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1),偏头痛模型组(生理盐水0.1 mL·10 g-1),白芷香豆素组(100 mg·kg-1),白芷挥发油组(100 mg·kg-1),低(25 mg·kg-1)、中(50 mg·kg-1)和高剂量(100 mg·kg-1)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组(组合物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1)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模型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增加(P<0.05或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NO水平、血浆中CGR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总香豆素、白芷挥发油、各剂量组合物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减少(P<0.05或P<0.01),血清和脑组织中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挥发油和中、高剂量组合物组大鼠血浆中CGRP和ET水平降低(P<0.05)。结论:白芷2种活性成分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功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刺五加根皮乙醇提取物(SENR)和短梗五加根皮乙醇提取物(SESR)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短梗五加根皮替代刺五加根皮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测定指标的不同,选择雄性昆明小鼠360只,每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西泮组(DZP,3 mg·kg-1,灌胃给药),不同剂量(4、8、16、32和64 mg·kg-1)SENR组和不同剂量(4、8、16、32和64 mg·kg-1)SESR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d,记录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利用亚催眠剂量(28 mg·kg-1)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小鼠睡眠发生率,利用催眠剂量(48 mg·kg-1)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筛选出SENR和SESR的亚催眠剂量和催眠剂量。根据模型药[5-羟色氨酸(5-HTP)和氟马西尼(FLU)]的不同,雄性ICR小鼠180只,每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SENR组、SESR组、SENR+模型药组和SESR+模型药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d,采用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的睡眠发生率、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ZP组、不同剂量(8、16、32和64 mg·kg-1)SENR组和不同剂量(8、16、32和64 mg·kg-1)SESR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睡眠发生率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且睡眠时间延长(P<0.05或P<0.01);依据实验结果,选择SENR和SESR的亚催眠剂量为4 mg·kg-1,催眠剂量为32 mg·kg-1。5-HTP模型实验,与空白对照组、SENR(4 mg·kg-1)组和SESR(4 mg·kg-1)组比较,SENR+5-HTP组和SESR+5-HTP组小鼠睡眠发生率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睡眠时间延长(P<0.01),脑组织中5-HT水平升高(P<0.01);FLU模型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ENR(32 mg·kg-1)组和SESR(32 mg·kg-1)组小鼠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睡眠时间延长(P<0.01);与SENR(32 mg·kg-1)组和SESR(32 mg·kg-1)组比较,SENR+FLU组和SESR+FLU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睡眠时间缩短(P<0.01),脑组织中GABA水平降低(P<0.05)。结论:SENR和SESR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脑组织中5-HT和GABA水平有关;在镇静催眠方面,短梗五加根皮可作为刺五加根皮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柴芍乳癖颗粒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FG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4 mg·kg-1),低(0.45 g·kg-1)、中(0.90 g·kg-1)和高(1.80 g·kg-1)剂量柴芍乳癖颗粒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5 mL,常规喂养,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 mg·kg-1,连续25 d;然后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黄体酮注射液5 mg·kg-1,连续5 d,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连续给药8周。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和高度。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及VEGF和bF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中VEG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柴芍乳癖颗粒组大鼠乳腺腺泡形状规则,分泌物减少,细胞增生程度减轻。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柴芍乳癖颗粒组大鼠乳头高度和直径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E2、LH、PRL、GnRH、VEGF和bFG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血清P和FS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柴芍乳癖颗粒组乳腺组织中VEG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柴芍乳癖颗粒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血清多种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中VEG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酚A (BPA)和己烯雌酚(DES)单独和联合作用于未成年雌性SD大鼠后的雌激素效应,为进一步阐明环境雌激素(EEs)的危害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未成年雌性SD大鼠(21d),分为BPA (200、400和800 mg·kg-1)组,DES (15和150 μg·kg-1)组和BPA+DES (100 mg·kg-1 BPA+7.5 μg·kg-1 DES,200 mg·kg-1 BPA+7.5 μg·kg-1 DES,400 mg·kg-1 BPA+7.5μg·kg-1 DES,400 mg·kg-1 BPA+75.0 μg·kg-1 DES)联合组,同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子宫湿质量、子宫/体质量比、子宫腔内膜上皮高度、宫腔平滑肌厚度、宫腔腺体数量和成熟卵泡数量。结果:800 mg·kg-1BPA组大鼠子宫湿质量、子宫/体质量比、子宫腔内膜上皮高度、宫腔平滑肌厚度和宫腔腺体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15和150 μg·kg-1DES组及各剂量联合组大鼠子宫湿质量、子宫/体质量比、子宫腔内膜上皮高度、宫腔平滑肌厚度、宫腔腺体数量和成熟卵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各剂量联合组大鼠上述指标与各剂量DE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A和DES在单独作用时均具有雌激素活性,BPA联合DES的雌激素效应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滋阴补肾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阐明中、西药联合对SL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低和高剂量联合组(n=10);另选10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0.5mL·d-1生理盐水,西药组小鼠灌胃给予12.5mg·kg-1醋酸泼尼松(糖皮质激素),中药组小鼠灌胃给予25.0g·kg-1滋阴补肾方,低和高剂量联合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12.5和25.0g·kg-1滋阴补肾方和6.25 mg·kg-1醋酸泼尼松。连续给药21d后,计算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低及高剂量联合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低和高剂量联合组CD3+和CD4+ 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和低及高剂量联合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IL-4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增生明显改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低剂量联合组比较,高剂量联合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补肾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可降低SLE小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弥补单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后不能扶正机体内环境的不足,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苷(SL)对糖调节受损(IGR)大鼠氧化应激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备IG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0 g·kg-1)、低剂量SL组(0.05 g·kg-1)、中剂量SL组(0.10 g·kg-1)和高剂量SL组(0.20 g·kg-1),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连续给药6周。观察SL对实验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HO-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胞核、胞质Nrf2和全细胞HO-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OD和MDA试剂盒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SOD活性和MD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胰腺组织中SOD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MDA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胞核和胞质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和核转位率升高(P<0.01),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中、高剂量SL组大鼠FBG和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胰腺组织中SOD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胞质中Nrf2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胞核中Nrf2表达水平和核转位率升高(P<0.05或P<0.01),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SL具有改善糖脂代谢和增强抗氧化应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促进Nrf2核转位及增强下游抗氧化基因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灵芝多糖(GLP)进行硫酸酯化分子修饰,观察灵芝多糖硫酸酯(GLP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硫酸酯化修饰GLP,得到GLPS;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LP组(40mg·kg-1·d-1)、GLPS组(40 mg·kg-1·d-1)和尼莫地平组(1 mg·kg-1·d-1),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匀浆中核因子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LP和GLP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降低(P<0.05或P<0.01),NF-κB、TNF-α、IL-1和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且GLPS组变化较GLP组明显(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模型组比较,GLP组和GLPS组大鼠脑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LPS组大鼠脑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GLP组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效果不明显。结论:硫酸酯化修饰可以明显改善GL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HSP70/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再灌注后继发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山茱萸对视黄醇转运的调控作用,阐明山茱萸对干眼症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山茱萸组。采用苯扎氯铵滴眼法制备干眼症小鼠模型。阳性对照组小鼠经口灌服石斛夜光丸(20 mL·kg-1体质量),低、中和高剂量山茱萸组小鼠分别经口灌服600、1200和2 400 g·L-1山茱萸水煎剂(20 mL·kg-1体质量),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处理,模型组小鼠经口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各给药组大鼠均每日给药1次,连续4周。泪液测试试纸法检测各组小鼠泪液分泌量,荧光素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泪膜破裂时间,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前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肝组织中视黄醇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泪腺组织中胞内视黄醇结合蛋白(CRBP)和RBP受体-维甲酸诱导蛋白6(STRA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泪液分泌量明显减少(P<0.01),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不同剂量山茱萸组小鼠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PA和RBP水平及肝组织中视黄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泪腺组织中CRBP和STRA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不同剂量山茱萸组小鼠血清中PA和RBP水平及肝组织中视黄醇水平明显升高(P<0.01),泪腺组织中CRBP和STRA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山茱萸组小鼠血清中PA和RBP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泪腺组织中CRBP和STRA6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干眼症发生时,机体伴随视黄醇缺乏和视黄醇转运障碍,而酸味药山茱萸水煎液可以促进视黄醇吸收,改善机体视黄醇缺乏状态,进而调控视黄醇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芦丁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组织形态的影响,阐明芦丁对肾组织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70只,其中12只小鼠作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腹腔注射62.5mg·kg-1STZ,每天1次,连续5d,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选取造模成功的48只小鼠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芦丁组(50 mg·kg-1)、高剂量芦丁组(100 mg·kg-1)和厄贝沙坦组(45 mg·kg-1),每组12只。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持续8周。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和随机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肌酐(Cre)和血尿氮素(BUN)水平,计算肾指数。分别通过HE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和电镜观察小鼠肾组织形态表现。结果:采用小剂量连续注射STZ造模后,成模率达98%。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前各组小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模型组,低、高剂量芦丁组和厄贝沙坦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芦丁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Cre和BUN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芦丁组肾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损伤严重,肾小球严重萎缩,肾组织纤维化程度严重,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足突融合甚至消失;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芦丁组小鼠症状明显改善,高剂量芦丁组小鼠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芦丁可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功能,减轻糖尿病小鼠肾组织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脑小血管疾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复制脑小血管疾病大鼠模型,共48只,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50 mg·kg-1)黄芩苷组和高剂量(100 mg·kg-1)黄芩苷组,每组16只,并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n=16)。造模后次日开始给药,各组大鼠分别于制模7、14和28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功能。采用RT-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VEGF和E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VEGF和E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7、14和28d 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黄芩苷组大鼠7、14和28 d 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组织中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E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黄芩苷组大鼠大脑海马区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E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可使脑小血管疾病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病理改变减缓,对脑组织认知功能起到修复作用,且可降低脑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增加ES表达水平,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结肠组织中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c-kit mRNA表达分析苍术燥性效应的量效关系,确定引起小鼠燥性反应的苍术基础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75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和185、370、555及740 mg·kg-1苍术挥发油组,每组15只,给药体积为0.015 mL·g-1,灌胃给药14 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1%吐温-20溶液。测定小鼠日均饮水量和日均尿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水通道蛋白2(AQP2)蛋白表达水平,计算小鼠脾脏和肾脏系数,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SCF和c-kit mRNA表达水平,根据以上指标考察各组小鼠燥性效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85和370 mg·kg-1苍术挥发油组小鼠日均饮水量、日均尿量、肾组织中AQP2蛋白表达水平、肾脏系数和脾脏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结肠组织中SCF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4.859,P<0.01;t=6.651,P<0.05),185 mg·kg-1苍术挥发油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ki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2.946,P<0.05),而370 mg·kg-1苍术挥发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555 mg·kg-1苍术挥发油组小鼠日均尿量、结肠组织中c-ki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7.708,P<0.01;t=8.465,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740 mg·kg-1苍术挥发油组小鼠饮水量、肾组织中AQ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3.554,P<0.01;t=4.636,P<0.01),日均尿量、脾脏系数、结肠组织中SCF和c-ki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7.708,P<0.01;t=4.985,P<0.01;t=7.314,P<0.01;t=28.45,P<0.01)。结论:低剂量(185和370 mg·kg-1)苍术挥发油对健康小鼠无明显燥性作用,而高剂量(555 mg·kg-1以上剂量)苍术挥发油可能通过影响SCF/c-kit信号通路对小鼠产生明显的燥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L-苏糖酸镁(MLT)是否可增强恩替卡韦(ETV)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高压水动力法经尾静脉注射携带1.3拷贝HBV基因组(ayw亚型)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建立HBV持续感染的C57BL/6小鼠模型。成模后分为模型组、MLT组(1.2 g·kg-1 L-苏糖酸镁胶囊)、ETV组(75 μg·kg-1恩替卡韦片)、联合处理组(1.2 g·kg-1 L-苏糖酸镁胶囊+75 μg·kg-1恩替卡韦片),每组8只;另选取8只未经病毒感染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分离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检测小鼠血清及CD8+T细胞中Mg2+含量,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中表面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G2D)、CD95和CD3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和CD8+T细胞中Mg2+含量及CD8+T细胞中表面活化性分子NKG2D和CD3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抑制性分子PD-1和CD9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HBsAg、HBeAg水平及肝脏组织和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处理组小鼠各指标改善效果最好;与模型组比较,MLT组和联合处理组小鼠血清及CD8+T细胞中Mg2+含量及CD8+T细胞表面活化性分子NKG2D和CD3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抑制性分子PD-1和CD9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ETV组小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T可增强ETV对HBV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作用,其机制可能是MLT可引起CD8+T细胞内Mg2+含量增加,提高CD8+T细胞活性,进而更加有效地清除HBV。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痛风宁胶囊(TFN)对痛风性肾病模型小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单核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黄嘌呤氧化酶(XOD)和尿素氮(BUN)水平以及小鼠肾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环氧化酶2(COX-2)活性的影响,分析其对痛风性肾病小鼠肾脏、脾脏和胸腺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联合乙胺丁醇片制备小鼠痛风性肾病模型。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200 mg·kg-1)、中(400 mg·kg-1)和高(800 mg·kg-1)剂量TFN组,别嘌醇片(50 mg·kg-1)和痛风舒片(TFS)(600 mg·kg-1)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UA、Cr、MCP-1、TNF-α、XOD和BUN水平及小鼠肾组织匀浆上清液中COX-2活性,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脾脏和胸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UA、Cr、BUN、MCP-1、TNF-α和XOD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匀浆上清液中COX-2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小鼠血清中UA、Cr、BUN、MCP-1、TNF-α和XOD水平明显降低(P<0.01),肾脏组织匀浆上清液中COX-2活性明显降低(P<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小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小球萎缩,肾小管和肾间质出现大量的尿酸盐结晶;胸腺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晰,细胞稀疏;脾脏红髓与白髓分界不清晰,脾小结不同程度缩小,脾窦出现充血现象。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各剂量TFN组小鼠肾脏肾小球萎缩、脾脏脾窦充血和胸腺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清等病理变化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TFN对于痛风性肾病引起的小鼠脏器病变及各生化指标异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A)对雄黄致小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损伤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溶液]、雄黄组(灌胃给予雄黄混悬液1.35 g·kg-1)和GA干预组(灌胃给予GA48 mg·kg-1+雄黄1.35 g·kg-1)(n=20),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采用新事物识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测定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水平,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突触间隙宽度、突触活性带长度、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和突触界面曲率等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雄黄组小鼠新物体优先指数(PI)和海马组织中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雄黄组比较,GA干预组小鼠新物体PI虽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海马组织中GSH水平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雄黄组小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模糊,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增加(P<0.01),突触活性带长度变短(P<0.01),PSD厚度明显变薄(P<0.01),突触界面曲率减小(P<0.01);与雄黄组比较,GA干预组小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较清晰、完整,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5),突触活性带长度变大(P<0.05),PSD厚度增加(P<0.05);突触界面曲率虽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雄黄可致小鼠海马突触结构参数改变,导致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降低,GA可部分改善小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