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旴江医学是中医重要学术流派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医家和著作,其在内外儿妇等临床各科均有较大贡献。本文从几位主要旴江医家的著作入手,重点关注了他们对痈疽疾病病因、诊断、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成就,以窥旴江医家在中医外科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清代新安医家余国珮独具创新思想,发前医之未备,补前贤所未及,认为"万病之源,皆以燥湿为本,化阴化阳为变",并在前贤诸家理论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其自身临床实践经验,首创"燥湿为纲"学说,法简理赅,以"燥湿"二字详察外感内伤等诸病的病因病机、临证要点、证治用药等,并提出医法顺时论、药味随运变更论、寒燥同治论等独特的理论思想。在临证用药方面,余氏独立"石膏论",指出治燥独推石膏的理论,称其为"清燥之君药",认为其为临证治燥不可或缺之品。以上余氏围绕"燥湿为纲"思想提出的诸多理论,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故而具有较大的学习价值。详思其理可知,余氏燥湿思想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其创新思想亦值得现代医家学习。  相似文献   

3.
果志霞  曹力明 《河南中医》2011,31(10):1106-1108
叶天士是中医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也是当时吴医的优秀代表,他的主要学术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温病学方面,在中医诊断学、脾胃学说、儿科方面、络病理论、内风杂痹、中风学术、奇经虚实辨治等方面均有颇多建树。  相似文献   

4.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精神又是人文的核心。近代海派中医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海派中医医家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故从海派医家高度的责任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方面探究海派中医医家的人文精神,以期更多的人从不同层面关注、发掘和整理海派中医医家留存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发源于古徽州的新安医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家们在医学理论、临床医学和方药学等方面皆有建树,为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医肝病方面所做出的成绩亦不容忽视,其中的诸多观点和临床特色鲜明,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肝病理论体系,但后世医家对此鲜有挖掘和整理,以致于其学术特色未能广泛地呈现给世人。笔者以新安医家论肝、治肝、养肝等为切入点,从新安医学典籍中选取部分医家的学术观点展开简要论述,以期呈现出新安医家在中医肝病方面的基本特色和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学理论及临床均取得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医家对于五官科多种病证研究深入,阐释精妙。总结魏晋南北朝多个医家在中医五官科病证,包括目病、鼻病、耳病、口病、舌病、咽喉病等方面的理论认识以及治法方药,分析归纳其中的辨治特点,有助于中医学术理论的继承,对于现代相关疾病的治疗亦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内容,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护理方面的论述。历代医家在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服药方法,衣着、精神、饮食、劳逸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要求。如《伤寒论》中服桂枝汤后要求喝稀粥,使其微汗出,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探讨中医基础理论对眼科临床护理的指导作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余午亭是明代新安著名临床医家,有着十分丰富的临证经验,本文以余午亭所编写的临床综合性医著《诸证析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余氏"治火八法"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笔者总结余氏论治火病的八种方法,从实火泻之、虚火补泻兼施、相火滋阴降火、燥火滋阴润燥、湿火湿热并治、猛火和之养之、郁火升阳散火、无名之火非人力所及分别论述。余氏的"治火八法"既是对前人"火热论"的继承,又有对火病分类、治法方药的创新与发展,其论治思想及治疗经验总结至今对临床火热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艳 《西部中医药》2010,23(8):68-69
对中医各家学说的学习和研究应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医家的理论贡献,一是医家的临证经验。因此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与特有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各家学说》是阐述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一门后期提高课程。我院在使用精编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的过程中,注重从联系经典、分析医案、阅读医家著作等方面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1.
瘀血发黄是中医黄疸常见的证型。无论是古代医家还是现代医家,对瘀血发黄都有相关记载,同时具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中医论治瘀血发黄从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及中医外治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临床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对于中医论治瘀血发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医在孕期养胎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思想,在北宋徐之才逐月养胎法的基础上,后世医家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养胎理论。从孕期护胎、孕期胎教、孕期饮食、孕期活动,以及孕期用药方面阐述古代中医的孕期养胎理论和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刘完素、张从正、李(?)、朱震亨四位金元时代著名医家在儿科学术方面的经验和见解。作者认为,在中国医学史上象金元四大家这样的医学大家,他们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贡献必然是多方面的。而许多著名医家的专科学术经验,并不完全为人们所了解、所利用。因而,认真整理、研究、开发著名医家的专科学术经验,是当前中医研究中一项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慢性咽炎在中医体系中属于"喉痹"范畴。文章研究了从春秋到明清时期各医家著作对喉痹的论述,整理了古代各医家文献的理论思想,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对喉痹的起源、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体现了中医对喉痹认识上的独特性及治疗上的多样性、有效性等优势,为现代中医对慢性咽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由来已久。近年来,很多医家在中风病与中医体质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对探讨中风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在中风病防治方面具有指导意义。收集近20年来医家在此方面的文献资料,从体质角度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预防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全文通读唐代医家孙思邈的著作《千金药方》《千金翼方》,整理提炼其在育儿方面的中医心理思想,通过整理发现,孙思邈在小儿科行业、优生、胎教、小儿身心发展、养育方式等方面都有丰富的论述,是分析提炼其育儿中医心理思想的重要材料,其育儿中医心理思想表现出重"初"(重视胚元肇始之初)、以身心合一为本(小儿的优生、胎教、养育乃至治疗均基于身心一体而展开)和崇尚"中和"(在小儿养育、教育方面均讲求中和)为三大特征的中医儿科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征文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医杂志社协办、河南中医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理论暨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02年10月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征文内容: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学术贡献的探讨;历代医家临床经验探讨及其方药的发展应用;中医学术流派形成、演变与发展的探讨;历代医家不同学说的研究;中医各家学说教学理论的研究;历代医家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方志医家史料进行挖掘整理,从时空分布、类目分布、医家身份、习医之道、籍贯五个方面进行资料分析,发现北京方志医家史料具有补充现有中医人名录、现有医学目录书及促进地方医学人文教化的价值。通过对北京方志医家史料进行探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将之称为哮病,以咳、喘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此病较难根治,容易复发。西医以平喘、改善肺部通气以及降低气道炎性反应等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措施比较局限,临床症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比较容易复发且长期使用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相反,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通过四诊搜集相关信息对疾病进行辨证,处方君臣佐使配伍严谨,根据患儿体质专药专方治疗,不仅个体化强、治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目前中医治疗小儿哮喘受到广泛好评,但是各个医家对这个病有不同的见解,地域、季节、体质等不同均会导致医家处方及治疗方法的差异性,从儿童哮喘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中医内治法治疗三个大方面,来对各个医家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经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于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属于中医外感咳嗽范畴。中医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可以总结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湿阻肺、痰热壅肺、虚损邪干六个方面。在治疗方面,古代医家及现代医家运用中药、针灸等不同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中医理论标准制定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空白,有待学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