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急诊科接诊并进行心肺复苏的106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按照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进行分组,其中成功组55例、失败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心脏停搏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的因素主要有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等。其中危险因素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OR=1.342,95%CI 1.124~1.741)和气管插管时间(>2 min)(OR=1.998,95%CI 1.342~2.685);保护因素为:电击除颤开始时间(≤5 min)(OR=1.532,95%CI 1.357~1.699)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标准量)(OR=2.142,95%CI 2.012~3.969)。结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院前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皖南地区市民心肺复苏普及率和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分析复苏成功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院前发生的2 376例心搏骤停患者(并根据是否抢救成功将患者分为抢救成功组与失败组),计算经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分析成功相关因素。同期选择1 000例皖南地区市民进行心肺复苏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1 000例心肺复苏相关知识问卷及格257例,占25.70%。2 376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中,共562例患者抢救成功,占23.65%。成功组患者年龄≤60岁、现场有市民抢救、120到达时间≤10 min、开展心肺复苏时间≤5 min、心肺复苏持续时间≤65 min、气管插管≤6 min、心脏除颤时间≤5 min、心脏停搏时间≤5 min、采用气管插管率均高于失败组患者(P<0.05)。120到场前现场有市民复苏抢救、120到达时间≤10 min、开展心肺复苏时间≤5 min、心脏除颤时间≤5 min、心脏停搏时间≤5 min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皖南地区市民心肺复苏普及率为25.70%,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为23.65%...  相似文献   

3.
崔耿  徐华 《海南医学》2016,(13):2138-214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中山巿古镇人民医院急诊科80例实施院前或院内CPR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成功组与失败组性别、年龄、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的差异,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老年患者中CPR成功25例,失败55例。成功组患者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进行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并使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其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88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患者,复苏成功10例,成功率为11.36%;而年龄、起始复苏时间、有心脏基础疾病、脑损伤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肺复苏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是早发现、早CPR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黄海生 《当代医学》2013,(20):100-101
目的通过对ICU心脏停搏患者行心肺复苏治疗,探讨影响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在ICU就诊的92例心脏停搏患者,根据复苏情况分为成功组(48例)和失败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原发疾病、心脏停搏的原因、使用肾上腺素的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促使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较高,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发生中毒患者的心脏复苏失败率较高,P<0.05;成功组患者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的比例为87.5%,失败组患者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素的比例为63.6%,P<0.05;成功组由于快速心律失常导致心脏停搏的比例为81.3%,失败组由于慢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停搏的比例为68.2%,P<0.05。结论患有原发疾病、使用肾上腺素的剂量、心脏停搏原因等都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治疗上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对于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廖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40-41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心肺复苏的10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结果:7例病人经心肺复苏成功出院;22例有效,心跳呼吸恢复,而且持续12小时以上,随后死亡:无效77例。结论:心脏骤停到开始复苏的时间是建立自主循环的决定因素,尽早实施电击除颤是CPR成功的最关键措施,有效的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是心肺复苏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院外心搏骤停(OHCA)复苏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复苏实施率与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该中心2012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心搏骤停的急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专业、学历、工作年限及是否是专职急救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的实施率有不同。结论合理运用各种方法提高急救人员及目击者第一时间的心肺复苏(CPR)实施率,并通过系统性、综合性培训学习提高急救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686例心肺复苏成败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我院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至2008年6年来记录完整的686例患者CPR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疾病种类、CPR开始时间、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创伤后CPR病例数量居首位;心脏停搏时间大于10min者CPR成功率明显低于10min内开始CPR者(P<0.05);322例复苏成功,CPR成功率为44.02%,24h生存率12.2%,脑复苏成功率仅5.4%;CPR成功率与心脏停搏时间、有无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有无早期电除颤等有关。结论CPR成功率较低,脑复苏成功率则极低,早期生命支持"生存链"未得到切实应用;尽早识别心跳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对87例心脏骤停(CA)并实施心肺复苏(CP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39例患者CA发生在医院内,并有急救小组分工协作实施CPR,18例复苏成功,成功率46.15%;B组48例患者CA发生在院外,8例患者复苏成功,成功率16.67%.两组CPR成功率有显著差异(P<0.01);CA后延时插管者复苏成功率为15.63%,即时插管者复苏成功率为37.93%.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肺复苏知识普及教育,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及时气管插管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心脏停搏的程序与方法,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抢救的102例心脏停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102例患者复苏成功11例。结论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与患者原发疾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开始抢救时间、胸外按压方法及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60例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分析心脏骤停的临床特点,总结心脏骤停的抢救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急诊接收61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女性为2.1:1。其中25~60岁青中年患者26例,占43%,60岁以上老年患者34例57%。53例发生在院外,心肺复苏成功3例,成功率5.7%。7例发生在院内,心肺复苏成功4例,成功率57%。结论:院外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仍低,是老年心脏性猝死主要原因,也应警惕中青年发生心脏骤停,导致心脏性猝死。应加强健康教育,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加强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急诊科及院前发生呼吸、心搏骤停需紧急实施CPR的患者102例,根据复苏后表现分为抢救成功组及不成功组,对两组复苏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在5min以内者成功率达79.2%,5~10min为20.7%,大于10min者仅为8.3%;成功及失败组间的复苏具体措施(心脏停搏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的时间、呼吸停止至气管插管成功所用的时间、发现心室颤动至电除颤所用时间)的时间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而且不同基础病因患者复苏成功率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时间、抢救技术、基础病因仍是影响心肺复苏的重要方面,基层医院应尽量缩短出诊反应时间,以尽早启动复苏程序。作为专业急救人员,应大力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操练,做到单病种程序化,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患者实施最有效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心脏停搏的程序与方法,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抢救成功的25例心脏停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25例患者复苏成功25例。结论: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与患者原发疾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开始抢救时间、胸外按压方法及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影响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EICU收治的86例心脏骤停且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6例心脏骤停患者经过开展心肺复苏抢救,成功56例(65.12%),失败30例(34.88%).心率异常引起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较高,复苏时间≤3Min以及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均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结论 E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主要有:心脏骤停原因、复苏开始时间、肾上腺素剂量等.  相似文献   

15.
李晓兰  张舒 《四川医学》2014,(9):1219-1220
目的 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院前发生心跳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院前复苏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三因素其组间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复苏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发现者或目击者在第一时间参与CPR,急救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开展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最短时间内(约3min)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复苏成功7例,死亡13例.结论 护理人员应掌握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及相关知识和抢救程序,并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以便及时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急诊科接受诊治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复苏时间在6 min以上、未接受人工气道插管、未接受电除颤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复苏时间等因素相关,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心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抢救措施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尽早实施救治,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合理使用抢救药物.结果 12例心搏骤停患者中有3例复苏成功,抢救成功率为25%.结论 完善抢救措施,及早实施心肺复苏可提高院内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永生  段莉 《重庆医学》2007,36(7):643-644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急诊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总结心肺复苏抢救病例65例,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65例中死亡44例,成功21例.复苏成功与否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素是: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70岁以上患者,有心脏基础疾病,大量脑出血,肾上腺素和盐酸纳络酮的联合应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是:性别,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除颤次数.结论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跳呼吸骤停时间超过6min、年龄在70岁以上、有心脏基础疾病、脑出血,以及肾上腺素和盐酸纳络酮是否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我院参与院外现场急救心跳骤停的患者64例,并进行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抢救。结果:经医护人员徒手心肺复苏的6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5例,占23.44%;抢救失败49例,占76.56%。分析发现,心跳骤停至获得抢救的时间越长,心肺复苏成功率越低;在各种疾病中,心源性猝死、严重创伤和脑卒中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最大。讨论:影响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心跳骤停至获得抢救的时间、原发疾病类型、医务人员操作熟练程度及CPR的普及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