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对目前研究发现的具有抗HBV和HCV作用的药物如白介素-12、乙肝治疗性疫苗、消炎痛、Vit B1、Vit E、氧化苦参碱、左旋咪唑、苷必妥、微卡、胸腺素α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病毒疫苗等的现代应用进展进行了扼要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生素D(Vit D)调控龟板提取物(PTE)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过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PGL3-Id1启动子,转染大鼠MSCs,PTE分别联合10-6、10-7、10-8mol/L的Vit D作用于转染后的MSCs 36 h,利用荧光素酶检测MSCs中Id1启动子的水平。1、3、30、100μg/m L PTE分别联合10-7mol/L Vit D作用于MSCs 36 h、3 d、7 d,RT-PCR检测VDR的表达。结果 PTE促进了MSCs中Id1的表达,联合应用Vit D,Id1的表达会降低,这种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剂量Vit D之间比较差异也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联合作用36 h、3 d和7 d时,均不同程度抑制了VDR的表达;作用36 h时Vit D联合大剂量PTE时抑制作用显著,与不加PT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作用3 d和7 d时,Vit D联合大剂量PTE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不同剂量PTE联合Vit D作用相同时间,不同剂量之间VDR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同剂量PTE联合Vit D作用不同时间,7 d与36 h时VDR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 D抑制了PTE促MSCs的增殖作用,核受体VDR可能是PTE调控MSCs增殖和分化的一个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同抗氧化剂α-硫辛酸(α-LA)和维生素C(Vit C)+维生素E(Vit E)对体外培养的胎膜早破(PROM)胎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8例,未临产,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PROM)和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各4例。每例胎膜组织分成3组,分别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即对照组)、0.5 mmol/L α-LA和28.8 g/L Vit C+1.8 g/L Vit E后进行体外培养24 h,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胎膜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PROM组织中MMP-9定位于绒毛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且3组间MMP-9平均积分吸光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PPROM组织中MMP-9除在绒毛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表达外,在羊膜上皮细胞的胞浆中也强阳性表达,α-LA组及Vit C+Vit E组MMP-9积分吸光度值(0.0212±0.0057和0.0107±0.0009)低于对照组(0.0618±0.0098),Vit C+Vit E组较α-LA组更低(P<0.01)。(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PROM组织中,3组中pro-MMP-9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α-LA组及Vit C+Vit E组active 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64±0.07和0.28±0.13)低于对照组(0.99±0.22),Vit C+Vit E组较α-LA组更低(P<0.05)。在PPROM组织中,α-LA组和Vit C+Vit E组pro-MMP-9/active 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69±0.08/0.35±0.07和0.38±0.03/0.16±0.05)低于对照组(1.00±0.20/1.00±0.10),Vit C+Vit E组较α-LA组更低(P<0.05)。结论:抗氧化剂可使胎膜早破胎膜组织的MMP-9表达水平下调,且28.8 g/L Vit C+1.8 g/L Vit E作用后的MMP-9表达水平较 0.5 mmol/L α-LA下调更明显,这为胎膜早破胎膜组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综述了血吸虫14-3-3的蛋白质疫苗、DNA疫苗、rBCG疫苗、重组酵母疫苗和Bm-Sj14疫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有不断增加的趋势[1].IBD患者因肠道功能较差,抵抗力和免疫力均会受到影响,也容易出现感染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Vit D不仅参与钙、磷代谢[2],它还是癌症和其它慢性疾病风险的独立预示因子,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抵抗感染作用[3].25-羟基维生素D是Vit D在人体血液循环的主要代谢形式,为常用的检测患者体内Vit D水平的指标[3-4].Vit D与25-羟基维生素D两者有区别,但检测25-羟基维生素D能反映Vit D的情况.本文探讨IBD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季节变化的关系,为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血清维生素A(Vit A)、维生素D(Vit D)、维生素E(Vit E)水平变化及儿童发生RRTI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RRTIs患儿150例,将其按照年龄分组,另将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年龄患儿血清Vit A、Vit D及Vit E水平变化,采用Lasso回归模型及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发生RRTIs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Python3.6基于Softmax策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评价模型区分度和应用价值。结果 0~2岁组患儿Vit A、Vit D及Vit E水平低于其他年龄段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儿生素A、Vit D水平增加,Vit E水平降低(P<0.05)。被动吸烟、日均户外活动时间低于1 h、年抗生素使用次数≥3次是儿童发生RRTI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锌、IgA、IgM、IgG、Vit A、Vit D及Vit E水平为儿童发生RRTI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显示,血清锌、Vit A、Vit 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剂-1(OAZI-1)能否增强Melan-A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而诱导实验动物体内更强的细胞免疫效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OAZI-1、pc DNA3.1(-)/Melan-A及pc DNA3.1(-)/Melan-A-OAZI-1。将真核表达质粒作为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收集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及血液,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分析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用ELISA分析法检测血清INF-γ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OAZI-1、pc DNA3.1(-)/Melan-A及pc DNA3.1(-)/Melan-A-OAZI-1;将真核表达质粒作为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CD4+T细胞比率显著性升高(P0.05),其中以pc DNA3.1(-)/Melan-A-OAZI-1免疫组和pc DNA3.1(-)/Melan-A免疫组升高更为明显(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上述3种基因疫苗接种小鼠后,CD8+T细胞比率也显著性升高(p0.05),但以pc DNA3.1(-)/Melan-A-OAZI-1免疫组升高最为显著,与所有其他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pc DNA3.1(-)/Melan-A-OAZI-1免疫小鼠能显著增加脾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P0.05);上述3种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仅pc DNA3.1(-)/Melan-A-OAZI-1组小鼠血清中INF-γ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 OAZI-1能通过促进肿瘤抗原提呈,增加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蛋白EgG1Y162-2通过不同长度接头序列连接后形成的肽段四聚体蛋白EgG1Y162-2(4)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明确其理化性质及三级结构,预测并对比经不同长度柔性接头连接后其优势抗原表位变化,为增强重组疫苗免疫原性选取最理想的linker序列。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选择GSGGSG、GGGGSGGG和GSGGSGGGSGGSGGG 3种linker序列进行连接设计EgG1Y162-2(4)重组蛋白疫苗。在线软件ProtParam分析其理化性质;SOPMA在线数据库对设计有不同linker序列的重组蛋白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I-TASSER在线软件预测所设计重组疫苗的三级结构,并使用SYFPEITHI、IEDB等软件对其T/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经预测通过GSGGSG、GGGGSGGG、GSGGSGGGSGGSGGG 3种linker序列连接的EgG1Y162-2(4)均是稳定蛋白且具有亲水性并得到其二级结构特点。设计的重组疫苗EgG1Y162-2(4)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得知通过GSGGSG连接的EgG1Y162-2(4)中α螺旋占8.50%,β-转角占16.67%,无规则卷曲约占40.48%,延伸链约占34.35%,该蛋白有8个T/B联合表位,前后串联的EgG1Y162-2蛋白不仅能够正常折叠,且与EgG1Y162-2蛋白相比T/B抗原表位未发生偏移。三级结构显示通过linker序列GSGGSG串联的4个蛋白EgG1Y162-2均能正常表达,而通过GGGGSGGG、GSGGSGGGSGGSGGG串联的蛋白EgG1Y162-2(4)表位发生了一定程度右移。结论:利用GSGGSG 6个氨基酸连接EgG1Y162-2蛋白构成的EgG1Y162-2(4)的T/B联合表位高度重合,表位未发生迁移说明蛋白EgG1Y162-2(4)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后几乎未对EgG1Y162-2蛋白优势表位造成影响,并通过重复蛋白表位数增强疫苗免疫应答效果,制备有效的棘球蚴病表位疫苗。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Vit D)除了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道内钙吸收和钙动员外,在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显示出与Vit D相关,且Vit D可通过作用于T调节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近来,Vit 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的关系被广泛研究,其补充剂量亦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介绍Vit 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并对Vit D的补充剂量给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β亚单位肽疫苗接种SD大鼠产生的抗体与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人脑海马老年斑结合的情况,以筛选Aβ42亚单位片段。方法先以Bielschowsky改良法确定有老年斑的AD病人的脑,再将Aβ1-15,及Aβ36-42。亚单位疫苗和Aβ42全肽疫苗接种于SD大鼠,取最后一次接种大鼠的血清与AD病人的脑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ABC法)。结果Aβ1-15亚单位片段疫苗以及Aβ42全肽疫苗诱导产生的抗血清染出的老年斑形态,以经典型(即成熟型)居多,间或有弥散型的老年斑。老年斑略呈圆形,大小不一,遍布海马的各个区域;有些老年斑则呈疏松的丝网状的球体;室管膜下和脑血管膜也见有Aβ沉积。Aβ36-42亚单位片段疫苗诱导产生的抗血清则未能染出老年斑。结论Aβ1-15亚单位疫苗以及Aβ42全肽疫苗诱导产生的抗血清,能与AD病人脑海马切片的老年斑结合;而Aβ36-42亚单位疫苗诱导产生的抗血清,则不能与AD脑片的老年斑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后再以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并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TNF-α和IL-4的水平,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皮下注射组的TNF-α水平高于鼻腔内接种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型细胞应答,抵抗Em原头节的攻击感染。疫苗皮下注射途径优于鼻腔内接种。  相似文献   

12.
Cohlan发现,过量维生素A(Vit A)可使大鼠胎发生畸形;Rosa报道,孕妇在妊娠初期,服用过量Vit A,可导致自然流产或胎儿畸形,但对Vit A致畸机理至今不明。Padmanabhan曾对大鼠胎眼发生及过量Vit A所致眼畸形做了研究,本文应用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以期对Vit A致畸机理加以探讨。一、材料和方法用未经产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普通饲料及饮水喂养。雌鼠和雄鼠2:1合笼过夜,次日7~9时,作阴道涂片检查,查到精子者定为受精的第0d。Vit A(Sigm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发应用于猪的稳定携带异源基因的口服活疫苗载体。方法:本研究在减毒猪霍乱沙门菌ΔcrpΔcya C78-1的基础上,运用自杀性质粒pREasd介导的细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缺失株ΔcrpΔcyaΔasd C78-1,再将携带asd基因的互补质粒p YA3493电转至上述菌株,构建ΔcrpΔcyaΔasd C78-1(p YA3493)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PCR及测序结果共同表明ΔcrpΔcyaΔasd C78-1(p YA3493)构建成功。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表明ΔcrpΔcyaΔasd C78-1(p YA3493)的血清型与亲本株ΔcrpΔcya C78-1和疫苗株C500相同,并能够稳定遗传缺失型asd基因片段;其生长速度略慢于ΔcrpΔcya C78-1,且二者均明显慢于疫苗株C500;其生化特性结果也与ΔcrpΔcya C78-1基本相同。小鼠口服攻毒试验表明ΔcrpΔcyaΔasd C78-1(p YA3493)的毒力与ΔcrpΔcya C78-1基本相当,但其半数致死量约为疫苗株C500的412倍。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减毒猪霍乱沙门菌ΔcrpΔcyaΔasd C78-1(p YA3493)有潜力作为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口服活疫苗载体。  相似文献   

14.
烧伤焦痂脂类组分D_1可抑制离体大鼠肝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ADP/O、第3态呼吸及ATP产生率,刺激第4态呼吸。预先加入维生素E(Vit.E)可非常显著地防止D_1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抑制。后加Vit.E没有保护作用。D_1经热处理可非常显著地降低其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抑制作用。氢过氧化枯烯(CHP)可非常显著地抑制线粒体呼吸功能。Vit.E可显著地防止较低浓度的CHP对线粒体RCR的抑制。还可使正常线粒体中以及加入D_1、HD_1和CHP,后线粒体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少。Vit.E为作用肯定的抗氧化剂,它的保护作用提示D_1和CHP极可能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这一共同途径损害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人/鼠嵌合模型(Trimera),并研究重组α-病毒在此模型中对人黑色素瘤的免疫学作用。方法 构建人/鼠嵌合模型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构建重组病毒和重组质粒并在体外转染鉴定其表达。疫苗免疫动物后检测特异抗体滴度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 FACS分析发现,人白细胞占Trimera小鼠腹腔淋巴细胞的88.84%,脾脏中为57%。免疫后的小鼠腹腔细胞在效/靶比为100:1时,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达到70%,psMART2a/MAGE-3和pCI-neo/MAGE-3免疫小鼠的杀伤率为分别为50%和30%左右。ELISA结果显示,重组病毒MAGE-3/SFV和重组质粒pSMART2a/MAGE-3免疫小鼠后产生的MAGE-3特异抗体的效价均达到1:512,重组质粒pCI-neo/MAGE-3免疫动物后的抗体效价为1:256。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鼠嵌合模型,并在动物体内有效激发了针对人黑色素瘤MAGE-3蛋白的初次免疫应答;重组α-病毒疫苗和基于α-病毒复制酶的基因疫苗免疫效果要好于常规基因疫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合成Aβ_(1-15)多重抗原肽疫苗的方法,并对其免疫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间接偶联法合成8分支Aβ_(1-15)多重抗原肽(MAP),通过高效反相液相色谱(RP-HPLC)、SDS-PAGE以及氨基酸成分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合成的MAPAβ_(1-15)免疫C57BL/6小鼠,用ELE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Aβ抗体。结果间接偶联法合成的MAPAβ_(1-15),经RP-HPLC层析后,呈现为一宽大主峰。SDS-PAGE检测显示,共有8条蛋白带,条带梯度比较均匀,分别为1~8分支的MAPAβ_(1-15),氨基酸组份及含量基本与Aβ_(1-15)多肽的序列一致。以合成的MAPAβ_(1-15)疫苗免疫C57BL/6小鼠后,可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Aβ抗体。结论间接偶联法可成功地合成MAPAβ_(1-15)疫苗,且具有很好的免疫学活性,但合成的MAP产物难以纯化。  相似文献   

17.
Aβ1-15肽疫苗接种改善AD转基因模型Tg2576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Aβ1-15亚单位疫苗接种对AD转基因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只AD转基因模型鼠(Tg2576鼠)随机分为Aβ1-15组、Aβ42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9月龄开始分别皮下接种相应的疫苗,每只鼠共6次(抗原量0.1mg/次),接种时程6个月;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PBS加佐剂。疫苗接种前用Y-迷宫作行为学测试,接种后用Morris水迷宫测作行为学测试。结果疫苗接种前,各组Tg2576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疫苗接种6个月后,Aβ1-15组,Aβ42组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鼠(P<0.01);Aβ1-15组鼠与Aβ42组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β1-15亚单位疫苗接种和其全肽疫苗一样可以改善Tg2576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因而可以替代其全肽疫苗用于AD免疫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含pIRES2-EGFP-4-1BBL质粒的SL3261(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菌.方法:将质粒pIRES2-EGFP-4-1BBL转入LB5000(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甲基化,利用修饰后重组质粒转化终宿主菌SL3261,抗生素筛选后挑取单个菌落扩增进行抽提质粒和PCR鉴定,SL3261疫苗菌与HepG2细胞体外共培养,荧光显微镜和RT-PCR分别检测GFP(绿荧光蛋白)的表达和4-1BBL基因的转录.结果:导入pIRES2-EGFP-4-1BBL质粒的SL3261经抽提质粒电泳后获得了同原转化质粒相同大小的目的条带,质粒PCR获得了约930 bp的条带,200个HepG2细胞感染SL3261为201±46 CFU、SL3261-pIRES2-EGFP为163±37,而SL3261-pIRES2-EGFP-4-1BBL为158±32,含质粒SL3261在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能力同原细菌基本相同(P>0.05).感染含质粒SL3261的HepG2细胞观察到GFP表达,感染含重组质粒SL3261的HepG2细胞经RT-PCR检测到约930 bp的目的条带.结论:成功构建了能携带大鼠4-1BBL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SL3261疫苗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 D)对2型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Vehicle组)和治疗组(Vit D组)。Vehicle组及Vit D组建立DKD大鼠模型,饲以高脂高糖饲料并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模成功后,Vehicle组及Vit D组给予0.03μg/(kg·d)骨化三醇(溶于0.05 ml花生油)灌胃8周,Vehicle组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Control组不做任何处理。8周时测定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处死大鼠并留取肾脏。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及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钙黏蛋白(E-cadherin)、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af6、p-TAK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Vehicle组大鼠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TGF-β1、α-SMA、Traf6、p-TAK1蛋白显著增加,E-cadherin蛋白显著减少(均P<0.05),与Vehicle组相比,Vit D组FBG、尿蛋白、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含量,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TGF-β1、α-SMA、Traf6、p-TAK1蛋白显著减少,E-cadherin蛋白显著增多(均P<0.05)。结论:Vit D能够明显改善大鼠DKD损伤,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小管EMT的发生,从而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IF),可能通过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发挥对DKD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含有CEA625-667 基因的单倍体疫苗pcDNA-CEA625-667 及三串联体的DNA 疫苗pcDNA-triCEA625-667 免疫小鼠后,观察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采用4 ~ 6 周纯系BALB/ c 小鼠,肌肉注射法分pc-DNA3.0、pcDNA-CEA625-667 、pcDNA-triCEA625-667 三组免疫小鼠,对其激发的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行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的T 细胞亚群和CD4+ / CD8+比值;3 H-TdR 掺入法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Western blot 杂交及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的CEA 特异性抗体;ELISA 法检测免疫动物脾细胞体外诱导IFN-β、IL-4、GM-CSF 的分泌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D4+ / 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与天然小鼠相比,其脾细胞在体外与短肽共孵育之后,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出现更明显的细胞增殖;免疫了CEA 迷你基因串联体肿瘤疫苗的小鼠血清中可以产生低滴度的抗体,提示HTL 的活化;免疫小鼠脾细胞上清中IFN鄄酌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DNA3.0,pcDNA-CEA625-667 ,pcDNA-tri-CEA625-667各组IL-4 的含量均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迷你基因三倍体疫苗所引发的增殖效应以及释放细胞因子的水平均高于迷你基因一倍体,说明我们所采用将目的基因多倍串联的抗原改造的方式起到了增强免疫效应的作用。结论:CEA 迷你肽表位基因单倍体及三倍体疫苗均不能显著改变动物体内CD4/ CD8 比值,但均能诱导HTL 活化,使被免疫机体T 细胞趋向于Th1 效应且三倍体疫苗的免疫原性强于单倍体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