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执行力管理提升医院科室管理效能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医院于2019年1月开始,将执行力管理方法纳入心血管内科的常规管理,根据管理方法不同,随机将2018年6~12月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1~6月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执行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科室的管理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管理、情绪认知、急救管理、不良嗜好、治疗依从性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评估、专科水平、细节管理、心理管理、风险管理评分及科室管理效能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执行力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医院科室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行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方法:医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行的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纳入科室的常规管理流程中。将2018年1~9月期间就诊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就诊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给予观察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比较两组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服务态度、业务能力、安全管理的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行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科室的管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提高科室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强中西医药事监管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的应用方法和管理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内科就诊并接受药学管理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进行分组。100例采用常规药学管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强化的中西医药事监管模式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方法评分、药学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方法的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患者用药教育、血药浓度监测、联合用药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及时性、药学服务的迅速性、满足患者需求、管理流程合理性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中西医药事监管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有助于提升药学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延续性管理在呼吸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8月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疾病专科管理期间给予常规科室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疾病专科管理期间,在常规科室管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延续性管理。比较两组对管理质量的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呼吸管理、健康督导、身体活动、用药干预、睡眠管理、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疾病概念认知、疾病管理责任感、自我管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延续性管理在呼吸内科管理中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能够提升科室综合管理质量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管理在肠胃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以突显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300例胃肠患者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管理)与观察组(150例,中医药防治管理),出院后均随访(6.00±0.10)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随访期间复发率及患者自我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肠胃病实施中医药防治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超声科管理优化方案。方法:将2019年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接受超声检查的200例患者和在此期间就职的超声科医务人员12名纳入本次研究。将2019年1~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12名超声科医务人员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科室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超声科管理优化方案。比较两组人员素质、超声科诊断设备管理、工作流程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人员素质、超声科诊断设备管理、工作流程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超声科管理优化方案的制定有助于提高科室的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Fuzzy-AHP构建急诊岗位职业风险评估模型的意义。方法:医院从2019年4月将通过FuzzyAHP模型构建的急诊岗位职业风险评价体系纳入急诊科的质量管理中。将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设为管理前,将2019年4~10月期间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设为管理后。比较管理前后的急诊管理质量评分。结果:急诊岗位职业风险评价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各条目重要性赋值的均值均4.0分。变异系数为0.049~0.112(均0.15)。权重值为0.030~0.069。管理后的病情评估、突发事件管理、并发症管理、医患关系、服务态度、组织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Fuzzy~AHP构建急诊岗位职业风险评估方法,有助于提升科室的综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在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和管理价值。方法:2018年6~12月期间将医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组;2019年1~6月期间将医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实施全程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对科室综合管理质量评分(观察项目包括:病情诊断、心理维护、自我减压、正性态度、团队协作、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比较两组管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病情诊断、心理维护、自我减压、正性态度、团队协作、职业素养、人文关怀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在临床外科的管理中能够明显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MEA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9年2月至今,将FMEA模式纳入血液科的常规管理流程中。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9年2~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FMEA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血液科管理失效模式主要包括输血管理、安全用药、人文关怀三个方面,优先风险系数位于前五位的潜在失效模式分别为医务人员安全意识不够、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输血病例不规范、血液应用不规范、用药品类繁多。采用FMEA模式的观察组在规范用血、合理用药、安全管理、人文关怀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FMEA模式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精神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及收治时间不同进行分组,2017年1~9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基础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基础管理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住院时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及对照组管理后(P0.01)。两组患者管理后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但两组患者管理后PAN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精细化管理方法针对老年精神科患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风险管理,规范病房和患者的住院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基础管理质量,有效提升了治疗的疗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2017年4~9月医院内科收治的患者55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采用无缝隙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模式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不仅能够使得护理过程中的漏洞和缝隙有效减少,同时也能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注射室皮试管理中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方法:医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门诊注射室皮试管理中建立信息化系统,将2018年11月~2019年3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4~8月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分别抽取200例皮试患者进行调查,比较皮试评判时间准确性、患者皮试满意度,以及护士NJSI评分。结果:观察组皮试评判的时间准确性和患者皮试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NJ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注射室皮试管理中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可降低皮试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保障评判皮试结果时间的准确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药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中医药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疾病知识掌握的优良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干预管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按时服药、运动安排、饮食管理、血糖血压监测力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中,采用中医药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掌握度,还可更好的实行自我管理,有助于减轻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9月~2019年3月医院急诊收治危重症患者100例,根据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危重患者管理方案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方法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CD-RISC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观察组管理前及对照组管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心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危重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理行动理论在疾病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将2018年6~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8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患者疾病恢复期进行常规管理。实施后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前及随访期间采用合理行动理论进行管理。评价实施前后管理质量评分、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运动管理、营养管理、药学管理、心理管理评分及管理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管理后3个月、5个月时,实施前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实施后(P0.05)。实施前患者满意度评分、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合理行动理论有助于提高疾病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三元联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肾内科出院患者带药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将2018~2019年收治的200例肾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期进行分组,2018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并发放药物,观察组患者则实行三元联动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出院后不同时期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MMAS-8),并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院4周和8周时,观察组患者的MMAS-8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元联动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肾内科出院患者带药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WOT分析法在泌尿外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3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4~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SWOT分析法纳入泌尿外科的管理过程中。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区管理、沟通能力、自我认同、技能考核、院感控制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对业务水平方面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SWOT分析法运用于泌尿外科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提升患者对科室管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泌尿外科管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管理对介入诊疗管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5月期间,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管理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综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各管理环节管理质量评分、专科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药物管理、膳食管理、护理管理、专科处置、检查方法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需求、个体差异、心理状态、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医患沟通技巧、部门沟通、设备管理、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介入诊疗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管理模式对患者术后康复的系统管理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胆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期间接受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健康促进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饮食管理、睡眠状态、伤口愈合、疲倦乏力、康复管理、不适情况、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生诊疗技术、医疗服务流程合理、服务态度、尊重患者的需求、医德医风、明确告知诊疗计划和安排、详细介绍用药和护理方式、处理问题速度快、个性化和特殊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促进管理模式应用于患者术后康复的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在医院科室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科室管理质量评分、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满意度、医患关系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对各项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医患关系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可有效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优化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