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长期留置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放置PICC的160例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结果 160例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3.1%),根据发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结论置管操作熟练程度,规范的导管维护,留置时间、带管出院系统的健康教育是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管径粗、血流速度快、避免化疗药物外渗及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广泛用于危重患者抢救、长期静脉治疗、化疗和胃肠外营养。但据报道,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由导管引起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其中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最为常见。CRBSI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使病死率升  相似文献   

4.
5.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医学综述》2011,17(6):864-867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ICU中最常用的监测和治疗措施,但其同时存在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从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升高。选择锁骨下穿刺径路、使用抗生素导管可减少CRBSI的发生。应用集束化预防措施进行置管及日常护理是预防CRBSI发生的重要措施,包括严格的手卫生、应用2%氯己定和70%乙醇混合液消毒皮肤、最大消毒屏障以及定期更换辅料。定期更换导管及使用抗生素封管对预防CRBSI效果不明确,不作为常规推荐。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其优点为穿成功率高,使用时间长(一般为3~6个月),感染率低,便于护理,而且液体流速不受体位影响,特别适用于长期输液、化疗患。2004年10月,我科应用PICC进行化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对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护理研究的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田爱萍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4):419-420,423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在PICC导管穿刺、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导管血流感染控制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至今248例PICC置管,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细菌培养确诊。结果:经细菌培养确诊6例血流感染,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严格控制感染发生。结论:加强过程监测、通过提高PICC导管维护技术,有利于分析和控制导管血流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50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因素,为临床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型号为4Fr)由美国巴德公司制造,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结果:共发生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50例(9.6%),由于穿刺部位、病原菌种类、穿刺时间不同,发生率有所不同。结论:从置管开始,就应该做好每一个细节,置管与拔管都要谨慎,方能有效减少CVC-RB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在ICU广泛使用,临床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并发症也逐渐为医护人员重视。现就我院综合ICU2010年1~12月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肺癌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肺癌行PICC的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就两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应激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PICC的肺癌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增强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防范导管相关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和需多次化疗的肿瘤病人。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导管长期留置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将PICC置管导致CRBSI的相关因素、诊断,并结合我中心应用PICC置管预防CRBSI的预防策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关于输注pH值过低、药物静脉输液方法 选择的探讨.方法 选择我科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2例采用P I C C导管,对照组共40例采用浅静脉置管.记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所致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低,保留时间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输注pH值过低药物时应用PICC管更安全,可长期保留.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肿瘤患者保证化疗药物安全输注、保护外周静脉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PICC术后继发感染和败血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1].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于尿路感染,90%的静脉导管感染继发于中心静脉插管[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间歇期的风险因素及安全管理防范措施.方法 对271例应用PICC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间歇期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以及实行安全管理防范措施的效果.结果 271例应用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中267例在治疗间歇期通过安全管理的实施,顺利避开各种护理风险因素的干扰而达到治疗目的,4例因并发症而提前拔管.结论 对临床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注意局部观察和护理,加强安全管理,出现护理风险因素及并发症后正确处理,不但可以提高PICC导管置管的成功率、延长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保证乳腺癌患者长期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蒋良芝 《吉林医学》2010,31(28):5031-503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拔除后,行相关检查并分析。结果:干预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效果明显。结论: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特别对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肝胆外科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行系统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感染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5.88%、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12%,优于对照组(29.41%、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感染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系统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肝胆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减少感染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的发展,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急重症抢救、内科治疗、外科手术、ICU中均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易引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增加医疗费用和延长治疗时间,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感染,危及生命。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普遍较长,化疗后体质衰弱、抵抗力低下,故CRBSI发病率常较高。针对肿瘤化疗患者CRBSI发病率持续偏高的现状,制定目标性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辅助化疗,其中,70例患者选择缓解期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54例患者选择非缓解期PICC置管。分析两组患者置管时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0例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9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与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非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4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与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比较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发现其均为缓解期、非缓解期患者置管后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非缓解期发生非计划拔管44例,其中,静脉炎42例(95.45%)、静脉血栓39例(88.64%)、穿刺点渗液35例(79.56%)、感染38例(86.36%)、心理焦虑40例(90.91%)和导管堵塞42例(95.45%),均高于缓解期的10例(52.63%)、11例(57.89%)、10例(52.63%)、12例(63.16%)、13例(68.42%)和12例(63.16%)(χ2=47.697、24.137、16.168、14.262、15.611、31.764,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选择缓解期时机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相较于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可能性较低,对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出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是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补液输血,全胃肠外营养,输入各种抢救药物的重要通路,目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已广泛应用[1].在救治危重症患者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医院感染的隐患,所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是导管长期留置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