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鉴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8年01月于我院接受MRI平扫及DWI扫描的40例前列腺疾病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学证实为BPH,12例证实为PCa,比较BHP及PCa患者MRI平扫特征,统计DWI扫描b值为600s/mm~2及1000s/mm~2时,正常中央腺、正常外周带、BHP病灶及PCa癌灶的ADC值,并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ADC间的相关性。结果 MRI平扫提示,PCa多发于外周带(75.00%),边界多呈模糊表现(83.33%),T_2增强扫描中多呈低信号(75.00%);DWI不同b值扫描下,正常中央腺、正常外周带、BHP病灶及PCa病灶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提示,ADC值与PSA水平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 T_2增强扫描在提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诊断假阳性高;DWI序列能有效反映PCa及BPH的病理差异,ADC值在鉴别BPH与PCa间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疾病的2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Ca者100例,BPH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1.5TMRI扫描和多b值DWI检查,比较不同b值两组ADC值。结果PCa患者DWI上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BPH患者DWI显示前列腺增生结节,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不同b值下,PCa组ADC值均存在差异,其中b值=15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10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10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800、1000、1500s/mm^2时,PCa组ADC值均低于BPH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b值=1500s/mm^2时,ADC值诊断效果最佳,所得阈值为1.013×10^-3mm^2/s,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为93.94%。结论1.5TMRI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可有效鉴别PCa和BPH,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不同b值的信号强度下降率及ADC值对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78例,导管原位癌32例,术前均行3.0TMRDWI扫描,b值取0、500、800s/mm~2,分别测量不同b值下乳腺病灶DWI信号强度和b=800s/mm~2时病灶ADC值,计算DWI信号强度下降率(SIDR),SIDR=(低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高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低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对所获得的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b=0、500、800s/mm~2,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两组间DWI信号强度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00、500-800s/mm~2两组b值间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组间SI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800s/mm2时,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值的信号强度及下降率对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不足以作为参考依据,b=800s/mm~2时ADC值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4,(7):798-80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外周带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0例正常前列腺、30例前列腺增生(BPH)与37例前列腺癌(PCa)的磁共振平扫、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表现的特点及差异,并对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常规MRI检查中,前列腺癌主要位于外周带并在T2WI中呈现为高信号中的低信号影,DWI图呈高信号影,ADC图呈低信号影,ADC值为(1.23±0.14)×10-3 mm2/s;正常外周带前列腺组织ADC值为(1.94±0.21)×10-3 mm2/s;外周带BPH在T2WI中呈现为等或稍低信号影,DWI图呈中等信号影,ADC图呈高信号影,ADC值为(1.87±0.20)×10-3 mm2/s,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BPH组比较ADC值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规MRI诊断外周带PCa的准确率为75.7%,MRI+DWI的诊断准确率为86.5%,两种诊断标准准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DWI诊断准确性优于MR-T2WI。结论:MR-T2WI联合DWI在诊断外周带PCa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3.0T磁共振(MRI)扩散峰度成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到2019年1月108例前列腺病患者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PCa组40例,BPH组68例。比较两组的常规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相关参数:纤维示踪图(FT)、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FA值鉴别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两组达峰时间和最大强化峰值。结果 PCa组的结节状病灶22例、斑片状病灶15例、弥漫性病灶3例,BPH组结节状病灶17例、斑片状病灶4例、弥漫性病灶47例;PCa组斑片状病灶大小为(6.12±0.78)cm~2,显著大于BPH组斑片状病灶[(1.48±0.29)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状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中,26例癌区纤维束走行紊乱、局部稀疏,11例局部纤维束中断、消失,3例纤维连续性存在、局部稀疏;BPH组中,41例中央区纤维束增粗且局部稀疏、外周区纤维束明显受压变薄且纤维束密度增高,13例中央带纤维局部稀疏、外周带纤维束走行完好,14例中央带纤维走行完好、外周带纤维束局部略有稀疏。PCa组的FA(0.48±0.15)显著高于BPH组的FA(0.26±0.11),ADC[(0.77±0.23)×10~(-3)mm~2/s]显著低于BPH组[(1.29±0.31)×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值绘制所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敏感度0.93,特异度0.85,诊断界值0.19。PCa组的达峰时间均集中在120s前,BPH组的达峰时间主要集中在120s后;PCa组最大强化峰值(85.21±9.10),显著低于BPH组最大强化峰值(267.58±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的各参数可有效提高PCa、BPH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30例前列腺癌(PCa)患者、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前列腺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所有PCa病例、BPH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分析2组DWI图、ADC图的信号表现,测量ADC值,比较PCa组及BPH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DWI上PCa表现为高信号影,BPH呈混杂信号,PCa癌灶平均ADC值(0.957±0.175)×10-3mm2/s,增生结节平均ADC值(1.382±0.11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PCa主要表现为速升速降型,BPH主要表现为平台型,二者的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扫描结合DWI诊断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9%、89.14%、90.70%;DCE-MRI、DWI及常规扫描联合诊断的结果分别为93.33%、94.29%、95.30%。结论 DWI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肿应用磁共振MRS与DWI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4—12月来该院就诊的60例患者进行MRS、DWI扫描,抽取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PCa)21例及良性腺体增生(BPH)39例进行MRI与DWI数据分析,测量PCa癌区及BPH外周带、中央腺体的ADC(扩散常数-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 21例前列腺癌病灶ADC平均值为(1.16±0.21)×10-3mm2/s,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腺体ADC平均值为(1.51±0.08)×10-3 mm2/s.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明显要高于前列腺癌区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CC/C值平均为2.56±1.21,前列腺增生组CC/C值平均为0.81±0.16,两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磁共振MRS与DWI技术,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临床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病理证实且未行辅助治疗而直接手术治疗的宫颈癌病人(其中鳞癌83例,腺癌19例)的DWI影像资料,按照病理分化程度将其分别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分别测量各组病灶ADC值,对3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宫颈癌ADC值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94±0.10)×10-3mm~2/s、(1.12±0.12)×10-3mm~2/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3,P0.05)。宫颈鳞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05±0.10)×10-3mm~2/s、(0.94±0.07)×10-3mm~2/s、(0.85±0.06)×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1.74,P0.05),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s=0.70,P0.05)。结论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宫颈癌诊断、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卢建阳  董海波  王高燕  梁修振  高岭 《浙江医学》2023,45(19):2084-208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鉴别中 MRI 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 数(ADC)值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进行前列腺MRI检查的80例患者, 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 PCa 患者 40 例,BPH 患者 40 例。所有患者均行 MRI 常规扫描以及动态增强扫描,自动生成 DWI 以及 ADC 图像,再选取感兴趣区域(RO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得出影像学诊断结果后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中 BPH 患者以Ⅱ型为主,PCa 患者以Ⅰ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 中 PCa 以高信号为 主,BPH以等低信号为主;ADC信号中PCa以等低信号为主,BPH以高信号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平均ADC 值为(0.93±0.21)×10-3 mm2 /s,BPH组为(1.62±0.16)×10-3 mm2 /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 DWI 和ADC 值鉴别诊断PCa 和BPH 的AUC 为0.894,灵敏度为0.825,特异度为0.875。 结论 PCa 以及BPH 在MRI动态增强扫 描中DWI以及ADC表现为不同信号,对两者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并结合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盆腔MRI检查怀疑前列腺癌患者65例,所有病例均以穿刺或手术后取组织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所有病例均行多b值DWI扫描,分析并比较不同b值DWI结合ADC图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b值=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DWI结合ADC图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5.6%,72.3%;64.8%,78.9%;89.2%,84.5%。在适当范围内随着b值提高,DWI结合ADC图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随之增高,其中敏感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b值=1000 s/mm~2时,DWI结合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BPH忠者71例,前列腺癌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分析前列腺增牛(BPH)和前列腺癌的DWI和表现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测呈癌肿区的ADC值及BPH的平均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的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均匀,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早低信号,受累的精囊,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前列腺癌的ADC值(78±16)×10-5mm2/s,BPH组的平均ADC值为(146±44)×10-5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存前列腺相关疾病诊断中有特征性表现,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5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0 T MRI对肾脏进行DWI扫描,b值选取0、50、100、300、500、800 s/mm~2,定量测量各组肾脏皮质及髓质值。结果:当b值为50、1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皮质、髓质分别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00 s/mm~2时,正常对照组与DN早期组髓质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其余各b值下,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及DN中晚期组的肾脏皮质、髓质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b值下,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和DN中晚期组的皮质及髓质ADC值均依次减低。结论:3.0 T MRI多b值DWI可以用于DN的早期诊断和DN分期的鉴别诊断,亦可作为临床治疗DN疗效评价和疾病发展进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的62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病变,良性34例,恶性28例,均接受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检查,取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600 s/mm~2、1 000 s/mm~2时,计算病灶检出率,并比较不同b值下及正常腺体和良恶性病变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b值为1 000 s/mm~2时,病灶检出率为95.16%(59/62),明显高于b值为600 s/mm~2时的74.19%(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 000 s/mm~2时,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b值为6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的恶性病变ADC值比较,b值为1 000 s/mm~2恶性病变的ADC值低于b值为6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的正常腺体组织ADC值明显高于良恶性病变,且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高b值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05-1606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定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诊PCa患者13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术前DWI及ADC图像,并对照病理取PCa癌灶、前列腺增生(BPH)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Z)区测量ADC值,评价单一DWI图像、DWI结合ADC值测定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PCa癌灶、BPH结节、正常PZ区ADC值(×10~(-6) mm~2/s)分别约736.9±133.2、1 523.6±190.2、1 995.3±141.5,相邻两组之间虽存在少量重叠,但三组之间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单一DWI图像诊断P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6.8%和72.5%,DWI联合ADC诊断P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7%和90.2%,后者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前者(P<0.05)。结论:DWI联合ADC值测定较单一DWI图像对诊断PCa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在PC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01-504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对前列腺癌(PCa)诊断及恶性程度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52例PCa患者和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分别记为PCa组和BPH组。所有患者均经根治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术前均接受DWI检查并选择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比较单独DWI和DWI+ADC值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BPH和PCa患者、不同Gleason分级PCa患者的ADC值差异,采用Pearman法分析PCa患者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WI+ADC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23%(49/52)、91.43%(32/35)、93.10%(81/87),分别高于单独DWI诊断PCa的78.85%(41/52)、71.43%(25/35)、75.86%(6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4.629、9.864,P<0.05);根据Gleason评分<8分和≥8分将PCa组分为低中危组(n=31)和高危组(n=21),BPH组、低中危组PCa和高危组PCa患者的ADC值依次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70,P<0.05),两两比较,低中危组ADC值低于BPH组,高危组ADC值低于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93、5.879,P<0.05);Pearman法分析显示,PCa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580,P=0.008,P<0.05)。结论:DWI联合ADC值不仅对PCa的诊断价值较好,而且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对临床评估PCa患者病情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b值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4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Ca患者,分别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行DWI扫描,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癌区ADC值的差异.结果 40例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ADC值为(0.73±0.03)×10-3 mm2/s,内分泌治疗1~2个月后ADC值为(1.10±0.08)×10-3 mm2/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1,P=0.000).结论 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ADC值升高,高b值DWI可间接反映PCa内分泌治疗后微观结构的变化,为临床评估PCa内分泌治疗效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2):165-169
目的:探究多b值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选取其中最佳b值DWI的ADC值,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挑选前列腺癌患者28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均行常规MRI序列、三种b值(7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的DWI序列、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参照前列腺癌组DWI高信号区、前列腺增生组T2WI增生结节选取感兴趣区,比较前列腺癌组三种b值ADC值相互间的差异,比较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之间同一b值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三种b值ADC值诊断效能的大小,选取其中最佳b值的ADC值,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值为7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时前列腺癌的ADC值大小分别为(0.876±0.192)×10-3mm2/s、(0.809±0.179)×10-3mm2/s、(0.697±0.155)×10-3mm2/s,前二者分别与后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前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示三种b值ADC值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0.988、0.992,b值为1500 s/mm2时ADC值诊断效能最佳,其ADC值诊断阈值为1.026×10-3mm2/s,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100%,b=1500 s/mm2时所测ADC值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有统计学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90。结论:不同b值下的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影响,b值为1500 s/mm2时ADC值的诊断效能最佳,前列腺癌的ADC值与病理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ADC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直肠癌进行常规直肠扫描及DWI扫描,DWl采用平面回波(echo planar imaging,EPI)序列,选用2个不同的b值(1000s/mm~2、2500s/mm~2),测量肿瘤及同侧臀大肌在不同b值下DWI图像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值等于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923±0.15)×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1.57±0.091×10~(-3)mm~2/s,b值等于25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642±0.07)×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0.925±0.12)×10~(-3)mm~2/s。所得肿瘤与臀大肌的ADC比值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b值等于1000s/mm~2组的DWI图像的ADC比值高于2500s/mm2组,更加有利于显示病变,ADC值可作为直肠癌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61-46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资料,其中35例PCa患者记为PCa组,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记为BPH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两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度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和ADC值,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PSA水平,并分析上述DCE-MRI定量参数、ADC值与血清PS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Ca组DCE-MRI定量参数中K~(trans)、K_(ep)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5、7.204,P<0.05),两组V_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05);PCa组随b值升高,DWI信号强度随之增加,ADC值表现为低信号;BPH组随b值升高,DWI信号强度变化不显著,ADC值表现为高信号。PCa组不同b值DWI信号强度和ADC值均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6、2.547、7.863,P<0.05),两组血清PSA均呈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man法分析显示,PCa组K~(trans)、K_(ep)与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r=0.49、0.62,P<0.05),ADC值与血清PSA水平呈负相关(r=-0.47,P<0.05),BPH组上述DCE-MRI定量参数和ADC值与血清PS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PCa和BPH患者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和ADC值有显著差异,且PCa患者上述指标与血清PSA有显著相关性,K~(trans)、K_(ep)联合ADC值可为临床诊断PCa和鉴别BPH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亚文  夏厚萍 《安徽医学》2019,40(5):493-495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老年前列腺癌与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中病理确诊的68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6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比较两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及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ADC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扩散敏感因子(b)值=50 s/mm~2及800 s/mm~2时,观察组的DWI信号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DCE-MRI参数(Kep、K trans及V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通过ADC值、DWI信号强度及DCE-MRI参数为鉴别诊断老年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