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月华 《临床荟萃》2001,16(18):849-849
近年来 ,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研究日益广泛深入。本文对 6 1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加以分析以便协助临床估计病情 ,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急性脑梗死组 :为我院收治的经各方面体检及头颅CT扫描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 ,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标准 ,共 6 1例。其中男 40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 5 7.2± 11.6 )岁 ,伴有严重的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及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者除外。对照组 :6 0例 ,其中男 4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 5 8.8± 7.4)岁 ,均为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所…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0选择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的80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大多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60例健康人和68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对预防及监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治疗上,应该采取活血化淤、降低纤维蛋白原等降黏、解聚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和分析,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咯地尔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时间在72h之内的脑梗死住院患者,给予丁咯地尔静脉滴注14d,评估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并观察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血液流变学亦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72h内使用丁咯地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6.
张志贤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90-90,93
目的 观察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03-06/2004-07濮阳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n=25):复方丹参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②纳洛酮组(n=27):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4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无差异,治疗后纳洛酮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12&;#177;1.26),(5.65&;#177;1.17)mPa&;#183;s;(1.42&;#177;0.11),(1.75&;#177;0.12)mPa&;#183;s;(7.16&;#177;1.97),(10.18&;#177;4.26)mPa&;#183;s;0.38&;#177;0.04,(0.47&;#177;0.04);P〈0.05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有抗凝、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能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风病是人类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人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其中80%是脑梗死,在脑梗死病人中,多数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因此,笔者从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5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葛根素治疗,药物用量为0.5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治疗14d。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5A锥板式血液流变学测定仪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观察、比色法测定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选取查体健康者38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和血纤维蛋白原增高,葛根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和纤维蛋白原降低。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和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有改善作用,其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脑出血患者123例,脑梗死患者93例,在入院后立即抽肘静脉血送检.分析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在一般资料、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滞度、全血粘滞度等多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收缩压、血细胞比容、全血黏滞度水平上均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红细胞计数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和预防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降纤酶治疗40名脑梗死患者,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用药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力、红细胞压积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降纤酶可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有助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黎 《浙江临床医学》2004,6(4):300-300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的单体一异黄酮化合物,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葛根素具有改善心脏、脑微循环作用.为观察其对急性脑梗死(ACI)的治疗作用,作者对2000年6月~2003年6月住院的ACI患者分别进行葛根素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对比研究,观察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观察脑梗死患(1999年1月~2002年9月的住院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46~75岁。对照组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45~76岁。病例选择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缺血性中风治疗及预防的新途径,以及对引起脑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如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等进行干预,减少复发率,于1997年4月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对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观察并对治疗后3个月的部分患者进行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糖尿病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醌,血糖,血浆粘度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比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极显著;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沉方程K值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升高,红细胞电泳速度减慢,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A型行为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型行为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全国心身医学协作组编制的"A型行为类型问卷”筛选出A型行为(简称TAB组)和与之相匹配的非A型行为(简称非TAB组)脑梗死患者各45例,同时随机选取4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三组人员均于晨6时空腹抽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TAB组患者全血低切粘度(1s-1)、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100s-1)、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非TAB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A型行为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A型行为给与适当的干预,应是脑梗死一级预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高血压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分析,对于分析和预防高血压、脑梗死的发展,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63例门诊患者,其中高血压组患者33例,脑梗死患者30例的血液流变学结果加以分析,分为高血压组、脑梗死组,同时选择30例同年龄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高血压组和脑梗死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高血压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有:(1)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在中、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在高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各项指标检测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并对临床诊断、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来适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连秋  赵明 《现代康复》2001,5(3):85-85
目的 探讨来适可(Lescol)对伴血脂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血液流变学(HRT)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72例急性脑梗死患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Lescol,20mg1次/d口服,4周1疗程,治疗前后检测HRT、血脂指标。结果 Lescol能改善HRT和血脂多项指标。结论 Lescol具有改善血液粘度和调节脂代谢紊乱的功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460例血液流变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晓光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522-3522
为分析脑梗死患血液流变学特点,对近3年50岁以上脑梗死患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系统观察。患全血黏度增长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脑梗死的发病与全血黏度增高有明显关系。而与血浆黏度关系不明显。全血黏度增高与胆固醇增高关系不明显。同时观察到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14d后所有患全血黏度恢复正常值,提示治疗不应当在7d停药,最好坚持到14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的改变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150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等有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塞死者各项指标均增高,其中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