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和IFN-γ及IL-4 mRNA表达的情况。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及RT-PCR方法检测97例哮喘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h1/Th2水平和IFN-γ及IL-4 mRNA表达。结果哮喘组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1),而Th2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PBMCS IFN-γ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的失衡,并提示哮喘属于Th2优势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Toll样受体9(TLR9)及血清IL-12、IFN-γ水平,从天然免疫角度探讨生殖器疱疹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生殖器疱疹患者42例及健康对照者25名,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的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IL-12、IFN-γ水平。结果:生殖器疱疹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的表达以及血清IL-12、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人体可能通过TLR9识别生殖器疱疹病毒,并诱发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周血Th亚群细胞因子IFN-γ,IL-4和TGF-β1在急、慢性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FN-γ和IL-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ELISE)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生成的TGF-β1水平,并与24例正常对照组检测进行比较。结果aITP患儿Th1细胞因子IFN-γ阳性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ITP患儿Th1细胞因子IFN-γ阳性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aITP患儿Th2细胞因子IL-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TP患儿Th2细胞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ITP和cITP Th3细胞因子TGF-β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ITP较aIT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慢性ITP中Th细胞因子对其发病机制研究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全血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活动期RA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10例正常人的PBMC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情况。结果:RA患者外周血IFN-γ+细胞百分率及IFN-γ+/IL-4+细胞比值比健康人明显增高犤分别为(45.8±10.1)%和(15.2±8.5)%,t=9.07,P<0.01和(10.6±3.8)%和(5.5±3.1)%,t=5.67,P<0.01犦,IFN-γ+/IL-4+比值与患者Stoke指数呈正相关(r=0.8610,P<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分泌模式朝Th1偏移,IFN-γ+/IL-4+比值与疾病活动性相关,Th1/Th2平衡在RA发病机制及疾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细胞因子IL-17、IL-6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04~2010-11住我院ICU病房的脓毒症患者6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h17/CD4+T),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浆IL-17和IL-6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来自我院查体中心的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1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IL-17、IL-6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浆IL-17与IL-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6,P<0.01).Th17的表达与IL-17、IL-6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1=0.846,r2=0.891,P均<0.01).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中Th17%增加,血浆IL-17及IL-6表达水平亦升高,提示Th17参与脓毒血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王亚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3233-3236
目的 检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SLE)血液辅助性T细胞(Th)亚群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寻找cSLE疾病活动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该院cSLE患儿47例作为观察组.依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将观察组分为非活动期组(18例),活动期组(29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浆中Th1亚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Th2亚群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Th17亚群细胞因子IL-17表达水平,以及CD4+T和CD8+T细胞水平.结果 非活动期组和活动期组TNF-α、IFN-γ、IL-6、IL-10和IL-17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活动期组IL-6、IL-10和IL-17水平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活动期组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水平与IL-10、IL-17呈正相关(r=0.415、0.497,P<0.05),IL-10水平与IL-17呈正相关(r=0.402,P<0.05).血清IL-6、IL-10、IL-17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73、0.440、0.412,P<0.05).IL-6预测cSLE活动程度的最佳临界值为23.25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P<0.05);IL-10预测cSLE活动程度的最佳临界值为32.50 pg/mL,AUC为0.853(P<0.05);IL-17预测cSLE活动程度的最佳临界值为33.00 pg/mL,AUC为0.767(P<0.05).结论 血清IL-6、IL-10和IL-17与cSLE疾病活动程度具有相关性,IL-6和IL-10的预测效能高于IL-17,可作为预测疾病活动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2例初诊ITP患者,其中位年龄49(18~70)岁;30例健康对照,中位年龄42岁(20~65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细胞分别占淋巴细胞的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6和IL-17的水平。并分析ITP患者Th17细胞、Treg细胞、IL-6和IL-17的水平与PLT的相关性。结果 (1)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2.81%±1.33%vs.0.35%±0.75%,P<0.0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0.70%±0.39%vs.1.26%±0.24%,P<0.05);Treg/Th17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0.27±0.17 vs.3.76±0.87,P<0.05);ITP患者血浆中IL-17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分别为(24.07±2.22 pg/ml vs.15.89±2.23 pg/ml,P<0.05)和(75.12±4.06 pg/ml vs.49.75±4.19 pg/ml,P<0.05)。(2)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IL-6、IL-17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423,P<0.05;r=-0.456,P<0.05);IL-6与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68,P<0.05);Th17细胞及Treg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417、P<0.05)。Th17细胞比例与IL-6、IL-17水平不具相关性(r=-0.272,r=-0.104,P>0.05)。(3)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IL-6水平和IL-17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5;r=-0.353,P<0.05;r=-0.464,P<0.01);Treg细胞比例与血小板计数不具相关性(r=-0.101,P>0.05)。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IL-6水平与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371,P<0.05;r=0.359,P<0.05);Treg细胞比例、IL-17水平与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不具相关性(r=-0.230,P>0.05;r=-0.043,P>0.05)。结论 ITP患者Treg/Th17细胞平衡失调可能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Th17细胞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于月红  孙海玲  钱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3):1582-1583,1585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视磺醛酸相关的孤儿核受体(RORγt)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体检者和22例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刺激培养后,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PBMCs刺激后产生IL-17的量明显增高(P<0.01),RORγtmRNA也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RA发病及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L-23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HSV病毒感染复发患者外周血IL-23、IL-12、IFN-γ、IL-14、IL-10水平,以及细胞培养液中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记忆性CD4+T细胞表达IFN-γ的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生殖器疱疹复发患者(RGH)组血清IL-23、IL-12、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14、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3剂量依赖性诱导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并刺激记忆性CD4+T细胞表达IFN-γ.结论 IL-23等Th1型细胞因子在RGH患者体内水平低下,Th1/Th2平衡失调,机体不能有效抑制病毒,是导致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IL-23可能在体内同样刺激T细胞产生IFN-γ,发挥抗病毒效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55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期选取2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SP患儿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91±0.78)% vs(0.52±0.24)%,(P<0.01)];HSP患儿血浆IL-17和IL-6的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47.4±17.6)pg/ml vs (15.6±11.2) pg/ml;IL-6:(273.8±42.4)pg/ml vs(228.7±37.4)pg/ml,(P<0.01)].患儿血浆IL-17和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62,P<0.01).结论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和IL-6水平升高,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及其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IL-2,IFN-γ和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胃癌患者手术前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2,IFN-γ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后各组数据近似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有所改善。因此,对手术后患者进行动态检测细胞因子对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况、掌握病情、疗效及预后判断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华  李艳  刘文卫  刘永胜 《检验医学》2008,23(5):466-468
目的研究免疫炎性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189例,26名正常人作对照。入院时即采血,并随防观察有无心脏病死亡、心绞痛再发、再梗死、心律不齐等发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与Th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8和IL-10表达。结果ACS患者Th1、IL-18较正常人明显增加(P〈0.01,P〈0.05),而Th2和IL-10明显减少(P均〈0.05),Th1/Th2与IL-18/IL-10呈正相关(r=0.532,P〈0.01)。结论ACS患者Th1/Th2和IL-18/IL-10比值升高,提示ACS患者动脉斑块形成与Th1细胞及其分泌的前炎性因子IL-18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组织免疫微环境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NSCLC 64例,比较治疗前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水平和Th1、Th2、Th17表达水平,分析NSCLC临床特征与治疗前癌组织Th1、Th2、Th17表达水平的关系(根据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各32例),比较治疗前和化学治疗1~4疗程末的外周血Th1、Th2、Th17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NSCLC患者癌组织IFN-γ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IL-4和IL-17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患者癌组织Th1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h2和Th17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TNM分期Ⅲ期NSCLC患者癌组织Th1低表达、Th2和Th17高表达比例明显高于TNM分期Ⅰ期和Ⅱ期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腺癌NSCLC患者癌组织Th2和Th17高表达比例明显高于鳞癌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化学治疗疗程的增加,NSCLC患者外周血Th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Th2与Th17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存在Th1、Th2和Th17免疫微环境平衡失调,这可能是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有效化学治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检测患者Th1、Th2、Th17表达情况对免疫功能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规范治疗后的气道阻塞程度不同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等指标,探讨上述指标在哮喘患者气道重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收集规范治疗至少3个月的哮喘患者91例。以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作为分组标准,将91例哮喘患者分为轻度组(FEV1%pred≥80%)、中度组(60%FEV1%pred80%)、重度组(FEV1%pred≤60%)。选取同期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中的TGF-β1、IL-17、IL-23水平。结果:(1)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GF-β1水平较高,IL-17水平较低,两组间血清IL-23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哮喘组间比较,轻度组血清TGF-β1、IL-17水平与中、重度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组间血清IL-23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TGF-β1水平呈负相关;FEV1%pred与血清TGF-β1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IL-23水平不相关。结论:哮喘患者血清TGF-β1与FEV1%pred呈负相关,表明TGF-β1是重要的气道重塑指标。哮喘患者血清IL-17低于健康人,且气道阻塞越严重,IL-17降低越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持续的气道炎性反应可抑制IL-17的分泌和表达,使其在肺功能损害、严重气道重塑阶段的表达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失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th1/th2的失衡状况。方法利用三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细胞表面抗原,抗细胞因子。检测出CD4+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及CD4+IFN-γ-IL-4+细胞作为Thl及Th2细胞,从单细胞水平研究初发SLE患者Thl/Th2平衡。结果未用药治疗的SLE病人其Thl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31例SLE患者按Thl/Th2可分成两组,Thl/Th2降低组与Thl/Th2升高组。Thl/Th2降低组其Thl细胞的降低十分明显。Thl/Th2升高组中Thl细胞仅轻度下降。结论Thl型反应与Th2型反应均参与了SLE的发病。不同患者可能免疫系统的异常并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卵蛋白(OVA)致敏小鼠气道MUC5AC及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干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方法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小鼠,32只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血必净治疗组,每组8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的水平变化,实时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MUC5AC mRNA表达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小鼠气道MUC5A mRNA表达(0.377±0.021)相比,哮喘组(1.103±0.087)明显增多(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0.403±0.038)及血必净治疗组(0.437±0.031)小鼠气道MUC5A mRNA表达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1);(2)与对照组小鼠BALF表达IL-4[(22.812±1.978)ng/L]及IFN-γ[(101.232±9.664)ng/L]比较,哮喘组BALF表达IL-4[(87.234±6.901)ng/L]水平升高(P〈0.01),而IFN-γ表达[(47.231±3.887)ng/L]明显降低(P〈0.01);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治疗组([36.289±3.012)ng/L]及血必净治疗组IL-4水平[(38.112±2.761)ng/L]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降低IL-4和MUC5AC的表达,提示在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及控制哮喘方面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9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特异性分泌细胞因子IL-9为主,在机体发挥着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发现Th9细胞及IL-9除了参与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寄生虫感染之外,在炎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及TIgE的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4例,其中喘息组27例,非喘息组37例,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测定Th1细胞因子IFN-γ、Th2细胞因子IL-4。荧光酶标法测定血清中TIgE的水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1)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非喘息组与对照组三者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血清IL-4、IFN-γ、IFN-γ/IL-4及T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2)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与非喘息组常规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与IFN-γ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780,P=0.000)。(4)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与TIgE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31,P=0.0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IFN-γ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与肺功能FEV1/%、PEF%及V50%、V25%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0、-0.377、-0.296、-0.407,P均<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h1/Th2值下降,Th2细胞占优势,患儿存在免疫失调;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h17细胞和白介素-17(IL-17)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aGVHD中的免疫调控。方法采用野生型(WT)C57BL/6(H-2b)小鼠与C57BL/6(H-2b)IL-17基因敲除(IL-17-/-)小鼠作为供体,采用BALB/C(H-2b)小鼠作为受体,小鼠给予全身照射8.5 Gy进行清髓性预处理,移植野生型(WT)小鼠1×107个去除T细胞骨髓细胞(TCD-BMCs)以及WT小鼠1×106个CD4+IL-17-/-T细胞。移植之后每天对小鼠生存状况进行观察1~2次,每隔5 d对aGVHD进行临床评估。收集实验小鼠肝脏、肺、肠以及皮肤,并进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并对移植后Th17细胞组、CD4+IL-17-/-T细胞组、IL-17-/-BMCs+IL-17-/-SCs组(KK组)、WT BMCs+IL-17-/-SCs组(WK组)及WT BMSCs+WTSCs组(WW组)小鼠的aGVHD积分进行评估。结果 1Th17细胞组移植后5 d、10 d、15 d、20 d aGVHD积分均显著高于IL-17-/-CDD4+T细胞组(P0.05),且Th17细胞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小于IL-17-/-CDD4+T细胞组(P0.05);2KK组、WK组及WW组移植后5 d、10 d、15 d、20 d aGVHD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平均生存时间方面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与IL-17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中具有较好的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IL-6和IL-18的血清水平,分析不同证型两指标之间及其与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IL-6和IL-18血清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活动期RA患者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风寒湿阻型患者血清IL-6浓度明显高于痰瘀互结型与肝肾两虚型(P<0.05),而与风湿热郁型无明显差异(P>0.05);而风寒湿阻型患者血清IL-18浓度明显高于风湿热郁型与肝肾两虚型(P<0.05),而与痰瘀互结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血清水平与RA的活动性密切相关,且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