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使血压测量准确,测血压限制体位,使被测肢体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1],但进行长时间无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时很难让患者做到持续性坐位或仰卧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为探讨何种体位测量血压更准确,笔者检测了2003年3月~2006年4月住院患者338例仰卧位与侧卧位血压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血压测量准确,测血压限制体位,使被测肢体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但进行长时间无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时很难让患者做到持续性坐位或仰卧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为探讨何种体位测量血压更准确,笔者检测了2003年3月~2006年4月住院患者338例仰卧位与侧卧位血压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体位对肱动脉间接血压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位及肱动脉位置变化对肱动脉间接血压测量结果的影响。 [方法 ]采用HEM— 75uzzy型智能电子血压计 ,对随机抽取的 3 0名健康女生测量其 5种体位的肱动脉血压 ,并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 ]坐位时左右上肢肱动脉收缩压有差异 (P <0 .0 1) ;肱动脉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时 ,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时 (P <0 .0 1) ;坐位时肱动脉收缩压低于卧位时 (P <0 .0 1)。 [结论 ]不同体位及不同上肢对肱动脉血压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 ,进行个体血压监测比较时应考虑此影响 ,为保证坐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须注意保持所测手臂的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位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影响。方法将60例AMI病人不同体位的血压监测值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臂测压: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97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55 kPa,(P<0.001),差别有显著意义;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385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0.0147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右臂测压: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74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95 kPa,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89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96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测压时,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上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显著低于平卧位所测得的血压值,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下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与平卧位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无创血压二者间的关系,本文收集了83名休克患者384次的测压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休克患者创血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的均低于无创血压的各项值。 相似文献
7.
昏迷患者监测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监测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例昏迷患者选择同侧肢体分别测量无创血压、有创血压和袖带开放瞬时有创血压,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者的差异。结果:34例无创血压平均(157.1±57.9)/(99.5±27.1)mmHg,有创血压平均(138.6±31.1)/(102.8±24.8)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无创血压与开放瞬时有创血压[(160±31.6)/(102.8±24.8)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或昏迷患者的无创血压值较实际血压值偏高,当血压值逐步下降或接近休克血压值时应考虑到是否已达到早期休克状态,应及早实施抗休克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两种绑袖带方法对无创血压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广元师范学校的女学生156人,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右肱动脉血压,先用改良法测量后,在安静状态下休息5min以后,再用传统方法测量。结果 用改良法测量的血压比传统方法测量的血压平均偏低5.64/5.95mnHg。结论 用改良法测量的血压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手臂与健侧手臂血压测量有无差异及差异的规律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1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两侧肱动脉血压,并将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无论是左侧偏瘫还是右侧偏瘫,其健侧与瘫痪侧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如无肢体动脉血管病变、患肢肌张力低于Ashworth 3级,测量任何一侧的上肢血压都能代表被检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了解不同体位对动态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选用右上肢肱动脉测压法,分别测量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时的血压,比较不同体位动态血压测量值的差异。结果与仰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结果比较,左侧卧位时收缩压平均低17.07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平均低13.3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卧位时收缩压平均低1.22mmHg,舒张压平均低0.2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右上肢肱动脉动态血压监测时,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时与仰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无明显变化,左侧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低于仰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无创血压二者间的关系,本文收集了83名休克患者384次的测压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休克患者有创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均低于无创血压的各项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有创动脉血压(ABP)与无创动脉血压(NBP)测量值的差异。方法对40例机械瓣置换术后24h患者进行有创和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比较,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有创和无创动脉血压在术后早期(12h内)比较差异显著,12h以后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的有创血压与实际血压值有一定误差,采用有创血压监测,能更准确的反映血压的真实值,心内直视手术12h以后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有创动脉血压(ABP)与无创动脉血压(NBP)测量值的差异.方法 对40例机械瓣置换术后24 h患者进行有创和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比较,并对结果 进行t检验.结果 有创和无创动脉血压在术后早期(12 h内)比较差异显著,12 h以后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的有创血压与实际血压值有一定误差,采用有创血压监测,能更准确的反映血压的真实值,心内直视手术12 h以后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ICU40例休克患者进行24h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监测比较,每位患者选择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5min记录1次,同时同侧肱动脉每5min进行无创血压测定1次,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测量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休克患者的有创血压值低于无创血压值。结论对休克患者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应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值,尽可能采用有创测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