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蓝光疗法对于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36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和对照组(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分析患儿治疗前的TCB情况,对比入院时、照射24 h后以及照射结束后经皮黄疸指数情况。结果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更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对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的疗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更佳,有效改善了患儿的黄疸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新生儿黄疸12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间歇蓝光照射,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获得显著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蓝光照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及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持续蓝光治疗),观察组(26例,间断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48h血清胆红素比较t=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后96h血清胆红素比较t=5.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与对照组(34.6%)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持续蓝光照射相比,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采取间断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针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入院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70例进行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结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而观察组结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TCB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CB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6%,两组患儿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由于围产期影响以及母体影响会发生黄疸,而采取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的消除患儿症状,促进患儿胆红素分解,及时代谢。并且相对比持续蓝光照射的安全性更高,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黄疸患儿6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并将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蓝光持续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间断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黄疸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黄疸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黄疸患儿采用蓝光间断照射治疗,不仅能增加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还能减少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蓝光照射时间对新生儿黄疸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黄疸临床资料8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持续蓝光照射)和观察组(间歇蓝光照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疸指数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措施对新生儿黄疸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经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6例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2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2%、43.39%,组间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经间歇、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蓝光照射治疗手段对于新生儿黄疸病情的控制改善以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选本院2016年至2018年收治确诊黄疸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群体,从中随机抽取200例,数字编序后硬币法将其以各组100例分为间断组、持续组,分别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照射、长时间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种蓝光照射治疗下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治疗差异。结果治疗后各时间段间断组患儿胆红素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持续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后间断组患儿出现因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持续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蓝光照射方案对新生儿黄疸治疗均可改善病情,相对于持续照射,间断多次照射方案下患儿不仅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分别应用间歇蓝光照射以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探讨其不同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江苏省盱眙县妇幼保健院门诊部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5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均分,2组患儿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儿例数是28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数据。结果经过对应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儿较为接近,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分别应用间歇蓝光照射以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不存在差异,但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更低,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1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70例。实验组和参照组都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参照组给予持续照射治疗,实验组给予间断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71%(67/7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2﹒86%(65/70),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是8﹒57%(6/70),参照组是21﹒43%(15/70),比较不良反应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蓝光照射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间断治疗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选用[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2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患儿均分为对照组(n=120)和观察组(n=120),对照组患儿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92.50%)表现相近而无较大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1.67%)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间隙蓝光照射治疗不良反应情况更少,安全性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120例临床诊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间接蓝光照射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93.33%)与对照组(91.7%)相比,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占5.0%,对照组有8例占13.3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接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均给予酶诱导剂、益生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一组给予间歇蓝光照射(间歇照射组),另一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持续照射组)。照射72h后,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照射72h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间歇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照射组(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可达到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间断蓝光照射相比,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行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与对照组的95.5%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P0.05)。结论: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忠祥 《吉林医学》2011,(3):541-54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40例,随机分成间歇蓝光照射组和持续蓝光照射组,每组各分为70例,随访观察研究两组患儿的不同临床结果。结果:持续蓝光照射组与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9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间歇蓝光照射组明显比持续蓝光照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症治疗疗效确切,而且所致患儿不良反应少,与持续蓝光照射方式治疗相比,更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入院接受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4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接受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4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则显示观察组更低,为4.4%(P0.05)。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浓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4d后的对比则显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显著,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间断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的124例黄疸患儿(新生儿)作文本次实验的研究目标,按照治疗的不同,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62例患者,并分别将其名为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性的蓝光照射,研究组则在基础上将持续性照射转换为间断性照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与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在血清胆红素指标上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16.1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7.1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于新生儿黄疸患儿中应用两种蓝光治疗模式,分析其治疗价值。方法于2015年2月起至2018年5月毕,在我院选取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分析,按照随机均匀分组的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将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到观察组患儿,将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到对照组患儿。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8.00%(9例),皮疹、腹泻以及发热分别有3例、4例、2例,观察组为2.00%(1例),皮疹1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新生儿黄疸患儿中应用间歇的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显著,且显著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8 h/次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连续≥16 h的传统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和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7%与对照组的9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72,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明显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96 h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连续蓝光照射法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的治疗效果均较显著,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