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9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依拉普利组、缬沙坦组,依拉普利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依拉普利,缬沙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缬沙坦。疗程半年,观察治疗前后心超心功能改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ECGST段下移,以及NYHA分级情况。结果 缬沙坦组和依拉普利组较对照组能改善心功能,改善ECGST段下移,降低血压等。结论 缬沙坦能提高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可取代依拉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9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依拉普利组、缬沙坦组,依拉普利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依拉普利,缬沙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缬沙坦。疗程半年,观察治疗前后心超心功能改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ECGST段下移,以及NYHA分级情况。结果缬沙坦组和依拉普利组较对照组能改善心功能,改善ECGST段下移,降低血压等。结论缬沙坦能提高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可取代依拉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予以利尿剂及针对基础疾病和合并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口服缬沙坦,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运动耐力、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49.82±9.20)%,高于对照组的(44.86±6.11)%,NT-proBNP 866.11±9.12 ng/L、cTnⅠ水平0.07±0.02 m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 036.91±9.74 ng/L、0.12±0.0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MWT 396.81±9.33 m,长于对照组的349.71±9.12 m,收缩压111.35±8.71 mmHg、舒张压73.20±4.02 mmH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20.02±8.44 mmHg、82.05±3.88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对靶器官的影响 ,对 32例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d ,1个疗程为 8周 ,治疗前后采用偶测血压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室重量指数及心功能 ,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2 4小时尿蛋白。结果 ,治疗前偶测血压 16 5± 13/96± 10mmHg ,治疗后134± 11/77± 8mmHg ,P <0 .0 1;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治疗前 15 4± 8/91± 9mmHg ,治疗后 135± 8/78±7mmHg ,P <0 .0 1,治疗前LVMI(g/m2 ) 147.40± 4.79,治疗后 12 2± 17.76mmHg ,P <0 .0 5 ;E的治疗前 5 8.71±13 .92cm/s,治疗后 70 .31± 12 .2 4cm/s,P <0 .0 1;A的治疗前 71.18± 9.44cm/s,治疗后 5 4.17± 8.14cm/s ,P <0 .0 1。治疗前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981.6± 113 .4mg ,治疗后 716± 82 .7mg ,P <0 .0 1;Glu治疗前 5 .3± 2 .2 7mmol/L ,治疗后 4.76± 1.16mmol/L ,P <0 .0 5 ;BUN、Cr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结果提示 ,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人降压效果明显 ,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义.方法 选取60例CG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常规剂量(160 mg/d)的缬沙坦口服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大剂量(320mg/d)的缬沙坦口服治疗,连续治疗半年后观察2组患者血压和尿素氮、肌酐等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肌酐、24 h尿蛋白)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肌酐、24 h尿蛋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酐、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而肾小球滤过率则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G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治疗时给予大剂量的缬沙坦口服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减少尿蛋白排除及改善尿素氮和肌酐代谢紊乱情况,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缬沙坦抗高血压与抗糖尿病的特性。方法:7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Ⅰ~Ⅱ级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和氨氯地平对照组。76例患者均用常规方法控制血糖,其中治疗组加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现察动态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并可以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门诊部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5例,口服缬沙坦50mg/d,连续治疗30d,观察治疗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5例患者中,显效70例,有效15例子,无效0例子,总有效率达到100%。血生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85例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感到轻微头痛,症状无需治疗自行消失。结论缬沙坦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方面降压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卫生所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缬沙坦进行辅助治疗,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加强对心血管的保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病人 72例 ,分两组 ,甲组口服缬沙坦 5 0mgqd ,乙组口服心痛定 10~ 2 0mgtid连续治疗 3 0天为一疗程 ,观察治疗后血压、心电图、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缬沙坦降压效果、心电图与心功能改善较心痛定好。结论 :缬沙坦降压效果好 ,心功能改善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诊的13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予以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2.3%,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临床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措施,以及应用缬沙坦治疗所取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在该院治疗的108例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4人,两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肾病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应用缬沙坦控制血压,对照组应用贝那普利控制血压,疗程都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蛋白、肾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缬沙坦对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和改善肾功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单剂口服缬沙坦40-160mg/d,每日测血压2次。结果50例高血压患者除2例因不良反应头晕中途退出观察外,其余48例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治疗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结论口服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缬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以进一步提高今后诊治水平.方法 2009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108例,以缬沙坦治疗2~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35例在治疗2周内达显效和有效,占32.41%;23例在3周内达显效和有效,占21.30%;37例在4周内达显效和有效,占34.26名.降压总有效率为87.96%.且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副作用少,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3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A组128例,给予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片开始,每日1次;B组100例,给予缬沙坦胶囊80131g开始,每日1次;C组10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开始,每日1次。三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A组、B组及C组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66.0%、70.0%。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单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制剂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CKD)1期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1例CKD1期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A组(n=40,缬沙坦治疗)和B组(n=41,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24h尿蛋白定量、肌酐、肌酐清除率、肝功能、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60例肾性高血压病人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电解质的变化。结果 缬沙坦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24h蛋白尿明显减少,肝功、电解质无变化。结论 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能降低尿蛋白,有一定的靶器官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缬沙坦(商品名代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其结果是总有效率为92.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说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9.
《吉林医学》2015,(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合并高血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常规剂量组、高剂量组,常规剂量组给予口服缬沙坦160 mg/d治疗,高剂量组给予口服缬沙坦320 mg/d治疗,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Scr、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1.3±18.9)mm Hg(1 mm Hg=0.1333 k Pa)、(74.5±9.2)mm Hg,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24h尿蛋白、Scr、GFR分别为(0.9±0.3)g、(149.8±37.8)μmol/L、(73.4±24.5)ml/min,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肾小球肾炎效果较佳,对于延缓肾小球肾功能衰竭进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