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全球面临相似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的挑战.造成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巨大需求和与培训不足之间的反差的原因在于对儿童心理发育理解的缺乏,受到以往轻视儿童的历史影响,以及未意识到儿童精神疾病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期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将54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中情感性精神障碍、年龄≤16岁的患者(儿童少年组,以下简称儿少组),与随机抽取的同期住院的53例成年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成人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儿少组缓慢起病者(50%)多于成人组(23%),发病次数[(3.3±4.2)次]多于成人组[(2.3±1.8)次;x2=6.11~9.05,P<0.05];儿少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核心症状与成人组无本质区别,其中在联想困难、疑病、自杀观念、自杀行为、疲乏、体重下降、食欲下降方面少于成人组(P<0.01,P<0.05),焦虑、激越和学习成绩下降多于成人组(P<0.01);躁狂症精力充沛、精神运动性兴奋、社会功能受损少于成人组(P<0.05,P<0.01);儿少组的抑郁发作者有26%、躁狂发作有66%分别伴有行为问题;儿少组的幻听、牵连观念及怪异行为多于成人组(P<0.05).结论儿童抑郁症和躁狂症伴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儿童与成人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可能是起病于不同年龄的同一疾病.  相似文献   

3.
儿童期与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期起病和青少年期起病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儿童期起病26例(儿童组),青少年期起病68例(青少年组);采用自编临床资料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病前适应性量表(PAS)对患者病前心理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父母的生育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9,P〉0.05);青少年组出现思维内容障碍64例(94.1%)明显高于儿童组18例(6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461,P〈0.05);儿童组男性在同伴关系、学校适应性及PAS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同组的女性(P均〈0.05);青少年组男性在学业成绩上显著高于同组女性(t=2.548,P〈0.05)。儿童组男性学校适应能力较青少年组男性显著为差(P〈0.05)。有家族史的两组男性在同伴关系上差异有显著性(t=3.873,P〈0.05)。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中思维内容障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与起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童期和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 选取2005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147例首次发病、资料完整、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按首发年龄(<18岁)分为儿童组(<13岁,59例)和青少年组(≥13岁,88例),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起病形式与出院疗效相比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青少年组出现思维内容障碍高于儿童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0.019,P<0.05).儿童组出现行为障碍及情感障碍高于青少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形式、疗效及临床症状与发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调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直接监护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方法 2017年 12 月—2018 年6 月在重庆市招募选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279 人,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精神 卫生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279 名监护人监护240 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 例患者有2 名监护人 (16.2%)。监护人年龄(54.70±15.2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4 人,占51.6%,初中89 人,占31.9%, 高中及中专33 人,占11.8%,大专及以上13 人,占4.6%;照料时间为(156.29±61.77)个月。(2)监护人精 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6.2%。(3)不同文化程度的监护人在不同条目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存在差异, 部分条目回答正确与否与照料时间不同和监护人年龄有关。结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直接监护人呈现 出监护人数量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照料时间较长的特点,其文化程度、年龄、照料时间3 个因 素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目的是系统阐述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研究现状和学科发展方向,包括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进展、治疗进展以及学科发展。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疗,甚至会延续到成年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压力性事件等众多复杂因素相关,诊断根据以症状学为主,缺少客观指标。治疗方面,虽然治疗手段并不单一,且均有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患儿治疗效果欠佳,需要多学科综合干预,并加强遗传影像学、新药物靶点、智慧医疗及脑科学等研究,更好地满足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青少年精神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患有精神障碍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随机选取100名身心健康的当地青少年作为正常对照组。选用百项心理症状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对所有入组对象进行精神状态和家庭教育的评估。结果:病例组百项心理症状问卷中各症状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而在所有家庭教养方式中,除了母亲的接纳-拒绝因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因素病例组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P均0.001﹚。结论: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与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精神卫生与法律——精神卫生立法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精神障碍在医学领域具有较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们大多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一些患者客观上存在对自身和他人的危险性、大多在治疗上有一定难度、以及导致社会功能残疾的比例较高等等.不仅如此,这类障碍与社会、文化、宗教、法律等人文学科的关系也远较其他疾病来得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睡眠不足的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6月就诊于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童年情绪障碍诊断标准的131例儿童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睡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和学校情况等信息,比较睡眠充足组和睡眠不足组人口学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患者睡眠不足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在131例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中,93例(71.0%)存在睡眠不足,睡眠不足组与睡眠充足组在疾病类别(χ2=8.798,P=0.012)、近6个月内被打(χ2=3.427,P=0.035)或被骂(χ2=4.145,P=0.031)以及一年内遭受网络欺凌(χ2=4.187,P=0.04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睡眠不足的患者中,77例(82.8%)存在入睡困难,69例(74.2%)存在夜间多醒。③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睡眠不足与近6个月内有被骂经历(r=0.210,P=0.037)或被打经历(r=0.145,P=0.023)以及一年内遭受网络欺凌(r=0.179,P=0.041)呈正相关。结论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睡眠不足的发生风险较高,且与抑郁障碍、有被打和被骂经历、经受过网络欺凌相关。  相似文献   

10.
SSRIs在儿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类在儿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中的应用。方法:对儿童精神科门诊使用SSRIs的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SRIs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儿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结论:SSRIs对部分儿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关系到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并更好的适应社会,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精神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公众对儿童精神卫生的就诊态度进行了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精神卫生日益被公认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艾滋病到禽流感、从恐怖爆炸到海啸灾难、从家庭暴力到夫妻离异、从学习困难到网络成瘾,以及自杀、少年犯、交通事故等的增多,医疗资源的浪费等等,无不与精神卫生密切相关。1、神经科学从上世纪“脑十年”带来了重大进步,对大脑功能与结构的深入探讨,阐明了神经细胞再生、沉默、凋亡、复苏等过程,压力与创伤引起的心身反应与基因表达,对环境影响与机体改变提供了客观依据。新一代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的出现,大大地减轻了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河北省精神障碍患者就诊距离的差异,为河北省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 考。方法 参与2016 年6—8 月河北省第二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并诊断为精神障碍者,采用问卷 调查的方法,调查精神障碍者就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距离、求医方式等,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 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2 186 例,回收符合要求、就诊情况部分填写信息完整问卷1 961 份,其中符合 DSM- Ⅳ -TR 轴Ⅰ障碍者1 826 份,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者135 例。就诊距离在30 km以内的患者构成比 为67.67%(1 327/1 961)。有426 例患者未曾进行精神疾病的治疗,其他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求医方式:精 神卫生机构,诊所、综合医院,或采取迷信等非医疗方式。各地市城市之间的精神障碍患者就诊距离构 成比以及求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河北省内各个地市精神障碍患者就诊精神卫生 机构的距离不尽相同,不同的就诊距离精神障碍患者获得精神卫生服务的方式和感觉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1 WMH调查行动的背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disease burden, GDB)研究估计,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物质滥用等几种常见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排在众多疾病的前列[1].  相似文献   

15.
儿童精神疾病的防治无论对儿童或成人均有重要意义.在资本主义国家,儿童精神疾病问题颇为突出.例如,有人曾估计在5-19岁之间的青少年中,情感失调患者高达8%.而丹麦某地对15岁以下儿童的普查结果,发现严重的精神迟钝(IQ〈50)患病率为3.4‰,可助说明问题.本文收集一些作者通过调查、追踪、比较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就发生于儿童期的某些特殊情况及其与精神健康的关系综述如下,供儿童保健工作参考.一、儿童期神经症的促发因素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父母养育方式、家庭关系和生活事件与儿童、青少年精神病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父母养育方式、家庭关系和生活事件与儿童、青少年精神病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产褥期精神障碍系指在分娩后一定时期内(一般限于六周内)发生的各种精神障碍。现将我院自1998年12月至1990年11月收治的73例产褥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均排除有躯体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资  料11 一般资料 发病年龄19~39岁,平均(265±40)岁。农民66例,工人7例。文盲7例,小学文化29例,中学37例。12 发病因素和发病时间 有明显精神诱因者48例(因娩出女婴而失去亲人的关心16例,对分娩产生紧张情绪和产后疼痛11例,因抚育而焦虑10例,经济拮据5例,死婴4例,婴儿畸形2例)。产后1~2周内发病者42例,3~4周内发病者15例,5~6周内发…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