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立即静脉丙种球蛋白,同时双面蓝光照射治疗;B组仅静脉丙种球蛋白。分别于治疗后24 h、48 h、72 h观察每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 h、48 h、72 h,A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明显,是理想的新生儿ABO溶血病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2.
王燕 《西部医学》2009,21(1):27-27,29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分为两组,A组(大剂量组)50例,B(普通剂量组)组5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A组静脉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0g/kg·d,B组为0.5g/kg·d。结果治疗72小时后血清胆红素值A组低于B组(P〈0.05),A组患儿皮肤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01月至2012年0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48h,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可抑制ABO溶血过程,减少红细胞的破坏,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4.
艾秋萍  陶莉  周晓红 《河北医学》2012,18(4):466-468
目的:观察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使用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98例ABO溶血病新生儿,均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按照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分为A组(大剂量组)和B组(小剂量组),各4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RBC、Hb、HCT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儿皮肤黄疸消退及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效果理想,可缩短黄疸消退及蓝光照射的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后其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ABO溶血症 2 7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12例 ,治疗组 15例 ,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蓝光照射 (光疗 )累计时间及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组 72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皮肤黄疸消退时间及光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能有效地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 ,减少光疗治疗时间 ,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 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 (1 9例 )和对照组 (1 7例 ) ,两组在给予综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加用单次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并动态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和光疗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入院后 2 4、48、72h免疫球蛋白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 ,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 ,光疗时间缩短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或 <0 .0 1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一例换血 ,对照组有 3例需要换血治疗。结论 :早期及时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能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 ,快速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防止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 ,避免换血治疗 ,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新生儿溶血病 ,特别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越来越多见。因该病可引起严重的贫血、黄疸及胆红素脑病 ,需及时治疗。丙种球蛋白 (IVIG)能阻断溶血途径 ,防止贫血 ,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 ,目前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溶血病。我们应用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2 2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11月我院儿科住院ABO溶血病患儿 4 1例 ,随机分为IVIG治疗 (观察 )组 2 2例和常规治疗 (对照 )组 19例 ,观察组平均日龄 2 .4d ,平均胎龄38.7周 ,平均出生体重 3.3kg ,黄疸平…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ABO溶血病2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 2 2例给予蓝光照射、碱化血液、人血白蛋白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 2 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剂大剂量 5 %丙种球蛋白 1g· kg- 1 ,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后 2 4 h、4 8h、72 h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2 .88、3.13、3.0 4 ,P均 <0 .0 1)。观察组患儿蓝光照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t=2 .0 3、3.2 9,P<0 .0 5 ,P<0 .0 1)。结论 丙种球蛋白能有效阻断溶血的发生 ,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应用单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 ABO溶血病疗效显著 ,是治疗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赵红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5):512-513,517
【目的】评估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00年10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IVIG组(常规治疗 IVIG),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72h后,IVIG组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为(106.1±48.5)μmol/L和(6.14±2.12)d,对照组为(136.7±42.7)μmol/L和(10.8±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IVIG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阻断ABO-HDN的早期溶血过程,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对防止高胆红素脑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及早有效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防止核黄疸。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结果 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ABO-HDN病例92例,均为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或B型。早期治疗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即行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诊HDN患儿即刻开始IVIG治疗;晚期治疗组在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后行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诊HDN患儿给予IVIG治疗;其余治疗无差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高峰值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01),而两组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住院期间血清总胆红素高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VIG治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下降(P>0.05),而早期治疗组Hb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01)。早期治疗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治疗组(P<0.001)。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能避免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继续进展,有效阻断溶血过程。在HDN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早期应用IVIG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应用。方法将60例以母亲为O型血,新生儿为A型或B型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比较黄疸消退时间及其他临床症状。结果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安全、有效、方便,便于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应用。方法将60例以母亲为O型血,新生儿为A型或B型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比较黄疸消退时间及其他临床症状。结果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安全、有效、方便,便于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和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1例,治疗组2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血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结果:治疗组降低血清胆红素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3~4天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ABO溶血可加速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换血机率,特别是对于没有换血条件的医院,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检测ABO溶血病血清免疫抗体结果,探讨其对早期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与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146例,按血清抗体测定结果分为A组:血清直接抗人球蛋白抗体阳性79例(45.89%),B组:血清直接抗人球蛋白抗体、释放抗体、游离抗体(下称"三项抗体")阳性67例(45.89%),比较两组与黄疸、贫血的临床关系。结果A组各时段总胆红素浓度均低于B组,血红蛋白均高于B组(P<0.05或P<0.01)。结论血清免疫抗体检测对早期诊断和评估疾病程度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及胆红素脑病二者之间关系。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2月,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28例及胆红素脑病患儿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溶血病中ABO血型不合96例,Rh血型不合32例,应用χ2检验二组中胆红素脑病、换血治疗及B/A平均比值。结果:27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患儿中,26例为Rh溶血(96.3%),1例为ABO溶血(3.7%),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37例换血患儿中25例为Rh溶血(78.1%),12例为ABO溶血(21.9%),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Rh溶血B/A平均比值为5.48±0.02,ABO溶血B/A平均比值为2.20±0.018,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Rh溶血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换血概率高于ABO溶血,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可作为评估胆红素毒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琳 《中国厂矿医学》1999,12(4):251-25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使用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蓉生静丙(冻干低PH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设对照组对比观察其血胆红素下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21例中14例血胆红素短期内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早期大剂量用丙种球蛋自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鸡骨草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秀荣  苏小军  冯惠娟  冯雪萍 《河北医学》2004,10(12):1089-1090
目的:研究中草药鸡骨草汤对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4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血清IgG抗体效价≥1:128)的孕妇随机分为二组,A组给予中医(鸡骨草汤)治疗和B组给予西医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结果:A组70例孕妇中血清抗体效价下降64例,有效率为91.4%.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5例,发病率7.1%,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鸡骨草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比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其血清IgG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20.
人血免疫球蛋白静滴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东  蒋喜凤 《右江医学》2006,34(2):162-163
目的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方法将47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予蓝光照射,静滴人血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结果治疗24 h、72 h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