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方法对1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频率在3次/d以上、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重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等心脏病变、糖尿病或高酯血症等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或降纤等治疗的患者发展至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TIA进展至脑梗死是多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积极抗血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h。治疗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治疗。结论对TIA患者早做诊断、检查和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h。治疗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治疗。结论对TIA患者早做诊断、检查和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莫肇 《现代医院》2012,12(1):52-54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结论 对TIA患者应该尽早做诊断检查(MRA和TCD对血液动力学型TI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确诊,去除各项危险因素,及时开始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对TIA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发生脑梗死的病例。将其中发生脑梗死的45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未发生脑梗死的115例TIA患者分为对照组,分析引起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TIA有90例,其中有19例发生脑梗死(21.11%);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有70例,其中有26例发生脑梗死(37.14%)。3个月内发作次数≥5次、TIA发作时间≥30 min、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治疗时间≥6 h是引起TIA发展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发作时间长、发作频率高、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未及时接受治疗的TIA患者容易发展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TIA的概念、临床特点、临床类型、诊断要点和诊断思路;TIA进展至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主要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晓春 《现代保健》2009,(18):112-1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阿司匹林与丹参可不同程度减少TIA发作的危险,特别是阿司匹林作为防治TIA发作的常用药物而被医学界广泛认可,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阿司匹林与丹参防治TIA发作,在国内外已有报道。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来使用阿司匹林防治TIA发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丹参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58例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缺血性复发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TIA、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服用阿司匹林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地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脑梗死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3个月内有首次TIA发作的脑梗死患者102例和3个月内有首次TIA发作病史、但是未进展为脑梗死的306例TIA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患有糖尿病、患有高血压、患有冠心病、TIA发作时间≥30 min、3个月内发作次数组≥6次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有进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TIA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以降低或避免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07,7(11):67-67
我们随访61例临床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各种危险因素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引起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116例进展型脑梗死病人临床、血糖、血脂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16例进展型脑梗死病人,降压过低过快,大于原血压的20%的49例,脑梗死前有TIA39例,高血糖(血糖〉11.1mmol/L)19例,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19例,脱水19例,发热大于38.5℃18例,高血钠、高血氯11例,冠心病和心功能衰竭10例,消化道出血3例。72h内进展停止110例(94.8%)。同时存在2个以上危险因素61例(52.6%)。结论 进展型脑卒中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TIA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与进展型脑梗死大面积梗死密切相关。对进展型脑梗死,抗凝治疗的同时要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病后90 d的预后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51例临床确诊为老年TIA患者随访90 d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头颅MR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与正常患者的预后.结果 51例患者发病后90 d内发生各种严重心脑血管事件8例(15.7%),其中DWI异常者发生率为54.5%(6/11),DWI正常者发生率为5.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糖尿病的老年TIA患者预后较差(OR值为7.560,P=0.022).结论 DWI异常、伴有糖尿病的老年TIA患者预后差.DWI对老年TIA预后的判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PCI)性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变血管及预后。方法对240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及脑梗死患者组各12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及预后资料。结果240例患者中存在血管病变者占64.58%(155例),病变血管最常见于椎动脉颅内段,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前后循环血管病变。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更倾向于老龄化(P0.05),其它危险因素两组间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TIA组患者较脑梗死组预后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I患者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血管影像学评估病变血管有积极意义。TIA较脑梗死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乃当今患病率、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都很高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临床上以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为寻找本地区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304 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早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早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病2周后,TIA未发作90例(39.1%),TIA继续发作75例(32.6%),进发为脑梗死65例(28.3%);性别、年龄、脑卒中史、ABCD2分级、颈内动脉狭窄、心房颤动、糖尿病和冠心病是影响TIA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男性、年龄≥60岁、有脑卒中史、ABCD2分级为高危、存在颈内动脉狭窄、心房颤动、糖尿病和冠心病是影响TIA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60岁、有脑卒中史、ABCD2分级为高危、存在颈内动脉狭窄、心房颤动、糖尿病和冠心病可影响TIA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33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情况,分析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治疗前发作次数以及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等因素,并对发生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3例患者中有48例(36.09%)发生了脑梗死,其中前循环TIA患者108例中发生脑梗死39例(36.11%),后循环TIA患者20例中发生脑梗死7例(35.00%),前、后循环TIA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累及前后循环的TIA患者5例中发生脑梗死2例.TIA发作频率>3次/d、发作持续时间> 30 min、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24h或治疗前发作次数>5次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及伴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的TIA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TIA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英文缩写,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突然发作的脑神经功能障碍。常反复发作,可完全恢复,不留任何症状和体征。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高黏血症和TIA等。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些危险因素中:TIA是引起永久性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只要发生TIA,特别是频频光顾者,预示着真正的永久性脑卒中即将发生。初次发生TIA之后,3~5年之内大约有35%会发生永久性脑卒中。因此,分秒必争的抢救TIA就成为有效预防脑卒中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TIA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颈内动脉系统发生TIA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和眼部症状,常见的有单瘫(即某一肢体瘫痪)、偏瘫(即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失语(不能说话)、失读(不能阅读,原来认识的字不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进展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98例TIA患者完善凝血常规,行头部MRI+DWI+MRA及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观察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TIA早期进展致脑梗死的关系。结果298例TIA患者20.8%(62/298)在7d内发生脑梗死,有高血压病史者(162/298)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61/298),颈内动脉狭窄(101/298),心房纤颤的患者(49/298)近期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早期观察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舒张末压下降,阻力指数增高(P〈0.05),其进展为脑梗死的几率更高。结论高血压病史、DWI异常、颈内动脉狭窄及心房纤颤等病因为TIA患者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颅内动脉低灌注可能为颈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一种病因复杂的综合性疾病,是由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的短暂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时仅持续数分钟,多在30 min内完全恢复,TIA频发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甚至出现不可逆性神经功能损害,因此明确TIA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其发病病因与机制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TIA的发病机制为:在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微栓塞及血流动力学、血液黏稠度、血液凝固性改变导致脑、脊髓、视网膜等部位局灶性缺血,继而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随研究不断深入及神经影像学发展,人们对TIA的认识已发生很大变化,本文通过阅读近几年相关文献,对TIA发作危险因素、发作病因、发展进程、诊断技术、治疗方案研究现状作出论述,呈现TIA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该院114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设为观察组(n=6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设为对照组(n=46)。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分析TIA伴颈动脉狭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Mo CA评分为(21.47±2.24)分、MMSE评分为(22.45±2.60)分,较对照组的(25.12±2.76)分、(26.31±2.89)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Mo CA评分、MMSE评分高于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Mo CA评分、MMSE评分高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功能受损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认知功能正常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CRP水平升高、颈动脉狭窄为TIA伴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重视TIA患者血压与CRP水平并积极改善患者颈动脉狭窄,预防患者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