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介绍常占杰运用宣泄渗利法论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经验。常占杰认为MAFLD病机核心是三焦气化失常,津液代谢异常。病理因素包括湿、痰、瘀等浊邪,临床辨证分为湿邪弥漫三焦证、痰浊壅滞证、痰瘀互结证。常占杰以宣泄渗利为主要治法,旨在恢复三焦气化、津液代谢。湿邪弥漫三焦者,予藿香、荷叶、薄荷宣气化湿;脾虚生痰者,予白术、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痰浊蕴结者,予苍术、半夏、陈皮化痰散结;痰热内蕴者,予竹茹、黄芩、滑石清利痰热;痰瘀互结者,予山楂、丹参、姜黄、泽泻逐痰泄瘀。基于三焦以气为用,以通为顺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宣泄渗利法辨证论治,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总结阮诗玮“六辨”瘀证经验。瘀证主要包括血瘀和瘀血两大证候群。阮诗玮提出从以下6个方面辨治瘀证。(1)辨病因:瘀证之病因主要从“正邪”两方面考虑,可分为正虚致瘀、邪实致瘀;(2)辨病位:瘀证之病位可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经络诸窍,具体可分为“脏腑络瘀、经络窍瘀、三焦之瘀、卫气营血之瘀”;(3)辨病势:瘀证之病势有缓急之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4)辨病体:瘀证在不同个体有所差异,因而治疗亦有所不同;(5)辨病时:时令之变化可影响瘀证;(6)辨病象:瘀证之病象客观存在,可分“潜象、显象”或“固象、液象”。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任文英教授认为,继发性肾脏病本质为本虚标实,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全身气化失司,痰瘀浊毒内蕴三焦,在临证之中,发现痰瘀内蕴之证继发性肾脏病的病机与温胆汤所治病症的主要病机有一定相关性,选用温胆汤加减方作为其常用方,并随证灵活运用一些药对,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总结霍介格教授辨治恶性肿瘤患者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经验。霍介格从三焦理论出发,重视三焦与脏腑、经络、营卫的联系,以三焦气化失司为关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认为气化失调而浊毒内生、火郁脏腑、营亏络瘀,导致舌体疼痛。临证施治时,以恢复三焦气化为目的;辨脏腑,多脏通调,以恢复脏腑功能、疏调三焦通道;辨虚实,裁抑清泻或培补助敛,温清并用,消散三焦郁火;强调中焦与营气的密切联系,建运中焦、调和营卫,以助祛瘀通络;随证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医临床角度,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学特点,认为以伤寒六经中少阳和温病湿温证中三焦为主要病位;其临床表现与病程演变规律也与少阳三焦证吻合;而伤塞少阳证与温病三焦证在本病中实为不同个体对同一病因的不同反应,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据此,仿温病三仁汤意,自制用于伤寒少阳证的宣畅三焦方,并以临床实例证明这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部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喘、满、肿、胀并见,这与文献记载的三焦病理表现一致,文中从三焦生理病理的角度探讨这部分心衰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以方验证,得出三焦壅塞痰瘀水停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证型。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的病因病机其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本虚标实,证候复杂,但总体不离虚、瘀、风、火、痰、郁,且临床症见多端,具有阶梯样变化的特征。其发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常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该病应从调理三焦入手,重视调理三焦之气,以调为主,兼以补益。  相似文献   

8.
总结程志清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特点和用药规律。程志清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气化不利、瘀水内生为最常见的病机,治疗重在温补阳气,复其气化。在临床上,从整体认识证型之间病机的传变规律,以真武汤为主方,温补阳气,活血利水,疏通三焦,并因人制宜,兼顾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9.
肾病湿热证     
湿热证是多种肾病主要证型之一,形成较为复杂,有内生而成,有外感所致,亦可因内外合邪以及药物等原因。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对湿热所处的上中下三焦的不同部位而采用不同治法。上焦湿热为主,三仁汤加减;中焦湿热为主,黄连温胆汤或泻心汤加减;下焦湿热为主,八正散加减。肾病湿热证成因复杂,变化多端,湿热病邪可弥漫于三焦,亦可虚实夹杂,故治疗时还需考虑数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靳锐锋  崔红生  陈秋仪 《陕西中医》2019,(10):1440-1442
OSAHS是一类多因素引起的复杂性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西医治疗难度大。笔者以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对OSAHS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对策与思路进行梳理,提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以及气虚阳虚复合质等患者易患OSAHS,痰瘀互结是OSAHS形成的基础与土壤,三焦气机不利是OSAHS发生发展的病机特点。制定化痰利气消瘀为治疗OSAHS的基本方法,依据病人体质不同,分别以健脾化痰,活血利湿治痰湿内蕴证;清热化痰,活血利湿治湿热蕴结证;理气化痰,活血开窍治气滞血瘀证;益气温阳健脾,活血化痰利湿治气阳两虚、痰瘀互结证。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相结合是治疗OSAHS的有效思路与方法,既能够预防OSAHS发生,又能够控制其进一步发展,符合中医"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升降散是清代温病大家杨栗山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所设,其主要病机特点是外感邪热、火热内郁。该方经后世医家发展,灵活运用于临床,凡具外邪束表、里有郁热或湿热内蕴者,均可随证加减化裁,治疗多系统疾患。刘文军教授精研伤寒、温病等中医经典,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炎之中医病机既有伏邪为患,又有气机升降失常,后期更有络脉瘀阻;其中以外邪、湿热、血瘀为标;又肺、脾、肾3脏不足为本,各因素互为因果,然总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刘教授通过临证经验总结,认为升降散一从伏邪立论,二从升降立论,三从络病立论。治病求本,谨守气机失畅、湿热内蕴、络脉瘀阻之机,确立解表祛邪、升清降浊、调气活血之法,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炎水肿的证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炎水肿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挟杂。本虚以肺、脾、肾、三焦的虚损和功能失调为主;标实主要有水湿、湿热、瘀血、气滞等。治疗除宣肺、健脾、补肾等法外,行气、活血、清利等法应予重视。中药利尿的取效时间、宣肺利水的运用指征、攻逐法的适应证等,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何新慧 《河南中医》2012,32(8):949-951
《伤寒论》中所述蓄血证或发于太阳病阶段,或发于阳明病阶段,均因外邪化热入里,与血互结而成.临证时可将蓄血证分为太阳蓄血轻证、太阳蓄血重证和阳明蓄血证.太阳蓄血轻证者,治疗当先解表,表邪外散后再用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通下瘀热;太阳蓄血重证者,当先治里,用抵当汤破血逐瘀,通下瘀热;阳明蓄血证的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方用抵当汤破血逐瘀.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代文献系统评价,研究其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进行该病证候的规范化及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设定的检索策略及标准下纳入合格文献,规范证名、提取证侯要素,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其证型及证候要素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阴虚内热、血瘀、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肝、肾、脾;病性以阴虚、气虚、血瘀、火(热)、阳虚为主.结论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名称及诊断标准不统一,不便于临床应用及学术交流,有必要引入"证侯要素"的概念,为实现证候要素量化诊断及证候要素应证组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头身疼痛、胸闷或呼吸急促、纳差、咽痛、畏寒、腹泻、恶心或呕吐为主,无恶寒,病机与《伤寒论》所述之外感表邪,内热伤津证病机类似,属温病中“温疫”范畴。六经辨证中,COVID-19初期,患者外受温邪,津伤内热,在采用辛散解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滋阴清热药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轻疏表邪,和解少阳;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不下、腹泻等太阴脾虚湿盛证,兼有头身疼痛等太阳表证时,则考虑太阴病里虚夹表证,应以温润脾阳,健脾利湿为治则,根据表里偏重对证施治;患者出现下利、吐、哕,甚至反复发热,并四肢厥冷时,病机为里虚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用,顾护人体正气。患者出现精神极度衰惫的昏迷状态时,无论寒化证还是热化证,均为六经中最危重的阶段,应扶阳、育阴,寒化证扶阳时宜温补,热化证育阴时宜清里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中,COVID-19初期为卫分证候,邪在表,在上焦,病位在肺,宜用清疏宣化肺卫之剂;若余邪未及时祛除或病邪直入气分,病位在上焦或中焦,宜用清肺降气化痰、辛开理气利湿之品;气分热盛阶段,在辨脏腑病变同时,结合疾病阶段性需要,给予清热生津养阴、开窍凉血熄风之品;若出现阴竭阳脱的下焦病证,病位在肾,在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滋阴育阳类药物。COVID-19早期,结合三阳经证、卫分证、气分证早期及上焦、中焦早期病证进行辨治;COVID-19危重期,结合少阴经证,营血分证及下焦病证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八纲辨证作为中医辨证施治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而部分医家认为八纲辨证存在不完整性,因为八纲作为客观物质的外在表现,必须结合气血才能全面概括分析病位、病情、病势的表里、寒热、虚实,因此部分医家提出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的观点,文章就这部分医家提出的相关论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议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李文龙 《河南中医》2011,31(10):1088-1089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系统阐述了寒证、热证、寒热错杂证的辨治规律。真寒假热之证,当辨明疾病本质,治宜破阴回阳,宣通内外上下;内外寒热并见之证,当分清表里虚实,治宜外散表寒,内清里热;上下寒热错杂之证,当分清病位病性,治宜寒温同施,上下兼顾;寒热互结中焦之证,当明辨痞满虚实,治宜寒热并用,通上下交阴阳。  相似文献   

18.
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瘀阻脏腑;湿毒内蕴、毒瘀内结;因虚致瘀、因瘀致虚。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治疗应遵个体化,分期治疗。根据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杨文华教授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软坚散结类药物的使用。杨文华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骨髓纤维化临床上辨证可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夹瘀、阴亏血瘀、阳虚血瘀、毒热血瘀。无论哪种证型,总以"血瘀"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针对血瘀不同证型,分别应用不同的化瘀法。杨文华教授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外治作用,运用中药研末外敷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作用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毒副反应。杨文华教授治疗骨髓纤维化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辨清病位,善辨脏腑;调节免疫,预防转白;专药对药,四气五味。  相似文献   

19.
脾瘅的发生与五脏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有关,三焦气化功能统领五脏六腑,脾瘅发生之本为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三焦气化功能包含心、肺、脾、胃、肝、肾等的生理功能,单个脏腑或两个及以上脏腑生理功能失调均可致脾瘅的发生。"三焦通,则左右内外上下皆通也。"脾瘅的论治应以改善三焦气化功能为主。若病因为心火亢盛,耗伤阴津,治疗应清心泻火,养阴生津;若病因为心阳气虚,血脉瘀阻,治疗应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若病因为脾失健运,则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健脾运气、清热利湿、润燥养阴等治法。若病因为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治疗应疏肝解郁,益气养阴。通过调节三焦气化功能,使五脏和,气血顺,津液布,通过调节各脏腑之异常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脾瘅可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今后的相关证候标准确立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各复合证型的证候要素,以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为纲,按照单因素、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将复合证型拆分为单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素的出现频次。结果:本病病位类证素为心、肾、肺、脾;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阳虚、阴虚、阳脱、水停、痰、饮、阴竭、热、血虚。虚证单因素以心气虚证最多见;虚证双因素多见气阴两虚证;实证单因素多见心血瘀阻证;实证双因素多见血瘀兼水停证;虚实夹杂证双因素多见气虚血瘀证;虚实夹杂证三因素以气虚血瘀兼水停证为多;虚实夹杂证四因素则多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结论:从本病的证候要素入手,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证候内部及证候之间的组合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相关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