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802例患儿的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0年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率为3.74%,其感染率随新生儿体重的增加而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部位以皮肤软组织最多,占40%;其次为血液、泌尿道、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菌,占75%,革兰阴性菌占16.67%,其他链球菌占8.33%。结论:对新生儿病房实施目标性监测,对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1 535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总的医院感染率是7.2%。随着新生儿体重的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不同体重发生医院感染率有极显著性差异。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2%在皮肤粘膜。结论:低体重儿童易发生医院感染,提示要特别注意低体重新生儿的诊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湖北省2010年35家医院综合ICU三种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调查,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临床感染率。方法: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方法,对35家医院综合ICU患者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使用率和感染率进行调查。结果:共监测病例21 898例,发生感染1 428例,感染率6.52%,感染例次率7.39%。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使用率分别是72.64%、46.06%和26.72%;感染率分别是1.43‰、1.27‰和26.83‰。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应加强监控,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4.
巫敏敏 《包头医学》2023,(4):63-64+38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性感染监测的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对象来自本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NICU收治的61例新生儿。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25)。护理后,比较两组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并分析影响NICU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率(8.33%)、例次感染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院内感染率(32.00%)、例次感染率(36.0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Apgar评分及气管插管等因素均与NICU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有关(P<0.05)。结论:基于目标性感染监测的预见性护理可降低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积极主动了解NICU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及时给予处理,降低NICU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出生新生儿获得性感染状况与危险因素,提出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本院出生入住新生儿病区1158例新生儿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1158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58例,感染率为13.6%;感染16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62.0%),其次为血流感染(10.1%)、皮肤(9.5%)、胃肠道(5.7%)等;感染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48.7%,革兰阳性菌占39.7%,真菌占11.5%。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留置PICC导管静脉营养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显著升高( P<0.01)。结论:对窒息儿、早产儿及实施侵入操作的患儿,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集束化护理干预,重视对静脉营养导管维护,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为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传统方法下的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和对因实施相义措施下的2011年传染病病区卫牛学监测结果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2010年医院感染例数为95例,感染率为53.6%;2011年为27例,感染率为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传染病区医院感染潜在因素的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产科及儿科住院新生儿1460例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37例,感染率9.4%;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的发生与体重、胎龄、住院环境及其他因素有关。结论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患人群,感染率较高。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与监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晋海江 《中外医疗》2012,31(1):156-156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预防措施。方法综合分析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就医疗护理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新生儿肺炎感染、脐带感染等采取有效地护理方法。结果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新生儿158例,发生院内感染率的新生儿为16例。而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60例新生儿,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为42例。从2010年开始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由26.3%下降至10.1%。结论有效的管理,可避免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23例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总的医院感染率7.2%.随着新生儿体重的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想对危险度增加;不同体重组发生医院感染率极显著性差异.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2%在皮肤黏膜.结论:低体重儿易发生医院感染,提示要特别注意低体重新生儿的诊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医院感染1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00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总的医院感染率是6.7%。随着新生儿体重的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不同体重组发生医院感染率有极显著差异。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皮肤粘膜。结论低体重儿易发生医院感染,提示要特别注意低体重新生儿的诊治与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加强病区微生物学监测和病区卫生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结果2005年手术279例,感染21例,感染率7.5%。2006年手术278例,感染10例,感染率2.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降低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合理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无菌操作,正确使用抗生素,能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探讨会对新生儿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感染因素进行干预措施,从而可以对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取的资料为我院2016年l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计664例目标监测住院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在我院的664例新生儿中,其中有6例出现了医院感染现象,总体的感染率为0.9%,其中这6例感染病例中的感染部位主要在皮肤以及胃肠道,分析产生感染的病例的原因,主要是重症监护、侵入性操作以及手卫生不符合标准造成的。结论:重症监护、侵入性操作和手卫生不符合标准是造成新生儿发生感染的三大主要因素,在进行新生儿临床护理时,需要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特殊处理,从而降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分析12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加强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呼吸机管理、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仅4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结论: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规律,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2009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及部位分布,制定目标监测方案,建立感染监测日志对2011年3月-2012年2月入住NICU的患儿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2011年3月1日-2012年2月29日,NICU共收治危重新生儿444人次,发生医院感染27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日感染率、日感染调整率分别为6.08%、10.29‰、4.2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日感染率、日感染调整率为26.32%,68.49‰、20.82‰;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3.29%.感染病例培养出8株病原菌中,G-杆菌占62.5%,G+球菌占25.0%,真菌占12.5%.结论:胎龄小、体重低、侵入性操作等是NICU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强调洗手、加强全面消毒等措施,可降低耐药菌及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感染后相应护理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年1月 ̄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7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病案资料。结果172例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13.37%。结论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日数,加强消毒隔离、病区管理是降低肾病综合征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控制血液科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我院2011年采用护理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统计院内感染率,并与2010年的院内感染率比较。结果 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33.45%,在进行护理管理后,2011年医院感染率为22.09%,2011年感染率显著低于2010年,P<0.05;血液科医院感染主要发生部位为呼吸道,2011年各部位医院感染发生率均较2010年降低。结论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的制度、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抗生素管理和控制、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管理等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减少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1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总的医院感染率是8.93%。随着新生儿体重的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不同体重组发生医院感染率有显著差异。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8.2%皮肤粘膜。结论 低体重儿易发生医院感染,提示要特别注意低体重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管理策略。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病区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患儿319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病例,总结分析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管理策略。结果:3194例患儿共发生医院感染150例,发生率约为4.70%,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胃肠道与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儿本身(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无菌操作意识不强等)、环境因素(新生儿病区内医疗仪器与固定装置消毒不彻底如暖箱、治疗车、呼吸机、操作台等)等。结论: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除了与新生儿自身、医务人员有关外,还和病区内的医疗仪器与固定装置消毒不彻底等有关,必须加强护理管理,才能尽可能减少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感染管理科监控、护士长严管、医务人员自觉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其预防策略,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1-12月1026例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NICU患儿1026例,发生医院感染23例,26例次,医院感染率2.24%、例次感染率2.53%、日感染发病率2.73‰,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感染部位以血液系统、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26.92%,23.08%;呼吸机使用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2.61%和22.73‰。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356例。对医院感染因素与护理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356例新生儿中,25例新生儿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7.02%。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6.22%,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P<0.05)。25例患儿感染原因包括:新生儿主体因素12例、侵入性操作4例、抗生素4例、胎龄较小5例。结论医院感染与新生儿体质量、侵袭性操作、基础疾病等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病房护理管理,确保规范操作有助于增强新生儿生存质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NICU护理中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操作规范性、标准性,增强新生儿生命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