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哌甲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探究性眼动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体检的38名健康少年儿童设为对照组.研究组于口服哌甲酯前后进行探究性眼动检测,对照组进行常规探究性眼动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口服哌甲酯2 h后凝视点数目、反应性探究分测定结果均高于治疗前(P<0.05);服药前后凝视点数目、反应性探究分测定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哌甲酯能显著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视觉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两院门诊就诊的80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各项相关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Cornner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学习因子、焦虑因子、行为因子、多动因子和身心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两组发声抽动、运动抽动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各项认知功能项目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段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哌甲酯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治疗ADHD,改善患儿认知功能、抽动障碍,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SIT)联合盐酸哌甲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3月就诊的96例ADHD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分组,研究组(n=48)联合SIT及盐酸哌甲酯治疗,对照组(n=48)单用盐酸哌甲酯治疗,比较两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视听连续整合测试(IVA-CPT)、Conner行为评定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ADHD患儿治疗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各项目评分,IVA-CPT中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及综合注意力商数,C-WISC中操作量表智商、言语量表智商、全量表智商及注意/不分心因子评分均较之治疗前有明显提高;Conner行为评定量表中学习、品行、身心障碍、冲动、多动指数、焦虑因子评分均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加行SIT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IVA-CPT、Conner行为评定量表、C-WISC各项评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DHD患儿,SIT联合盐酸哌甲酯治疗,有效且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托莫西汀与哌甲酯缓释片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研究组口服托莫西汀治疗,对照组口服哌甲酯缓释片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数字划销测验评定临床疗效,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分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3个因子分及数字划销测验失误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第4周、8周末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研究组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头晕、日间困倦、体质量下降等,对照组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体质量下降、头痛及入睡困难等。结论托莫西汀与哌甲酯缓释片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阿托莫西汀与哌甲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莫西汀与哌甲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2期)、PubMed(1970~2008)、EMbase(1971~2008)、Medscape(1990~2008)、CBM(1978~2008)、NRR(1950~2008),手工检索已发表与未发表的资料,收集有关阿托莫西汀与哌甲酯比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个RCT,共15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ADHD—RS量表总分数、多动/冲动分量表分值及CGI—ADHD—S量表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RR(95%CI)分别为-1.09(-5.35,3.16),-0.27(-2.85,2.31)和-0.06(-0.49,0.38)。而两组ADHD—RS注意缺陷分量表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9,95%CI(-2.22,-1.35)],表明哌甲酯在注意缺陷评定分量表上优于阿托莫西汀。两组副反应也无差异。结论阿托莫西汀与哌甲酯比较,尚不能确定何者疗效更明显。由于纳入RCT太少,且测量指标为终点替代指标,故其长期疗效、对不同亚组患者作用的差别及其安全性等尚不明确,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对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peracdvity disorder,ADHD)的诊断和评估,多年来一直采用主观的量表评定法,如何用客观的检查手段进行更正确、合理的诊断,是近年来探索的一个课题。目的:探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在ADHD儿童中的评估价值,以及客观、易量化的评估ADHD的方法。设计: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对2003-07/10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门诊初诊的瑞文智商筛查正常,症状持续半年以上,疑似ADHD的全部儿童157例。干预: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进行评估,分析被诊断为ADHD儿童听、视觉注意能力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视听整合连续测试所得18个商数指标。结果:反应控制商数与注意力商数结果提示:注意力缺陷的发病率高于自控力差、冲动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37.74,P&;lt;0.01);在反应控制商数中,听觉的控制能力比视觉的控制能力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4.68,P&;lt;0.01);注意力商数中的听、视觉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56,P&;gt;0.05)。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诊断为ADHD的96例儿童听觉的一致性(68例)、警惕性(66例)、注意力商数(50例)&;lt;85分值的比例较高;视觉的警惕性(58例)、速度商数(61例)&;lt;85分值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6.75—22.81,P均&;lt;0.01)。结论: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能较有效地全面地反应ADHD儿童注意力、控制能力缺陷分布、程度,从而更正确地制订干预治疗方案,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焦虑检出率及焦虑症状的异同。
方法:选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为2004-06/09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病例中,符合DSN-IV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66例,年龄9~14岁,小学三年级及以上文化程度;对照组为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均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相匹配的普通中小学儿童66人。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儿童情绪障碍筛查。该量表共41个项目,包括躯体/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5个因子,采用3级评分:0没有此问题、1有时有、2经常有,由儿童根据最近3个月的情况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越高提示焦虑症状越严重。以总分≥23分为存在焦虑情绪障碍的标准。在量表评定过程中,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无记名,量表当场收回。并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儿童一般情况,采用父母问卷调查父母情况(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水平),以评价两组儿童的家庭情况是否存在明显差异而影响实验结果。
结果:6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对照组正常儿童66人均完成量表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有25人存在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焦虑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8%,20%,P=5.321,P=0.021)。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躯体/惊恐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5.61&;#177;4.85),(3.71&;#177;3.61),t=2.545,P=0.012];广泛性焦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5.20&;#177;3.22),(3.71&;#177;3.69),t=2.466,P=0.015];分离性焦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4.89&;#177;3.26),(3.47&;#177;2.75),t=2.710,P=0.008];学校恐怖及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47&;#177;1.76),(0.88&;#177;1.12),t=2.299,P-0.023];[(21.52&;#177;12.41),(15.26&;#177;10.68),t=3.105,P=0.002]。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焦虑检出率较高,多伴有躯体/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等焦虑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盐酸托莫西汀(ATX)与盐酸哌甲酯(MPH)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ATX组(n=39)和MPH组(n=39),分别口服ATX及MPH治疗8周后,依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SNAP-Ⅳ)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量表(PSQ)分别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ADHD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比较2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SNAP-Ⅳ量表中各因子评分、总评分及PSQ中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而2组间SNAP-Ⅳ量表中各因子评分△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PSQ中ATX组焦虑因子及冲动因子△值显著大于MPH组(P0.05),其他因子△值、2组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MH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03%(16/39)显著高于ATX组20.51%(8/39)(P0.05)。结论 ATX与MPH治疗ADHD的疗效相当,但ATX不良反应少,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枢兴奋药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与单独中枢兴奋药物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核心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对认知功能的远期疗效。方法80例患儿分为两组。药物组采用哌甲酯(哌醋甲酯)治疗3~4个月,联合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总疗程3~4个月。随访6个月,采用IVA-CPT、Conners量表、韦氏智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药物组服用药物最大量大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药物组治疗后FRCQ、FAQ、Conners量表6个因子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6个月后随访时下降(均P〈0.01),FIQ、VIQ、PIQ均有上升,但C因子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治疗后FRCQ、FAQ、Conners量表6个因子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6个月随访仍保持较高水平,FIQ、VIQ、PIQ及C因子均上升(均P〈0.01)。结论联合治疗可减少兴奋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长期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对儿童本身、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及http://www.newswise.com 1985-01/2003-12期间的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英。同时计算机检索http://www.safe 001.net,http://news.xinhuanet.com,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3-12期间的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献,然后筛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献开始查找全,以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对检索到的ADHD研究章中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资料综合:研究发现:遗传、脑损伤或脑发育不成熟导致的脑功能轻微失调、环境与教育因素以及工业污染及饮食不合理等都可能是造成该病的原因。结论:治疗ADHA要及早、综合治疗,治疗时要将统合训练、药物治疗、教育引导、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相结合,而且患儿、家长、教师、医生要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焦虑检出率及焦虑症状的异同。方法:选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为2004-06/09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病例中,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66例,年龄9~14岁,小学三年级及以上文化程度;对照组为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均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相匹配的普通中小学儿童66人。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儿童情绪障碍筛查。该量表共41个项目,包括躯体/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5个因子,采用3级评分:0没有此问题、1有时有、2经常有,由儿童根据最近3个月的情况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越高提示焦虑症状越严重。以总分≥23分为存在焦虑情绪障碍的标准。在量表评定过程中,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无记名,量表当场收回。并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儿童一般情况,采用父母问卷调查父母情况(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水平),以评价两组儿童的家庭情况是否存在明显差异而影响实验结果。结果:6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对照组正常儿童66人均完成量表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有25人存在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焦虑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8%,20%,χ2=5.321,P=0.021)。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躯体/惊恐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5.61±4.85),(3.71±3.61),t=2.545,P=0.012];广泛性焦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5.20±3.22),(3.71±3.69),t=2.466,P=0.015];分离性焦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4.89±3.26),(3.47±2.75),t=2.710,P=0.008];学校恐怖及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47±1.76),(0.88±1.12),t=2.299,P=0.023];[(21.52±12.41),(15.26±10.68),t=3.105,P=0.002]。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焦虑检出率较高,多伴有躯体/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等焦虑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家庭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患病率及患病的家庭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编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小学生行为问卷,调查泉州市实验小学的1—6年级小学生1726名(回收1675份);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R)有关ADHD的诊断标准、辅以注意力缺陷测试仪和神经精神检查等手段确定ADHD病例,分析其家庭危险因素。结果:检出ADHD患者75名,检出率为4.48%,其中男生患病率(6.03%)明显高于女生(2.54%)(x^2=11.80,P&;lt;0.01),男生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x^2趋势=4.70,P&;lt;O.05),女生的情况则相反(x^2趋势=7.43,P&;lt;0.01);父亲或母亲的文化越低,子女的ADHD患病率越高(x^2趋势=6.96,P&;lt;0.05;x^2趋势=21.27,P&;lt;0.01);父亲或母亲为“干部”的,其子女ADHD患病率明显低于父亲或母亲为“非干部”的子女(x^2=4.69,P&;lt;0.05;x^2=12.5,P&;lt;0.01);男生ADDH患病的危险因素为12-13岁(P=0.0005)和母亲的职业为“非干部”(P=0.0295),而女生ADDH患病的危险因素为7~8岁(P=0.0000)、母亲的文化中学以下(P=0.0241)和父母的职业为“非干部”(P=0.0024,P=0.0784)。结论:男生较女生有更高的患病率,男女学生有不同的ADDH高危因素,对(小学一年级)学习的不适应和较重的学习负担可增加ADDH的患病率。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与儿童的ADHD患病率有关,在诊治该病时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王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36):8308-8309
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对儿童本身、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及http://www.newswise.com1985-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http://www.safe001.net,http://news.xinhuanet.com,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对检索到的ADHD研究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资料综合:研究发现:遗传、脑损伤或脑发育不成熟导致的脑功能轻微失调、环境与教育因素以及工业污染及饮食不合理等都可能是造成该病的原因。结论:治疗ADHA要及早、综合治疗,治疗时要将统合训练、药物治疗、教育引导、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相结合,而且患儿、家长、教师、医生要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盐酸哌甲酯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19年2月—2019年6月在医院进行盐酸哌甲酯治疗的17例依从性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盐酸哌甲酯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归纳为3个主题:家长疾病应对能力不足、患儿主观能动性差、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结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哌甲酯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来自其自身及社会诸多方面,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encyand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的诊断和评估,多年来一直采用主观的量表评定法,如何用客观的检查手段进行更正确、合理的诊断,是近年来探索的一个课题。目的:探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在ADHD儿童中的评估价值,以及客观、易量化的评估ADHD的方法。设计: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对2003-07/10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门诊初诊的瑞文智商筛查正常,症状持续半年以上,疑似ADHD的全部儿童157例。干预: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进行评估,分析被诊断为ADHD儿童听、视觉注意能力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视听整合连续测试所得18个商数指标。结果:反应控制商数与注意力商数结果提示:注意力缺陷的发病率高于自控力差、冲动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7.74,P<0.01);在反应控制商数中,听觉的控制能力比视觉的控制能力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4.68,P<0.01);注意力商数中的听、视觉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56,P>0.05)。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诊断为ADHD的96例儿童听觉的一致性(68例)、警惕性(66例)、注意力商数(50例)<85分值的比例较高;视觉的警惕性(58例)、速度商数(61例)<85分值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6.75~22.81,P均<0.01)。结论: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干预模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干预模式。方法将102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及综合干预组,分别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程3个月。使用持续注意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使用不良反应量表评估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共85例患者完成治疗;干预3个月后3组患者持续注意测验及C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干预结束后3个月,3组患者持续注意测验及C因子得分较干预后成绩有所回落(P〈0.05);综合干预模式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优于其他两组(P〈0.05),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认知功能改善作用相当(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两组低(P〈0.05),药物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干预模式对ADHD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是理想的ADHD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ers教师量表进行调查,得分作阳性筛检进行现况研究。结果:总检出率7.83%;男(10.62%)高于女(5.16%)(P〈0.01);不同年龄之间、维汉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性别、带养人、母亲文化、家庭类型、管教态度和工作繁忙否是儿童患病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家长和教师要加强对该病知识的了解,尽早关注,改善儿童生活环境,避免诱发和加重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智力水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特点和行为特征,为不同智力水平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提供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于2003-04/2005-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及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就诊的,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209例,其中高智商(总智商≥115)儿童67例(男50例,女17例),一般智商(总智商〈115)儿童142例(男110例,女32例)。随机选取附近小学无任何躯体及精神疾病的正常儿童240名(男173名,女67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449名儿童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次就诊年龄小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就诊年龄[(7.71&;#177;1.44)岁,(8.63&;#177;2.14)岁,t=8.898,P=0.001]。②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中多动与冲动第1项发生率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79%,35.21%,χ^2=5.26.P=0.02),其余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③在行为问题发生率方面,不论男女,两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而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④3组男童行为总分及9个行为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抑郁和体诉得分高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6.40&;#177;4.79,5.25&;#177;4.52;3.40&;#177;3.10,2.58&;#177;2.26),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多动和违纪得分低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9.16&;#177;3.88,10.09&;#177;3.25;5.06&;#177;3.53,5.84&;#177;3.78),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3组女童行为总分及9个行为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抑郁、社交退缩和违纪得分明显比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高(9.47&;#177;6.23,8.00&;#177;4.16;6.18&;#177;3.63,5.34&;#177;2.72;1.76&;#177;2.02,1.53&;#177;1.30,P〈0.05)。
结论:①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次就诊时间早,且常常有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现象。②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更容易发生抑郁和体诉等行为问题,而多动和违纪等行为问题在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中更常见。③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女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和违纪等行为问题较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静灵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ADH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静灵口服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多动症主症评分、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Conners评分各指标(品行行为、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动症患儿予以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静灵口服液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