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雌性大鼠子宫组织的影响,阐明DEHP对雌性大鼠子宫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8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玉米油)、低剂量DEHP组(300 mg·kg-1·d-1DEHP,1/100 LD50)、中剂量DEHP组(1 000 mg·kg-1·d-1DEHP,1/30 LD50)和高剂量DEHP组(3 000 mg·kg-1·d-1DEHP,1/10 LD50),每组12只。于动情间期处死大鼠,称体质量,计算子宫脏器系数;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和黄体生成素受体(LHR)表达水平。结果:染毒第2、3、4周,各剂量DEHP组大鼠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各组大鼠子宫脏器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可见对照组大鼠子宫形态正常,中和高剂量DEHP组大鼠子宫扭曲、管壁变薄,管腔内有大量黄色或清亮液体,并呈重度扩张;子宫浆膜面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水、充血和肿胀现象。镜下各剂量DEHP组大鼠子宫内膜出现胞核假复层现象,上皮增生和内皮纤维化,固有层腺体数减少,部分腺体萎缩。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DEHP组大鼠子宫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程度逐渐减弱,面积减小。各剂量DEHP组大鼠子宫组织中FSH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DEHP组大鼠子宫组织中LH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中和高剂量DEHP组大鼠明显低于低剂量DEHP组(P<0.05)。结论:DEHP可导致雌性大鼠体质量降低,子宫组织发生病理学改变,对雌性大鼠产生子宫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除草剂阿特拉津(ATR)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阐明ATR的免疫毒性。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ATR组(n=8),分别给予0、5、25和125 mg·kg-1ATR连续灌胃28 d。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和脾指数;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脾脏组织的病理形态表现;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各组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测各组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脾细胞中CD3+和CD8+T细胞百分比,ELISA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ATR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和中剂量ATR组大鼠脾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ATR组大鼠脾指数降低(P<0.05)。HE染色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ATR组大鼠脾组织无明显变化;中剂量ATR组大鼠脾组织生发中心略减少,高剂量ATR组大鼠脾组织呈现明显退行性变,生发中心消失,白髓减少,红髓充血。NK细胞杀伤活性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ATR组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低和中剂量ATR组大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ATR组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和中剂量ATR组大鼠脾细胞中CD3+和CD8+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ATR组大鼠脾细胞中CD3+、CD8+ 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细胞因子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和中剂量ATR组大鼠血清中IL-1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ATR组大鼠血清中IL-1和IL-6水平升高(P<0.05)。结论:高剂量ATR可产生明显的免疫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营养素复合物对酒精性肝病(ALD)大鼠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2.5、5.0和15.0 mL·kg-1)营养素复合物组,每组12只。营养素复合物组大鼠灌胃不同剂量(2.5、5.0和15.0 mL·kg-1)营养素复合物,其余2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间隔2 h后,营养素复合物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30%白酒(15 mL·kg-1),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各组大鼠每天灌胃2次,持续36 d。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甘油三酯(TG)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苏丹Ⅲ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内脂滴数及肝组织中脂肪分布情况,并对肝组织脂肪变性进行评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匀浆中MDA和TG水平明显升高(P<0.01),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营养素复合物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MDA和TG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和高剂量营养素复合物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中可见大量脂滴,细胞核为蓝色,呈肝脂肪变性病理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内脂滴数性明显增多,肝组织脂肪变性病理评分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营养素复合物组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内脂滴数明显减少,肝组织脂肪变性病理评分降低(P<0.05)。结论:营养素复合物能够通过增加肝脏中抗氧化物质,减少过氧化产物,对ALD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二甲基苯蒽(DMBA)胰腺包埋法制备大鼠胰腺癌模型,探讨大黄牡丹汤对模型大鼠胰腺癌的治疗作用及对胰腺癌大鼠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65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5只)。造模组大鼠胰腺被膜下包埋DMBA,建立胰腺癌大鼠模型。3个月后,选取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尿嘧啶组(静脉注射给药,12 mg·kg-1)和低、中、高剂量大黄牡丹汤组(灌胃给药,20、40、80 mg·kg-1)。给药10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称胰腺肿瘤质量计算肿瘤抑制率;TUNEL法检测胰腺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Q-PCR法检测胰腺肿瘤组织中SST2R、Bax及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10周后,低、中和高剂量大黄牡丹汤组大鼠血清中ALT、AST、BUN、Cr及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中和高剂量大黄牡丹汤组大鼠肿瘤质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低、中和高剂量大黄牡丹汤组大鼠胰腺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低、中和高剂量大黄牡丹汤组大鼠胰腺肿瘤组织中SST2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中和高剂量大黄牡丹汤组大鼠胰腺肿瘤组织中Bax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cl-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具有治疗大鼠胰腺癌的作用,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能够保护胰腺癌大鼠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茯苓复合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5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建立T2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低、中和高剂量茯苓复合提取物组。低、中和高剂量茯苓复合提取物组大鼠分别给予1.5、3.0和6.0 g·kg-1茯苓复合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双蒸水,连续4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BG)水平,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FBG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GC、TG、TC、LDL-C和MDA水平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INS和HDL-C水平及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茯苓复合提取物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FB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GC、TG、TC、LDL-C和MDA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INS和HDL-C水平及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茯苓复合提取物具有降低T2DM大鼠FBG水平、调节脂代谢紊乱和抗氧化的作用,并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通过内质网应激(ERS)途径对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足月新生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入氧浓度为21%)、高氧组(吸入氧浓度>85%)和高氧+GLN组(吸入氧浓度>85%且腹腔内注射GLN,剂量为0.75g·kg-1·d-1),每组30只。实验开始第3、7和14天测定大鼠体质量和肺组织含水量,采用HE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形态表现,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法测定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生长抑制DNA损害基因153(GADD153)、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第3、7和14天,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中Caspase-12、GRP78、GADD1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同时间高氧组比较,高氧+GLN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Caspase-12、GRP78、GADD1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规则,未见肺泡水肿,肺泡大小及肺泡间隔基本一致,无炎性细胞浸润;高氧组大鼠肺组织中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肿胀,肺泡管腔增大,间质细胞水肿,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高氧+GLN组大鼠肺组织中肺泡损伤程度、炎性渗出和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均减轻,介于高氧组与对照组之间。结论:GLN可减轻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肺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其机制之一是通过ERS途径,降低GADD153、GRP78、Caspase-1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期及哺乳期铅暴露对仔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c-fos蛋白及小清蛋白(PV)表达的影响,阐明铅对仔代大鼠神经系统发育期记忆功能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8只孕期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铅暴露组。低、中和高剂量铅暴露组大鼠分别给予含0.05%、0.10%和0.20%醋酸铅的去离子水,对照组大鼠饮用去离子水。仔代大鼠出生10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仔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各组仔代大鼠血液和海马组织中铅质量浓度,生化方法测定各组仔代大鼠海马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仔代大鼠海马组织中c-fos和PV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仔代大鼠海马组织中c-fos和PV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能力指标、海马组织中NO水平及NOS活性的相关性。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铅暴露组仔代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增加(P<0.05)。空间探索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铅暴露组仔代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5)。各组仔代大鼠血液和海马组织中铅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44,P<0.01;F=37.37,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铅暴露组仔代大鼠血液和海马组织中铅质量浓度明显升高(P<0.05)。各组仔代大鼠海马组织中NO水平和NOS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5,P<0.05;F=3.443,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铅暴露组NO水平和NOS活力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铅暴露组仔代大鼠海马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和高染铅暴露组仔代大鼠海马组织中PV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法,仔代大鼠海马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水平与水迷宫实验中学习能力指标、海马组织中NO水平和NOS活性呈正相关关系(P<0.01),PV蛋白表达水平与水迷宫实验中学习能力指标、海马组织中NO水平和NOS活性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孕期及哺乳期铅暴露可损伤仔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和PV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建模),阳性对照组(给予5mg·kg-1地塞米松,建模),低、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给予10、20和40 mg·kg-1大黄素,建模)(n=10)。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p65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梗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大黄素组比较,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降低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氧诱导下新生大鼠脑损伤的发生机制,阐明前列腺素E1(PGE-1)通过内质网应激(ERS)途径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为高氧所致新生儿脑损伤的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90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组和高氧+PGE-1组,每组30只。高氧组和高氧+PGE-1组大鼠放于高氧箱内,对照组大鼠置于同一室内常压条件下。自造模第1天开始,高氧+PGE-1组大鼠腹腔注射PGE-1,另外2组大鼠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替代。在高氧暴露第1、3和7天,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检测体质量和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3组大鼠脑组织形态表现;TUNEL染色观察3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和磷酸化JNK (p-JNK)表达量。结果:实验第1、3和7天,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增加(P<0.05);与高氧组比较,高氧+PGE-1组新生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5)。HE染色,对照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有序,极少有炎性细胞的浸润、细胞的水肿;高氧组大鼠脑组织皮层细胞排列紊乱,大脑实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存在脑血管水肿;高氧+PGE-1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形态相对规则,脑实质炎性细胞数减少,水肿较高氧组减轻。TUNEL染色,对照组大鼠大脑组织以大脑皮层细胞为主,凋亡细胞少见,胞核呈均质蓝色;高氧组大鼠脑组织中胞核呈亮白色,为阳性凋亡细胞。与高氧组比较,同一时间高氧+PGE-1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高氧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高氧+PGE-1组和对照组(P<0.05)。高氧组大鼠脑组织中JNK和p-JNK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氧+PGE-1组大鼠脑组织中JNK和p-JNK表达量较高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氧导致新生大鼠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下调ESR相关p-JNK和JNK蛋白表达有关,且PGE-1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内β-淀粉样蛋白(Aβ)和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水平的影响,阐明IL-33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Aβ的清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灌胃双蒸水),模型组,假手术组,极低、低、中和高剂量IL-33组(0.01、0.10、1.00和10.00 mg·L-1),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和灌胃AlCl3,每日1次,连续60 d。末次给药后,进行大鼠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潜伏期、错误次数、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游泳距离。行为学检测结束后,IL-33各剂量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相应剂量IL-33,假手术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内Aβ和Th2水平。结果:跳台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错误次数增多(t=8.154,P<0.01),潜伏期明显缩短(t=4.579,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t=27.810,P<0.01),在目标象限内滞留时间和游泳距离明显缩短(t=3.767,P<0.01;t=1.973,P<0.05)。ELISA法检测,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A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3.222,P<0.05),低、中和高剂量IL-33组大鼠脑组织内Aβ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Th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t=4.646,P<0.01),低、中和高剂量IL-33组大鼠脑组织内Th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IL-33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Aβ有清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脑组织内Th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丹参饮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阐明加味丹参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心力衰竭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低、中和高剂量加味丹参饮组。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利用呼吸机测定各组大鼠的心率(HR)、心排出量(CO)、颈动脉收缩压(SBP)、颈动脉舒张压(DBP)、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压变化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大鼠心脏功能。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取各组大鼠心和肺组织,计算心和肺脏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低、中和高剂量加味丹参饮组大鼠的LVEF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低、中、高剂量加味丹参饮组大鼠LVEF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R、SBP、DBP、CO、LVSP和±dp/dtmax降低(P<0.05),LVEDP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低、中、高剂量加味丹参饮组大鼠SBP、DBP、CO、LVSP和±dp/dtmax升高(P<0.05),HR和LVEDP降低(P<0.05);与低剂量加味丹参饮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中、高剂量加味丹参饮组大鼠CO和±dp/dtmax升高(P<0.05),LVEDP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有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低、中、高剂量加味丹参饮组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加味丹参饮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中、高剂量加味丹参饮组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心脏和肺脏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低、中、高剂量加味丹参饮组大鼠的心脏和肺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味丹参饮可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清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中剂量加味丹参饮可使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获得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内源性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及相关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AcSDKP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5只普通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阻断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采用胆总管结扎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阻断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后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对照组予以开腹,但不结扎胆总管。分别在1、2和4周后留取血清及肝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中AcSDKP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胸腺素β4、赖氨酸寡肽酶(POP)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结果:自第1周开始,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和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其他2组(P<0.05),而阻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2周开始,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B及肝组织中AcSDKP水平低于其他2组(P<0.05),而阻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3组大鼠肝组织中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透明质酸(H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PCⅢ、CⅣ和HA水平高于其他2组(P<0.05),阻断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开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胸腺素β4和ACE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2组(P<0.05),而POP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他2组(P<0.05);阻断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第1周结构基本正常,第2周时呈现小灶状坏死,第4周时呈现片状坏死;阻断组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各时间点结构基本正常。结论: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内源性AcsDKP水平降低可能是通过Tβ4-POP-AcsDKP轴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系统(RAAS)的调节作用,阐明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姜黄素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打开腹腔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但不做结扎,常规喂养,其余各组大鼠在剑突下腹部正中将腹腔打开,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低、中和高剂量姜黄素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20、40和80mg·kg-1姜黄素,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连续给药30d。利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大鼠心功能;腹主动脉取血,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Renin、AngⅡ和ALD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型(AT1R)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和AT1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姜黄素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姜黄素组大鼠血清中Renin、AngⅡ和ALD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姜黄素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和AT1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RAAS系统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并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给予乳双歧杆菌M8后免疫抑制模型大鼠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阐明乳双歧杆菌M8对免疫抑制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中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适应性灌服益生菌乳双歧杆菌M8 6 d,第7天开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每日给予环磷酰胺(CTX),连续3 d,构建大鼠免疫抑制模型,造模完成后低、中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给予0.01、0.10和1.00 g乳双歧杆菌M8,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服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CCK-8法检测各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或P<0.01),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IgA、IgG、IL-2、IL-6、IFN-γ和TNF-α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血清IgA、IgG、IL-2、IL-6、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灌服乳双歧杆菌M8可以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调控能力,乳双歧杆菌M8对免疫抑制大鼠免疫调节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QSYQ)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6.75 mg·kg-1·d-1卡托普利)、低剂量(135 mg·kg-1·d-1)QSYQ组和高剂量(270 mg·kg-1·d-1)QSYQ组,每组12只。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CHF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志法(TUNEL)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血红素氧化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P<0.05),棕黄色心肌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LDH活性及ROS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Nrf2和HO-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QSYQ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大鼠LVSD和LVDD明显降低(P<0.05),EF和FS明显升高(P<0.05),棕黄色心肌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LDH活性及ROS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低剂量QSYQ组大鼠上述各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QSYQ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阳性药对照组和低剂量QSYQ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SYQ可抑制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眩宁颗粒对缺血性眩晕小鼠和大鼠的治疗作用,阐述其对小鼠和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机械眩晕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CCA)的方法建立眩晕小鼠和大鼠模型。选择小鼠和大鼠各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抑眩宁颗粒组(2.25 g·kg-1/1.50 g·kg-1)、中剂量抑眩宁颗粒组(4.50 g·kg-1/3.00 g·kg-1)、高剂量抑眩宁颗粒组(9.00 g·kg-1/6.00 g·kg-1)和阳性对照组(1.50 g·kg-1/1.00 mg·kg-1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和大鼠灌胃给予10 mL·kg-1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和大鼠给予10 mL·kg-1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分别测定各组小鼠和大鼠跳台逃避时间,检测各组小鼠的进食量,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和大鼠跳台逃避时间缩短(P<0.05或P<0.01),各组小鼠进食量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大鼠脑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和高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抑眩宁颗粒可抑制缺血性眩晕大鼠脑组织中的炎症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缺血性眩晕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阐明其药理学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复制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卡托普利组(n=11)、低剂量丹皮酚组(n=11)和高剂量丹皮酚组(n=11),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10)。大鼠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5周,记录大鼠体质量。末次给药后麻醉大鼠,观察大鼠心功能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的变化。取大鼠眼眶外周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随机选取5只大鼠麻醉后,在无菌操作下取出心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ax、B细胞淋巴瘤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色素C(Cyt-C)蛋白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MAP和LVEDP明显升高(P<0.05),而HR、LVSP、+dp/dtmax和-dp/dtmax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Cyto-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低、高剂量丹皮酚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受损明显,心肌细胞广泛水肿;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低、高剂量丹皮酚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和心肌间质水肿等现象明显好转。结论:丹皮酚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流动力学、抗炎、抗凋亡及保护心肌细胞等有关,高剂量丹皮酚在心功能保护及抗凋亡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