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01"2018.06收治确诊的48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48例脑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48例脑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成功为47例,1例术中破裂出血转开颅手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成功率为97.92%;并发症主要为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48例出现3例脑血管痉挛和2例脑积水,发生率为10.42%,脑血管痉挛经过腰大池持续引流、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后好转;48例患者除转开颅手术者,无致残,致残率为2.08%;4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死亡,致死率为0.00%;患者术后三个月的NIHSS、BI评分明显比术前得到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预后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以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HuntHess分级、GOS预后评价、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2.03±0.41)h、住院时间(9.45±1.26)d、住院费用(2.67±0.63)万元和MMP-2(19.85±2.07)μg/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0.72)h、(16.82±2.13)d、(5.94±0.88)万元、(34.27±3.41)μg/L(P<0.05);术后,Hunt-Hess分级研究组Ⅰ级20.45%、Ⅱ级2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76%、12.20%(P<0.05);GOS预后评分研究组预后良好的病例占56.82%,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9.02%(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占27.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2%(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开颅夹闭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老年脑动脉瘤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的41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研究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收集同期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41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研究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改良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脑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统计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1例患者成功栓塞治疗76个囊形动脉瘤,其中64例(90.14%)患者68个动脉瘤被完全栓塞,6例(8.45%)患者8个动脉瘤被部分栓塞,1例(1.41%)患者治疗失败。术中发生血管痉挛10例(14.08%),血管栓塞3例(4.23%),动脉瘤破裂4例(5.63%),1例(1.41%)麻醉复苏后左肢少动,右肢见活动。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存在发生脑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7.
《陕西医学杂志》2018,(1):56-5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CTA和DSA检查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夹闭组(51例)与介入组(52例)组,夹闭组采用开颅夹闭术,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介入组生活能力恢复的良好率为94.23%,高于夹闭组的68.63%(P<0.01);介入组治疗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夹闭组的70.59%(P<0.05);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夹闭组(P<0.01)。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显著,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神经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介入手术在临床上医治脑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间诊治的94例患有脑动脉瘤的患者开展研究,并按照医治的不同措施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47例/组。对照组选择开颅夹闭手术对患者实行医治,研究组则选取血管内的介入栓塞术实行医治。观察并对比两组医治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住院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分别是97.87%、(8.04±1.21)d、6.38%,对照组分别是,80.85%、(11.90±2.12)d、27.66%,可见两组之间的差异相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脑动脉瘤的患者在临床医治当中选择血管内介入的栓塞术实行医治,不但效果明显,而且有益患者早日得到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6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与介入栓塞组,各45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介入栓塞组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前后MMP-2水平、手术效果优良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介入栓塞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MMP-2水平均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在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性,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更好降低MMP-2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前来神经外科就诊的6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护理条件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一般护理组(30例)和全面护理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面护理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清醒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一般护理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全面护理组的9.1%远低于一般护理组的40.0%,P<0.05,差异显著。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的临床全面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极佳及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大大缩短患者的出院时间,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手术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均顺利进行,且治疗后做脑血管造影,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有5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血管痉挛,出院时均完全恢复,2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结论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的方法能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余永铭  郭奕浩  覃成安 《广西医学》2009,31(12):1802-1803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水解可脱铂金弹簧圈(DCS)及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等对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包括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2例。1例梭形推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行NBCA栓塞,其余采用GDC或DCS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2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按动脉瘤的填塞程度分为:完全填塞23例,不完全填塞3例。1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行GDC不完全栓塞后3个月复发,再次行NBCA栓塞成功;术后无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亦无神经功能障碍、瘫痪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3~36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再出血。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手术夹闭组20例和介入栓塞组32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夹闭组治疗良好19例(95.00%),不良1例(5.00%);介入栓塞组治疗良好31例(96.88%),不良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患者完全夹闭19例(95.00%),部分夹闭1例(5.00%).介入栓塞组患者完全栓塞28例(87.50%),瘤颈残留3例(9.38%),瘤体残留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20例患者,动脉瘤消失18例(90.00%),残留稳定1例(5.00%),复发1例(5.00%).介入栓塞组32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7例(84.38%),残留稳定4例(12.50%),复发1例(3.13%),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不用开颅,可以达到同手术夹闭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筑圈及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194例颅内动脉瘤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85例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筑圈(MDS)栓塞,69例71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40例巨大动脉瘤37例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支脉,2例用GDC,1例用MDS闭塞载瘤动脉。结果 成功栓塞194例201个动脉瘤,191  相似文献   

16.
陈明波 《中外医疗》2021,40(2):86-88
目的 探讨对老年脑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开颅夹闭术以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9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42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展开脑动脉瘤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开颅夹闭术展开脑动脉瘤治疗;就组间围手术期系列指标、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围术期护理用于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患有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采取随机试验法,把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脑动脉瘤破裂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予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红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MMP-2水平及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中,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的临床疗效相近,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Yasargil[1]首次提出瘤体直径不超过3mm的动脉瘤定义为微小动脉瘤。有研究称微小动脉瘤的破裂率与非微小动脉瘤相比更高;所以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很有必要;然而这些动脉瘤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其狭窄空间极大地限制了外科医生在瘤腔内实现微导管稳定到位以及弹簧圈致密栓塞,血管内介入治疗被认为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且已报告的高并发症发生率[2-4],此外,动脉瘤腔直径太小会增加了弹簧圈展开过程中的摩擦力,这被认为会增加术中破裂的风险[5-8]。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新型介入材料不断研发,血流导向装置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成为潜在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夏化文  王乃柱 《当代医学》2009,15(11):137-13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8月~2008年3月,我院对19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其中4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手术17例在全麻下进行,2例在局麻下进行。结果19例脑动脉瘤,18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4.7%;失败1例,占5.3%;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2例,占15.3%,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2例,占10.5%;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