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1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3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2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优质护理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满意率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85.08%(P〈0.05)。结论:优质护理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梁彩虹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47-148
目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为患者提供满意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突出中医特色护理,使中医护理服务和技术流程规范化,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总结经验。结果:发挥了中医特色护理,夯实了基础护理,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采取随机抽号的方式,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抽取到双号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抽取到单号的为治疗组,采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病死率也逐年增加,而心律失常是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1月共收住89例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85例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22例AMI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剔除发生AMI前即患有心律失常者及接受溶栓者,列入统计患者89例,男62例,女27例,年龄59~83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38例,前间壁24例,下壁20例,其他部位7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我科将中医特色护理融入到优质护理服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使患者得到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中医护理服务,我院开展了以提高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夯实中医护理技术、构建护患融洽与和谐的活动,不但彰显了中医护理的特色,更展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优质的中医特色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把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发展方向进行不断的探索,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助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贯彻执行于实际工作中。一、彰显中医特色,形成中医特色优质护理。二、完善中医护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提升优质护理内涵。三、学习中医传统文化,提升护理品味。四、强化中医技能,实施辨证施护,体现中医优势病种护理。五、中医护理独树一帜,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六、开展中医特色评价,建立激励机制。结论:患者真正体验到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身心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形成了和谐护患关系,继承和弘扬了祖国医学,助推了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是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了解心律失常的种类、性质、发生率、治疗与预后,并给予系统的监护,对降低AMI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目前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早期疗效确切,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但溶栓后再灌注本身可产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甚至有时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雅丽 《江苏中医》2000,21(9):37-3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老年预防保健护理中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昆明同仁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运用中医特色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病情缓解、运动锻炼、饮食健康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1个月后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方式,中医特色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愉悦身心,进一步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在老年疾病护理的应用中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宁  姚静  戴国华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500-2503
心肌梗死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易并发心律失常、心肌重构、心力衰竭等,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升高。microRNAs组学属于基因组学分支,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其在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调控心梗后血管生成、心律失常、心肌重构等多个过程,为心肌梗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药通过调控miRNAs表达干预心肌梗死已取得一定进展,如促进心梗后血管生成、抑制心梗后心律失常、延缓心梗后心室重构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以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之上加用利多卡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周,评价两组患者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心率、QTc周期以及QTd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仅心率与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QTc周期以及QT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指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联合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况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家庭延伸康复护理,试验组患者予以家庭延伸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比较2组患者疗效、心理状况及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SAS、SDS评分较低,试验组自测血压、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规范运动以及定期复查的遵医嘱依从性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延伸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效果,提高遵医嘱依从性,改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动脉的血运重建,开创了AMI现代治疗的新纪元,减少了AMI患者住院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了预后,但AMI仍是冠心病主要的死亡原因,相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一年内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仍在18%左右。相关冠状动脉局部病变的介入治疗为目前成熟并普遍推广应用的技术,但对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组织无复流现象,尽管近年来进行机械、药物干预的许多尝试。仍无理想的干预对策,原因在于AMI作为一种应激损伤引起的机体病变的复杂性,包括内皮功能障碍、高凝状态、氧化应激、微血栓形成等,使心肌组织无法得到理想灌注,心肌细胞不能恢复正常的代谢状态。传统中医药包括益气、活血、解毒等的单味或复方中药,可作用于AMI后应激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如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内皮细胞功能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复杂成分和效应关系,复杂效应和患者预后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对提高现代中医药防治AMI的疗效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早期药物溶栓、介入治疗等方式使缺血区心肌进行血运重建。然而恢复灌注的血流供应却使得心肌组织二次受损,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中医方药可以通过药物预处理的方式,减缓因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通过清除多余的氧自由基,调节ATP的细胞膜泵活性,改善再灌注后心肌的能量代谢障碍;通过调控相关心肌细胞凋亡蛋白或炎性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或炎症反应,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通过抑制心肌自噬的表达以及调控相关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心室重构,达到保护受损心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基于微格教学的中医护理带教在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实习的86名中医护生纳入本次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名)与观察组(43名).对照组护生给予传统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观察组则行微格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比较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统计实习前后护生护士核心胜任力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产妇8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4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进行中医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疼痛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衰竭状况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各时间焦虑状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产妇进行中医护理可改善分娩过程、降低疼痛、焦虑情绪,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休息与活动、预防便秘、病情观察等方面突出中医护理措施。结果:48例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各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中医辨证施护,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突出了中医护理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①电子检索2000—2005年CNK 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医药治疗AM I临床研究文献。②逐一阅读检出文献,筛检出有中医药干预并行再灌注治疗AM I的临床研究文献。③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并进行总结综述。结果:①中医药干预可增加再灌注成功率,降低再灌注损伤,减少再灌注并发证,防止再灌注后再狭窄,并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②中医药治疗仍未充分发挥个体化治疗特色,并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支持。结论: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应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特色,加强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