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佳霓  ;王晓红 《华西医学》2009,(8):2176-2178
四川省总人口有8700多万,截至2007年底,有622.3万残疾人需要提供医疗康复服务;"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又新增加了大量的需要接受医疗康复服务的地震伤员,地震导致的各种类型的严重损伤(脑外伤、脊髓损伤、截肢、骨折等)给地震灾区伤员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众多地震伤残人员的康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今,绝大多数地震伤员已离开医院回到当地社区,但灾区严重缺乏社区康复人才和康复技术。如何保证地震伤员离开医院后能够继续享有康复服务,是灾区社区康复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依照国际经验,大量的医疗康复服务应该在社区康复完成。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的社区康复护理已经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1周年前夕(2009年4月6~30日),作者所在的江苏省援川医疗卫生总队医疗大队对四川绵竹地区的21个乡镇的近2000名地震伤员进行社区康复指导,同时对其中接受过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的150例进行疗效评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了大批的地震伤员,其中大部分损伤为骨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这些地震伤员骨折后的功能障碍问题[1]。2009年3月-5月,我们对四川绵竹市地震伤员进行了"家庭康复指导",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云南医疗队于2008年5月20日由四川江油等地转运回灾区伤员共188名。我院石林天奇医院收治了108名伤员,其中的  相似文献   

5.
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康复医学无论在抢救期及康复期都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多学科协作救治、康复早期干预、功能锻炼、特殊器具的使用和心理社会支持,达到助残展能、康复身心的目的;建立四级医疗卫生网络,争取灾后重建项目,开展地震康复课题研究,为地震伤员提供全面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四川绵竹地区地震伤员出院返家后的功能障碍、家居环境、职业回归及心理状况,为社区康复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绵竹地区123例出院伤员进行家庭回访,评估其功能障碍、家居环境情况,对其职业回归、经济收入、心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3例伤员中,骨折66.7%、脊髓损伤17.1%、挤压伤及周围神经损伤11.4%、截肢3.2%、脑外伤1.6%,其中56.9%需要接受家庭康复指导.85.7%的脊髓损伤伤员需要家居环境改造.65.5%的18~59岁男性没有就业并愿意接受职业培训.123例伤员中,8.9%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阳性.结论 四川绵竹地区地震伤员返家后仍需要进一步的社区康复,及时全面的社区康复对其家庭回归和社会回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总结34例地震灾区伤员医院护理管理的要点,包括启动护理应急预案、评定分类伤员的病情、危重伤员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实行多学科护理大会诊、提供心理支持,采取动态多样心理干预、重视多学科全面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伤员实行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减轻骨科伤员的并发症,出院时落实可行的康复指导、分批欢送灾区患者,帮助灾区患者树立信心重建家园等,认为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为伤员服务。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9日,在首届亚洲大洋洲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术大会期间,根据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SPRM)秘书长李常威教授的提议,ISPRM主席内阁主要成员和中国康复医学会有关负责同志,就如何及时、有效地支持中国四川地震灾区伤员康复工作召开了紧急会议。  相似文献   

9.
罗蔓 《护理研究》2009,23(7):1890-1890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罕见的大地震导致了大量的地震伤员,为了让伤员得到较好的救治和康复机会,政府指定了各地的部分医疗机构收治部分伤员。本院也接受了救治任务,专门成立了地震伤员病区,接受了四川绵阳地区的转诊伤员。在地震伤员病区内进行伤员护理工作时,发现我院收治的地震伤员40例中,95%为骨折病人,出现便秘者达33例,占伤员总数的82.5%,而震后初期因为灾区医疗条件的限制及病人心理上对排便问题的回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难救援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04-20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护理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结果:解放军总医院灾后迅速将无线便携式远程会诊系统配置于地震灾区伤员集合点医院,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提供24h各相关专科护理的远程服务,对地震伤员的疑难护理问题提出诊治意见。据统计解放军总医院共进行远程护理会诊20余例,使灾区伤员的救治能力倍增。结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使灾难救援的伤员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实现了将最好的护理专家送到了救援的第一线,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护理指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区成批伤员后方救治病区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大地震瞬间造成数万人伤亡,大量的灾区伤员使当地医疗机构处于过度饱和状态,经过紧急处理后,大量伤员已陆续转往全国各地医院救治.地震灾区伤员病情复杂,合并症多,且心理不稳定,同时,灾区伤员的康复也成为了各界人士密切关注的问题,纷纷来到各救治医院探视、鼓励患者,主动请缨参加志愿者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如何调整好患者治疗与频繁探视之间的关系,指导志愿者正确服务,做到及时、有效治疗,使伤员早日康复,重返家园,已成为各地医院所面临的问题.广东省多家医院收治了900多例灾区医院转入的伤员,我院共分批收治53例.在医院紧急布署、管理下,出色地打好了抗震救灾的"第二战场",使各项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价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后3个月内极重灾区危重症医疗救治的绩效,为全球地震医学救援降低死亡率、伤残率,提高康复率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查找并分析评价所有与本研究目的相关的回顾性分析、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结果①据不完全统计,震后72小时极重灾区自救伤员共30620人,其中危重伤员数占住院伤病员总人数的22%。②地震极重灾区市属、近灾区市属、省属和部属医疗机构院内危重伤员死亡率依次为12.21%、4.50%、2.50%、2.17%。③二线医院收治住院的躯干、四肢和部位不详骨折、危重伤和其他伤员人数高于一线医院,伤情更重。④震后4个月,转运到三线医院的10373名稳定期伤员出院99.07%,死亡率0.017%。结论①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危重伤员救治基本形成"上级帮下级,重灾区帮极重灾区,一般灾区帮重灾区和极重灾区,极重灾区以自救互救为主"的医疗救治模式。②对极危重伤员采取"四集中"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使重伤员院内死亡比例由15.06%降至2.9%以下。③在准确伤情信息指导下及时、科学、规范的现场分检后送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汶川特大地震极限条件下极重灾区危重症伤员的救治工作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根据卫生部的统一安排,福建省于5月25日、27日和6月1t3,先后接收4个航班与一趟专列从四川灾区转送来闽救治的共455名伤员。这些伤员被分别安排在省级及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市21家三级医院救治,其中部队医院4家。伤员中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1岁2个月,以骨伤居多(占85%),且多数为复合伤。截至7月31日,福建省为灾区伤员开展手术治疗147人次,已护送420名符合卫生部灾区伤员出院指导原则规定的出院标准的伤病员安全返回家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远程护理会诊在雅安芦山地震救援中的作用。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护理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结果:在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开通面向灾区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借助此系统。我们对部分地震重伤员进行了远程护理会诊。结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护理质量,有利于伤员的早日康复,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护理指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和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救援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探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结果和结论 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后,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及时将无线便携式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发送至地震灾区伤员集合点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开通面向灾区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提供24h包括急诊和危重症救治、骨科、脑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等相关专业的远程救援服务,对地震伤员的抢救提出了诊断和救治意见,形成了救灾现场专家与后方专家的良性互动,使灾区专家医疗队的救治能力倍增.解放军总医院在芦山地震中共进行远程医疗会诊110余例,在对灾难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有效的紧急救治中实现了实时高清会诊和现场手术指导,并在业务层面实现了多媒体通信系统与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对接,在功能层面实现了各联盟医院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以及医疗业务的互联互通,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医疗抢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居民灾后医疗和健康教育需求状况.为开展地震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1月16~21日(四川汶川地震后6个月)对什邡市地震灾区蓥华镇石门村、竹溪村进行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抽样方法为随机抽样,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服务状况、健康教育开展状况、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等.结果:共发放问卷586份,收回有效问卷582份,调查对象自报各种症状疾病中,以咳嗽伴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最高.目前居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村卫生站(65.30%),调查对象对健康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健康教育指导上(71.80%),其次是时常见病的医疗诊治需求(53.61%).结论:地震发生6个月后,地震灾区居民生活保障、卫生设施和医疗服务能够基本满足受灾群众需求.灾后健康教育工作应针对当地常见病知识进行开展,及时发放卫生知识宣传材料,提高当地卫生站的医疗水平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华西医学》2009,(4):944-944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的心理康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将心理卫生服务理念更好地整合融入到灾区群众生活的各个层面,摸索并完善灾区社区管理模式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是非常关键的。在汶川省港澳办公室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香港青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开展的“四川灾后心理康复培训及服务计划”特别筹划了“灾区社区管理及心理卫生服务培训”,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以来,截止2010年5月累计收治伤员9145例,1840例伤员在医院接受救治(其中有200例重症和危重症伤员),伤员累计出院1187例[1]。为了积极协助州残联和掌握康复需求,发展医疗康复工作,笔者参加组织和执行了本次调查,旨在为发展震后医疗康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地震灾区简易条件下使用简易气管罩对气管切开伤员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汶川地震灾区简易病房对12例气管切开伤员使用自制新型、简易气管罩结合常规进行护理。结果12例接受护理的气管切开伤员中除1例转院外,其余11例在1个月内均未发生肺部感染。结论在简易条件下采用新型气管罩结合常规护理能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肺部感染率,有利于伤员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四川伤员康复措施及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伤员躯体康复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卫生厅医政处工作档案资料,收集汶川地震伤员需康复治疗者的资料,采用ISS评分法评定伤员骨折伤情严重程度,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康复治疗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2月513,全省接受规范康复治疗28008例中27080例经一期康复治疗先后出院,出院率97.8%;全省仍有928人住院,需后续康复治疗,包括:颅脑损伤55例;截瘫伤员163例,截肢伤员约260例,脊柱、骨盆等骨折的重伤员449例。部分截肢患者需更换假肢或再次行残端修整手术及再康复;大部分安装内同定的伤员需取出内固定物及后期康复。结论由于各级政府重视,组织行之有效,汶川地震伤员康复工作成绩显著。今后应:①继续完善全省康复机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②加大医疗康复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及服务能力;③制定伤员后期康复标准,跟进随访及功能训练,使其功能达到最大程度恢复回归社会;④政府和社会应着力解决伤残人员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