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化瘀通阳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从32只Wistar大鼠中随机选择8只作为空白组,余24只采用灌胃联合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7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美沙拉嗪组6只及化瘀通阳方组6只,分别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灌肠液、化瘀通阳方药液灌肠10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活动状态,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损伤指数(CMDI)、结肠组织学损伤指数(TDI),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IFN-γ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TDI评分及血清中IL-1β、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化瘀通阳方组DAI评分、CMDI评分、TDI评分及血清IL-1β、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化瘀通阳方组上述各项指标与美沙拉嗪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化瘀通阳方能够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FN-γ的表达,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瘀通阳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的影响。方法将54只Wister大鼠随机取14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为模型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结合灌胃方法进行模型复制,将模型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美沙拉嗪组、化瘀通阳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灌肠液、化瘀通阳中药进行灌肠治疗,给药10天后剖取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用生物素标记各组黏膜组织的总蛋白,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分析各组的差异表达蛋白。对筛选出的蛋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芯片分析筛选出模型组中MIP-2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美沙拉嗪组、化瘀通阳组较模型组为低表达。免疫组化验证空白对照组未见或见少量棕色染色的MIP-2蛋白表达,模型组染色程度高于空白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拉嗪组、化瘀通阳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染色程度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UC大鼠活动期MIP-2表达明显升高;化瘀通阳方与美沙拉嗪皆能够降低MI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电镜超微结构及F-actin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UC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作用。方法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UC模型大鼠,将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解毒化瘀方高、低剂量组及柳氮磺吡啶组,益气解毒化瘀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肠黏膜F-actin蛋白的表达。结果益气解毒化瘀方可明显降低结肠黏膜损伤指数,修复肠粘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SASP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间相互连接致密,紧密连接结构完整,细胞间隙增宽程度明显减轻,桥粒结构完整,未见扩张的内质网及肿胀的线粒体。各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F-actin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SASP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中药高剂量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F-actin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气解毒化瘀方能改善UC模型大鼠的结肠黏膜电镜超微结构,提高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纤丝状肌动蛋白的表达,进而对肠粘膜起到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16S rDNA技术分析糖耐量受损(IGT)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探讨化瘀温胆汤可能的干预机制。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60只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1周构建IGT大鼠模型,抽取30只IGT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温胆汤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化瘀温胆汤组给予中药水煎剂灌胃,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悬浊液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干预4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PG)及灌胃葡萄糖溶液后2h血糖(2hPG),采集结肠内粪便,利用16SrDNA技术,基于OTU聚类结果,分析样本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同时分析各样本在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结果基于OTU的韦恩图结果显示,有445个OTU为4组共有,4组间相似性较高,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相似性最低。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多样性指数下降,化瘀温胆汤组、二甲双胍组α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菌群均匀度和菌群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化瘀温胆汤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物种相对丰度结果显示,门水平各样本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Saccharibacteria在空白组数量最多,模型组数量最少,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在空白组数量最多,模型组该门几乎为零;属水平各样本以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数量最多,Lactobacillus在空白组数量最少,模型组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差异性分析显示,组间两两比较,肠道菌群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 IGT大鼠肠道菌群稳态失衡,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瘀温胆汤可能通过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影响IGT大鼠肠道菌群稳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别从氧化应激及能量代谢角度研究溃结爽灌肠方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及其疗效机制,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溃结爽灌肠方中各组分在不同水平对UC大鼠的的单因素效应及量效关系。方法:按照L9(34)正交表设计,7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进行9组试验。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后,以溃结爽方灌肠10 d,麻醉取材,计算结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制作病理切片;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腺苷三磷酸(ATP)、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抗氧化因子SOD、GSH活性明显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及NO水平显著增高,并且能量代谢受到影响,ATP水平降低,与空白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溃结爽灌肠能够不同程度改善UC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及能量代谢水平,提高SOD、GSH活性及ATP水平,降低MDA、NO的表达,并且以B组效应最佳(P0.05)。在结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方面,A组B组C组E组F组I组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果与抗氧化因子活性(SOD、GSH)及能量代谢(ATP酶)表达水平变化具有一致性。4味中药黄柏、苦参、白及、地榆在高、中、低剂量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抗氧化因子SOD、GSH活性及ATP的表达,同时降低大鼠结肠黏膜MDA、NO的含量,但随剂量变化其表达水平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结论:溃结爽灌肠方可以明显降低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能量代谢水平,从而减轻UC大鼠肠道炎症损伤,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调节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四君子汤对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及益生菌组,每组10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电图及TTC、HE染色确定心肌梗死情况,HE染色检测肠黏膜结构变化,治疗前后超声评估心功能,并于治疗后行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心肌HE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较假手术组数量减少,细胞形态萎缩,肌纤维疏松;结肠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肠黏膜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绒毛萎缩、粘连,隐窝减少、排列不规则,腺体正常结构消失、呈空泡状。超声结果显示,治疗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明显变薄,心腔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减少(P0.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大鼠LVEDd、LVESd显著减少(P0.001),LVEF显著增加(P0.001)。测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衡:在门分类水平,表现为厚壁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01),拟杆菌门及疣微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01,P0.05);在属分类水平,表现为乳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丰度显著减少(P0.001,P0.05),Muribaculaceae_norank菌属、艾克曼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0.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大鼠肠道菌群失衡显著改善:在门分类水平,厚壁菌门丰度显著增加,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5);在属分类水平,乳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丰度显著增加,Muribaculaceae_norank菌属丰度显著减少(P0.05)。结论四君子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溃结灌肠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大鼠肠道炎症的疗效,初步探讨本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UC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自拟溃结灌肠方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采用5%DSS构建UC模型,7日后给药组分别给予阳性药柳氮磺吡啶及不同剂量的自拟溃结灌肠方灌肠,每日1次,给药14 d;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Akt及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UC模型组大鼠血清IL-1、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Akt、NFκB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给予自拟溃结灌肠方后,与模型组相比,本方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IL-1、IL-6、TNF-α的含量(P0.01),并降低大鼠结肠中Akt、NFκB磷酸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溃结灌肠方可能通过调控Akt/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从而改善结肠溃疡、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7,(10)
目的考察两种健脾产品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脾虚复合抗生素大鼠模型,采用16 s r DNA测序方法检测大鼠粪便中菌群的变化,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考察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正常组,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其中厚壁菌门比例明显增高,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埃希氏菌属、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比例均显著增高,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消化球菌属、坦纳菌属、醋弧菌属等比例均显著降低。健脾产品常欣卫对模型大鼠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比例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对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模型大鼠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有显著下调作用;对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结论两种健脾产品均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潜在致病菌属,提高有益菌属的比例,进而调节菌群的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d后,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评分、足肿胀度、关节腔滑膜组织TNF-α、IL-17F、IL-6及IL-1β水平,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检测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七味通痹口服液各剂量均能有效地降低模型大鼠足肿胀(P<0.05),抑制炎症反应(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味通痹口服液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更接近正常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升高;拟杆菌属及异拟杆菌属丰度升高,毛螺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及梭状芽孢杆菌丰度水平降低。结论 七味通痹口服液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组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发挥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组,用主动免疫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HE染色、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胃黏膜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及口腔菌群,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P<0.05);增加大鼠肠道、口腔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P<0.05);减少肠道、口腔中致病菌群(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梭杆菌属)的数目(P<0.05)。其中,大鼠病理学评分与其口腔、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上的差异菌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缓解胃黏膜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和口腔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讨七味白术散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治疗组。空白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治疗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二甲双胍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七味白术散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采集大鼠粪便;用高通量测序16S rRNA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差异。结果:干预4周后,治疗组、二甲双胍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七味白术散能显著上调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艾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以及拉克氏梭状芽胞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异杆菌属(Allobaculum)等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相对丰度(P<0.05);干预后未分域未分界细菌属(unclassified_k__norank_d__Bacteria)、纺锤链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可以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上调多种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丰度,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定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肠愈灌肠方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P38MAPK蛋白表达及相关炎性因子TNF-α、IL-4、IL-10的影响,探讨其对UC结肠黏膜的作用机制,并为中药灌肠治疗UC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随机将62只SPF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及肠愈灌肠方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均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结合孤养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测试、海马体及肝脏病理组织、肠道菌群的代谢特征及物种相对丰度对比分析栀子豉汤及其固体发酵菌质(栀子豉)的抗抑郁作用。结果表明,栀子豉能明显提高抑郁大鼠糖水偏好比、缩短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漂浮不动时间(P0.05),能够修复受损的海马体和肝组织,作用优于栀子豉汤;Biolog-ECO板测定结果表明,模型组肠道菌群平均碳源利用率明显下降,对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代谢水平降低,给药组平均碳源利用率均升高,栀子豉组对2类碳源利用能力均提高,而栀子豉汤组仅提高了糖类代谢水平;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为3.87,模型组该比值升至21.77,栀子豉使二者比值调整至5.91,而栀子豉汤组则为18.48;从属水平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乳杆菌属增加了3.28倍,普雷沃菌属和拟杆菌属分别下降了75.59%和76.39%,栀子豉组乳杆菌属比模型组下降了31.13%,普雷沃菌和拟杆菌属均增加3倍以上,而栀子豉汤组相应的菌属变化不显著。栀子豉可通过调节抑郁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修复受损的海马体和肝组织而改善抑郁样行为,其抗抑郁作用优于栀子豉汤。该研究为开发新型抗抑郁食疗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穿山龙总皂苷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穿山龙总皂苷组(TSRDN),每组1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其余组连续35 d给予10%酵母饲料和5%氧嗪酸钾溶液进行HUA模型复制,从第15~35天,穿山龙总皂苷组按照480 mg/kg的剂量灌胃给予穿山龙总皂苷溶液。结果:连续造模14 d即可复制HUA模型,SUA、SBUN水平升高(P<0.01)。连续给药干预21 d,穿山龙总皂苷能够显著降低SUA、SBUN水平(P<0.01)。HUA大鼠肠道菌群中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相对较高(P<0.01)。穿山龙总皂苷能显著升高HUA大鼠肠道菌群厚壁菌门、乳酸杆菌属、梭菌属、瘤胃菌属、鼠李糖乳杆菌种、约氏乳杆菌种、罗伊氏乳杆菌种的丰度(P<0.05,P<0.01)。利用GC-MS技术检测大鼠粪便中SCF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穿山龙总皂苷能显著提升HUA大鼠粪便中丙酸、丁酸的含量(P<0.01)。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以调控菌群代谢产物SCFA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百药煎发酵炮制前后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中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探讨五倍子和百药煎治疗UC的作用机制,指导中医临床区别用药。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随机选取1组为空白组,其余4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模型;造模完成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给予美沙拉嗪(0.8 g·kg-1),五倍子水煎液(1.8 g·kg-1)和百药煎水煎液(2.7 g·kg-1)灌胃7 d;运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对比小鼠结肠组织Occludin和ZO-1的表达。结果 UC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较空白组均明显降低,结肠组织充血增厚,出现明显溃疡,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经五倍子和百药煎治疗后,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均有提升,门水平主要表现为五倍子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1);百药煎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主要表现为五倍子组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罗斯氏菌属、普雷沃菌属、颤螺旋菌属和帕拉普氏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P<0.01);百药煎组拟杆菌属和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P<0.01),普雷沃菌属、颤螺旋菌属、罗斯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倍子组和百药煎组结肠组织均明显恢复,充血减轻,仅见散在溃疡;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量升高,且百药煎组的表达量高于五倍子组。结论 百药煎治疗UC效果优于五倍子,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状况,提高ZO-1和Occludin的表达,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起到减轻肠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大鼠设为对照组,其余42只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UC模型,3 d后处死两只大鼠,确定是否造模成功。将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及泄浊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大鼠症状和体征、结肠黏膜损伤指数、结肠组织形态、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以及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含量。结果:造模后成功复制UC模型,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减少,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增多,IL-10含量减少。治疗后,泄浊解毒方各组大鼠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升高,肠杆菌、肠球菌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且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效果优于其他组。结论:泄浊解毒方对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以高剂量组为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血清中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葛根芩连汤及其配伍改善急性肠炎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葛根芩连汤全方组、全方去甘草组、全方去葛根组、全方去芩连组和芩连组,造模和给药前后观察大鼠的病理切片情况及检测指标。给药7 d后,选取24只大鼠粪便样本,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从抗炎和药效指标来看,葛根芩连汤全方组、全方去甘草组、全方去葛根组、芩连组的作用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P<0.05。alpha多样性与beta多样性显示,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除全方去芩连组外均能下调急性炎症引起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增加(P<0.05)。利用LEfSe分析挖掘差异菌属,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有益菌只出现在正常组中;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显著减少(P<0.01),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杆菌Flavonifractor和梭菌属Clostridiumsensustricto1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全方组、全方去甘草组、芩连组均可显著增加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的数量(P<0.05),降低与肠道炎症疾病相关的梭菌属Clostridiumsensustricto1的数量;全方甘草组和全方去芩连组引起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的上调,但同时导致结肠细胞毒害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富集;全方去葛根组引起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伯克菌目Burkhonderiales的上调。该研究表明葛根芩连汤可能是部分通过改善肠道屏障、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的结构而发挥治疗急性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榆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榆灌肠方组和SASP组,给药10 d后处死,取结肠组织,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变化,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7、TGF-β水平。结果:参榆灌肠方组大鼠体质量增加优于模型组(P0.05),结肠大体形态和病理组织学明显优于模型组;参榆灌肠方组大鼠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TGF-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榆灌肠方灌肠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修复结肠黏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解毒活血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结肠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和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20只。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7天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以浓度为1.33 g/kg美沙拉秦灌肠剂灌肠,中药组以生药浓度为12.24 g/kg混悬液灌肠,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干预14天后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测量结肠长度,观察结肠黏膜形态作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 damage index, CMDI),结肠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行组织学损伤评分(colon histopathological score, CHS)。留取小鼠结肠内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粪便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及代谢功能的变化。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升高(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5),CMD...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灌肠所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PPAR-γ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神丸组(5 g/kg)及柳氮磺吡啶(SASP,0.3 g/kg)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UC大鼠模型,灌胃给药后肉眼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并评分,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炎症和溃疡形成;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PPAR-γm 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组PPAR-γ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神丸对TNBS/乙醇法所致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PPAR-γm RNA和蛋白的表达有上调作用,提示四神丸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PAR-γ相关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