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风泛指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不仅病死率高,且常易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发病半年以上未能恢复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风病是一种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导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本病与西医中的脑血管疾病相近,其致残性和致死性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心健康。祖国医学中的豨莶草具有祛除风湿、通利关节、解毒功效,临床应用较多,本文将从豨莶草的中医和西医方面分析其在中风—中经络中的作用,发掘豨莶草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3.
无适应证用药 例1:患者,男,35岁.诊断:爆炸伤.外方:大黄蛰虫胶囊、丹红注射液.用药分析:丹红注射液使用于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症见:胸痛,胸闷,心悸,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脑病、脑血栓及肺心病所瘀诸症.大黄蛰虫胶囊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相似文献   

4.
痰热腑实证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是由中风后气机逆乱、痰热壅结阻遏中焦的病理机转所致。化痰通腑法为其主要治法。化痰通腑治疗后,中风病势总体向愈,但不同患者病状有别,呈现不同的病证转归。经过长期大量的化痰通腑临床应用、反复验证的观察研究,总结并形成化痰通腑法治疗后证候演变与不同转归的系统认识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邢若星 《中医学报》2016,(4):517-520
王老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从而引发此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其虚多为肝肾阴虚、脾气内虚,其实多为痰瘀内结、热极生风。由于发病的性质不同,且每多兼证,临床应根据病情,辨证论治。常见分型的辨治方法有以下几种:气虚血瘀证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选用自拟益气活血复原汤加减;风痰瘀阻证宜熄风化痰、通络开窍,方药选用自拟熄风化痰开窍汤加减;痰热腑实证宜祛热熄风、化痰通腑,方药选用自拟活血涤痰承气汤加减;肝肾阴虚证宜补益肝肾,滋阴熄风,方药选用自拟醒脑解语通络汤加减。此外,中风后遗症不仅有偏侧肢体不利、言语不利等主症,还常伴有肿胀、痹证、不寐等并发症,中风并发症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延缓康复进程,重则发病突然,危及生命。因此,应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斜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急性期过后常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这个阶段的护理尤为重要,护理工作的好坏对患者的康复程度有直接影响。现就其护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风中医证型与多层螺旋CT平扫及灌注成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所有患者均予以CT平扫与灌注扫描检查,详细记录患者的病灶大小、密度、数目、梗死灶等影像学特征及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灌注参数。结果:中风各证型的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χ2检验,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半卵圆中心梗死病灶多见于气虚血瘀证,基底节区及上部梗死病灶多见于风痰阻络证,额叶梗死病灶多见于风痰阻络证,脑干区梗死病灶多见于痰热腑实证。痰热腑实证以大片状梗死病灶为主,阴虚风动证、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均以小片状梗死病灶为主。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以单发梗死病灶为主,痰热腑实症、肝阳暴亢症、风痰阻络症以多发梗死病灶为主。中风各证型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均延长,以痰热腑实证最为明显。结论: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多层螺旋CT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密切相关,对中风患者及时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有利于及时作出辨证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星蒌通腑汤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45例患者同时采用星蒌通腑汤进行治疗,设为实验组。全程关注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ADL-R分值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改善情况较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星蒌通腑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风是以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甚至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呙僻不遂为主症的病证.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优思恼怒、嗜食醉酒厚味、气候突变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成.凡外感风寒湿热,直接或间接(如外感引起感冒,白喉等再诱发)损伤脑脉,症见口眼歪斜,面颊顽痹,肌肤麻木等症状者,称为中风--中经络症,简称中络症.  相似文献   

10.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中风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并且中风一旦发病,或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功能障碍,如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或间断地抽搐发作,或渐渐痴呆,或精神失常等。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针对中风后精神失常强哭强笑症状运用“祛瘀复神汤”配合针刺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中,通腑祛痰汤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进行分析,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匀分作对照组与分析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分析组对象则同时接受通腑祛痰汤治疗,对双方对象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接受治疗后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进行分析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中,针对痰热腑实证患者选择通腑祛痰汤的效果较好,该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风,即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或急性脑血管病,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历来按发病时有无神志障碍区分为中脏腑或中经络,近年亦有按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分类的。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三大...  相似文献   

13.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面神经麻痹等都属于中风的范畴.此病如治疗及护理不当,轻则遗留后遗症,重则死亡.笔者通过对本院中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中风是易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为主症,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重者可导致死亡。对于中风病人,以前在护理过程中只注重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总认为这类病人一开始言语不清或不能言语,没有必要与病人进行沟通。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认为这些病人渡过昏迷  相似文献   

15.
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14-2514
中风急性期(脑血管意外)经过救治后,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如按常规单纯针刺患侧,往往难治不愈,甚或造成终生残废,从而影响病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为了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本病的致病特点,在诸位前辈的启发和指导下,采用分期针刺健、患侧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风是阴阳久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临床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因其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  相似文献   

17.
头针与黄芪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7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井财  赵丽莉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78-1678
中风后遗症是指发生在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缺血性中风(如脑栓塞)急性期过后遗留下来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属于中老年人多发难治的疾病之一.笔者用头针与黄芪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68例,女10例.≤50岁17例,51~60岁18例,61~70岁14例,71~80岁20例,80岁以上1例.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病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唐强教授整合多年临床经验成果,将头针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首创"针康法",并提出"三期六阶段"的康复治疗新方案。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治疗效果显著,大大降低了中风患者的致残率,减轻了患者功能障碍程度,提高了生存质量,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试论血瘀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又名卒中,指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为主要特征的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大体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病相似。关于中风发病的原因,历代医书论述不同,目前大多概括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等。现代医学则概括为出血中风、缺血中风和混合中风。我们认为,中风发病的病机核心为气血逆乱,其病变关键为血瘀,而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中风病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20.
偏瘫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张玉琴,陈洪秀偏瘫是以猝然昏扑,不醒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症。中医理论认为:气血运行不畅,痹阻脑络,出现半身偏瘫,肢体麻木等症。由于病起急骤。病人多为老年患者,脾气多固执,我们运用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