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视力残疾因素,据此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市0~6岁儿童进行儿童盲和低视力抽样调查,由专业医师检查视力,筛查诊断原因并提出治疗措施。结果:140例视残儿童中,85例表现为低视力,占总数的60.7%,55例为不同程度的儿童盲,占39.3%。男童视力残疾比例普遍高于女童。导致儿童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弱视(57.6%),其次是先天性白内障(24.7%);而致盲的主要病因是先天及遗传性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先天性青光眼等。结论:0~6岁儿童视力残疾以低视力为主,而弱视系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先天和遗传因素是致儿童盲的首要因素。对弱视等视力残疾可通过早期治疗可脱残。  相似文献   

2.
汪成勇  郭建跃  谢扬学  邓黎明 《四川医学》2003,24(10):1017-1018
目的:了解意外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以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对1996年4月至2003年4月我院妇儿科及外科、五官科、院前急救部收治的0~18岁儿童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包括意外损伤发生的原因,种类,性别,年龄,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7年中共收治1124例意外损伤患儿;占同期住院病例的3.57%,病死率占意外损伤住院人数的1.33%。意外损伤前3位的是交通事故(41.28%),跌伤(31.23%),烧烫伤(13.88%)。所有损伤病例男女之比为1.85:1.0。0~7岁儿童最多见,达50.45%;3岁以内烧烫伤最多见,占该年龄组的63.46%。致残率较高,智力残疾占1.25%,肢体残疾占2.78%,听力残疾占0.62%,视力残疾占0.21%,精神残疾占0.53%,综合残疾0.85。结论:意外损伤已经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得到北京市肢体残疾儿童的第一手资料,为北京市今后制定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政策、康复规划和康复工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4年4~11月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卫生局联合组织实施了0~6岁残疾儿童5类残疾抽样调查,包括肢体部分。结果本次调查0~6岁儿童共28738例,筛查出可疑肢体残疾256例,筛查阳性率为0.89%;确诊肢体残疾61例,残疾现患率为2.12‰;共诊断出各类肢体障碍182例,疾病现患率为6.34‰。本次调查61例肢体残疾儿童中,肢体残疾四级(轻度)30例(49.2%),三级(中度)19例(31.1%),二级(重度)8例(13.1%),一级(极重度)4例(6.6%)。结论本次调查发现,0~6岁儿童肢体残疾的致残原因中大脑性瘫痪居首位,故应当特别关注大脑性瘫痪儿童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根据本次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提出6项政策建议,供政府和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6个月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女性424例;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完全前循环型275例,部分前循环型377例,后循环型305例,腔隙性脑梗死型180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于病后6个月通过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价( mRS≤2分为预后良好,2<mRS≤5分为残疾)。用双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性别与残疾的关系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剩余的1014例中,376例女性患者残疾127例,638例男性残疾156例;女性患者残疾的比例(33.8%)高于男性(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P =0.002)。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示女性(P=0.002)、年龄≥73岁(P=0.000)、NIHSS≥8(P=0.000)、心肌梗死(P=0.001)、心力衰竭(P=0.000)、糖尿病(P=0.002)、心房颤动(P=0.000)、高脂血症(P=0.003)、复发脑梗死(P=0.000)、吸烟嗜好(P=0.003)、饮酒嗜好(P=0.004)、腔隙性脑梗死(P=0.000)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残疾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示女性[1.681(95%CI:1.183~2.390,P=0.004)]、年龄≥73岁[3.955(95%CI:2.708~5.776),P =0.000]、NIHSS≥8[7.473(95%CI:5.154~10.837),P=0.000]、复发性脑梗死[3.149(95%CI:2.150~4.614),P=0.000]、心房颤动[2.558(95%CI:1.465~4.466),P=0.001]和糖尿病[2.010(95%CI:1.415~2.855),P=0.00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腔隙性脑梗死[0.226,(95%CI:0.112~0.456), P=0.00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残疾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风后的致残与包括女性性别在内的多个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肢体残疾人群的流行病学分布,以期对预防残疾发生、降低残疾程度及社会性防残助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大连市2001~2005年残疾人等级评定资料,计6152名,其中肢体残疾2877名,占残疾人总数的46.77%,男1970名(68.47%),女907名(31.53%)。结果 肢体残疾居大连市各类残疾的首位;残疾程度较轻的Ⅲ级肢体残疾占71.60%,多数肢残人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残疾发生在10岁以下人群达40.32%,提示肢体残疾预防工作重点之一为保护儿童;残疾部位以上下肢为多;致残原因以疾病居首位(52.59%),主要疾病为小儿麻痹(17.07%),外伤次之,脑瘫因其致残年龄的超早亦应引起重视。结论 对肢体残疾的防治重点应加强一级预防:重视优生优育、严格计划免疫、强化安全教育、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防治致残性疾病等综合措施当可有效预防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8年收治的268例2岁~13岁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上气道咳嗽综合征83例(30.9%),咳嗽变异性哮喘67例(25%),过敏性咳嗽50例(18.7%),慢性支气管炎54例(20.1%),感冒咳嗽6例(2.2%),支原体肺炎3例(1.1%),支气管异物2例(0.7%),胃食管返流1例(0.4%),肺结核1例(0.4%),心因性咳嗽1例(0.4%)。结论: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引起咳嗽的原因复杂,尤其是儿童的慢性咳嗽,而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病因,评估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来自中国北方三级医院的脑梗死数据。18~45岁的脑梗死患者共1395例被纳入研究,临床评估包括完整的神经系统检查及 NIHSS 评分,诊断依据病史、生化、影像学及心脏检查,病因诊断按 TOAST 进行分类。同一患者因脑梗死住院2次及以上视为复发。应用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 NIHSS 与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及 TOAST 亚型的相关性,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价青年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18~45岁的脑梗死患者共1395例,年龄(38.50±6.318)岁,其中男1104例(79.1%)。(2)发病危险因素中,发病率较高的有高血压(44.4%)、家族史(39.2%)、脂代谢异常(16.8%)、糖尿病(13.8%)、吸烟(47.1%)、饮酒(41.6%),以上因素更多见于男性,心瓣膜病、心房颤动及头痛史更多见于女性。(3)TOAST 分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96例(42.7%),心源性90例(6.5%),小血管病变225例(16.1%),其他明确病因71例(5.1%),多个潜在病因168例(12.1%),病因未明204例(14.6%),资料缺失41例(2.9%);(4)NIHSS 严重程度:轻度1066例(76.4%),中度293例(21.0%),重度22例(1.6%),资料缺失14例(1.0%);(5)NIHSS 与糖尿病(P =0.208)、高血压(P =0.869)的相关性不显著,NIHSS 与 TOAST 分类的相关性不显著(P=0.955);(6)心房颤动是青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OR =3.842,95% CI 1.039~14.203, P =0.044)。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男性多见,发病危险因素以传统血管危险因素为主,大、小血管病变、多个病因共存及心源性卒中是其常见病因;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及糖尿病不相关,与病因亚型 TOAST 分类不相关;预防青年脑梗死复发尤其应注意心源性病因的筛查及防治。  相似文献   

8.
脑瘫超早期康复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瘫患儿约占儿童残疾的23.5%,是致残重要因素。1998年全国0—6岁年龄段有脑瘫患儿31万,以后年平均增加4.6万。脑瘫主要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但其中9.9%伴不同程度听觉障碍,18.1%伴言语障碍。超早期诊断、超早期康复及规范化康复介入,能极大提高脑瘫康复疗效,有效防治脑瘫儿运动、  相似文献   

9.
张莉 《大家健康》2016,(11):184-185
目的:探讨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辖区内长住0~14岁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儿童的体重、身高等指标,并统计生长发育异常儿童的家庭信息、出生情况、喂养情况等,评估儿童生长发育轻,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受访的500例儿童中,发育正常儿童共426例(85.20%),发育异常儿童共74例(14.80%),其中肥胖儿童36例百分比最高(7.20%),显著高于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超重儿童百分比,差异显著(P <0.05)。相关因素统计比较:家庭低收入(62.16%)、父母文化程度低(58.11%)、母亲长期外出打工(48.65%)、优质蛋白摄入量低(54.05%)、经常主动寻求保健品(52.70%)、饮食习惯差(60.81%)等因素百分比显著高于同方面其他因素,差异显著(P <0.05)。结论:本辖区内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总体良好,但是存在肥胖等问题,需强化儿童保健相关干预措施,提升儿童生长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痴呆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导致老年人残疾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现状调查显示,在中国、印度、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委内瑞拉、墨西哥和秘鲁,65岁以上人群中仅老年痴呆症就占所有残疾的四分之一(中位数25.1%。四分位数范围19.2~43.6%)。而以前认为造成老年人残疾主要原因如视力低下在这些调查中只占6.8%,其次是卒中(11.4%)、肢体损害(10.5%)、关节炎(9.9%)和抑郁症(8.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贫血影响因素,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7例贫血患儿作为病例,以同期住院非贫血患儿作为对照进行配对研究。结果(1)住院贫血患儿的一般情况:在787例贫血患儿中,新生儿39例(4.96%)、29d~1岁428例(54.38%)、1.1~3岁192例(24.40%)、3.1~6岁57例(7.24%)、6.1~12岁53例(6.73%)、12.1~14岁18例(2.29%);(2)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营养状况、带养儿童者的文化程度和母亲身体状况与住院儿童贫血的发病有关。结论儿童营养状况、带养儿童者的文化程度、母亲身体状况等均是住院患儿贫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我院1988~1983年间91例乳癌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全组均为女性。年龄29~73岁,中位年龄49岁;左侧乳腺病例42例(46.2%)。右侧48例(52.7%),双侧1例(1.0%),外象限者56例(61.5%),内象限者33例(36.3%),中央区2例(2.2%);病理类型:单纯癌32例(35.1%),导管浸润癌27例(29.7%),髓样癌18例(19.8%),粘液腺癌8例(8.7%).其他癌6例(6.6%)。临床分期采用UICC分期标准,Ⅱ期26例(28.6%),Ⅲ期65例(7.4%)。1.2治疗方法。采用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3.
8820例儿童伤害住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市儿童伤害住院的特征及死亡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市7所医院2003年至2007年间0~14岁儿童伤害住院病例8820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析儿童伤害住院的特征,并探讨儿童伤害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市5年间儿童伤害住院8820例,男女分别为86.2%和13.8%;伤害住院患儿0~4岁、5~9岁和10~14岁年龄组的比例分别为44.24%、33.24%和22.52%.损伤是儿童伤害住院的主要类型,在3个年龄组均为首位,分别为44.88%,78.96%和76.49%;而0~4岁组自然腔口进入异物占15.26%、烧伤/腐蚀伤/冻伤占28.70%(P〈0.001).儿童伤害住院原因中意外事故占96.7%;意外事故中跌落为首位,在3个年龄组分别为18.72%、29.16%和28.97%(P〈0.001),其次是道路交通伤害占19.50%.道路交通伤害在0—4岁和5~9岁年龄组行人受伤是首位(44.95%和47.40%),10-14岁组为第二位;10~14岁年龄组骑脚踏车受伤的比例达17.4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伤害住院儿童死亡中运输事故受伤者死亡风险最大(P〈0.05),入院情况危重患儿比入院情况一般者死亡风险大(OR=30.479,P〈0.001).结论伤害住院男童远高于女童,主要类型是损伤,意外事故以跌落为首位,道路交通伤害占第二位,道路交通伤害中以行人受伤为主,提示要针对不同年龄制定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5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艳  任明山 《安徽医学》2009,30(4):421-423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别分析其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根据TOAST病因分类,将患者分为5组(ATR,CEMB,LAC,OTH,UND)。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除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外同时存在其他不同危险因素,2种以上危险因素并存者20例。根据TOAST病因分类ATR10例(17.2%),CEMB12例(20.6%),LAC19例(32.7%),OTH14例(24.1%),UND3例(5.1%)。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有其临床特殊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身材矮小儿童的病因。方法回顾性总结矮小儿童共723例,男433例(59.89%),女290(40.11%)例,年龄2~19岁,平均年龄8.36岁,对其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引起矮小症的病因达19种,分别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HD)280例(38.7%);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GHND)129例(17.8%);病因分布比例在5%~10%的是特发性矮小、小于胎龄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家族性矮小;性早熟、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Turner综合征、精神心理性身材矮小、锌缺乏症、地中海贫血所占比例在1%~5%;其余病因在723例患儿中所占比例小于1%。结论矮小症病因复杂,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是最常见疾病,对矮小症的发病因素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咳嗽常见病因。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106例慢性咳嗽患儿,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效果等作出病因分析。结果:常见病因包括明确诊断或疑似诊断有咳嗽变异性哮喘(27.4%),肺部感染(24.5%)鼻后滴注综合征(19.8%)气管、食管返流(15.1%),支气管异物(5.7%),其他不明原因(7.5%),年龄对病因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较复杂,临床应据不同的病因采用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过CT检查了解本地区儿童头颅意外创伤情况,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性指导意见。方法:对出生3个月一5岁龄儿童头颅CT检查的738例中有明显外伤的459例患儿为筛查对象,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在459例外伤中,正常282例(61.44%)(有明显外伤史,皮下软组织稍肿胀及不伴有颅骨骨折和颅内其它损伤者),单纯皮下血肿80例(17.43%),凹陷骨折11例(2.4%),线形骨折46例(10.02%),颅缝分离2例(0.44%),颅内积气7例(1.53%),外伤性鼻窦内积血2倒(0.44%),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1.31%),硬膜下血肿7例(1.53%),硬膜外血肿4例(0.87%),脑挫裂伤4例(0.87%)。结论:本组儿童头颅意外伤害病例中,1~5岁儿童的颅骨骨折和颅内出血的例数明显高于低龄儿童,致伤残和致死的严重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1年~1998年收治酒精依赖者43例,其中36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II&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均为男性,年龄18岁1例,ZI岁一29岁4例,30岁一39岁16例,40岁一49岁9例,50岁一56岁6例;文盲2例(占5.6%),小学5例(占13.9%),中学20例(55.5%),中专7例(占19.4%),大专2例(占5.6%);工人22例,农民5例,干部7例,干警2例。家族史:直系血亲有长期嗜酒并导致酒精中毒史者6例,有其他精神病史者3例。1.2饮酒情况患者均以饮白酒为主,平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苏省儿童肢体残疾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抽查江苏省各地区0~6岁儿童9998人,采用国务院批准、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印发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五类《残疾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确诊为肢体残疾者共27人,时点患病率为2.70‰。结论:江苏省儿奄肢体残疾的患病率与1987年相似,影响肢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为家庭儿童数等。  相似文献   

20.
(1)目的:探讨惊厥患儿的病因。(2)方法:对240例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3)结果:240例惊厥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上感)107例(44.58%),中毒性痢疾36例(15.00%),婴幼儿手足搐搦症18例(7.50%),感染性腹泻16例(6.66%),癫痫12例(5.00%),低镁血症8例(3.33%),中毒7例(2.91%),支气管炎6例(2.50%),颅内出血5例(2.08%),中毒性肺炎,新生儿低糖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各3例(各占1.25%),手足搐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瑞氏综合征,溃疡性口炎,幼儿湿疹,脑脓肿各1例(各占0.42%),原因不明6例(2.50%)。(4)结论:儿童惊的病因中主要是年龄与病因有关:-1个月是颅内出血,新生儿低糖血症;-6月是婴儿手足搐搦症;-6岁最常见的是上感,中毒性痢疾和感染性腹为常见病因,>6岁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感染,外伤,出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