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磊 《中医临床研究》2017,(25):114-115
目的:探讨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采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术后6周、骨折愈合时、术后1年的Cooney评分情况。结果: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其恢复后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在前期恢复阶段的Cooney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后期两种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结论:对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在恢复前期具有优势,从长期治疗结果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8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术后采用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功能训练,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个月,试验组的ROM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6个月,试验组的VAS、FIM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有利于促进患者腕关节运动功能的早日恢复,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尺骨茎突骨折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5例),均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术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尺骨茎突骨折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尺骨茎突骨折Ⅰ型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与腕关节活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骨茎突骨折Ⅱ型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与腕关节活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Ⅱ型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并桡骨远端骨折可取得显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腕关节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辅助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骨密度及康复速度影响,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术后同时给与补肾活血汤口服,连续服用3个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腕关节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静息和活动时手术部位疼痛程度(VAS),桡骨部位骨密度,评估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腕关节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1个月、3个月时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不同时点时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骨密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不同时点桡骨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研究组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辅助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及快速消肿,增强骨密度,缩短康复时间,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CP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LCP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术后全部进行随访,以术前术后X线片影像学测量及Dienst腕关节功能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8.5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及桡骨短缩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拍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桡骨短缩矫正满意,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9.6%.结论:LCP掌侧入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副损伤小、固定稳妥可靠、骨折愈合快及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蒙医传统整骨术对4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治疗后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9%。结论: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分析患者术后桡骨远端腕关节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72个月,X片示骨折愈合良好,优49例,良26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94.94%。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外固定器固定有较好疗效,能恢复桡骨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邓钧  王晓  张登峰 《光明中医》2009,24(3):464-46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手术时机及手术策略的选择.方法:2002年3月-2007年10月,对43例早期采取保守治疗、因未达到标准复位而功能恢复欠佳的陈旧性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伤后6周内的采取保留尺骨小头、桡骨骨折切开复位、植骨斜T形钢板内固定术;超过6周采取尺骨远端切除术.术后评估腕关节功能及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4个月,固定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Anderson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定.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尽早采取切开复位、植骨斜T形钢板内固定,有利于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结构,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闭合钢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86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闭合钢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及X线表现。结果:桡骨无轴向短缩,关节面移位、压缩、塌陷均纠正至≤2mm,骨折块旋转移位全部纠正;评分73~96分,平均84.5±11.5分,其中85分以上者79例,占91.9%。结论:无法通过手法复位保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经手法复位闭合钢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新鲜骨折可明显恢复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术后恢复快、功能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接骨散外敷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9例纳入研究,在入院后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后,行切开复位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并于术后采用接骨散外敷辅助治疗12周,观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骨折愈合优14例,良20例,中4例,差1例,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7.2%,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4±3.2)周,术后无严重感染及并发症。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接骨散外敷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以及腕关节恢复快的特点,不失为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案,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尺骨茎突骨折处理方式(同期、非同期)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该卫生院收治的40例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尺骨茎突内固定,实验组患者实行尺骨茎突内固定术。对Ⅰ、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Ⅰ尺骨茎突挂着与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比较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Ⅰ型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术后关节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Ⅱ型的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具体影响价值评估。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不伴尺骨茎突骨折,观察组为伴尺骨茎突骨折,两组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腕关节解剖学优良率为93.02%,与对照组的95.35%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Gartlant-Werley评分、DAS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握力、尺偏、桡偏、掌屈、背伸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后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他治疗方式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采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湛江骨科医院于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的恢复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腕关节的恢复优良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术后腕关节恢复优良率则为66.7%;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7%,对照组患者则高达30.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可显著提升患者腕关节的恢复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上肢洗方联合补骨胶囊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术后20 d,对照组予骨肽片口服和热敷治疗,治疗组予上肢洗方熏洗治疗和补骨胶囊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疼痛程度,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腕关节背伸范围以及前臂的旋前、旋后范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1%,对照组为8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洗方联合补骨胶囊能促进桡骨远端骨折部位术后的恢复,缓解疼痛,对腕关节功能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比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利用随机选取法选取我院2014~2016年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并分成治疗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和对照组手术治疗各53例。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骨折恢复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切口感染率远远比对照组低(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活动度、肌力等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更加有利于帮助患者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等情况,临床上宜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采取钢板内固定术与支架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9例,分为两组,其中外固定组28例,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内固定组41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通过术后随访,再采用影像学测量参数及腕关节背伸、掌曲以及Dienst腕关节评分进行功能评定,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时间1~3年,平均为2年。在腕关节的背伸、掌曲、影像学评估及Dienst功能评分方面,内固定组比外固定组疗效更优。结论: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因为它能够较好的恢复桡骨高度,做到解剖复位,并且对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方面也比较有利,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行之优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T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复位外固定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2.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更佳,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相似文献   

18.
王毅  舒建国  龚革会  徐旭冬 《新中医》2014,46(11):124-126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分期论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T形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2组患者均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与消肿治疗,治疗组术后按骨折三期予中药方剂辨证施治,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采用X线检测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于术后3月统计疗效,随访1年。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尺偏角及掌倾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组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2组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及尺偏角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3.9%,对照组优良率为61.3%,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8.28±23.28)天,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2.47±32.19)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自拟方分期论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T形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并达到较优的复位效果,其临床疗效优于内固定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药物与消肿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使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7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7例患者术后均达骨性愈合。外固定器拆除时间为4~6周。根据Dienst 1评分标准,优13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2.6%。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优势明显,不仅简单、安全、微创、持续牵引,而且对骨折端干扰小,对血运破坏小,便于拆除,避免了二次手术。因此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2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外固定进行闭合复位治疗;通过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以及随访过程中的腕关节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5%;整复前后比较,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明显恢复(P0.05),整复后至骨愈合后比较,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维持满意(P0.05),治疗过程中复位无丢失。结论:闭合复位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并能在治疗过程中较好的维持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