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神经根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LSS)和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患者183例,其中LSS患者63例,包括中央型LSS组50例,侧隐窝型LSS组13例,LDH组120例。术前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痛评分标准(ODI)功能障碍指数及步行负荷实验评价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并记录所有患者在MRI扫描中最小硬膜囊横截面积(CSA)。比较3组患者MRI扫描中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率大小。结果 LSS患者中,中央型LSS组中出现神经根阳性数46(92%),侧隐窝型LSS组中出现阳性数为3(23%),LDH组中出现神经根阳性数为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距离、C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SS组中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CSA与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沉降征阳性也存在于LDH患者中,但广泛存在于LSS患者中,尤其对中央型LSS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覃智斌  张明 《广西医学》2009,31(11):1630-1631
目的比较脊柱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术及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脊柱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术及常规开放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内镜组46例53个椎间隙,常规组34例39个椎间隙。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内镜组手术时间(40±9)min,手术出血量(45±7)ml,切口长(2.1±0.3)cm,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术后感染、腰椎不稳等手术并发症,术后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1.3%。开放组手术时间(80±12)min,手术出血量(155±13)ml,切口长(10.0±1.4)ml,术后出现腰骶痛4例,腰椎不稳1例,术后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1.2%。内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较常规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少,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内窥镜镜下椎管减压术适用于大部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该手术无需切除全椎板及过多的小关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复合体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14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术中保留完整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绝大部分棘突,咬除狭窄椎管相应的椎板、关节突增生部分、钙化的后纵韧带和增生的椎体后缘,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6个月~30个月,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达92%。结论保留棘突复合体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技术难度小、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神经根沉降症在非特异性下腰痛(LBP)和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LS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该研究包括140例病例.LSS组(n=70)表现为跛行,伴或不伴LBP和腿痛,硬膜囊代表性区域<80 mm2,行走距离<200 m;LBP组(n=70)为非特异性腰痛,无腿痛和跛行,硬膜囊代表性区域>120 mm2,行走距离>1 000 m.比较两组阳性神经根沉降症出现机率.结果 LSS组70例病例观察到66例出现阳性神经根沉降症,而LBP组0例.两组间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P组中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有更严重的功能障碍(LBP组65%,LSS组61%,P<0.05).LBP组中代表性区域面积(CSA)明显大于LSS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和最小硬膜囊CSA相关系数R=0.14(P=0.099),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阳性神经根沉降症广泛地出现于LSS病例中,表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用性.假如可证实该症的高度特异性,一个阳性沉降症将可诊断LSS,而高敏感性被证实,则一个阴性的沉降症可排除LS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LSS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LSS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行UBE椎管减压术,术后对照组常规处置,观察组给予医用三氧。观察两组疼痛及刀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VAS、刀口肿胀及渗出评分改善程度就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行UBE椎管减压术的LSS患者术后给予医用三氧有助于增强镇痛效果,加快刀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减压范围,固定融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146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平均年龄54.5岁,平均病程54个月。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33例;B组: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86例;C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29例。结果146例平均随访72个月,三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分别是75.7%、91.8%、77.7%。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2%、10.3%、18.5%。结论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日常生活程度决定手术与否。CT和MRI等影像检查显示的狭窄与症状、体征是否相符决定手术范围。全椎板减压与腰椎失稳是决定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式开窗椎管内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桥式开窗椎管内减压治疗16例有腰腿痛和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4年。疗效参照Nakal分级标准评定,优9例,良7例。未发现腰椎不稳和滑脱征象。结论:不同的开窗方法和多节段开窗能达到充分减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后部结构,维持了腰椎稳定性,且疗效优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9~2004年采用后路扩大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7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伟宏 《华夏医学》2006,19(3):537-538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以手术减压为主,传统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可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但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往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的腰痛。自2000年11月以来,笔者对3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效果。方法 选取84例LSS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接受椎管减压PLIF内固定术治疗,B组接受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影像学指标(椎体滑移度、滑脱角、椎间盘高度)、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清亮脑啡肽(LEK)、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7.62%,高于B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A组患者JOA评分高于B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A组患者椎体滑移度、滑脱角低于B组,椎间盘高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A组...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腰椎管狭窄(LSS)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客观体征少,诊断困难。不少学者认为马尾神经沉降征(SedS)对LSS的诊断价值有限。有研究发现SedS更多出现在中央型椎管狭窄中,且出现率与狭窄程度呈正比。但目前未见就SedS在不同类型LSS及责任节段中的出现率进行的研究。目的 观察并分析SedS在不同类型LSS和责任节段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SedS对LSS的诊治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康复科、针灸推拿科住院的264例LSS患者的病历和影像学信息。经筛选纳入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SedS阳性节段,将其分为SedS阳性组(n=46)与SedS阴性组(n=1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体质指数(BMI)、腰痛病程、下肢痛病程、手术治疗率。分析SedS在3种类型狭窄节段中的分布情况和责任节段的相符率;计算SedS诊断LSS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58例患者共有133个狭窄节段,其中中央型椎管狭窄节段61个(45.9%),侧方型椎管狭窄节段34个(25.5%),混合型椎管狭窄节段38个(28.6%)。SedS在中央型、侧方型及混合型椎管狭窄节段中阳性率分别为91.8%(56/61)、41.2%(14/34)、97.4%(37/38);SedS在中央型、侧方型及混合型责任节段中阳性率分别为91.9%(34/37)、60.0%(6/10)、96.2%(25/26)。SedS诊断LSS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可重复性Kappa值为0.87。结论 SedS阳性LSS患者病程更长,在中央型和混合型椎管狭窄节段中阳性率和责任节段相符率均高于侧方型。SedS对中央型和混合型椎管狭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一致性、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探讨该术式较全椎板减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均应用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1天JOA评分改善率25%~100%,平均63.5%,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34%~100%,平均72.3%,术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时X线平片,所有病例均无腰椎不稳征象,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变形。结论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能够减少全椎板切除减压带来的术后腰痛等问题;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