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进行足跟采血的新生儿2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40例,在采血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研究组140例,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种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行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新生儿疼痛情况、新生儿家长满意度要明显优于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足跟采血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沐浴、非营养性吸吮、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新生儿的疼痛,促进足跟采血的顺利性,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应用不同护理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5月新生儿疾病筛查80例,根据入院先后时间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管理措施,研究组39例,采用集束化措施,比较两组采血情况。结果:研究组采血时间、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采血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无淤血出现;血斑质量在0.7~1cm例数少于对照组,而血斑大于1cm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过程中,为小儿开展集束化采血管理护理有助于降低疼痛,提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采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接受足跟采血的109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用时、血液标本合格率及新生儿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液标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采血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新生儿痛苦,缩短采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采用足跟采血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采血方法,研究组采取改良采血方法,比较两组临床采血效果。结果:研究组采血一次成功率为98.18%、血标本合格率为9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9%和82.72%(P<0.05);研究组采血时间为(33.2±8.9)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3±8.7)S(P<0.05)。结论:足跟采血方法一次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且血液标本合格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顺利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探讨采集足跟血的有效方法.提高采血技术和患者的满意率。方法:观察组为2009年10月~11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儿采用三合一定位斜刺法。即充足的母乳喂养后采血法、热水袋保暖后采血法、足部按摩后采血法三种方法结合健康宣教和定位斜刺采血方法。对照组为2009年8月~9月出生的新生儿按常规要求采集血液。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采血方法容易。容易率达99.33%,平均采血时间2.84分钟,标本合格率与家属满意度达100%。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及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三合一定位斜刺采血法新生儿疾病查血样采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有效可行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对2006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500例新生儿足跟采血方法,从健康教育、人员管理、采血时间、部位、进针深度、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使采血合格率达到100%,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减少了新生儿家长的精神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不断改进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方法,提高采血质量.方法:采用A、B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采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标本,观察采血的一次成功率,血标本的合格率及采血时间.结果:两组比较: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采用B组采血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采血的一次成功率,缩短采血的时间,提高血标本的合格率,减少新生儿足跟部损伤,提高采血质量,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对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护士进行团队式管理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3月在医院进行先天疾病筛查的4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足跟采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团队式护理,比较两组采血成功率和新生儿母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采血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和新生儿父母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实施团队管理,可提高新生儿父母的配合度,提高新生儿采血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提高新生儿父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可行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方法:将本院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300名新生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干预组单日采血,采用毛细血管充盈与干预法;对照组双日采血,采用常规方法采血。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提高,对新生儿损伤小,标本合格率高,家属满意度高。结论:毛细血管充盈与干预法是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结我院2013年347例新生儿两病筛查的体会,主要包括采血的部位选择及消毒,采血的动作,采血的时间,采血的室温等。认为采血部位为足跟部内侧或外侧以及采血前按摩.挤压小腿是保证采血成功的关键,能减轻新生儿痛苦,减少了新生儿家长的精神负担以及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炎合并腹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肺炎合并腹泻患儿,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缩短新生儿肺炎合并腹泻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应用止血带采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筛查小儿遗传代谢病300例,随机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足跟采血,实验组应用止血带进行足跟采血,比较两组采血耗时。结果:实验组平均耗时59.2±2.9s,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4.5±7.3s(P〈0.05)。结论:小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应用止血带可充盈毛细血管,加快出血速度,缩短采血时间及小儿哭闹时间,家长愿意配合采血和接受筛查,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疼痛干预新生儿护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治疗组50例综合疼痛干预护理措施;静脉采血脚后跟穿刺法,每次穿刺深度及力度一致,采血前放置安慰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抚触以缓解疼痛,致痛前口服12%~24%蔗糖水2Ml;采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添加辅食,预防注射及喂养;母乳喂养为主,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护理过程中适当少量葡萄糖液作为辅食,避免因缺少母乳而出现低血糖;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从新生儿的需求出发开展护理工作,选拔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连续观察,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细致的照顾;在新生儿进食1h后进行抚触护理,使用指揉法按摩头部与背部,挤捏法按摩四肢,实施抚触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让新生儿家长在旁观摩,学习;每天对新生儿沐浴室、病房等进行消毒,控制环境温度与湿度,避免感染;常规护理同对照组。连续护理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分度、不良反应。连续护理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分度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疼痛干预新生儿护理,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改进足跟血的采集方法,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血采集的一次性成功率和血标本的合格率,减少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方法:选取新生儿1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600例。A组采用定位斜刺采血法和单手挤压法采集血样,B组采用传统的直刺采血法和双手挤压法采集血样。比较两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血标本的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A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达99%(594/600),B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达87.5%(525/600)。A组血标本采集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值0.01);A组血标本合格率高于B组(P值0.01)。结论;应用定位斜刺采血法和单手挤压法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速度快、血标本合格率高、减轻新生儿痛苦,减少新生儿皮肤受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提高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成功率所需条件,并据此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以临床321例新生儿为采集对象,对照传统操作流程,在充分的理论分析及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采血环境、进针时机、手法、深度等的控制,将一针采血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采血气标本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优化新生儿临床穿刺率。方法:将405例需动脉采血气标本的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经桡动脉采血组(203例)和经股动脉组(202例),比较两组采血方式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安全陛。结果:经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操作时间、局部青紫淤斑、采血后按压时间和采血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采血气标本更快速,安全,方便。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气标本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营养吸吮(NNS)缓解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为NNS在新生儿病房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分为2组,NNS组40例足跟采血时行NNS,对照组40例采血时不予其他操作。选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AN)对接受足跟取血的80例新生儿进行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患儿疼痛总分为(8.03±1.74)分,NNS组患儿疼痛总分为(4.68±1.54)分,NNS组患儿在面部表情、肢体活动、声音表现各方面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应重视新生儿疼痛的管理,NNS操作简单,镇痛效果良好,对在临床工作中缓解新生儿疼痛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方蓉  余雯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77-178
目的:为临床提高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成功率。方法:应用临床便利采样法观察684例新生儿采血的难易程度分为三组:采血前母乳喂养后1小时为A组(230例)、母乳喂养+新生儿游泳为B组(220例)、母乳喂养+新生儿游泳+使用新生儿辐射台为C组(234例)。结果:C组容易228例、失败0例,B组容易172例、失败14例,A组容易154例、失败23例。结果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B组。结论:母乳喂养+新生儿游泳+使用新生儿辐射台后能提高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临床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集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桡动脉采血新生儿,将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是进行桡动脉采血,在采血的前后不进行护理和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采血前的指导和采血中后期的护理工作。具体护理措施:(1)需要稳定新生儿的情绪,避免因新生儿过度哭闹影响采血工作的正常进行。(2)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操作,采血以后按压的位置应该选择针眼上方0.5 cm处按压3~5 min。结果:在观察组中,86例为一次性采血成功,成功率高达95.6%。其中,有2例患儿出现局部瘀斑现象,发生率是2.2%。在对照组中,74例为一次性采血成功,成功率达82.2%,其中,有11例患儿产生局部瘀斑现象,发生率是12.2%。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具有足够的信心和扎实的技术,这是顺利完成桡动脉采血的重要条件,掌握穿刺点定位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提高采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对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疗效。方法将行足底采血足月健康新生儿4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抚触护理干预组)各200例,比较2组新生儿疼痛评分,同时监测采血前、采血中新生儿心率、呼吸、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平均出血速度和平均出血滴血直径及采血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非营养性吮吸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的疼痛,能提高采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