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评价胎儿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空间-时间相关图像(STIC)技术在评价胎儿室间隔缺损(VS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采用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对13例胎儿VSD的检查结果.并与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及尸解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与常规超声在诊断VSD中的准确率分别为92.31%、84.6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可能是病例数过少的关系.动态三维超声检查时间短于常规超声,P=0.0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可准确、直观显示胎儿VSD,是胎儿期VSD准确、简便的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STIC)技术辅助诊断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疑诊VSD的43胎胎儿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均加行STIC检查。对比常规超声与STIC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诊断VSD的敏感度。结果产后确诊VSD 27胎。常规超声诊断19胎VSD,诊断敏感度为70.37%(19/27);单独使用STIC诊断VSD 20胎,诊断敏感度74.07%(20/27);STIC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诊断VSD 25胎,诊断敏感度92.59%(25/27),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C技术能为诊断胎儿VSD提供更多信息,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空间、时间相关图像(3D—STIC)技术评价胎儿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2082例胎儿,疑诊为VSD的17例胎儿行STIC检查,并测量缺损大小;比较两种方法诊断VSD及测量缺损大小的差异。结果产后证实18例VSD,超声心动图诊断17例,3D—STIC诊断13例。超声心动图对胎儿VSD诊断敏感性(94.44%)高于3D—STIC(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判断VSD最大内径小于3D—STIC(P〈0.01)。结论3D—STIC可直观地显示胎儿VSD的大小及形状,但敏感性不及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胎儿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AVS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诊断为完全型AVSD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点,应用STIC技术显示共同房室瓣及乳头肌,与尸检或生后超声心动图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三维超声STIC技术与二维超声相比在胎儿完全型AVSD的检出率上没有明显差别.通过STIC技术可显示共同房室瓣的形态特征及乳头肌的位置的异常等.结论 三维超声STIC技术为观察共同房室瓣提供了新视野,是一种能准确、简便地诊断胎儿完全型AVSD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孕早期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VSD胎儿148例,所有孕妇均在中孕早期给予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以产后病理或超声结果为对照,分析不同方法对胎儿VSD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148例胎儿中,产后病理或超声结果显示,VSD胎儿有50例(33.78%);在诊断胎儿VS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STIC技术分别为96.00%、97.56%、97.30%,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的70.00%、75.51%、7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孕早期四维超声STIC技术可为胎儿VSD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利于提高二维超声对胎儿VSD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TIC技术对22例二维超声心动图发现胎儿心脏畸形的研究对象进行容积数据的采集及脱机分析和处理,观察STIC技术对各病例的显示和诊断情况。结果:22例研究对象在获得满意的容积数据后,通过图像的切割平移或旋转,不但能观察到二维扫查的各标准切面,还能显示二维超声不能显示的切面,较直观地观察病变情况。结论:STIC技术能为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和依据,是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B-flow显像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6例正常胎儿和28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先在二维超声胎儿心脏模式下进行常规扫查,然后进行B-flow显像STIC数据采集,用表面模式对采集的容积图像进行四维重建.结果 53 (53/56)例正常胎儿及28 (28/28)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在B-flow显像方式下进行STIC采集,成功地采集到合格的容积图像,四维重建的容积图像能清楚显示心血管正常或异常的空间位置关系,其中主、肺动脉等大血管的“数字铸型”、3~4条肺静脉同时显示等是二维超声无法观察到的.结论 B-flow STIC技术能清楚显示胎儿心脏与大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可获取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无法提供的某些胎儿心脏解剖及病理特点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或无实时三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操作经验的医师对胎儿室间隔缺损(VSD)检出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行产前超声筛查的96例可疑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由2名不同STIC操作经验的超声医师进行产前筛查.其中1名有STIC操作经验(2.5年),另1名为初学者(仅经过短时培训).记录2名医师胎儿室间隔缺损的检出例数,对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6例胎儿中,2名医师共同检出的VSD病例39例,医师1单独检出的病例为3例,医师2单独检出的病例为1例.2名医师检测VSD的检出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x2=0.25,P>0.05).结论 应用STIC检查胎儿VSD可降低对检查人员经验的依赖,与传统二维超声相比具有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空间-时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超声定位分型及定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STIC技术,采用目前外科常用的分型方法(膜周型、单纯膜部型、隔瓣下型、嵴下型、嵴内型、干下型、肌部型)对在北京安贞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33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胎儿进行超声定位分型和定量诊断,并与胎儿产前二维超声心动图及新生儿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33例新生儿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比较,产前二维超声心动图与STIC技术联合检出的30例(膜周型10例,单纯膜部型3例,隔瓣下型3例,肌部型14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胎儿与产后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相符合,定位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0.9%(30/33);漏诊1例膜周部小室间隔缺损,漏诊率为3.0%(1/33);误诊2例(6.1%,2/33),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而新生儿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产前超声心动图定量诊断胎儿限制性室间隔缺损 1例(1/33),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 32例(32/33),与产后随诊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IC技术和合理的超声切面可准确、直观、清晰显示胎儿室间隔缺损部位,产前行胎儿室间隔缺损超声定位分型和定量诊断可为胎儿出生后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联合动态三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诊断胎儿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CTECD)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28 388例孕18~40周的胎儿,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以胎儿四腔心切面为常规扫查切面,多切面扫查观察胎儿心脏大小、形态、房室结构、房室瓣开闭、左右心室流出道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现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后应用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实时、动态观测胎儿三维房室结构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本组28 388例孕妇中,超声心动图明确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861例,其中诊断CTECD 68例。结论二维联合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可诊断胎儿CTECD,可在短时间内直观地显示胎儿CTECD的大小、形态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时空关联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在诊断胎儿复杂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二维超声筛查疑似复杂心脏畸形的25例中晚孕期胎儿,胎龄20~30周,平均(25.88±8.3)周.进行心脏和胸部的自动扫查,应用STIC技术后处理获得动态三维图像,对获得的容积数据应用正交三平面模式、表面成像模式、反转模式和最小模式离线分析进行心脏复杂畸形的诊断,并与尸解或出生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的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5例胎儿通过STIC技术均可获得满意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发现胎儿复杂心脏畸形中.右室双出口1例,永存动脉干1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3例,矫止型大动脉转位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4例,右室发育不良1例,左室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1例,肺动脉闭锁1例,法洛四联症3例,单心房1例,两腔心畸形4例,法洛五联症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并冠状静脉窦扩张1例.23例与尸体解剖或产后复查结果相一致,敏感性为92%(23/25).结论 STIC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胎儿复杂心脏畸形,对妊娠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的应变、应变率参数评价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单纯VSD患儿40例按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H)进行分组:分为VSD无PH组及VSD伴PH组.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量右室常规参数.应用2D-STI测量右室游离壁的峰值应变,收缩期应变率.结果:VSD伴PH组与VSD无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的舒张末期面积及收缩末期面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各节段及整体的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无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SD合并PH时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应变、应变率参数对VSD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9例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确诊并成功进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4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VSD右室出口和PDA狭窄处最小直径;介入术后重复造影及超声检查评价封堵器位置、形态、有无残余分流等。结果超声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对其位置部位、形态均能良好显示。上述两种方法测量65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5.46±2.64)mm和(4.26±2.23)mm,测量74例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5.53±1.45)mm和(4.37±1.2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VSD及PDA术前病例筛选及术后疗效评评估更具优势,而在VSD和PDA介入封堵术中心血管造影对病变直径测量及封堵器选择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双平面成像(Bi-plane)技术显示胎儿完整室间隔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实时Bi-plane技术观察150例正常组及29例异常组的胎儿心脏(包括21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及8例房室间隔缺损)。取胎儿心尖四腔心或心底四腔心切面,取样线通过室间隔,显示胎儿室间隔的全貌,评价室间隔完整性。此外,所有正常及异常胎儿另用时空影像关联(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采集胎心容积数据并行三维重建,获取室间隔影像。结果:实时Biplane技术与STIC技术相比,对胎儿完整室间隔的显示成功率显著提高(98.7%vs. 83.3%,P<0.01);对异常组中室间隔缺损的显示率也显著提高(96.6%vs. 79.3%,P<0.01),而获取室间隔切面的时间显著缩短((15.5±5.8) s vs.(58.1±13.3) s,P<0.01)。结论:实时Bi-plane技术可以显示胎儿室间隔的全貌,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作为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间-时间成像相关(STIC)技术在临床胎儿心脏产前筛奄应用及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脏畸形高危胎儿214例(经二维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正常胎儿心脏),尽最在无胎动时扶取有效的STIC容积数据,应用Uittenbogaard等提出的获取条件评分方法加以改良后进行STIC容积数据采集评分,最高分为10分,6分以t(含6分)为成功获得,6分以下为未成功获得。根据是否能清晰显示心脏各部分结构将所有成功获得的STIC容积信息被分为临床不可用、临床可用和临床最佳。结果根据STIC容积采集评分标准,采集的胎儿心脏容积信息评分结果为149例(69.6%)成功获得容积数据,65例(30.4%)朱成功获得;影响成功率因素中,胎动因素最常见;将研究的前半年和后半年两个时间段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后半年的成功获得率明显提高(P〈0.05)。对采集的胎儿心脏容积信息进行临床效果评价,临床效果最佳为27例(12.6%),临床可用为139例(65.0%),临床不吖用为48例(22.4%);将研究的前半年和后半年两个时间段的临床价值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后半年的临床效果最伟率和临床可用牢明显提高(P〈0.05)。结论STIC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获取临床最佳效果率较低,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增加对STIC技术采集和应用的熟练程度和技巧则会明显改善信息采集的成功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25例膜周部VSD患者,男7例,女18例,年龄3-47(32±10.3)岁,体重11~65(37±12.5)kg,左心室造影测缺损直径3~10mm,均经股静脉途径行封堵术,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置入的封堵器直径5~13mm,术后仅有1例出现短暂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VSD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