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加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为Ⅰ级的比率显著提高,而为Ⅲ级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发生肾功能损害、尿路感染、泌尿系造影异常的人数均明显减少,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治疗价值,应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30例,记录患者平均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尿中白细胞数和清洁尿培养细菌数来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锻炼后平均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增加、残尿量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减小、尿中白细胞数及清洁尿培养细菌数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30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2组临床总有效率,证候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40%,对照组65.12%(P <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2组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比较均有所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护理能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膀胱护理对脊髓损伤(SCI)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膀胱护理,包括饮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尿反射训练、间歇清洁导尿、心理护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缩短、残余尿量(RUV)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膀胱护理对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有利于SCI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因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以脊髓损伤为诊断出现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80例的对照组与个性化护理的80例护理组。将两组的膀胱功能及尿路感染情况对照解析。结果:护理组在膀胱容量、尿量残余与拔除尿管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护理组尿路感染率为8.75%,对照组为3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出现的膀胱功能障碍,采用个性化护理对其恢复功能,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后常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尿功能障碍,通过对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利于帮助建立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本文对近年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阐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依据,阐述了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包括留置尿管期间的膀胱训练、间隙导尿、手法功能训练、盆底肌肉锻炼和手法训练、物理疗法训练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评级I级和Ⅲ级占比为50.9%和7.3%,优于对照组的25.5%和23.6%(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低于对照组的21.8%(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施行个体化护理,能够缩短自主排尿时间,减少不良事件,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因此值得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李世平 《中外医疗》2013,32(6):18+20-18,20
目的关于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因脊髓损伤后而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84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干预护理,包括对不同脊髓损伤平面给予相应的膀胱功能训练,且间歇导尿,待8周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后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异常患者,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生理康复,是一项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出现的众多并发症中,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排尿障碍是最常见而且也是比较棘手的一个难题,根据脊髓损伤所处的不同阶段实施护理干预,对膀胱功能的恢复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现在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趋年轻化。脊髓损伤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多,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神经源性膀胱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近3年来关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主要包括电刺激和中医治疗)做了一个简单总结,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进一步完善对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是截瘫患者晚期死亡的首位原因。截瘫患者的膀胱或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出现尿潴留或尿路感染,而膀胱高压状态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又逆向损害肾功能即神经源性膀胱最终导致肾衰。因此控制或消除泌尿系感染,建立自主性排尿,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最终目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要点主要是控制或消除感染,降低膀胱内压使膀胱在储尿期呈低压状态并适当排空,防止尿液反流保护肾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是截瘫患者晚期死亡的首位原因。截瘫患者的膀胱或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出现尿潴留或尿路感染,而膀胱高压状态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又逆向损害肾功能即神经源性膀胱最终导致肾衰。因此控制或消除泌尿系感染,建立自主性排尿,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10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行针灸,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状态评分、物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小腹坠胀症状积分、排尿困难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神经源性膀胱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值得加大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9年收治的5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随机编号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基本的康复训练;研究组28例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并观察自行排尿的情况。结果通过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在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后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单独采用康复训练,同时研究组患者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膀胱能起到了较好的改善效果,患者排尿情况较好,应广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伟芳  南晶  张黎 《中外医疗》2014,(10):62-6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刺临床应用于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仅行综合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1个月后的膀胱功能变化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自行排尿率、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刺疗法对于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排尿状况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CI)的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此,重建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一项重要内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但目前仍是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尿流动力学检查已成为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常规检查技术,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对膀胱尿道功能进行分类外,还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的客观指标.本文结合尿流动力学理论就近些年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研究的成果进行概述,总结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是复杂的综合工作,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其尿流动力学特点,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治疗手段,但目前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8.
尿源干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功能和组织学变化,探索尿源干细胞对大鼠神经源性膀胱的修复治疗作用.方法 45只健康清洁的正常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干细胞组,每组15只.治疗组建模7d后,尾静脉注射尿源性干细胞.28 d后,尿动力学检测大鼠尿动力各项指标,肌条实验观察膀胱收缩情况,Western blot观察P2Y4在膀胱中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干细胞组大鼠膀胱湿质量(0.31±0.01)g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值(1.19±0.41)、尿动力指标[收缩时间(112.75±16.52)s、离体膀胱逼尿肌肌条指标[收缩时间(16.47 ±2.29)s]、膀胱肌细胞凋亡率(28.22±11.08)%均优于损伤组[膀胱湿质量(0.66 ±0.07)g,膀胱湿质量/体质量值(2.30±0.26),尿动力指标:收缩时间(59.00 ±5.68)s,离体膀胱逼尿肌肌条指标:收缩时间(19.80 ±3.77)s,膀胱肌细胞凋亡率(59.80 ±14.18)%].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干细胞组的蛋白P2Y4的表达低于损伤组.结论 尿源干细胞可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所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是目前SCI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SCI并发的肾积水可导致肾功能不全,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2],而尿失禁、长期留置导尿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做好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治疗,减少并发症,实现低压储尿和低压排尿,恢复膀胱功能,选择恰当的排尿方式,改善排尿症状,减少残余尿和防止尿路感染是提高SCI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心理护理、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本组76例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护理,22例患者能自行清洁导尿;12例患者可在其家属帮助下,实施清洁导尿;其余42例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良好,均可进行自主排尿。结论综合康复护理的实施,有效减少了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改善了排尿功能障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