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剂量CT技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进行CT检查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共72例,其中采取常规剂量(240mA)扫描的36例为常规剂量组,采取低剂量(80mA)扫描的36例为低剂量组,以临床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泌尿系结石诊断的准确率,并对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进行评估。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诊断泌尿系结石的准确率分别为94.4%和91.7%,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低剂量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低于常规剂量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剂量扫描无明显差异,用于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诊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低剂量CT窦道造影扫描与常规CT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的对比研究,探讨低剂量CT窦道造影扫描在臀部窦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诊断为臀部窦道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窦道造影前后均行CT扫描,造影前均采用常规剂量(120kV,200mA)扫描,造影后两组分别采用100mA和50mA的低剂量扫描,其他参数保持一致。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低剂量造影扫描和常规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等。结果 100mA和50mA造影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较200mA常规扫描分别降低了51.01%和67.73%,但是SD值明显升高和SNR值明显降低。100mA和50mA造影扫描的主观图像质量均低于200mA无造影扫描的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10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诊断信心与常规扫描无差异(P=0.243;P=0.355);5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常规扫描无差异(P=0.379),但是诊断信心低于常规扫描(P小于0.05)。10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诊断信心均高于50mA,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A组100mA造影扫描图像优良率为92.31%(36/39),B组50mA造影扫描图像优良率为82.05%(32/39)。结论低剂量CT窦道造影技术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且病灶的显示可满足诊断要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支持。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62-3963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就诊的6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胸部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肺癌检出情况、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等情况。结果常规剂量共检出肺癌63例,检出率为98.44%,低剂量共检出肺癌61例,检出率为95.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图像优良率为96.88%,低剂量图像优良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中CT剂量容积及剂量长度乘积、CT权重剂量指数、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胸部CT扫描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在降低辐射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利于确保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93例肋骨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200 mA组、低剂量30 mA组和低剂量50 mA组,每组31例。三组均在管电压(120 kV)、层厚(1 mm)等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以常规剂量(200 mAs),低剂量(30 mAs)、(50 mA)实行扫描,比较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及扫描时辐射剂量值。结果:三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长度剂量乘积(DLP)、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均低于常规剂量200 mA组,且30 mA组低于50 mA组(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25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有效保证图像质量,降低辐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比较两种扫描方式对早期肺癌的检出情况、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对肺癌检出率、肺癌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和空泡征的扫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P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1.67%和100%,两种扫描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相比,低剂量螺旋CT扫描同样可以满足早期肺癌的诊断需求、保证图像质量,还能显著减少辐射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09-1610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HIE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各60例。在行64排螺旋CT诊断时,分别采取100mAs、120mAs剂量扫描,比较两组诊断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HIE检出率。结果常规剂量组HIE检出率和图像质量优良率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剂量容积、剂量长度乘积、CT权重剂量指数及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中,采取低剂量扫描,可获得理想的图像质量,降低扫描辐射剂量,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探讨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50例确诊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比较两种扫描剂量下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个数、CT征象、定性诊断结果以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肺结节检出个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其对肺结节各CT征象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诊断方面,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肺癌、肺转移瘤、炎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不明确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优例数与常规剂量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与常规剂量扫描结果较为接近,可在保证图像质量、有效检出肺结节、对肺结节进行定性诊断的同时,减少扫描剂量,有利于减少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查对肋骨骨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剂量(345mA)及低剂量(30mA、50mA、150mA)扫描,比较不同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对骨折例数的诊断情况。结果:四组图像质量均无模糊现象; A组骨折显示情况分别与B组、C组、D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DLP、CTDI值均高于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利于降低患者辐射剂量,且其图像质量可有效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螺旋CT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60例胸部结节病确诊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分别作为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比较两种扫描剂量螺旋CT检查对胸部结节病的检出情况、定性诊断结果以及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胸部结节病患者的结节检出个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种扫描剂量螺旋CT检查对各结节CT征象的检出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定性诊断结果中,两种扫描剂量螺旋CT检查对肺癌、肺转移瘤、炎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的定性不明比例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图像质量方面,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0.00%,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则为93.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采用螺旋CT检查可对结节予以有效检出,对结节良恶性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尤其是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在减少扫描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及CT指标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平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300例,均予以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根据不同剂量CT扫描方式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流120 mA)和低剂量组(管电流30 mA),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病灶影像学特征以及对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低剂量组患者辐射剂量相关CT剂量指数(CTDIw)、CT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等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者所检出的病灶影像学特征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病理检查,常规剂量组43例为恶性,低剂量组46例为恶性。低剂量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7%、80.43%、86.54%、72.55%、90.91%,均低于常规剂量组的90.00%、90.70%、89.72%、78.00%、9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br〉 目的: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模型。〈br〉 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遵循组间民族、性别及年龄等相匹配原则筛选180例研究对象,其中120例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非血瘀证组,每组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抽取受试者外周血的血清样本,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随后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识别蛋白峰信息,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血清诊断模型,并通过双盲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及通过ExPASy数据库对相关差异蛋白进行蛋白检索。结果与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非血瘀证及健康者各组之间找到11个蛋白质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个蛋白质呈高表达、9个蛋白质呈低表达;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并验证,其敏感性为86.667%,特异性为94.167%,阳性预测值为88.136%。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异常表达的蛋白质;由11个差异蛋白组成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血清标志物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积气的发生率、发病部位、CT表现及其与年龄、性别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68例腰椎检查者、206例313个腰椎间盘积气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按性别、年龄及其发生椎间盘层面进行分组,观察椎间盘积气的发生率、发生部位、CT表现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868例中206例有椎间盘积气,发生率为23.7%,其中男性、女性发生率分别为21.10k(84/399)和26.00k(122/46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3,P=0.087)。CT表现形态各异,为小泡状、小条状、不规则片状。〈30、30—39、40—49、50~59、60~69和≥70岁年龄组的积气发生率依次为0、6.70k(10/150)、12.5%(23/184)、23.7%(55/232)、45.00k(58/129)和68.20k(60/88),各年龄组之间椎间盘积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191.6,P=0.000)。L5/S1、L4/5、L3/4、L2/3和L1/2椎间盘积气的发生率分别为10.8%(94/868)、8.10k(70/868)、6.0%(52/868)、6.6%(57/868)和4.6%(40/868),各椎间盘之间积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29.185,P=0.000)。结论腰椎椎间盘积气发生率约为23.70k,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但男女发生率无差别。腰椎间盘积气发生率从L5/S1到L1/2依次递减。根据椎间盘内气体密度,MSCT可准确判断椎间盘积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低管电压)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5例BMI<22.9 kg/m2的成年头颈部血管受检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120 kV、175 mA)和低剂量(80 kV、175 mA)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利用InSpace、Neuro DSA、3D图像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评估,并使用卡方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结果:结果显示常规剂量图像质量略高于低剂量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噪比方面低剂量组图像颗粒略增粗,但不影响诊断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MI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CTDlvol与DLP值分别下降71.22%和72.03%.两组病例中分别有1例图像质量为差的病例,经调查系人为因素所致,未纳入本研究统计学范畴.结论:低剂量CTA扫描技术完全可以运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斑块筛查、血管狭窄度评估及支架植入术后评估等,同时可大大降低受检者的医源性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胸部CT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肺结节筛查的价值。方法对300例健康体检者肺部CT扫描进行分析,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筛查肺结节的图像质量、检出率和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05),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常规剂量组150例检出肺结节22例34个,病理证实早期肺癌2例;低剂量组150例检出肺结节19例30个,病理证实早期肺癌1例,两者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而辐射剂量方面,常规剂量组的剂量长度乘积、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492.64±43.96)mGy·cm、(110.22±9.76)mAs 、(3110.36±143.34)mAs和(9.53±2.63)mGy,低剂量组分别为(153.22±18.45)mGy·cm、(42.58±3.43)mAs 、(978.45±40.87)mAs和(3.53±1.73)mGy,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78、6.52、10.44、8.16,P均<0.05)。结论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显示及检出与常规剂量相同,辐射剂量更小,更适合健康群体中肺结节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20排CT低剂量血管成像在肝癌供血动脉评价中的辐射剂量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7例拟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均以动态容积模式进行320排CT动态增强间隔时间扫描,其中研究组43例的扫描参数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75 mA,对比剂流率5 ml/s,总量50 ml,而对照组40例采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对比剂速率6 ml/s,总量70 ml;选取最佳纯肝动脉期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利用4 D-DSA成像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间的肝动脉的强化峰时间和CT值;以DSA为参照,评估两组间肝癌3、4级肝动脉供血支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和可诊断率,同时比较两组间的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的肝动脉达峰值和达峰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动脉达峰时间和肝动脉平扫CT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对3、4级肝动脉图像质量评价的可诊断率为97.1%、优良率89.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5.07±2.58)m 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320排CT低剂量的三维肝动脉成像,不仅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和评价肝癌供血动脉的要求,而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3组.其他扫描条件不变,各组分别采用200 mA、80 mA、40 mA管电流进行扫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80 mA组的图像质量与常规管电流组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80 mA组的CTDIvol仅为常规管电流组的40 %,DLP明显下降(P<0.05).40 mA组的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与常规管电流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低剂量CT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技术检查儿童颞骨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颞骨结构的64排CT低剂量扫描的最低管电流。方法选取临床怀疑中耳病变而来放射科行CT检查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扫描设备为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机。其他扫描条件固定,每组分别以常规剂量组(150mA以上)、30rnA、20mA管电流进行扫描。将扫描后重建图像随机分配至教授、副教授及技师各一人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评价不同扫描剂量对于颞骨结构的显示情况,以取得一致意见为准。以常规剂量图像作为基础片,颞骨解剖结构能清楚显示的为合格,不能清楚显示的为不合格。评价结果进行多次配对设计两样本的卡方检验。结果本组实验得到儿童颞骨64排CT低剂量扫描管电流的最低值是30mA。结论儿童颞骨64排低剂量CT扫描可以可获得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信息,因而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本院对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法治疗,结合患者影像诊断资料(X线、CT、MRI),根据突出物形态及脊柱腰段解剖特点设计合适的穿刺路径进行射频和注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2周优良率为66.5%(157/236),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88.1%(208/236)。术后3个月复查CT者197例,其中突出物缩小或消失171例,占全部复查病例86.8%。【结论】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比较,找出目前腰椎MR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100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并术前有MR平扫资料的病例,观察MR常规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及压脂序列,横轴位T2WI),分别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计算矢状位与横轴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特殊征象的检出率,并分析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的漏诊原因。结果 MR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突出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3.6%,矢状位为84.8%,前者高于后者(χ~2=5.02,P0.05);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向上下方突出或脱出和髓核游离的检出率低(36.00%、45.45%),矢状位检出率高(96.00%、100.00%),前者检出率明显低于后者(χ~2=20.05、8.25,P0.05)。横轴位对椎间孔型及椎间孔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高(96.30%、88.89%),矢状位上分别为74.07%、38.89%,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χ~2=5.28、9.75,P0.05)。横轴位局限于椎间隙层面的扫描范围和矢状位缺乏参照是MR常规图像漏诊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结论 MR常规图像对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漏诊,可以通过密切结合MR矢状位图像,根据需要局部增加横轴位扫描层面或结合三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应用iDose4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方法:应用25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120 kV管电压条件下分别采用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 mAs条件下扫描Catphan模体,采用FBP和iDose4 1-6重建横断图像,以200 mAs FBP重建图像作为参照,分析扫描条件、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以及低对比度分辨力),并分析图像质量与扫描剂量的关系。结果:iDose4与FBP重建图像CT值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iDose4级别1-6重建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图像噪声(9.46%-43.30%);在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40%-50%时(80-100 mAs),iDose4级别6重建图像与200 mAs FBP重建图像其图像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50%-60%情况下(100-120 mAs),其低对比度分辨力基本维持不变。结论:iDose4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相对于FBP重建图像,利用iDose4高级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扫描剂量隆低至40%-50%情况下,维持图像质量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