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微创纵膈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纵膈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纵膈肿瘤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微创纵膈切除术)及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并发症总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膈肿瘤患者实施微创胸腔镜纵膈切除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纵膈肿瘤患者40 例(研究组)前瞻性实施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膈切除术治疗,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实施开胸手术治疗40例纵膈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术后1d、术后3d研究组切口疼痛评分(VAS),血浆中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微创胸腔镜纵膈切除术治疗纵膈肿瘤疗效好,创伤小,患者应激反应低,并发症少,临床应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创胸腔镜手术对改善纵膈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纵膈肿瘤患者55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7,传统开胸纵隔切除术)和观察组(n=28,微创胸腔镜手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无手术死亡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轻微声嘶、发热以及切口局部渗液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胸纵隔切除术疗效比较,微创胸腔镜手术医治纵膈肿瘤疗效更突出,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5例纵膈肿瘤患者,根据所接受手术方式分为2组,研究组56例,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49例,行开胸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患者具有术中出血量小,切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抽取的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选自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依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随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5%),与此同时比对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用时、住院用时以及下床活动用时,数据间经进行对比统计学意义呈现。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选择电视胸腔镜手术能够将疗效提升,同时安全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依据此次研究要求,将30例纵膈肿瘤患者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并将其设为实验组,予以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同期纳入30例纵膈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此次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针对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短,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针对手术出血量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少,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针对手术时间的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在术后并发症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经检验显示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纵膈肿瘤患者实施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手术,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1日—2017年10月20日我院收治的122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前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纵隔肿瘤患者采用微创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闭式引流与胸腔镜微创治疗尘肺合并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尘肺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且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均衡可比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疾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年,观察组疾病复发率(1.82%)低于对照组(36.3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2%)略低于对照组(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闭式引流相比,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尘肺合并气胸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有28例患者行胸腔镜微创手术,作为观察组,22列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并全部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随访中无患者复发。结论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目前临床治疗纵隔肿瘤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手术在治疗纵膈肿瘤问题上的效果,对比分析两者的效果,总结一些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这三年内收治的纵膈肿瘤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胸腔镜下纵膈切除术予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然后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胸腔镜手术使一些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扩大了手术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手术创伤小、患者的痛苦轻,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纵膈肿瘤患者64例,电视胸腔镜下行肿瘤切除术25例作为研究组,开胸行肿瘤切除术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5例,术后输血2例,中转开胸手术3例,中转开胸率为12.0%,术后随访3~6个月,出现头部或上肢无汗4例,死亡1例;对照组术中输血8例,术后输血2例,术后随访3~6个月,出现一过性Horner综合征2例,头部或上肢无汗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纵膈肿瘤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与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差异,将1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46例,行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显著减轻术中损伤,抑制术后并发症发生,并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肺韧带松解有无对行胸腔镜手术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残腔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NSCLC患者共114例,其中行下肺韧带松解64例设为对照组;术中未行下肺韧带松解5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残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左肺和右肺上叶残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胸腔镜术式,改良胸腔镜术式治疗NSCLC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且对术后康复、并发症及残腔率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83例纵膈肿瘤患者进行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根据其临床治愈率及并发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71.4±22.3)min,术中出血量(88.4±32.7)mL,留置引流管时间(28.2±1.44)d,术后住院时间(7.21±1.83)d。术后并发症:术后共出现并发症4例(4.82%),其中重症肌无力危象2例(2.41%),肺不张1例(1.20%),切口感染1例(1.20%),经短期呼吸支持、强心、利尿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均得以缓解或控制。结论以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良性肿瘤,并积极防治并发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姜吉洵 《黑龙江医学》2019,43(8):940-941
目的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治疗纵膈肿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以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4月—2018年9月接受单操作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胸纵膈肿瘤切除术)与研究组(予以单操作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直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次研究随机抽取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其抽取时间为该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行腹腔镜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行开腹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待两组患者经上述两种方法治疗后比对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进行腹腔镜治疗以及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住院用时、肛门排气用时经软件对比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腹腔镜进行治疗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且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此外能够显著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生活质量总分(88.78±1.42)分;同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3%,生活质量总分(75.68±1.5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更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2年60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膈肿瘤,按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胸组(30例)和VATS组(30例),开胸组采用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或侧切口进行肿瘤切除,VATS组采用胸腔镜行肿瘤切除,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胸组(P〈0.01),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原发性纵膈肿瘤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可行,较常规开胸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有明确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CSDH患者102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予以单孔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对照组予以颅骨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缩短,血肿清除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8%(49/51)高于对照组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4%(4/51)低于对照组23.53%(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予以单孔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其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纵膈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选取40例纵膈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肺通气办法。结果其中35例胸腔镜下顺利完成纵膈肿瘤切除,5例患者中转开胸,无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纵膈肿瘤微创、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是目前纵膈肿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