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采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的观察,并对比评价。方法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按自愿原则筛选162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每天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天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是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糖代谢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结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总量、甘精胰岛素使用总量、发生低血糖情况等指标以及治疗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总量比对照组患者少(P0.05),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两组患者比较接近(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比对照组患者低,其中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指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血糖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出现6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例与31.7%的发生率(P0.05)。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促进患者糖代谢效果,减少胰岛素用量以提高安全性,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血糖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1周,血糖仍不达标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降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具有显著地治疗效果,能有效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促进对血糖的控制,使血糖水平降低效果更为明显且更迅速,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门诊收治的9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观察组口服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BMI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HOMA-I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在老年人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体重指数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胰岛素及胰岛素联合双胍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探讨2型糖尿病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单纯甘精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血糖水平均达标,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情况显著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初入院和治疗16周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情况,分析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及研究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作研究对象,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余下43例为观察组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配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2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降低,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抽选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70例)及拜糖平治疗(观察组70例),测定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差异,评估其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3%)与对照组患者(95.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7%)与对照组(7.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T2DM患者,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够显著增强疗效,安全性高,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相比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在中青年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符合中青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男性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35例,给予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中青年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的抵抗能力,控制血糖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66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比较两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可有效降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1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效果。方法将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接受诊治的76例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8例)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的含量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平均空腹血糖的含量均比治疗前低,治疗后,两组对比,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空腹血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的含量,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结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2014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00%,两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过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结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中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9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对照组采用诺和灵N进行治疗,并结合二甲双胍口服,甘精胰岛素组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病情转归;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均用量;干预前后患者全自动生化化学分析静脉血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监测值;低血糖等异常现象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病情转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日均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全自动生化化学分析静脉血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监测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甘精胰岛素组全自动生化化学分析静脉血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监测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等异常现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中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加速血糖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内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校门诊就诊的11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57例,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内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对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组间在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内强化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