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之间采用χ2检验。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肺癌组织CT强化幅度随VEG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的增高有增加的趋势(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98,0.399,P<0.01)。在瘤体>3 cm组VEGF阳性表达率及平均MVD,明显高于瘤体≤3 cm组(P<0.05)。VEG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的深分叶征、棘突征和血管集束征有相关性(P<0.05)。结论SCT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肺癌VEGF表达以及微血管形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膀胱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膀胱癌中VEGF表达与MVD的关系及在膀胱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结果 68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42例(61.8%)、MVD为63.64±33.20,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VEGF的表达: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P<0.01),Ⅱ、Ⅲ级明显高于Ⅰ级(P<0.05,P<0.01).VEGF阳性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VEGF阳性组术后5 a预后不佳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5 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P<0.05).结论 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VEGF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血管生成和病人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其近期疗效较为满意。我院自2000年2月~2005年4月共收治中晚期肺癌39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剌,行介入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本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37~84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7月。症状有咳嗽,胸痛,发热,痰中带血,食欲减退。所有病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经皮肺穿剌病理学检查证实24例。中央型肺癌17例,周围型肺癌21例,转移性肺肿瘤1例。1·2每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剌插…  相似文献   

6.
7.
8.
孙建军  陈少华 《人民军医》2000,43(5):276-277
1989年以来,我院对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 32例,进行了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大剂量化疗药物联合灌注治疗(BAI),收到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9~68岁,平均52岁。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诊断,其中鳞癌19例,腺癌7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不明组织类型2例。根据支气管动脉造影,依癌体内血管多少,分为多血管型和少血管型。本组多血管型23例,少血管型 9例。按 TNM分期,Ⅲ期 18例,Ⅳ期14例,均无手术指证。肿瘤为3 cm×5cm~10cm ×12cm。合…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癌的常规(讨论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癌在我国已有2 0年的历史 ,但目前尚无治疗规范 ,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 ,结合文献提出此初稿 ,仅供大家讨论及修改 ,以求进一步完善。一、适应证原则上需作局部治疗者 ,均属本法的适应证 ,以下尤为适合 :1.已失去手术机会而病灶仍局限于胸内 ;2 .病灶可切除 ,但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 ;3.手术前局部化疗以提高疗效。二、禁忌证1.恶液质或心、肺、肝、肾功能衰竭 ;2 .高热、严重感染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值 (白细胞计数低于 3× 10 9/L) ;3.严重出血倾向和碘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三、术前准备(一 )明…  相似文献   

10.
2006年3月—2012年11月,我们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225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选择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肺癌225例,男152例,女73例;年龄26-82岁,平均52.5岁。入组病例均经CT、MRI、支气管镜活检等检查确诊为Ⅱ、Ⅲ期肺癌,其中,鳞癌122例,腺癌74例,未分化癌29例;中央型肺癌156例,周围型肺癌6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残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微血管直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经病理证实的HCC63例,包括单纯手术切除42例(对照组),TACE术后行Ⅱ期手术切除21例(TACE组)。TACE组患者手术前接受1~2次不等的TACE治疗,均按统一规范标准给予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TACE组取病灶边缘残存肿瘤部分,检测肿瘤组织的MVD、微血管直径及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MVD值为(5169±1817)条,TACE组MVD值为(5857±1575)条,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05);对照组微血管直径为(1762±1054)μm,TACE组微血管直径为(1579±765)μm,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1,P>005)。对照组VEGF阳性染色细胞数为13826±6524,TACE组VEGF阳性染色细胞数为24366±8888,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P<001),TACE显著上调了VEGF蛋白的表达;VEGF阳性染色细胞数与MVD明显相关(r=04936,t=44329,P<005)。结论化疗栓塞术后残癌组织存在丰富的肿瘤血供,残癌组织肿瘤细胞VEGF表达明显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癌螺旋CT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程度、强化比值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经纤维结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对手术病理标本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链霉卵白素复合物(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二甲基联苯胺(DAB)显色法进行VEGF和肿瘤MVD的测定,将检测结果与病灶的强化程度和强化比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TNM分期的不同组间肿瘤VEGF和肿瘤MVD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不同组间病灶的强化程度和强化比值也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两者间具有相关系,r1=05905,P1=00015,r2=04574,P2=00126。结论VEGF和肿瘤MVD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标志,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和强化比值与其呈正相关,可间接反映其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原发性输尿管癌生长、发展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一两步法,测定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 26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16例(61.54%),显著高于正常输尿管组织及输尿管息肉(P<0.01)。VEGF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表达,Ⅲ级高于Ⅰ、Ⅱ级(P<0.05),B以上高于T2以下(P<0.05)。VEGF阳性组术后5a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5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对肝细胞癌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不同介入方法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C)多药耐药(mutidrugresistanceMDR)基因表达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影响。方法 7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PHC共98例,单纯手术57例,4种介入方法治疗后Ⅱ期切除41例,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  相似文献   

15.
中央型肺癌介入化疗加栓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目的:分析供血动脉的介入化疗及栓塞对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中央型肺癌60例,均经病理证实。行支气管动脉及其他供血动脉造影,确认为肿瘤供血动脉后,灌注化疗药,再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与丝线栓塞供血动脉。结果:6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其中显效率48例(80%)。获得手术根治机会者33例(55%),术后化疗;余27例行综合治疗,随访18-34个月,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介入化疗加栓塞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有效方法,配以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胰腺导管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计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肿瘤微血管(MVD))计数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研究胰腺肿瘤的预后因素。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且资料完整的48例石蜡切块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VEGF蛋白检测及MVD计数,与正常胰腺组织及癌旁组织对照,并结合病人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64.58%(31/48)。MVD计数为10~34个,中位数为21。VEGF蛋白表达与MVD计数有明显相关性(P<0.01)。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肿瘤TNM分期都有相关性,肿瘤≥2cm比<2cm的VEGF表达阳性率高(P<O.05)。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表达阳性率高(P<0.01)。肿瘤TNM分期Ⅲ~Ⅳ期比Ⅰ~Ⅱ期VEGF表达阳性率高(P<0.05)。COX分析显示,VEGF蛋白表达及MVD计数与病人生成时间有关。VEGF表达阳性,死亡危险度大;MVD个数多者,死亡危险度大。结论血管生存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和MVD可作为评价胰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抗血管治疗可能成为胰腺癌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残癌及癌旁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状态水平的差别和意义.方法 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行二期手术切除的肝癌及其周围组织标本43例份(TACE加手术组)和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癌及周围组织标本20例份(单纯手术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残癌及癌旁组织VEGFR-2、磷酸化VEGFR-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CD31标记)];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TACE加手术组残癌组织磷酸化VEGFR-2和HIF-1α的吸光度值(A值)分别为(0.034±0.016)、(0.047±0.021),单纯手术组分别为(0.024±0.009)、(0.035±0.016),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5、4.77,P值均<0.05);TACE加手术组癌旁组织VEGFR-2、磷酸化VEGFR-2和HIF-1α的A值分别为(0.040±0.017)、(0.031±0.011)和(0.037±0.015),单纯手术组分别为(0.030±0.015)、(0.020±0.008)和(0.024±0.014),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0、13.72、11.65,P值均<0.05);TACE加手术组和单纯手术组的癌旁组织MVD分别为(58.3±15.2)、(44.4±10.5)个/高倍视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P<0.05).结论 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缺氧程度加重,VEGFR-2表达增加且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8.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对34例SPN行MSCT动态增强(以4 m 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SPN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PHSPN)、灌注量(P)、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PHSPN/PHAA)。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SPN CT灌注各参数与MVD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PHSPN值恶性结节[(96.15±11.55)HU]和炎症性结节[(101.15±8.41)HU]较良性结节[(47.24±9.15)HU]有更高的强化峰值(F=72.730、9.728,P值均<0.001);PHSPN/PHAA比值恶性和炎性结节较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51、8.20,P值均<0.001)。而恶性结节与炎症性结节的PHSPN值和PHSPN/PHAA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SPN(χ2=8.49,P<0.05)。恶性SPN与炎症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良性SPN(F=103.15、16.88,P值均<0.01)。VEGF阳性表达17例(恶性SPN 16例,良性SPN 1例),MVD计数恶性SPN[(36.88±6.76)条/视野]明显高于良性[(4.51±0.60)条/视野]和炎性[(26.11±5.43)条/视野]SPN(F=91.31、9.39,P值均<0.001)。CT灌注各参数PHSPN、P、PHSPN/PHAA比值,与恶性和良性MVD呈正相关,其中以恶性结节PHSPN与MVD相关性最强(r=0.657,P<0.05)。结论SPN的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是其在CT灌注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SPNCT灌注特点与其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对耐药基因在原发性肺癌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耐药基因在原发性肺癌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支气管镜和手术获得未行化疗和进行过介入治疗的肺癌标本共118例。小细胞癌(SCLC)26例,非小细胞癌(NSCLC)92例(鳞癌48例,腺癌44例);其中,非化疗组50例;单纯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的非栓塞组28例;应用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支气管动脉的栓塞组4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各组标本中的鼠抗人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的阳性率。结果 非化疗组的PgP与GST-π的阳性率分别为32.0%与34.0%,非栓塞组分别为75.0%与78.6%;栓塞组则分别为50.0%与52.5%。非化疗组与非栓塞组的PgP与GST-π阳性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非化疗组与栓塞组的PgP与GST-π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NSCLC中分化程度高的I级癌细胞的耐药基因的表达高于分化程度低的Ⅱ、Ⅲ级癌细胞(P值均<0.01)。结论 检测癌组织中的PgP与GST-π对肺癌化疗的个体化方案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使肺癌多药耐药性的阳性表达率增高,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支气管动脉对癌细胞耐药性产生的诱导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