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艳  吕进东  卢韦 《吉林医学》2003,24(1):59-59
突发性耳聋为耳鼻喉科常见病,病因不明,起病急骤。我们近5年来以高压氧疗法为主治疗本病患者83例共91耳,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3例突发性聋患者均经耳鼻喉科检查确诊,同时做听力学检查,排除听神经痛及鼓膜破裂。其中男51例,女32例。单耳发病75耳,双耳发病8例,16耳,共91耳。年龄最小13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1d,最长87d。其中中度听力损失(平均听阈41~55dB)7耳;中重度听力损失(平均听阈56~70dB)25耳;重度听力损失(平均听阈71~90dB)33耳…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综合治疗突聋1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性聋 ,于 72h之内听力损失达到顶峰 ,耳聋程度常较重。从 1998年~ 2 0 0 0年 ,我科应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突聋患者114例 ,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4例患者中 ,男 5 2例 ,女 6 2例 ;年龄 12~ 74岁。单耳突聋 112例 ,双耳突聋 2例。听力以语频 5 0 0Hz、10 0 0Hz、2 0 0 0Hz 3个频率平均听力损失计算 ,轻度聋 (10~ 30dB) 0例 ;中度聋 (31~6 0dB) 15例 ;重度聋 (6 1~ 90dB) 6 7例 ;极重度聋 (>90dB) 32例。对照组 78例患者中 ,男 4 3例 ,女 3…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可发生在各年龄的感音神经性聋,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尚无确定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加丹参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并设立丹参对照组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66例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参照日本1988年突聋协会修订方案,他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加丹参治疗组(联合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12~69岁,平均445岁。病程1~43天,平均9天。丹参治疗组(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68岁,平均42岁。病程1~24天,平均7天。听力损失,联合组<60dB8例,<90d…  相似文献   

4.
毛燕娇  李勇  邓清华  尹伟 《浙江医学》2017,39(10):836-838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2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突聋患者突聋耳和非突聋耳(对侧耳)治疗前后的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声导抗鼓室压图及治疗疗效。结果患者突聋发病时间为鼻咽癌放疗后2~10(5.8±2.7)年,突聋发生前往往已存在放疗后慢性听力损失,其中突聋耳治疗前平均气导听阈为(76.5±23.6)dBHL,非突聋耳为(55.1±32.4)dBHL。突聋耳治疗前轻度聋1耳,中度聋3耳,中重度聋3耳,重度聋3耳,极重度聋10耳;感音神经性聋14耳,混合性聋6耳。突聋耳治疗有效率为30.0%,其中8例复发再治疗无效。结论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听力损伤,在此基础上发生突聋的程度较重,疗效较差,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东菱克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燕 《河北医学》2000,6(4):331-332
自 1997年我们应用东菱克栓酶药治疗突聋 2 8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8例中 ,男 17例 ,女 11例 ,年龄 16~6 6岁。双侧同时聋 1例 ,余为单侧发病。听力以 0 .5、1、2 KHz3个频率平均听力损失计算 ,中度聋 4 1~55d BHL,中重度聋 56~ 70 d BHL,重度聋 71~90 d BHL ,极重度聋 90以上 d BHL。均伴有不同程度耳鸣 ,6例有眩晕 ,12例伴耳闭塞感。无明显外伤、低头、弯腰、腹压增高等直接原因。 12例病人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 8例病人按病程分为 、 、 组 ,各组有关资料见表 1。1.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125例突发性聋(突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突聋发病高峰在每年第一季度,高发年龄为40~59岁,听力开始恢复时间为(7.52±4.68)d,治愈时间为(13.19±3.55)d。突聋疗效与发病天数、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症状有关。突聋在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听力损失程度轻、听阈曲线呈上坡型或平坦型、不伴眩晕、经治疗1周内听力即有改善者,疗效好,预后佳;而发病在22d以上、听力损失在91dB以上、听阈曲线呈下坡型或岛状型、伴有眩晕、在治疗15d以上听力仍无改善者,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l0例(15耳)突发性耳聋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治疗前10例患儿中有5例(50%)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2)ABR波v阈值可见,在治疗前15耳中有8耳(53.3%)属于极重度聋,4耳(26.67%)属于重度聋,其中接受了完整治疗及有完整ABR资料的6例患儿,其治疗前听阈平均为(91.67±13.78)dBnHL。3)6例患儿治疗前听阈为(91.67±13.78)dB nHL,治疗后听阈为(79.22±13.34)dB nH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病毒感染可能是儿童突发性耳聋发病的主要病因,且儿童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失较重,治疗可以改善听力,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至今尚无一种方法被公认为有效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以扩血管药物为主 ,改善内耳微循环 ,增强大脑供氧 ,以提高或恢复患者听力。临床上应用的扩血管药物种类较多。笔者用川芎嗪治疗突聋 34例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4~ 2 0 0 2年 5月我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 34例 (37耳 ) ,男 2 5例 ,女 9例。年龄19~ 6 5岁 ,平均 4 0 .1岁。病程 (发病到就诊时间 ) 1~ 2 0d ,≤ 7d 2 9例。伴眩晕者 7例 ,耳鸣 2 0例 ,伴高血压者 1例。初诊时纯音听力 0 .5~ 4kHz ,均值 <6 0dB 15耳 ,6 0~ 90bB 1…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性耳聋(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听力损失,通常为单耳发病,极少为双耳,可伴有耳鸣,眩晕等。我院应用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36例(38耳)突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凡拟诊为突聋者,均经临床纯音测听,眼震电图,电导纳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诊断突发性耳聋(突聋)和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58例突聋病例,共75例患耳,分别在治疗前、后及其后的5-6个月行BAEP检查。结果 客观听力不同程度损失,主波分化有4种情况:①Ⅰ、Ⅲ、Ⅴ波都能引出,各主波峰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在正常范围;②Ⅰ、Ⅲ、Ⅴ波都能引出,各PL均延长,IPL正常;③Ⅰ、Ⅲ、Ⅴ波都能引出,IPL延长;④各主波有不等缺失。并且主波缺失越多,客观听力损失数越大。突聋组与正常组对照及治疗后与治疗前对照PL、客观听力损失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与其后5-6个月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青年组与老年组对比,在PL和客观听力损失数治疗前后差值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对于突聋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聋是耳科的常见病 ,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够满意。自 1995年 5月开始 ,我们采用高压氧 (HBO)加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 5 3例 (HBO组 ) ,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组 (对照组 )比较 ,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HBO组 5 3例 5 7耳。男 30例 ,女 2 3例 ;年龄 2 1~ 6 3岁 ,平均 42岁。从发病到治疗开始时间为 1~ 2 7d ,平均 14d。伴耳鸣 41例 ,伴眩晕 2 3例。听力损失程度 :中度 4耳 ,中重度 5耳 ,重度 2 5耳 ,深度 2 3耳。对照组 5 5例 6 0耳。男 32例 ,女 2 3例 ;年龄 19~ 6 2岁 ,平均 39岁。从发病到…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于 1 995年~ 2 0 0 1年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 60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男 1 6例 ,女1 4例 ,年龄 1 5~ 72岁 ,平均 46岁。左耳 1 6例 ,右耳1 4例。中度聋 4例 ,中重度聋 7例 ,重度聋 7例 ,极重度聋 1 2例 ,其中行头颅 CT检查 1 2例均无异常。对照组 30例 ,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龄 1 3~ 68岁 ,平均 44.2岁。左耳 1 4例 ,右耳 1 6例。中度聋 4例 ,中重度聋 7例 ,重度聋 7例 ,极重度聋 1 2例 ,行头颅CT检查 1 2例均无异常 ,两组病情资料具可比性。听力损失判断标准 :以 0 .5、1、2 K…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突发性耳聋(SHL)患者采用川芎嗪联合高压氧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0例(67耳),其中男38例(43耳),女22例(24耳),年龄21~28岁,病程1~16d。所有病例均经耳科听力学检查,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1],并排除梅尼埃病、听神经瘤、颅脑占位性病变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耳聋程度按WHO(1980)国际标准分度,其中轻、中度聋(26~55dB HL)者7例,中重及重度聋(56~90dB HL)者41例,极重度聋(>90dB HL)12例。伴耳鸣46例,眩晕及恶心、呕吐19例。1.2治疗方法采用磷酸川…  相似文献   

14.
突聋122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9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聋病因可能是病毒性正理为或听神经炎,患者年龄,治疗方法在疗效上无差别,有眩晕症状、原有一耳突聋未恢复,重度聋、全聋、脑干电位反应测听无反应者预后差,中度聋平坦型听力曲线者预后及疗效较好,脑干电位反应测听值可作为预测患者听力恢复或突聋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极重度聋和全聋患者听力语言康复最有效的方法。2001年6月至2003年3月本科引进奥地利24导和澳大利亚22导人工耳蜗,成功为8例听力损失在90dB以上的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现将围手术期有关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经鼓室地塞米松给药治疗重度突发性性耳聋(S-SSNHL)和极重度突发性耳聋(P-SSNH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S-SSNHL和P-SSNHL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常规治疗失败的重度突发性耳聋和极重度突发性聋给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14d的补救治疗。依据2005年济南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比较S-SSNHL和P-SSNHL的补救治疗效果。结果重度耳聋组经常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4.8%(8/23),极重度耳聋组总有效率为15%(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之下,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作为补救治疗总有效率在S-SSNHL组为40%(6/15),在P-SSNHL组为5.88%(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补救治疗对于重度突聋有效,极重度突聋效果较差。建议对极重度突聋行鼓室内注射激素补救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突聋)的疗效。方法:对45例突聋患者用葛根素静脉滴注1-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其听力阈值。结果:45例突聋患者用葛根素治疗后效果显著,治愈28例,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4例。结论:葛根素是治疗突聋的一种很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1992年2月~1995年5月对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行右旋糖酐及高能合剂治疗后进行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资料为我科治疗,经省第一、二人民医院行电测听检查后,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共20例,19例为单侧耳,其中男12例、女7例,1例为双侧耳,女性;患者年龄7~60岁,17例为突然患病,3例为外伤;治疗前全聋者6例,高者警者3例,低音聋者2例,听力曲线呈平坦型者9例;17例言语频串(500~2000Hz)听力损失50分贝;12例有耳鸣,其中低音调者8例,高音调者4例;6N有眩晕,其中2例为位置性眩晕;18例做前庭功能检查;2例有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9.
张建成 《中原医刊》1998,25(12):4-6
特发性突聋(idiopathicsuddendeafness)即特发性暴聋,也称为突发性聋。指发生于一瞬间或最多不超过48小时原因不明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近年来,特发性突聋有增多的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搜集108例,特发性突聋病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伴耳聋患者不同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所致的听力损失国内外均有报道 [1,2 ] ,但其机制尚未明了 ,我们在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伴耳聋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证型糖尿病伴耳聋患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初步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 54耳 ) 2型糖尿病伴耳聋患者 ,男 1 7例 ,女 2 5例。年龄 36~ 73岁 ,平均51 .6岁。病程 1~ 1 1年 ,平均 4.8年。以国际标准化组织 ( ISO) 1 964年公布的耳聋等级为标准 ,属轻度聋 9耳 ,中度聋 1 4耳 ,中重度聋 1 7耳 ,重度聋 8耳 ,深度聋 6耳。单侧耳聋 34耳 ,双侧耳聋 2 0耳。突发性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