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自分泌生长刺激的异常合成。PDGF是有效的有丝分裂原和化学驱动剂,PD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当PDGFR与PDGF结合后,活化-系列下游信号通路,并产生众多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PDGF和PDGFR的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辐射抗性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调控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松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22(5):264-266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一直是心血管病研究的热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在再狭窄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DGF的结构及来源,PDGF受体,PDGF的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制,PDGF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以及针对PDGF及其受体的再狭窄的防治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胎儿皮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两亚基(A,B)及其两种受体(PDGFR-α和PDGFR-β)在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持下征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16例被测标本中包括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组织8例和成人皮肤组织8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病理技术研究这四种蛋白在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胎儿皮肤组织中,PDGF-A、PDGF-B、PDGFR-α和PDGFR-β的阳性细胞率较低,其中PDGF-A、B主要分布于表皮角质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PDGFR-α定位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PDGFR-β则在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上有少量分布。在成人皮肤组织中,PDGF两种亚基和两种受体的阳性细胞率进一步增大,PDGF-A、B的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PDGFR-α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β-型受体在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上有阳性表达。结论:PDGF及其受体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发育早期的胎儿皮肤组织中,四路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胎儿无瘢痕愈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物质(SP)对体外破骨细胞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机械分离法分离培养破骨细胞,根据SP的终浓度(10-10~10-6 mol/L)分为对照组(无SP)、10-10,10-8,10-6 mol/L组.在培养后第1,3,5天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在破骨细胞内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用RT-PCR方法检测培养24 h后破骨细胞内PDGFR-β mRNA的表达.结果 PDGFR-β及其mRNA在破骨细胞内表达与SP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呈明显正相关(P<0.01). 结论 SP对破骨细胞功能的调控可能是上调破骨细胞内PDGFR-β的表达来实现的,SP调节破骨细胞上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是其对骨折修复和重建的网络调控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文中重点叙述了:1.PDGF分子生物学(PDGF的分子结构、PDGF的受体、PDGF的产生与作用方式、PDGF的生物学作用);2.PDGF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调控;3.PDGF与疾病的关系;4.PDGF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5.PDGF与基因治疗.指出:PDGF作为损伤修复因子,在组织修复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存在诸如生物半衰期短、易灭活、生物利用度低、创面释放的非持续性等缺点.因此,对其有待进一步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解聚合清蛋白受体 (PHSA R )对乙肝的诊断价值 ,19961998年 ,我们检测了乙肝患者的PHSA R、HBVDNA、HBeAg、抗 HBe ,发现慢性重度乙肝 (CHBⅢ )的PHSA R阳性率较高 ,是乙肝病毒传染性和乙肝病毒复制的诊断依据 ,具有一定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被检者 686例 ,男 5 81例 ,女 10 5例 ;年龄18~ 63岁 ,平均 3 2 6岁。诊断均符合 1995年 (北京 )第 5届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改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 ,其中急性乙肝 (AHB) 3 8例 ,慢性轻度乙肝 (CHBⅠ ) 188例 ,慢性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PDGF-AA)处理能否增加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向全身照射(TBI)大鼠骨髓的分布.方法 分离雄性大鼠dMSCs,向第3代dMSCs中加入10μg/L PDGF-AA,继续培养2 h后,Western blot检测dMSCs中tenascin-C的表达,Transwell小室观察dMSCs的迁移能力,并收集细胞静脉移植到雌性全身照射大鼠体内,伤后2周采用针对Y染色体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骨髓中dMSCs含量.以未处理的dMSCs作为对照.结果 与未处理的dMSCs相比,PDGF-AA处理可上调dMSCs中tenascin-C的表达,在骨髓提取液的趋化下迁移到Transwell小室下层的细胞多,移植后分布到骨髓的dMSCs数量为(1.79±0.13)×105个,明显高于未处理的(1.24±0.09)×105个(t=8.833,P<0.01).结论 移植前用PDGF-AA处理dMSCs可增强其迁移能力,并可增加其向全身照射大鼠骨髓的分布.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whether dermal multipotent stem cells (dMSCs) treated with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AA ( PDGF-AA )could distribute more frequently to the bone marrow in rats of total body irradiation (TBI).Methods Male dMSCs were isolated and 10 μg/L PDGF-AA was added to the culture medium and further cultured for 2 h.Then the expression of tenascin-C were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 and 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dMSCs was assessed in transwell chamber.The pre-treated dMSCs were transplanted by tail vein injection into female rats administered with total body irradiation, and 2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al-time PCR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dMSCs in bone marrow.Non-treated dMSCs served as control.Results PDGF-AA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enascin-C in dMSCs, made (1.79 ± 0.13) × 105 cells migrate to the lower chamber under the effect of bone marrow extract, and distributed to bone marrow in TBI rat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 1.24 ± 0.09) ×105 in non-treated dMSCs (t = 8.833, P < 0.0l ).Conclusions PDGF-AA treatment could enhance 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dMSCs and increase the amount of dMSCs in bone marrow of TBI rats aft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血小板源伤口愈合因子(platelet-derived wound healing factors,PDWHF)改善糖尿病难愈性伤口愈合的作用与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基因表达的关系. 方法 4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鼠数=12)、糖尿病组(鼠数=32).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值>1.8 g/L 1~2 d后,在每组大鼠背部用外科方法剪去2块直径为1.8 cm的全层皮肤,造成全皮层开放伤口.术后当日及以后连续6日,选糖尿病大鼠一侧伤口为PDWHF治疗组伤口,在其局部应用 PDWHF (100 μg/伤口),另一侧(糖尿病对照组伤口)及正常对照组伤口不予 PDWHF 治疗. 结果 伤后5 d,PDWHF治疗组伤口与糠尿病对照组伤口闭合指数无差异,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7,10,14 d,PDWHF 治疗组伤口闭合程度明显高于糠尿病对照组伤口(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5, 7 d,PDWHF 治疗组伤口组织中TGF-β mRNA水平量是糖尿病对照组的4倍和5.6倍(P<0.01),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10 d,3组间TGF-β mRNA水平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 PDWHF 促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与其增强伤口组织TGF-β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个新的、具有能同时促进机体红、粒及巨核细胞系造血的细胞因子,以便治疗由化疗和放疗等各种原因引起全血细胞损伤的综合征。方法 所用的细胞因子是本实验室重组的产品,以照射小鼠为模型,给小鼠注射细胞因子后,观察红、粒及巨核细胞的变化。结果 rhTPO/GM-CSF融合蛋白对受照射小鼠血象有恢复作用。结论 融合蛋白具有TPO-CSF双重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PSP94—TNFαD11a质粒DNA注射体内表达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带有目的基因PSP94-TNFαD11a的pcDNA3.0质粒DNA,以50μg/只剂量注射到39只雄性昆明小鼠的股四头肌内,第2、3、4、5、10、15、20、25天分别摘眼球取血收集血清,每组3只动物血清混合。同时取注射部位骨骼肌,研磨后离心取上清。用ELSIA方法检测血甭和骨骼骨上清中融合蛋白的表达,观察不同时间的蛋白表达水平。提取14天骨骼肌组织的总RNA,进行RT-PCR分析目的的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裸质粒注射后9天可检出目的蛋白的表达,第14天出现表达高峰,观察至25天仍可检察到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可与多种细胞内蛋白发生结合,涉及调节细胞生长、干扰素耐受、脂质代谢和其他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本实验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得到一个与NS5A相结合的未知功能蛋白基因,命名为NS5ABP37,根据GenBank数据库推定蛋白编码序列的信息,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该基因序列。连接人酵母和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表达成功,并经回交实验证实NS5A与NS5ABP37的结合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MD-2/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构建人髓样分化蛋白-2(human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rin-2,hMD-2)与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融合蛋白(hMD-2/GST)表达载体PGEX-4T-1/hMD-2,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hMD-2/GST。以真核表达载体PEF-BOS/hMD-2为模板,用PCR法在MD-2编码序列上下游引入酶切位点和终止密码子,将hMD-2编码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的相应酶切位点,用PCR和酶切筛选,鉴定重组质粒PGEX-4T-1/hMD-2,并对插入基因片断测序,重组质粒PGEX-4T-1/hMD-2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用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结果PCR,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实MD-2编码序列正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的相应酶切位点,片断与PCR扩增产物大小相同,序列无误,阅读框架正确,SDS-PAGE证实hMD-2/GS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说明成功构建了PEGX-4T-1/hMD-2载体,hMD-2/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初步表达,为MD-2后续研究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筛选与克隆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结合蛋白的基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细胞内蛋白-蛋白的结合是丙型肝炎病毒(HCV)与宿主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被认为是一种HCV基因组编码的重要调节蛋白因子,参与HCV的复制、转录和信号传导等过程,但是它在HCV的致病及耐药等方面的作用还存有争议。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多功能蛋白质与宿主蛋白的关系,作者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在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型人肝cDNA文库中进行筛选,得到35个与NS5A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包括载脂蛋白、线粒体单体型基因,磷脂酸酸性磷酸酶等11种已知功能蛋白质基因和3个未知功能基因。本研究结果为阐明NS5A在HCV致病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B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认为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非结构蛋白 5B(NS5B)是病毒复制酶 ,但是对其生物学特性还不十分清楚 ,我们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构建NS5B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AH10 9,与含人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 ,于涂有X α 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 Trp Leu His Ade)上筛选生长。挑选蓝色克隆 ,筛选出 33个与NS5B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克隆 ,其中有 31个已知功能基因及 2个未知功能基因。所克隆到的基因对以后研究NS5B的功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并为研究这些能与NS5B相互作用的基因在肝细胞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用ABC法检测118例慢性肝病患者骨髓细胞HBsAg、HBcAg和HBeAg,阳性56例(47.5%)。其中单阳性31例(26.3%)、双阳性12例(10.2%)、3阳性13例(11.0%)。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变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肝癌与肝硬变、慢性乙型肝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骨髓细胞HBV感染与肝癌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骨髓细胞分类计数,阳性骨髓细胞均在晚幼粒、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系,其它骨髓细胞系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观察兔抗大鼠LBP多抗对LPS诱导的肺组织NF-кB活化的影响,并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发现抗LBP抗体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肺组织NF-кB的活化,并显著降低肺组织TNF-α和IL-6含量,但这一作用只有在早期应用时才会有显著效果,在LPS作用的后期应用抗体的效果不明显.抗LBP抗体对NF-кB活化以及对TNF-α和IL-6生成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可能对急性肺损伤具有潜在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E2蛋白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CV的包膜蛋白E2 (E2 )的生物学特性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和抗病毒免疫关系极为密切。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多功能蛋白质与宿主蛋白的关系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在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型人肝cDNA文库中进行筛选 ,得到 76个与E2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 ,包括人类肝细胞癌相关抗原、硒结合蛋白、核苷传送系统、果糖磷酸激酶等 2 6种已知功能蛋白质基因和 14个未知功能基因。本研究结果为阐明E2在HCV致病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20.
对经肾活检确诊的30例肾炎病人应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酶标技术检测肾组织中的前-S_2(Pre-S_2)蛋白,同时对肾脏中的HBsAg、HBeAg及血清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7/22例原发性肾炎、6/8例狼疮性肾炎病人的肾小球中有Pre-S_2蛋白沉积,分布于毛细血管袢和(或)系膜区,其分布与肾炎类型、肾组织中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的多少有关。肾脏中Pre-S_2蛋白的沉积与相同部位HBsAg的沉积有联系,与HBeAg的沉积无关。膜性肾病时,Pre-S_2蛋白的沉积与病毒血症有良好的相关性。狼疮性肾炎时Pre-S_2蛋白的沉积很可能是非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