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90例牙列拥挤患者,平行对照法分为A组(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与B组(传统结扎式托槽非拔牙矫治)。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牙弓宽度均大于B组(P<0.05);治疗后,A组UI-NA、UI-NA距低于B组,U1-L1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ULP低于B组,Ls-E、Li-E、Snls-SiLi高于B组(P<0.05)。结论牙列拥挤采用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可改善牙弓宽度及软硬组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1621-1622
目的:分析和研究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在2008年7月1日—2013年7月1日期间在我院矫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自锁托槽非拔牙组和传统结扎托槽式非拔牙组。观察牙弓宽度、磨牙间宽度和前磨牙的宽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经矫治后,自锁托槽非拔牙组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间的宽度、第一前磨牙颊尖间的宽度、第二前磨牙颊尖间宽度及尖牙牙尖间的宽度明显优于传统式托槽非拔牙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锁托槽矫治牙齿的效果较佳,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黄海燕 《中外医疗》2014,33(7):77+79-77,79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非拔牙对牙列拥挤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来该院治疗的牙列拥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结扎式非拔牙矫治,比较两组临床矫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amonQ自锁矫治器对于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机制,为临床高效、合理地选择运用矫治体系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在临床随机抽取20例牙列拥挤患者,使用DamonQ自锁矫治器进行不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记存模型及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并对比其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矫治前后上下颌前磨牙、下颌磨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前牙不同程度唇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颌主要通过切牙唇倾和增加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来解除拥挤,适于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牙列拥挤能否产生比传统托槽更好的效果。方法 62例上颌牙列拥挤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成两组。D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M组采用传统托槽矫治,比较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以及模型测量项目的变化,排齐牙列时间、总疗程时间、复诊次数和椅旁操作时间。结果头影测量以及模型测量项目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上颌切牙的唇倾度、凸距和前磨牙区牙弓宽度的增加,D组上颌切牙的唇倾度、凸距改变量较M组小,前磨牙区牙弓宽度该变量较M组大。D组在排齐牙列时间、总疗程时间、复诊次数和椅旁操作时间均少于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锁托槽矫治上颌牙列拥挤疗效上优于传统托槽。且能更快地排齐整平牙列,减少复诊次数和椅旁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单纯牙列拥挤6mm内的错He畸形不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弓和牙轴的变化,探讨牙列拥挤不拔牙矫治的机理。方法:挑选8例单纯牙列拥挤6mm内的错He患者,在模型上测量每位患者矫治前、后上颌牙弓长度、牙弓前段宽度、牙弓后段宽度及测量每位患者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上的SNA角,^1--AP矩、上唇-EP平面距。结果:矫治后牙弓长度、牙弓前段宽度及^1--AP距有明显改变(P〈0.05),牙弓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下颌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并且用自锁托槽(23例)和传统托槽(23例)进行矫治下颌牙列拥挤的患者46例,收集其矫治前与矫治结束时的头颅侧位片和模型以及锥形束CT(CBCT)片,测量下颌中切牙牙体长轴与下颌平面之间的角度(L1-MP)、下颌中切牙牙体长轴与鼻根点和下齿槽座点之间的角度(L1-NB)、下颌两侧尖牙(WL3)之间的宽度、下颌两侧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宽度(WL6)、下颌第一磨牙牙体长轴与其相对应的两侧下颌骨下缘连线的角度(L6-LL)、下颌牙弓长度。结果治疗结束时,自锁托槽组的WL6比传统托槽组长约1.5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自锁托槽组下颌牙弓长度比传统托槽组长约1.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锁托槽组L6-LL比传统托槽组大约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1-NB和WL3以及WL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托槽相比,自锁托槽减少了下颌前牙唇向倾斜度,增加了下颌磨牙之间宽度,但并未改变下颌牙弓基骨之间宽度,只是改变了磨牙颊向倾斜度。  相似文献   

8.
对70例拔牙矫治的恒牙列上颌牙拥挤的患者治疗前后模型,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讨论了拔牙矫治的适应证、拔牙的数目和拔牙的部位等。70例患者的年龄为11~25岁,女性多于男性。拥挤程度为5~17毫米。结果说明;拥挤程度小于10毫米者,大多拔一个牙矫治;拥挤程度在10~17毫米者,大多拔两个牙矫治。拔牙矫治后在牙弓中可能留下剩余间隙或仍然有  相似文献   

9.
轻中度牙列拥挤早期不拔牙矫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盛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3):180-180,182
目的探讨轻中度单纯牙列拥挤早期不拔牙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例轻中度(拥挤度在9mm以下)牙列拥挤患者,在恒牙早期或替牙末期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上下颌切牙相对上下颌骨和颅面部均无明显移位,且面型良好无改变。结论轻中度单纯牙列拥挤早期可以不拔牙矫治,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牙列拥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轻度牙列拥挤常用扩弓的方法即可使拥挤解除,中度、重度牙列拥挤常常需要拔牙矫治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规遵循对称性拔牙的原则,采用单侧式单颌拔牙较少.但是,对于特殊病例,如中度拥挤,且拥挤在牙弓的一侧,矫治后中线偏斜较小,可采用非常规单侧上或下颌的拔牙模式矫正中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11.
牙列拥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轻度牙列拥挤常用扩弓的方法即可使拥挤解除,中度、重度牙列拥挤常常需要拔牙矫治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规遵循对称性拔牙的原则,采用单侧式单颌拔牙较少.但是,对于特殊病例,如中度拥挤,且拥挤在牙弓的一侧,矫治后中线偏斜较小,可采用非常规单侧上或下颌的拔牙模式矫正中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12.
减数拔牙在牙列拥挤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牙列拥挤病例,使用减数拔牙矫治方法后,认为该方法在牙列拥挤矫治中对解除牙列拥挤疗效可靠,方法较简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轻?中?重度牙列拥挤进行矫正,评价其在排齐阶段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例恒牙列轻?中?重度拥挤错■患者,采用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矫正,观察排齐阶段的变化?结果:3例完成解除拥挤和排齐的矫治目标,1例转入传统固定矫治,2例调整邻面去釉,继续排齐?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并注意设计后牙支抗,在合理选择适应证条件下可以满足医生和患者的矫治需要,实现矫治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3MTM SmartclipTM金属自锁托槽系统非拔牙矫治上颌牙列拥挤病例的牙弓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4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上颌牙列轻到中度拥挤的正畸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3MTM SmartclipTM金属自锁托槽系统进行非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上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牙弓长度(28.59±1.08)mm、周长(76.81±3.04)mm以及前磨牙间宽度(37.78±1.45)mm、第一磨牙间宽度(48.01±1.98)mm较之前的患者牙弓长度(26.00±1.42)mm、周长(72.60±3.20)mm以及前磨牙间宽度(34.66±1.69)mm、第一磨牙间宽度(46.33±1.71)mm均有明显的增加(P<0.05).结论 应用3m smartclip金属自锁托槽系统可明显增大上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以及周长,进而扩大患者临床治疗上不拔牙矫治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非对称拔牙矫治 ,巩固牙列拥挤的矫治效果 ,使畸形不致复发。方法 对于Bolton不调的牙列轻中度拥挤 ,采取非对称拔牙进行矫治。结果  2 4例中经非对结称拔牙 ,利用Edgewise矫治技术进行矫治 ,均取得较为满意的覆 牙合覆盖及磨牙关系。结论 非对称拔牙矫治能够明显缩短矫治时间 ,减少复诊次数 ,达到较为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托槽进行拔牙矫治,比较两种托槽治疗前后磨牙支抗丧失和上切牙位置变化的情况,评价两种托槽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需要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的病例,分为传统结扎托槽组(CB组)25例和自锁托槽组(SLB组)27例。在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上分别测量、比较矢状向第一磨牙前移量、上颌中切牙内收量,垂直向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中切牙位置的变化及上颌中切牙冠转矩的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组和SLB组矢状向上颌第一磨牙前移量分别为(2.90±1.58),( 2.26±0.92)mm; 矢状向上颌中切牙内收量分别为(2.99±1.44),(3.45±1.88)mm; 垂直向上颌第一磨牙移动量伸长分别为(0.18±0.94),(0.49±1.38)mm; 垂直向上颌中切牙移动量伸长分别为(0.17±1.56),(0.64±1.24)mm; 上颌中切牙冠转矩变化舌倾分别为(4.76±3.93)°,(4.62±2.15)°。两组病例所有测量项目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传统结扎托槽和自锁托槽进行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矫治后,无论时矢状向还是垂直向的磨牙支抗保护和前牙内收效果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低摩擦力的自锁托槽并不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的牙[牙合]面形态变化,并探讨其建立正常[牙合]关系的机制。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的病例,采用活动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配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活动矫治器治疗后和固定矫治治疗后拍摄头侧位片,对三个阶段的牙[牙合]面位置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活动矫治器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整体远中移动并轻度远中倾斜,上切牙轻度唇倾,上齿槽座点前移;固定矫治后,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较活动矫治器治疗后向近中移动。结论采用活动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有利于中性[牙合]的建立;Ⅰ类[牙合]关系的建立可能是磨牙远中移动和颌骨差别生长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
牙列严重拥挤的边缘病例很难定义,又极富争议[1],常见不同正畸医师对于同一病例可能出现必须拔牙、不须拔牙、可拔牙、可不拔牙等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案。作者对认可的属边缘病例范畴的牙列严重拥挤进行非减数矫治的病例进行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3a内矫治完成的120例恒牙早期正畸病例,其中男46人,女74人,年龄11-13.5岁,平均12.8岁,拥挤度均大于Ⅱ度而进行非减数矫治。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完成,其中部分病例先期使用功能矫治器矫治。1.2方法1.2.1安氏Ⅰ类错 :14例,表现为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变化。方法 40例非拔牙矫治患者,20例采用自锁托槽,20例采用MBT托槽,取矫治前后模型定点测量,绘制β函数曲线,比较分析自锁托槽及MBT托槽矫治患者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结果 1)β函数拟合矫治前后40副模型的拟合度-相关系数均〉0.96。2)矫治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改变。结论 1)β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安氏Ⅰ类治疗前后牙弓形态。2)安氏Ⅰ类治疗前后牙弓大小发生变化而牙弓形状并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