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HIV共感染HBV和HCV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艾滋病病毒(HIV)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方法:首先用Combas Amplicor HIV-1病毒载量检测法对从我省HIV某高发县采集的由输血感染HIV-1的130份血样进行定量测定.挑选出HIV-1病毒载量4.28×102拷贝/mL以上的血浆样本81份,同时收集30份HIV-1阴性健康体检者血浆作为对照,再用巢式PCR法对以上样本进行HBV和HCV测定.结果:81份HIV-1阳性样本中HBV阳性32份(39.5%),HCV阳性72份(88.9%);同时感染HBV和HCV的样本为7份(8.6%).30份HIV-1阴性对照组中,HBV阳性7份(23.3%),与HIV-1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P>0.05);HCV阳性4份(13.3%),与HIV-1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8,P<0.05);HIV-1阴性对照组中未检测出HBV和HCV共感染样本,与HIV-1阳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7,P>0.05).结论:经输血感染HIV的患者具有共感染HCV的倾向;对以上途径感染HIV的患者,在进行HIV治疗时应同时进行HBV和HCV检测,阳性者应在治疗HIV-1的同时给予抗HBV和HCV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可以快速筛查急性肝炎患者HBV和HCV感染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收集596例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或血浆样本,应用自主构建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HBV和HCV,同时应用HBV和HCV单管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新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可以有效地检测HBV和HCV的阳性质控品及阳性样本。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特异性较好,检测HBV和HCV时,两者之间无交叉反应,且以多种血浆病毒的核酸样品为模板进行检测时结果全为阴性;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HBV、HCV的灵敏度分别为20 IU/ml、50 IU/ml;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精密度好,检测HBV、HCV的CV值分别为0.11%、0.096%。在检测临床样本时,多重复合体系检测血清或血浆中HBV和HCV的检出率与单独检测HBV和HCV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HBV和HCV的一致率分别达到97.7%(k=0.952)、98.8%(k=0.976);同时有6例样本出现HBV和HCV共感染。结论新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快速检测及筛查HBV和HCV较快捷,而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因此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种肝炎病毒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两种巢式PCR方法在HIV-1早期检测的应用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并应用HIV-1早期检测的单重巢式PCR和多重巢式PCR方法检测HIV-1感染,探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针对HIV-1主要流行毒株的pol、gag、env 3个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建立单重巢式PCR和多重巢式PCR方法.运用两种巢式PCR方法对118例HIV-1阳性样本和48例HIV-1阴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多重巢式PCR方法的灵敏性为96.6%,高于env区单重巢式PCR的80.5%和pol区单重巢式PCR的88.1%(P<0.05),但与gag区单重巢式PCR检测结果(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巢式PCR的特异性为99.2%,高于env区单重巢式PCR的85.4%(P<0.05),但与gag区和pol区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巢式PCR方法的平均重复性为98.3%,检测下限至少可以达到250 copy/ml.结论 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与单重巢式PCR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特异性以及较好的重复性,能检测到较低拷贝数的样本,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HIV-1早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260例HIV感染者的HBV或/和HCV合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HIV单独感染者、HIV/HBV合并感染者、HIV/HCV合并感染者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T细胞数、CD4+/CD8+细胞比值及HIV-RNA载量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260例HIV感染者中,60例为HIV/HCV合并感染(23.1%),29例为HIV/HBV合并感染(11.2%),8例为HIV /HBV/HCV合并感染(3.1%);男性的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 (P<0.01); HIV-1/HBV和HIV-1/HCV合并感染者的CD4+/CD8+ 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HIV-1/HCV合并感染者的CD4+细胞数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三组合并感染者的HIV-RNA载量与HIV单独感染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HIV/HBV合并感染率;HIV感染者合并HBV、HCV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HIV/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以HIV/HCV合并感染尤甚。  相似文献   

5.
128例经血感染HIV患者合并HCV和HBV感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经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患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经血感染HIV患者合并感染HBV和HCV的感染率、肝脏表现及部分免疫学特征。结果128例患者中,单纯合并HCV感染者107例(83.6%),其中40例(31.3%)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肝损害,15例(11.7%)合并肝炎症状;单纯合并HBV感染3例(2.3%),均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炎症状;HIV、HBV、HCV三重感染7例(5.5%),无1例存在肝功能异常和肝炎症状;11例(8.6%)患者未合并HBV或HCV。结论经血感染HIV的患者与HCV的合并感染率高于与HBV的合并感染率,HIV合并HCV感染与HBV感染的临床转归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巢式PCR和Sanger测序技术,建立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pol基因蛋白酶(PR)区及逆转录酶(RT)区耐药突变检测的方法。方法根据HIV-1 pol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的2对扩增引物和6条测序引物,使用巢式PCR特异性扩增HIV-1 PR区以及RT区耐药突变基因序列,进而对靶标基因区域进行双向Sanger测序检测,实现了HIV-1基因PR区和RT区基因耐药突变检测的高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针对HIV-1 pol基因PR区和RT区耐药突变的检测方法,巢式PCR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有清晰、单一条带,符合扩增产物大小,其Sanger测序检测的HIV-1 PR区以及RT区耐药突变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与HIV-1耐药性分析国家参考品一致。灵敏度:1×103copies/mL浓度的标准品重复测20次,检出率为100%;突变率检测:20%突变率的样本20个重复检测均100%为突变型;特异性验证:检测HBV、HCV、EBV血清样本,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以巢式PCR和Sanger测序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结果可靠等优点,适用于HIV-1pol基因PR区以及RT区耐药突变的体外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清学检测为阴性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选择PCR-微流芯片、ROC HE PCR-ELISA、实时荧光PCR方法、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CHIRON TMA)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HCV RNA、HBV DAN、HIV-1 RAN检测,如果献血者的乙肝为阳性,则应进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和ALT追踪检测,如果献血者为丙肝核酸阳性,则应进行HBV DNA、HCV RNA、抗-HCV和ALT病毒载量的追踪检测。结果:共检测血液样本4521份,其中HBS AG(-)、HBV DNA阳性共2例,总阳性率为0.047%;未检出HIV-1 RNA阳性,追踪检测2例HBS AG(-)、HBV DNA阳性样本显示,1例表现为窗口期特征,1例存在血清转换现象;HBV DNA阳性者进行追踪检查发现,ALT正常。追踪检测1例ANTI-HCV(-)、HCV RNA阳性者,结果显示ALT上升明显,为典型窗口期献血。结论:在血液筛查中应用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能让血液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金纳米颗粒基因探针同步检测HBV和HCV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同时检测HBV DNA和HCV RNA的诊断方法.方法 利用PCR方法扩增HBsAg阳性合并抗HCV阳性的患者血清中HBV DNA和HCV cDNA并提取.制备Au纳米颗粒HBV DNA、HCV cDNA基因探针.在含有Au纳米颗粒HBV DNA、HCV cDNA基因探针的液相检测体系中加入HBV DNA和(或)HCV cDNA,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 PCR(可扩增HBV DNA和HCV cDNA.出现预期的431bp和323bp特异性条带.使用Au纳米颗粒基因探针通过透射电镜可同步检出乙、丙型肝炎合并感染患者血清中提取的HBV DNA和HCV RNA.结论 通过透射电镜,使用Au纳米颗粒基因探针可同步检出乙、丙型肝炎合并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和HCV cDNA,甚至可达到无需PCR水平,此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南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中1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的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HBV及HCV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HCV RNA。分析HIV-1阳性,抗HCV阳性、抗HCV阴性组及HIV-1/HCV感染组中不同HCV RNA载量组HBV病原学检测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178例HBsAg阴性的HIV-1感染者中,HBV-M全阴性35例;单独抗HBs阳性25例;单独抗HBc阳性51例;HBsAb及HBcAb均阳性34例。抗HCV阳性HIV-1感染者与抗HCV阴性HIV-1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标志物(HBV marker,HBV-M)阴性、单独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单独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HBsAb及HBcAb均阳性及HBV DNA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V RNA载量患者HBV 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人群中,HCV感染及HCV RNA载量高低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无关;但合并HCV感染可加重HIV-1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HIV与多重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V高危人群往往也容易合并有经注射和性途径传播的其它病毒感染。其中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就比较常见,如HBV+HCV、HBV+HDV、HBV+HDV+HCV等合并感染,占HIV病人的0.4%N50%。另外GBV-C病毒在HIV/HCV合并感染的病人中也较常见。HIV与多种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比HIV与单一病毒合并感染有着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临床上却并没有引起较大的注意,而更多的是投入到了HIV/HBV和HIV/HCV单一合并感染上,并且有关二重和三重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研究也没有展开。本文着重分析了HIV与HBV、HCV、HDV等多重病毒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和治疗方面的一些特点,以及GBV-C合并感染对HIV病程和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样本、多方法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血清学阴性者的核酸阳性率,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的必要性,了解和分析献血者血清学阴性核酸阳性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大样本数调查,应用ROCHE PCR-ELISA、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和CHIRON TMA(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多种方法对血清学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RNA检测,对乙肝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对丙肝核酸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及抗-HCV及HBV DNA和HCV RNA病毒载量。结果共对141288人份血样进行了检测,检出HBsAg(-)、HBV DNA阳性28例,总阳性率为0.020%,其中21例为anti-HBc阳性,占0.015%。HIV-1RNA未检出阳性,17例HBsAg(-)、HBV DNA阳性样本追踪发现,9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4例呈窗口期特征,所有追踪的HBV DNA阳性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正常。1例anti-HCV(-)、HCV RNA阳性献血者追踪发现为典型窗口期献血,ALT显著升高。结论应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中的乙肝和丙肝病毒,可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者自然感染过程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Fan CL  Wei L  Jiang D  Chen HS  Gao Y  Li RB  Fei R  Ji Y  Zhu L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14-1218
目的 了解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后的自然过程。方法 对87例HBV和/或HCV的慢性感染者分别于1994年与2002年进行了两次追踪,其中HBV/HCV合并感染组40例,HBV单独感染组16例,HCV单独感染组31例。用ELISA法检测病毒的血清学指标,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 DNA及HCV RNA的定量,并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以及B超检查。结果 在感染病毒14年~21年后,HBV/HCV合并感染者中合并感染组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的自发清除率分别为67.5%、92.5%和87.5%,与HBV感染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合并感染组中HCV RNA的清除率为87.5%,高于HCV感染组。各组中生化或B超检查异常者不足40%,且基本为轻到中度异常。结论 合并感染者的临床表现较隐匿,较高的HBV的清除率,男性更容易清除HBsAg,HBV DNA载量的高低不影响病毒的清除是我国成年感染HBV后的特点。HBV可以抑制HCV的复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HCV可以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静脉吸毒人群中HIV/HCV/HB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表现。方法 采某戒毒所静吸吸毒人群中感染HIV/HCV/HBV的血清 12 4份 ,分三组 ,HIV/HCV45份 ,HIV/HCV/HBV3 4份 ,HBV/HCV45份。用ELISA法查抗 -HIV ,HBV -M ,抗 -HCV ;PCR法查HBV -DNA和HCV -RNA ,同步用日立 760 0 -0 2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常用的七项肝功能生化指标AST ,ALT ,ALB ,ALP ,GGT ,LDH ,m -AST。结果 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AST ,ALT ,m -AST。三种病毒共感染中者以HIV感染肝功损害显著 ,HBV感染中 79%抗HBs ,HCV感染中RNA 者肝功异常明显 ,三组共感染病例肝功异常指标无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 ,P >0 .0 5 )。结论 ALT ,AST ,m -AST是反映早期肝损害的指标 ,HIV是非嗜肝病毒 ,其引发的肝功能异常与静脉吸毒导致肝损害有关。三种病毒单感染或共感染致肝功异常主要威胁是HCV ,病毒间的相互作用与肝损害表现决定病情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可同时检测血中多种病毒性肝炎相关病毒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参照各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按多重PCR引物设计的特殊要求设计引物,以核酸测序确证扩增产物,用标准病毒株及临床阳性血清样本DNA、RNA为模板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病毒性肝炎相关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应用建立的多重检测方法对120例ALT升高的血清标本进行多重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多重PCR技术可同时对EBV、TTV、HBV、HSV 4种DNA病毒进行扩增;采用多重RT-PCR技术可同时对Cox-V、HEV、HCV 3种RNA病毒进行扩增。各病原体单一及多重扩增条带均清晰、均一,无非特异性扩增条带,片段长度与理论值一致;核酸测序证实各扩增产物属各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片段。临床标本检测多重感染率为19.2%,与单一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稳定可靠,敏感度、特异度好,适用于病毒性肝炎相关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一种有效实用的全自动多重检测试剂同时检测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系统MPLC-COBAS。方法笔者采用ACR OMETRIX公司的NAC^TM HBV DNA。HCV RNA及HIV-1 RNA核酸对照品,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HBV DNA,HCV RNA质控对照品,检测该系统的灵敏度;同时采用我中心酶免法(ELISA)初筛检结果阳性,经中和实验确认HBsAg阳性标本10份,经RIBA确认抗-HCV阳性标本3份。经Western Blot确认抗-HIV阳性标本3份,检测该系统的阳性符合率;检测大量临床ELISA筛检结果为阴性的标本来检测其特异性,并且每次实验设立内对照,阴阳性对照以进行临床标本检测。结果该系统的检测灵敏度(95%可信限)为HBV病毒为24-60IU/mL,HCV病毒为78-125IU/mL,HIV-1 RNA病毒为45-67IU/mL。阳性符合率为100%,假阳性率为0.13%。结论全自动多重检测试剂同时检测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系统MPLC-COBAS用于检测临床标本是有效实用的,可进一步加大临床标本检测数量,将该系统更好地用于酶联阴性结果的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180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用PCR和RT-PCR体外扩增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HBV、HCV重叠感染LC和HCC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单纯HBV或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中HBV-DNA和HBs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者。结论:HBV重叠感染HCV后,对肝细胞的损害加重,重叠感染患者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可能主要与HCV有关,是HBV、HCV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献血者血样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1/2血清学筛查可预防和控制输血相关传染病,但抗体检测对处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献血者不易检出,使得输血传染病不能完全避免。美、日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已陆续将核酸检测(NAT)纳入献血者的常规筛查,输血感染传染病的危险性有所降低,但在我国这三种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国外不尽相同,照搬国外检测模式存在效益与成本的问题。目前我国大规模血液病毒筛查模式为:采用血清学方法对血液中HBsAg、抗HCV和抗HIV-1/2抗体进行两遍酶联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能够同时检测恶性疟(P.falciparum)、间日疟(P.vivax)、卵形疟(P.ovale)、三日疟(P.malarie)及其混合感染的多重巢式PCR方法,对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评价其在疟原虫混合感染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传统的镜检法提供有效的补充。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的18SSU rRNA基因序列设计5对引物(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以等比例混合的4种疟原虫核酸为模板,建立疟疾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法对28份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及测序验证,将其结果与镜检法比较。结果:28份疑似混合感染样本中混合感染样品数为6例,其中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样品5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样品1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用于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及其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在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与分型上较镜检法有明显的优势和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袁小珍  陈伟烈  卓丽 《广东医学》2013,34(14):2153-2155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HIV/HCV共感染患者和单纯HIV感染患者的感染途径及HIV-1病毒基因亚型分布特征,为艾滋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巢式RT-PCR对广东地区51例HIV/HCV共感染患者和48例单纯HIV感染患者HIV-1 ENV基因c2v3区域及GAG基因p17区域进行扩增,PCR产物测序后所获得序列进行HIV-1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 HIV/HCV共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途径为静脉注射毒品,约占82%,其HIV-1有4种基因亚型,不同亚型以及比例分别为CRF01_AE(54.9%)、CRF07_BC(33.3%)、CRF08_BC(4%)和B’型(7.8%),CRF01_AE亚型为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HIV/HCV共感染患者的主要HIV-1基因亚型,约占54.7%;单纯HIV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途径为性,约占77%,其HIV-1有5种基因亚型,不同亚型及比例分别为CRF01_AE(77.1%)、CRF07_BC(10.4%)、CRF08_BC(6.2%)、B’型(4.2%)和B型(2.1%),CRF01_AE亚型为经性途径感染的单纯HIV感染患者的主要HIV-1基因亚型,约占78.4%。结论广东省HIV/HCV共感染患者和单纯HIV感染患者中流行的HIV-1病毒基因亚型呈现多样性,尽管HIV/HCV共感染患者的主要感染途径与单纯HIV感染患者的不同,但HIV-1病毒主要基因亚型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省经血途径感染HIV-1人群中合并HCV感染情况及HCV基因型分布。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本院诊治或会诊的597例抗HIV阳性者进行HCV筛查,并行HCV病毒载量检测,对HCVRNA阳性者进行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CV核心基因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Mega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基因树分析。结果既往有偿供血和受血的HIV感染者中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6.5%(205/268),57.4%(189/329)。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发现1b型90例(92.8%)和2a型7例(7.2%),两型的HCV病毒载量(HCV—V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数值分别为(6.0±1.0)拷贝/ml、(5.8±1.4)拷贝/ml,t=0.40,P=0.69]。结论血液途径为HIV、HCV合并感染的主要途径。受血感染者合并HCV感染率低于献血人群,感染者中HCV的基因型主要为1b型和2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