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宁 《医学信息》2000,13(12):695-696
自 1978年首例 PTCA术开展以来 ,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然而 ,PTCA术的主要局限性是术后再狭窄 (RS) ,可见于 30 %~ 40 %的病例。弹性回缩、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生并由中膜向内膜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则涵盖了 RS的形成过程。血小板在 PTCA术后的血栓形成及急性血管闭塞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 ,本文则主要回顾了血小板在 RS形成中的潜在作用。1 血小板的活化在一种血管成形术的动物模型中发现 ,血小板的聚集出现在动脉内膜损伤后即刻 ,而 VSMC在中膜的增生、迁移则出现在术后 36 h〔1〕。血小板与动…  相似文献   

2.
周宁  王丽先等 《医学信息》2001,14(3):175-177
血管紧张素 (Ag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的功能因子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作用 ,在 PTCA术后再狭窄 (RS)的形成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Ag 通过其受体 (ATR1和 ATR2 )的介导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 (V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功能 ,发挥着促 RS的形成的作用。1  Ag 对 VEC的作用1.1  Ag 对 VEC与血液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Ag 通过 ATR1介导而刺激培养的 HU VEC中细胞间粘附因子 -1(ICAM- 1)的表达和释放 〔1〕;Inoue等 〔2〕认为 PTCA术后冠状窦血中 ICAM- 1的高表达与 RS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3.
张伏圣  周宁 《医学信息》2001,14(10):697-698
目前认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RS)的形成主要与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迁移和增殖、细胞外基质 (ECM)的大量沉积 ,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直接相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作为纤溶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 ,在 RS形成的若干环节如附壁血栓的形成、 VSMC的迁移和增殖及 ECM的沉积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与 RS的关系密切。现就 t- PA和 PAI- 1在 RS形成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1  t- PA和 PAI- 1在血栓的形成中的作用Terres等 [1 ] 认为内源性 t- PA活性下降和血小板活性增加是 PT…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其术后易发生桥静脉再狭窄甚至闭塞,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增加。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提高桥血管通畅率的常用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能减少早期的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能够延缓中期的内膜增厚和晚期的粥样斑块的形成。本文就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降低CABG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作一综述,并对综合治疗CABG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为阐明炎症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6个月后血管造影发生再狭窄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的抗栓和抗血小板治疗对策对于炎症的影响。方法和结果 在一个随机性研究中 ,连续观察已成功地行选择性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 40名患者 ,其中 ,17名患者给予阿斯匹林 10 0 mg/ d,或抵克立得 2× 2 5 0 mg/ d,另外 ,2 3名患者给予苯丙香豆素每天 2 .0~ 3.0和潘生丁 16 0 mg/ d。在支架植入术前 1d测定血浆 C反应蛋白水平 ,此后 ,每天测两次 ,直至术后 12 0 h。在支架植入术后血浆 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P<0 .0 0 1) ,苯丙香豆素和潘生丁或抵克立得…  相似文献   

6.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微核糖核酸(miRs)通过调节一些转录因子的表达在VSMC的增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s是一类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s,主要通过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或促进靶基因m RNAs降解发挥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多种miRs在VSMC中特异性地表达,有可能成为血管疾病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文章就miR-21、miR-26a、miR-130a、miR-133、miR-143/145、miR-146a、miR-221/222和miR-663等多种miRs通过调节一些转录因子的表达在VSMC的增殖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硫氮革酮对内皮损伤后血小板激活的影响及与胞浆Ca^2 浓度的关系。方法:35例拟行PICA治疗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C)组和硫氮革酮治疗(D)组,由冠状静脉窦和外周静脉采血,检测围术期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和胞浆Ca^2 浓度。并在体外研究不同浓度硫氮革酮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全血GPⅡh/Ⅲa表达的影响。结果:C组首次球囊扩张后5min、10min和PICA后10min时GPⅡb/Ⅲa表达和[Ca^2 ]i明显升高,而D组未见升高。高于治疗浓度的硫氮革酮(200 μg/L以上)显著抑制GPⅡb/Ⅲa表达。结论:硫氮革酮和阿司匹林/抵克力得联合治疗可防止常规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治疗时发生的血小板激活。硫氮革酮抗血小板作用可能是抑制[Ca^2 ]i升高的结果,但只在高于治疗浓度时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硫氮  酮对内皮损伤后血小板激活的影响及与胞浆Ca2 浓度的关系。方法 :35例拟行PTCA治疗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 (C)组和硫氮 艹卓 酮治疗 (D)组 ,由冠状静脉窦和外周静脉采血 ,检测围术期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和胞浆Ca2 浓度。并在体外研究不同浓度硫氮 艹卓 酮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全血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结果 :C组首次球囊扩张后 5min、10min和PTCA后 10min时GPⅡb/Ⅲa表达和 [Ca2 ]i明显升高 ,而D组未见升高。高于治疗浓度的硫氮 艹卓 酮 (2 0 0 μg/L以上 )显著抑制GPⅡb/Ⅲa表达。 结论 :硫氮 艹卓 酮和阿司匹林 /抵克力得联合治疗可防止常规阿司匹林 /抵克力得治疗时发生的血小板激活。硫氮 艹卓 酮抗血小板作用可能是抑制[Ca2 ]i升高的结果 ,但只在高于治疗浓度时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7):1286-1289
目的研究硫氮(艹卓)酮对内皮损伤后血小板激活的影响及与胞浆Ca2+浓度的关系.方法35例拟行PTCA治疗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C)组和硫氮(艹卓)酮治疗(D)组,由冠状静脉窦和外周静脉采血,检测围术期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和胞浆Ca2+浓度.并在体外研究不同浓度硫氮(艹卓)酮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全血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结果C组首次球囊扩张后5 min、10 min和PTCA后10 min时GPⅡb/Ⅲa表达和[Ca2+]i明显升高,而D组未见升高.高于治疗浓度的硫氮(艹卓)酮(200μg/L以上)显著抑制GPⅡb/Ⅲa表达.结论硫氮(艹卓)酮和阿司匹林/抵克力得联合治疗可防止常规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治疗时发生的血小板激活.硫氮(艹卓)酮抗血小板作用可能是抑制[Ca2+]i升高的结果,但只在高于治疗浓度时有效.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发现涉厦因素有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迁移和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增生等。而VSMC的增殖和迁移在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很多研究发现:内皮素(Endothelin,E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加速VSMC的增殖和迁移。因此,ET在IS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探讨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及其长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PDGF-A)链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1)胰岛素促进自发型高血压大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HR-VSMC)增生,且呈浓度依赖性;而对正常血压的Wistar-kyota大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WKY-VSMC)增生无影响。(2)定量RT-PCR分析显示,胰岛素加强WKY-VSMC的TGFβ1mRNA的表达(P<0.01)。但是减少SHR-VSMC的TGFβ1mRNA的表达(P<0.001)。(3)胰岛素对二株系VSMC的长型PDGF-A上对表达水平无影响。结果表明,胰岛素选择性地加强SHR-VSMC的增殖,而对WKY-VSMC的增殖无影响。这可能和胰岛素能上调WKY-VSMC自分泌TGFβ1有关;而在SHR-VSMC,此反馈抑制失常,结果SHR-VSMC加速生长。  相似文献   

12.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是血管发生狭窄的重要病理特征.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PDGF-B)均可促进VSMC增殖,Ang Ⅱ还可上调VSMC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表达[1].本实验探讨Ang Ⅱ上调PDGF-B的信号传导途径,以探讨血管狭窄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黎 《医学信息》2000,13(9):509-5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以血小板显著减少为特征 ,好发于儿童和成人的常见疾病。传统口服激素和切脾仅能使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对于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属难治性 ITP。目前对这部分病例开展了许多试验性治疗探索 ,现介绍如下 :1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难治性 ITP对口服激素无效的病例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剂治疗 (1 5 m g.kg- 1 .d- 1 )约 5 0 %的患者有效 ,对急性、有严重出血者尤为适用。没有严重的副作用。研究认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作为对常规治疗无效的 ITP患者紧急情况下和术前治疗的较好方法〔1〕。…  相似文献   

14.
梁立权 《医学信息》2002,15(11):657-658
目的 目前关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主要方向是针对抑制血小板之间的粘附和聚集过程。但是 ,血管壁上血小板 -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此疾病的发生上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近来的研究表明 ,在血管损伤的动物模型上发现抑制血小板 -白细胞结合的抑制剂 PSGL - 1(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 )对血管损伤有益。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可以观察到 P选择素与 PSGL - 1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血小板 -单核细胞粘附性。此外 ,除了 P选择素与 PSGL- 1外 ,Ca2 +离子也是一个重要的粘附分子。在 5 2例起病 14 h内出现症状的(ACS)…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生成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抑制是癌症大剂量放 /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针对贫血及粒细胞减少症 ,目前已有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 ,G -CSF)等药物广泛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于放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主要靠输注血小板来进行治疗 ,但反复的血小板输注 ,会出现输血反应、血小板无效输注及输血相关性疾病等。近 10年来 ,人们发现了一些具有促血小板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经过系统的体内外研究 ,其中部分已进入了临床研…  相似文献   

16.
IL—10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和PTCA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 1 0 (IL 1 0 )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多功能细胞因子 ,能抑制T细胞、巨噬细胞激活 ,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的合成 ,并促进其他抗炎因子的分泌 ,是一种理想的抗炎物质。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性疾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PTCA术后 3~ 6个月内有 3 0 %~ 50 %的病人发生再狭窄。研究表明AS及再狭窄的发生与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IL 1 0可能在AS和再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肿瘤靶向治疗研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近十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已有许多血管生成抑制剂应用于临床试验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个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共同调控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PEDF表达和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转移、良好的预后相关,对PEDF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发挥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生及其长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 (PDGF A)链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1)胰岛素促进自发型高血压大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HR -VSMC)增生 ,且呈浓度依赖性 ;而对正常血压的Wistar kyota大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WKY -VSMC)增生无影响。 (2 )定量RT -PCR分析显示 ,胰岛素加强WKY -VSMC的TGFβ1mRNA的表达 (P <0 0 1) ,但是减少SHR -VSMC的TGFβ1mRNA的表达 (P <0 0 0 1)。 (3)胰岛素对二株系VSMC的长型PDGF A链相对表达水平无影响。结果表明 ,胰岛素选择性地加强SHR -VSMC的增殖 ,而对WKY -VSMC的增殖无影响 ,这可能和胰岛素能上调WKY -VSMC自分泌TGFβ1有关 ;而在SHR -VSMC ,此反馈抑制失常 ,结果SHR -VSMC加速生长。  相似文献   

19.
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外周血管阻塞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用的方法,但术后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RS)是血管介入治疗常见的主要问题。目前已知RS至少包括下述病理变化:(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2)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缩血管物质和促细胞分裂物质反应性增强而异常增殖,致增殖与凋亡调控失衡;(3)损伤局部促凝物质增加,血小板及白细胞易与血管壁发生黏附,附壁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肿瘤血管生成不仅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 ,而且在肿瘤病理分级、治疗和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研究表明 ,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细胞粘附行为异常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近年 ,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细胞粘附分子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1〕。现就其中整合素家族在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1 整合素分子的基本结构整合素家族 (integrinfamily)为细胞粘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是一组广泛分布于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