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1.5年,观察治疗前后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1.5年后,观察组房颤复发率21%,对照组39.4%,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能够显著减少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房颤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7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45例,常规治疗的同时,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42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追踪24个月,观察2组治疗1年后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的表达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房颤再次发作7例(15.6%),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33.4%);阿托伐他汀组转为持续性房颤2例(4.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5例,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再发房颤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水平均比未再发房颤患者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减少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提示炎症反应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5):436-43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血脂正常的PAF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脂蛋白a(Lpa)水平;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患者PAF发作、心力衰竭及猝死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PAF、心力衰竭及猝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TC、LDL-C、TG及L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TC、LDL-C、TG及L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及Lp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TG及L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hs-CRP、IL~(-1)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1)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抑制血脂正常患者PAF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 选择频繁发作的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 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1±0.13和3.14±0.12(P>0.05),Ⅱ组分别为3.23±0.11和1.16±0.10(P<0.05).Ⅰ组和Ⅱ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56.34%和70.87%(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且与其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血脂变化和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TC、TG和LDL-C降低,而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各指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2例缺血事件,缺血事件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缺血事件,缺血事件发生率为30%(9/30),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可以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晚餐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每晚餐前服用辛伐他汀20mg,连续用药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与连续用药8周后的血脂指标及心电图等检查的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连续用药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且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改善,所有患者几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显著,对冠心病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可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0年2月,将我院收治的112例UA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用药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心脏缺血事件发生频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用药后血TC、TG明显下降,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对UA患者在抗缺血、抗栓经典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TC、TG,降低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频率,从而可更好地稳定病情和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 6 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32例 ,给予阿托伐他汀 10mg d,4周后血清胆固醇未下降 10 %者 ,可增量到 2 0mg d ;B组 30例 ,给予氟伐他汀2 0mg d,4周后血清胆固醇未下降 10 %者 ,可加量到 4 0mg d,两组均治疗 8周 ,观察降脂疗效。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 ,总胆固醇 (TC)从 (6 83± 0 86 )mmol L降至 (4 6 8± 0 84 )mmol L ;甘油三酯 (TG)从 (3 16± 0 81)mmol L降至(2 0 4± 0 76 )mmol 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从 (3 94± 1 2 2 )mmol L降至 (2 32± 0 77)mmol L (P均 <0 0 1)。两组降脂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LDL -C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明显降TC、LDL -C、TG的作用 ,可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医学综述》2015,(2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26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69例)和对照组(57例)。患者入院均给予胺碘酮24 h内复律,对照组给予口服厄贝沙坦降压,每日1次,每次1片;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每日2片,疗程12周。疗程结束后复测血压与超声心动图,判定PAF疗效,比较两组血压值与PAF复发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8±8)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32±8)mm Hg;(86±6)mm Hg比(89±7)mm Hg](P<0.01)。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研究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后LVDD、LAD、LV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3)mm比(49±3)mm;(37.0±1.3)mm比(37.6±1.8)mm;(138±5)g/m2比(141±6)g/m2],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56±6)%比(54±5)%](P<0.01)。治疗12周后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6%(17/69)比42.1%(2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PAF能进一步改善心脏重构与心功能,降低血压值,减少PAF发作频率,预防持续性或永久性P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前、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分别检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C),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两组TC、LDL-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TC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HDL—C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第1周后,治疗组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3%VS25.0%,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短期内即有明显的降脂效果,而瑞舒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1.
12.
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的临床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5 9例 TC≥ 5 .98mm ol/ L ,或合并 TG≥ 2 .0 0mm ol/ L或合并 HDL - C男 <1.0 4 mm ol/ L ,女 <1.17mm ol/ L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 (A组 ) 2 9例 ,氟伐他汀组 (F组 ) 30例 ,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 10 mg/ d,F组给予氟伐他汀 2 0 mg/ d,晚上 8点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 8周。治疗前 ,治疗后 4周、8周分别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治疗 4周后及 8周后 ,TC、TG、TDL - C、TC- HDL - C/ HDL -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1) ,HDL -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两组间比较 ,治疗后 4周 ,TC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 4周和 8周后 ,L DL - C、TG下降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优于氟伐他汀组 (P <0 .0 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低 TG和 L DL - C的作用较氟伐他汀强 ,且不良反应轻微 ,耐受性好 ,可用于老年高胆固醇血症 ,特别是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将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另外11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和FMD等心功能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较为明显,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CRP(超敏C反应蛋白)、LVEF(左室射血分数)、Hcy(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阿托伐他汀,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运用计算机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47例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47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设为研究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简LDL-C)、三酰甘油(英简TG)、总胆固醇(英简TC)等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所减小,并且研究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简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脂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4%(45/4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5.11%(4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的用药情况下,瑞舒伐他汀的调脂效果更加理想,更适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有持续性的心房颤动患者8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双氢克尿噻、硝苯地平缓释片、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房内径LAD,超敏G反应蛋白hs-OE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等检测指标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的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有持续性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心房颤动复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朝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1):45-4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疗效.方法 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山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复方丹参片、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晚饭后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期间定期观察临床症状、血脂、心电图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变化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SMI疗效良好,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功能不全且合并患有阵发性房颤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RP水平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CRP分别为(14.91±4.1)和(10.2±2.9)mmol/L,对照组治疗前后的CRP分别为(13.2±1.7)和(10.3±1.5)mmol/L,两组治疗后CRP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且其房颤复发和恶化、心源性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可有效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40)。恢复窦性心律后2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胺碘酮、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AD小于对照组(P〈0.01),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0~20mg,每日2次,疗程6周。结果治疗前后对比降低TCTG和LDL—C,升高HDL-C的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以降低TC,LDL-C疗效显著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微。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