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白蛋白在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因妊娠期糖尿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0例高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进行妊娠分娩的900例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白蛋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空腹状态下、餐后1h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孕妇在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后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临床中针对产妇进行上述指标的监测可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本院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归为对照组。检验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等。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清蛋白值以及空腹血糖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对于糖尿病诊断和治疗具有显著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并且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应在糖尿病患者诊断和治疗中不断推广和应用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做产前检查的6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67例同期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进行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1h血糖(GLU)以及2h GLU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并对Hb A1c水平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Hb A1c、FPG、1h GLU以及2h GLU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有重大价值,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中期与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脂代谢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1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于医院体检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在孕中期、孕晚期期间测定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孕中期、孕晚期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中期、孕晚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胎儿窘迫及死胎的不良妊娠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中期与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脂代谢紊乱,严重影响母婴结局,临床应在孕中晚期进行相关糖尿病筛查,及时发现诊断疾病并采取治疗以提高孕妇及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食物交换份法与血糖生成指数(GI)概念联合运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期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确诊为GDM单胎孕妇80例,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食物交换份与GI概念联合运用进行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观察两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妊娠期并发症。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妊娠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食物交换份法与GI概念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孕期血糖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控制方法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效果。方法:将52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研究组采用饮食、运动治疗等综合性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控制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控制前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体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控制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饮食、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控制方式可有效的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两种方式联合检查对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在我院检查的孕妇582例,选取其中检查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检查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同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受检者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阴性预测值为43.16%,阳性预测值为92.38%,特异性为97.16%,准确性81.25%,灵敏度为43.36%;糖化血红蛋白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阴性预测值为81.97%,阳性预测值为94.74%,特异性为98.25%,准确性93.16%,灵敏度为82.2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妊娠期糖尿病的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灵敏度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两种方式联合检查可以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良好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7月到2015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效胰岛素治疗,两组都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中效胰岛素辅助治疗能有效促进血糖的降低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孕妇550例,将其中的5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作为观察组,将其余50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孕妇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受量检验。结果:观察组孕妇经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0%、82.0%和96.0%,均显著高于经空腹血糖检测和口服葡萄糖耐受量检测的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GCT、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中具有操作简单、诊断符合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关系,判定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分泌科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6例作为试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 h血糖相关性明显优于空腹血糖。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的筛查、了解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与胎儿生长发育中糖代谢特点的关系。方法 选择妊娠期糖尿病25例(GDM组),正常孕妇20例(对照组),分别测孕妇空腹血糖、糖耐量、C肽、IGF-I、新生儿出生2h内空腹血糖,并依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组(LGA组,≥4000g),适于胎龄儿组(AGA组,2500-3999g)。结果 C肽及新生儿出生2h内空腹血糖GDM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糖耐量各时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LGA和AGA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糖始终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孕妇餐后2h血糖水平与巨大儿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于本院接受诊治的5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将同期于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53例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对象,为所有受检者实施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等相关指标。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受检者,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值以及空腹血糖值均相对较高,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受检者血清C肽值均数为(1.42±0.38)μg/L,研究组患者血清C肽值均数为(1.01±0.05)μg/L,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区别(P0.05)。结论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的价值突出,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1~11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24~28周孕妇,其中的1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检查的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监测,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用统计学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同时分析不同的诊断截断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孕妇组的空腹血糖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孕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诊断敏感性较高(P<0.05),以糖化血红蛋白5.0%为诊断截断值,糖化血红蛋白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84.9%。结论糖化血红蛋白A1c对妊娠期糖尿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4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4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以及空腹血糖检测,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和空腹血糖值。结果:在经过测定后发现,观察组空腹血糖值为(9.97±0.71)mmol /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9.34±1.22)mmol /L;对照组空腹血糖值为(5.32±1.23)mmol /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5.60±1.29)mmol /L。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检验中,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及时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产期健康教育在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4年2月‐2014年10月门诊产检分娩的孕妇2 400,将其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 2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及相应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妊娠期糖尿病健康宣传教育及随访。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分析临床意义.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该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2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给予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并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存在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准确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对有效检测出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障碍也存在一定的临床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丘燕丽 《中外医疗》2014,(24):186-187
目的对糖化血清白蛋白采用酶法进行测定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临床采用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进行检验,将糖化血清蛋白检验结果与患者其它血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后期GA指标明显减低,HbA1c指标明显降低,FPG指标明显低于入院时,2hPG指标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0.541),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清白蛋白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变化,采用酶法对糖化血清白蛋白进行检测,对于监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孕妇在妊娠期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前来该院就治的100例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孕妇在妊娠期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都得到良好的改善,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孕妇妊娠期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0)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其对血糖的影响,和围产期并发症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GDM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个体化膳食管理和运动规划,利用摄食记录表和运动手环进行每日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及围产期并发症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1周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较初始值明显降低,与初始血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正常健康孕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地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生化指标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南通市海门区中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9月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2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9.87±2.15)mmol/L,餐后2 h血糖(17.61±2.75)mmol/L,糖化白蛋白(32.72±3.45)%,糖化血红蛋白(9.96±2.32)%,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4.80±0.62)mmol/L,餐后2 h血糖(6.15±0.74)mmol/L,糖化白蛋白(12.31±1.28)%,糖化血红蛋白(4.72±0.61)%,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空腹血糖检出率为82.81%,餐后2 h血糖检出率为92.19%,糖化白蛋白检出率为84.38%,糖化血红蛋白检出率为95.31%,四项生化指标联合检出率为100%。观察组中,糖化血红蛋白<7.0%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糖化血红蛋白7.0%~8.0%时,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糖化血红蛋白8.0%~9.0%时,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