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胸痹证在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可见于现代内科学分类下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胃病,甚至神经官能症等多系统疾病。陈新宇教授认为,《金匮要略》中"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可以作为胸痹的诊疗大纲,遵从中医整体观,从阴阳角度将"胸痹"分为"阳微甚于阴弦""阴弦甚于阳微""阴阳不调"3类,在温通经脉的基础上,补泻调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学习临床技能,并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及技能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中医内科学的疾病比较抽象,对于没接触过临床的医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掌握。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生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见习中使用床边教学,让学生直接接触病人,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最后给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沟通与交流,培养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的能力,为将来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心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祖国医学根据心系疾病的临床证候特点将其归属于"胸痹""心悸"等心病范畴。王凤荣教授认为心系疾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心火不足"为心病发病之根本,"子盗母气"为心病发病之关键,"痰瘀阻滞心脉"是心系疾病发病主要病理基础,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从益火补土以扶正,祛痰活血化瘀通脉以祛邪,选用通脉降浊汤辨证治疗"心病",临床疗效显著。王凤荣教授通过多年来对心系疾病的研究发现,"心病"的发病与脾胃之气虚衰,痰浊血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大柴胡汤为基础进行化裁组方,标本同治,使气机通畅,肝脾调和,痰浊血瘀无以化生,心脉通畅无碍阻之虞。现总结王凤荣教授运用通脉降浊汤加减辨治"心病"之诊疗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胸痹心痛》的改进方法,认为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胸痹心痛》"气阴两虚证"在临床症状和治疗方药的描述上不够严谨,有待商榷,为下一版教材的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中医理论展开,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康复知识等。本文主要分析西医学知识融合教学法用于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效果,旨在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辨能力是发展中医的关键所在。由于现今中医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中西医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同时灌输,降低了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同时导致了学生中医思维的弱化。在对"情境认知教学法"、"实时案例教学法"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能"等基本观念的熟练掌握的背景下,提出将"赛式驱动"模式灵活运用到中医内科临床人才培养中,增加学习趣味性,提高中医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是培养学生从"医学生"走向"医生"的重要一环。其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临床诊疗思维无疑是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学生在从课堂走向临床时往往感到无从入手,进而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甚至对中医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如何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特点,建立适用于临床实际的临床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课堂到临床思维的转换,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医医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过程及临床带教中的体会,对《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医院校医学生的特点,探讨将典型病例引入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从PBL教学法引入中医内科教学的必要性及其与临床典型病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具体实施等几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将典型病例与PBL教学法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中医心系疾病患者心理活动调查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心系疾病患者心理活动调查及心理护理对策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姜东兰关键词心系疾病,心理活动调查,心理护理对策中医心系疾病是指心悸、胸痹、真心痛等心脏生理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系列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疾病。...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在本科生临床轮转实习中的应用。同时,分析2008级中医专业学生在本科临床轮转的医学生在采用本校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后对临床实习轮转的所起的作用。通过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都能较快适应临床轮转,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潘涛  张宗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9-2630
《西医内科学》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临床各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课程之一,目前中医院校临床专业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均开设西医内科学,并为后期重要的考试课程之一。从西医内科学的教学体会与学生在校、毕业后的反馈信息显示,西医内科学是学生毕业后顺利从事临床工作的重要课程。对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特点、重点、方法与效果评估作了一定的探讨,应用"抓疾病主要矛盾"、多媒体等教学方法,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心向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于志强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近40年,学验俱丰,在临床上推崇"郁滞论"及丹溪"六郁"学说,主张"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从肝论治",重视"气血津液辨证",用药精准,善用古方,化裁新方,创制了一系列有效经验方,同时仁爱施医,兴学重教,重视中医心病学科的建设。跟师于志强教授临诊学习,对其学术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遂撰文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访谈式教学融入中医护理教学,提升院校教学质量与效果。方法2019年10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120名护生,并按1∶1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名。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访谈式教学,对照组按照常规中医护理教学进行。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较好,教学吸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对访谈式教学的满意度达90%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中医护理访谈式教学有助于传承中医教学经验,提高中医护生专业技术水平,在医学院校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各方面能力的作用,探索提高中医内科教学效果的方法。医患沟通能力是中医药学生在全球医学教育中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中医教学以培养医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引入真正的临床医患沟通现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医患沟通技巧的组合评价体系和教学反馈调查问卷,探索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翻转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促进医学生其他核心能力的培养,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中医内科教学的教学效果,此种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它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临床其它学科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中医内科学教学几个须注重的方面:突出病因病机的讲解,强调审机论治;注重前后章节融会贯通,纵横相联;结合临床实践,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融合;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形象和直观。  相似文献   

16.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医院校必须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学院校所采纳。分析"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回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发展及其优点,初步探讨中医院校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中医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以西医院校为例,结合自身特点,客观分析中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构建作...  相似文献   

18.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强调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核心,代替了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中医内科学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了教案教学束缚、角色转变困难、问题设计欠佳、考核评价应试等主要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全面推行符合我国中医院校实际情况的PBL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提高,也必然为我国中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其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及难度。为使学生能对该课程较迅速、完整的掌握,并与临床相结合,笔者及其教学团队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法,如LBL、PBC、PBL、CPBL、TBL等,一定程度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现予小结如下,以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课程,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课题针对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成果为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定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效果以及考核评价标准认定中去,形成“闻-见-试-思-悟”的产出式、应用式优化教学模式。课程还引入学校与附属医院“以医促教,以教惠医”共建课程模式,以此搭建新型实用性“医-教-学”良性互动平台,最终实现将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对接、培养目标与专业需求契合的专业课程授课目标。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有良好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