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智能化用药安全警示互动系统在肾内科药物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8年就诊于医院肾内科的患者共486例为研究对象,2017年肾内科患者共247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设为实施前,2018年肾内科患者共239例行智能化用药安全警示互动系统配合常规药物治疗,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肾内科患者的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医师采纳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师与药师互动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智能化用药安全警示互动系统在肾内科中使用,可有效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临床药师职能水平与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内科用药安全隐患,并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对2019年7~12月心内科375例患者用药过程进行分析,统计用药不良事件,设为实施前。分析实施前用药安全隐患并制定规范化安全管理措施,于2020年1~6月对心内科用药过程实施规范化安全管理,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药品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在药品储存、药品使用、药品禁忌、不良反应及处理等药品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心内科用药过程进行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药品知识掌握水平,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降低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在儿科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1月在儿科安全用药管理中开始实施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法,以实施时间为界,将2017年7~12月收治的患儿1 540例设为实施前,2018年1~6月收治的患儿1 582例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的患儿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实施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法,能提高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有效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警讯药物手册在血液肿瘤科安全管理中的意义。方法:为提高血液肿瘤科安全用药,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2019年1月起于血液肿瘤科应用高警讯药物手册,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 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护士安全用药实际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评分、用药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常规药物、高警讯药物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血液肿瘤科安全用药管理中应用高警讯药物手册,不仅可提高护士安全用药知识,同时还可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麻醉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手术室安全用药的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在2017年1月开始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2016年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麻醉安全用药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的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用药管理合格率与规范用药合格率高于实施前,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麻醉安全用药管理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可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区备用药物的安全管理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医院在2017年统计的新生儿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结果,对其中存在的药物管理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完善药学管理体系,使其科学化、合理化及安全化,于2018年开始实施。2018年设为实施后,2017年设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新生儿100例,调查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医院通过一系列的人文素质拓展与专业知识培训、规范新生儿备用药物安全管理,加强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统计实施前后内部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发现实施后药品混淆、发放过期药品等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药物浪费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完善并落实医院新生儿病区备用药物管理,提高了医院临床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实施后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医院新生儿病区备用药物进行综合管理,有助于提高药学保障与安全管理,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心电图机在医院使用中的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方法:调查2018年1~6月急诊抢救室数字心电图机应用管理记录,设为实施前,分析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制定管理对策,于2018年7~12月实施,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80份数字心电图机使用管理记录,比较实施前后数字心电图机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数字心电图机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数字心电图机在医院使用中安全隐患较多,严格按照管理手册和工作制度使用和管理,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成药在我院精神科合理应用情况,制定优化管理策略。方法:医院精神科2022年以前一直沿用传统的中成药使用和管理模式,从科室2021年使用中成药处方中随机抽选500份,设为管理前研究对象,分析点评科室中成药合理应用情况,记录不合理处方数,探讨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优化管理策略。后从科室2022含中成药处方中随机抽选500份,设为管理后研究对象。再次分析记录不合理处方数,统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并与优化管理前进行比较,同时调查使用中成药患者对科室用药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管理前后数据差异。结果:分析精神科2021年内500份中成药处方及患者用药资料,结果发现不合理用药事件共发生29次,其中不经辨证盲目用药、重复用药或叠加用药、药物配伍差错和无适应证用药等原因较为多见。精神科实施优化管理策略前后,记录本科临床中成药使用不合理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管理前后数据差异,结果显示管理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精神科实施优化管理策略后,临床患者对中成药使用和科室整体用药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升高,结果显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管理后总满意率高于管理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神经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科室2017年8~9月的住院患者282例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选取科室2017年10~11月的住院患者294例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实施前采取常规方法对口服药进行护理管理,实施后采取品管圈活动进行用药安全管理。比较实施前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患者住院的护理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合理使用品管圈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骨科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医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的骨科护士用药3425例,同时选取医院自2015年3月~2017年7月的骨科护士用药3425例,实施前馈控制,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用药不良事件次数。结果:实施后用药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骨科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有利于降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骨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分析儿科住院患儿常见护理安全问题,探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医院儿科自2019年1月起分析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并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2018年5~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8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儿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质量整体评分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科住院患儿临床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中成药应用风险的影响。方法:医院于2021年1月开始应用中成药风险管理,将2020年在医院接受中成药治疗的872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在医院接受中成药治疗的903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中成药不同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用药不良事件、药物管理错误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辨证分型错误、核对患者信息错误、操作失误、药物交接错误、用药后观察失误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存放错误、剂量发放错误、剂型发放错误、过期清理不及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消化内科中成药的应用安全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以及药物管理错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为更好开展老年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老年内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诊的住院患者400例进行研究,设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采取全程安全管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未实施全程安全管理,选取400例老年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仅有3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75%;而对照组患者为28例,发生率为7.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实施全程安全管理,能保障患者安全,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强重症医学科高警讯药物护理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7年1月开始开展高警讯药物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实施前的2016年设为实施前,安全管理实施后的2017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给药差错与护理投诉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给药错误、与用药相关护理投诉、计算机输入错误等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重症医学科高警讯药物应用安全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质量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专项管理在降低中医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医院自2021年1月开始针对中医护理操作实施专项管理策略,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中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中医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护理人员安全胜任力水平。结果:实施后患者的中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中医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安全胜任力水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专项管理工作模式引入到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的管理流程中,有利于提升中医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安全胜任力水平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醉科药物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为保障麻醉科药物管理安全性,避免误用或滥用麻醉药物,特自2017年10月起应用精细化管理。记录应用实施前后用药不良事件和用药错误伤害分级状况。结果:实施后医嘱阶段、配置阶段、配送阶段及给药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药物错误差错分级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麻醉科药物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减少不同给药阶段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减轻药物错误差错分级状况,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安全预警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收治153例住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的7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的7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用安全预警护理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采用安全预警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针对妇科患者加强中医辨证用药管理,以此探讨促进中药制剂在妇科安全使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医院妇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20年1—6月实施常规用药管理措施,设为实施前。2020年7—12月加强中医辨证用药管理措施,设为实施后。观察与比较实施前后的中医药管理服务评分、管理满意率、疗效显效率、不合理用药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后中医药管理服务评分、管理满意率、疗效显效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合理用药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临床针对妇科患者加强中医辨证用药管理,利于促进中药制剂在妇科的安全使用,具有极强的临床管理可行性,可达到管理效果突出,疗效作用更明显,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率均低的实施效果,且患者对于该种管理模式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信息化闭环管理在麻醉科毒麻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7月起对麻醉科毒麻药物进行信息化闭环式管理,将2018年1~6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毒麻药物使用中各流程耗时情况及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开具医嘱、备药、用药等流程耗时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嘱错误、用药错误等不良用药事件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信息化闭环管理可有效缩短药物使用各流程耗时,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并可有效提高毒麻药品管理质量,提升药物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心血管内科实行用药安全管理对护理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比较分析用药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较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进行用药安全管理更加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