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桂哌齐特注射液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为药物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503份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3例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不良事件27例(5.4%),其中药物不良反应11例(2.2%),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及皮肤反应,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和合并用药有关(P〈0.05)。结论:掌握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防治方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检索获得使用过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病历,以及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3)和万方数据库(1989~2013)中检索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安全性考察的文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336例中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药品不良事件共51例(3.82%),其中药品不良反应30例(2.25%),主要表现为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胃肠道反应及皮肤反应,多数轻微,不影响原疾病的治疗,且不良反应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与合并用药有关。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症状较轻微,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肾脏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住院、因心脑血管疾病使用过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年龄≥60岁并有完整病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肾损伤诊断标准为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后血清肌酐升高≥26.4μmol/L或增加至基线值1.5倍以上,或尿量〈0.5 ml/(kg·h)。结果共收集到489例患者,男性377例,年龄60~106岁,平均(83±7)岁;女性112例,年龄63~100岁,平均(81±8)岁。60~80岁者160例(32.7%),〉80岁者329例(67.3%)。合并感染者265例(54.2%)、慢性肾功能不全者223例(45.6%)、糖尿病者125例(25.6%)、恶性肿瘤者32例(6.5%)、危重症者24例(4.9%)。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CEI/ARB)类药物者150例。马来酸桂哌齐特用法均为320 mg,1次/d静脉滴注;用药时间为2~68 d,平均12 d。有14例患者出现肾损伤(2.9%),男性12例(3.2%),女性2例(1.8%),60~80岁者1例(0.6%),〉80岁者13例(4.0%)。用药前血清肌酐54~217μmol/L,平均(105±48)μmol/L;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2~15 d(平均6 d)后,血清肌酐为86~276μmol/L,平均(142±57)μmol/L。〉80岁者。肾损伤发生率高于60~80岁者(P=0.043)。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肾损伤发生率高于无慢性肾功能不全者(P=0.002)。14例患者均未出现少尿或无尿症状。9例患者(64.3%)有动态肾功能监测记录,其中6例出现肾损伤后停用马来酸桂哌齐特,3例继续用药至疗程结束,结果示血清肌酐于停药后3~12 d内(平均6 d)恢复至基础水平。5例患者(35.7%)无肾功能动态监测记录,其中1例停药,4例未停药。所有出现肾损伤的患者均未给予药物治疗,均未发生不可逆肾损伤并未对原发疾病产生影响。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可导致老年患者肾损伤。高龄且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时应实施肾功能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2岁,主因间断便血10个月,加重4 d入院,既往病史:①急性出血性肠炎;②腹腔积液;③糖尿病史10年。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检:T 36.3℃,R 18次/min,P 80次/min,BP 140/70 mmHg,体质量41 kg。睑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心肺未查及明显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蠕动波,下腹压痛明显,以左下腹为甚,反跳痛可疑。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WBC4.56  相似文献   

5.
刘岚 《中国药事》2013,(11):1218-1218
目的 为临床医护人员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对药物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耐受性良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较罕见,容易被忽视.提示医护人员使用该药时应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救治.  相似文献   

6.
桂哌齐特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桂哌齐特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预防其发生。方法:以cinepazide、adverse reaction、leucopenia、agranulocytosis、thrombocytopenia、桂哌齐特、不良反应、白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为检索词,检索PubMed(1948-2010)、EMBASE(1966-201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0)、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0)、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9-2010)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2005.01-2010.05),收集桂哌齐特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和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获得桂哌齐特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和不良反应报道共14篇,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73.0±11.9)岁。原发病为脑梗死者9例,脑出血3例,外周动脉疾病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桂哌齐特用药剂量为160、240、320、600和1200mg/d者分别为2、2、8、1和3例。用药后≤5、6~10、11~15和〉15d发生不良反应者分别为7、3、1和5例。不良反应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16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白细胞减少,4例发生粒细胞缺乏,1例发生血小板减少,1例同时发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15例患者经停药及对症治疗,14例好转,1例死亡。1例患者未停药。结论:桂哌齐特易导致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应用桂哌齐特时应严密监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甲磺酸桂哌齐特与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按照2×2交叉试验设计分别静脉滴注甲磺酸桂哌齐特或马来酸桂哌齐特,连续5d,每日1次。给药后于规定时间采血并收集尿液。洗脱期为10d。结果甲磺酸桂哌齐特与马来酸桂哌齐特单次给药后t1/2分别为2.20±0.42和2.26±0.36h;AUC0~t分别为19.329±2.879和18.547±3.727μg·h·mL-1;Cmax分别为5.386±0.809和5.345±1.035μg·mL-1;CL分别为13.02±2.10和13.87±3.29L·h-1;24h内桂哌齐特(CPZ)尿累积排泄率分别为55.30%±3.39%和56.22%±3.61%。连续5d静脉滴注甲磺酸桂哌齐特与马来酸桂哌齐特后t1/2分别为2.18±0.33和2.52±0.50h;AUC0~t分别为20.168±3.178和18.750±1.763μg·h·mL-1;Cmax分别为5.541±0.520和5.426±0.730μg·mL-1;Cmin低于检测限;CL分别为12.52±1.94和13.21±1.17L·h-1;MRT0~t分别为3.53±0.24和3.56±0.20h。CPZ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和尿累积排泄率在单次与多次给药间、不同酸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桂哌齐特与马来酸桂哌齐特在人体内药动学行为相似,连续多次给药,体内无蓄积。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收入院。平素体健,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科查体:血压108/72 mm Hg(1 mm Hg=133.2 Pa),神志清楚,自动体位,眼球活动正常,无震颤、视力及视野正常,双耳听力正常。心音正常、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腱反射(++)。病理征阴性。闭目征阴性。指鼻、指指试验阴性。脑膜刺激征  相似文献   

9.
1例50岁男性患者,因心绞痛入院。给予阿魏酸钠0.3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1次/d;马来酸桂哌齐特160mg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同时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贝那普利、单硝酸异山梨酯。入院当日静脉滴注完毕后患者出现腹泻10余次,水样便。次日再次静脉滴注后症状加重。考虑腹泻可能与马来酸桂哌齐特有关,遂停用该药,其余药物继续使用,患者腹泻停止。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因"高处坠落致伤头部并疼痛2h余"于2010年8月29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5/80 mm Hg(1 mm Hg =0.133 kPa).头颅CT提示:双侧颞叶硬膜下血肿并脑挫裂伤,右顶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环池及基底池显影尚清晰,中线结构居中.诊断为"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左下肢皮肤擦伤".予以止血、抗炎、神经营养(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mg+注射用氯化钾0.5g+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能量支持及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治疗.护理上密切观察患者瞳孔神志、血压、脉搏等变化情况.患者一直无不适.9月7日调整剂量,予以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240 mg+注射用氯化钾1.0g+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当日使用无不适.9月10日继续输液治疗,在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240 mg+注射用氯化钾1.0g+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约30 min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测体温38.4℃,立即停药,并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肌内注射,2h后患者症状未见消退,予以新癀片2片口服解热,约1h后缓解,体温37℃;4 h后体温36.5℃,恢复正常.9月11日未再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继续其他治疗,患者未再发生类似症状.由此认为本次寒战、高热系马来酸桂哌齐特所引起.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基本情况、患者特征、用药情况、具体表现与转归。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年1月~2016年6月收集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相关ADR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对ADR报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用药原因、给药途径、合并用药、不良反应表现及分类、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例、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病例、死亡病例、转归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相关ADR报告10 830例,其中严重报告占比4.08%,男女比例1∶1.19,患者平均年龄、日剂量、疗程分别为(61.23±15.41)岁、(250.29±77.15)mg、(3.36±2.68)d。ADR表现主要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等;相关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占比达96.15%。ADR转归为好转或痊愈的占99.38%。结论:桂哌齐特相关ADR表现严重程度多属轻微,绝大部分预后良好,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仍然是其特征ADR,严重过敏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44例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2002~2007年收我的期刊杂志,对其中44例与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有关的文献报道,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在所有44倒不良反应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共26例,占59.09%,结论:提倡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同时,加强用药监测,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大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到的42例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所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说明书中未记载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 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应在用药前试敏,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发生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我院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上报的ADR报告。结果全年上报共266例,女性占55.6%,60岁以上患者占48.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95.1%,ADR以抗肿瘤药物最多,其次是抗微生物类药,临床表现皮肤变态反应多见,无新的ADR报告。结论继续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淑君  梁为民 《中国药业》2011,20(24):61-62
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索1994年至2008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库关于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所有不良反应通过减慢滴速、停药和对症治疗后,都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与给药方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105例因静脉滴注引起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临邑县2009年收集的105例经静脉滴注引起的新的、严重的病例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评价。结果中老年人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累及17个系统-器官,涉及国家基本药物35个。结论临床必须重视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杨君  黄仲义 《中国药房》2005,16(6):455-45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 )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1999年4月~2004年7月我院18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84例ADR中 ,女性多于男性 ,男女之比为1∶1.4 ;>60a以上老年人有122例 ,占66.30 % ;单一用药123例 ,合并用药61例 ;ADR程度重度23例 ,中度128例 ,轻度33例 ;对症治疗153例 ,未进行特殊处理31例 ;治愈161例 ,好转17例 ,有后遗症6例 ;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3例 ,很可能153例 ,可能28例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64.39 % ;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和中药制剂 ,分别占12.33 %、10.05 % ;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 ,占67.55 %。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 ,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131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医院2006年收集到的131例ADR进行分类汇总,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131例ADR中,化学药品引发121例,中成药引发10例。在121例化学药品所致ADR中,静脉给药引发者最多,占总例数的49.62%;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居首位;皮肤及附件损害是ADR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52.89%(64例),而较严重的ADR有10例。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60例参附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0年5月~2012年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60例参附注射液ADR按患者性别,年龄,用法用量,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ADR累及系统一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附注射液ADR以皮肤损害为主,消化系统次之,有迟发反应的特性,但未发现死亡报告。结论参附注射液的ADR与剂量和年龄有关,关注迟发型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加强参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