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成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
本文通过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意识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妇女保健指导,帮助她们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围绝经期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并最终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是女性由成年进入老年的转折点 ,也是妇女易发病的“多事之秋”。因此 ,加强围绝经期的医疗和保健工作 ,维护妇女围绝经期身心健康 ,提高妇女老年期生活质量 ,是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1 概 念妇女从生育能力与性活动正常的时期 ,经过生育能力和性活动渐渐减少到完全停止而进入老年期 ,这一过程称之为更年期。其突出的标志是绝经 ,这一过程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 ,合称围绝经期。绝经前期 :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时期 ,一般从 4 0岁开始历时 6~ 8a;绝经期 :是指永久性闭止 ,月经闭止达 1a以上 ,其最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旨在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社区40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健康问题、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因素和保健需求,观察其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一套完整的将循证医学融入到围绝经期妇女保健中的个性化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结果:所有调查对象中,平均绝经年龄为(49.7±2.4)岁,居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心血管疾病54例(13.5%),消化系统疾病46例(11.5%),骨关节疾病36例(9.0%),妇科疾病32例(8.0%),内分泌疾病26例(6.5%);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52例(88.0%);围绝经期知识了解率为172例(43.0%);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关系、经济收入等有关;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与现患躯体疾病、孕产情况、月经等状况有关;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中,所有围绝经期妇女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KI)中,所有围绝经期妇女潮热汗出、感觉异常、皮肤蚁行感、失眠、焦虑、抑郁、心悸、头痛等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但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利于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调查本地区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间就诊于我院妇产科门诊的绝经期妇女400例进行一般情况、生理情况、绝经情况与社区保健情况调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9.35±2.85岁,症状以骨、关节、肌肉痛,疲乏无力,易激动为主。认为需要保健与护理帮助的仅占少数,围绝经期向医生咨询过的仅有50人。结论:绝经期妇女多伴随有不良身心状况,本地区妇女对于围绝经期保健的认识与行为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加强保健与护理。 相似文献
6.
7.
围绝经期是大多数女性从成熟期向老年期过渡的必经之坎,其常见临床症状有:月经紊乱、潮热多汗、面红、烦躁易怒、情绪不宁、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皮肤萎缩、阴道干涩、尿失禁、关节痛等,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傅金英教授在治疗本病时,结合女性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创造了一套非药物处方防治法,主要包括情志处方、运动处方、饮食处方、起居处方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在围绝经期妇女护理过程中采用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对女性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社区保健与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心理状态方面,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SD...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大部分女性在此期出现或轻或重的围绝经期症状.本文从中医学传统理论入手,从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定期检查等5个方面阐述围绝经期妇女的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经常闭经或月经失调、绝经。在此时期,南于卵巢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生育能力消失,生殖器官也逐渐萎缩。一般发生在46~55岁(平均48岁)。这个时期长短不一,数月到数年。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的形成与其本身的生理特点,即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暗耗,元气损伤密切相关,同时,与其后天因素,即生活环境、文化程度、职业等也密切相关。这种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与否及其发病程度的轻重缓急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的形成与其本身的生理特点,即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暗耗,元气损伤密切相关,同时,与其后天因素,即生活环境、文化程度、职业等也密切相关。这种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与否及其发病程度的轻重缓急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社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骼健康状况。方法:对广州2个代表社区47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采用UBIS5000型超声骨密度/骨质量测定仪对右跟骨的骨密度进行测定,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骨质疏松发生率为9.4%,绝经后妇女为未绝经妇女的3.9倍。绝经后5-10年内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绝经10年以上,绝经后5年内相对较低。结论:骨质疏松发生率比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关报道低,且各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生率均比国内相关报道低。可能与地区气候、经济、饮食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提供一个新的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包括选穴和手法有异于传统治疗方案。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选取任脉、督脉穴位及阳明经在面部的穴位为主穴,并在手法上浅刺及深刺并用,针及灸并用。通过临床和中西医理论研究,作者认为新的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调整阴阳,补益气血,从而更有效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建议广泛使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5.
16.
选择我校附属医院所辖社区适龄妇女419人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妇女围绝经期有关知识进行了解,发觉多数妇女缺乏相关知识,对围绝经期知识有强烈的渴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将符合入组条件的门诊围绝经期综合症妇女3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98例和对照组186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用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选时和随访后6月、1年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随访后第6月和第1年两组间比较,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改善围绝经期综合症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妇女保健的目的在于维护和促进妇女的健康,它是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内容。社区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妇女的保健工作应该从这一基础来做好。本文对当前社区妇女保健所面临的问题做出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妇女保健工作的提出建议,认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能力是妇女保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逆针灸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进展两个方面,探讨逆针灸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养生保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逆针灸对PMS妇女进行养生保健的方法。认为"逆针灸"的实质是在中医学"治未病"原则指导下的一种预防手段,对PMS这一特殊生理时期的养生保健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针对PMS发生的年龄阶段具有相对固定和可预知性的特点,若能在PMS发生之前,应用逆针灸对其进行提前干预,这对妇女安全度过这一生理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