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晓航  刘午阳  袁媛  周波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2023,40(12):1538-1542
自宋金元以来,君火、相火和命门等理论逐渐成为许多医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孙一奎和张介宾禀前人之学,且对具有争议的相火理论和命门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发,进一步丰富了火论思想。从生理、病理和临证治疗等3个方面,对孙一奎、张介宾君火和相火、命门与相火之间学术思想进行剖析。文章发现,孙一奎和张介宾都受到了“理学太极”思想的影响,并将其融入命门学说中,两人均重视温补之气,但侧重点不同,孙一奎注重元气培补,张介宾则关注阴阳互补。此外,文章还揭示了君相二火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与命门学说的关系,并对君火、相火、命门等概念进行了阐释。通过研究,以期更加深入了解两人的火论思想,把握他们学术观点之间的联系,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火论思想的演变,也为后世医家深入理解和应用火理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弋润茜  杨永  王玥  王笑民 《中医杂志》2024,(3):328-331+336
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相火密切相关,异变相火是癌毒产生的根本因素,相火离位和相火妄动是异变相火产生的基础。相火不能恪守其位或动而无度,进而燔炽亢盛,产生异变相火。在相火理论的指导下,以直折异变相火、调节离位相火、调节妄动相火为基本法则辨治恶性肿瘤。常应用苦寒之品清热解毒,且用量需大,以制异变相火。针对相火离位,相火虚衰、真阳不足,相火无力依附者常见上热下寒之象,治当益火之源,常用引火汤加减;真阴不足、相火无所依附者治当补益肾精,常用滋阴益肾之品。针对相火妄动,治以怡心安神,常用交泰丸清心安神、引火归元;同时应用理气、化痰、清火、祛瘀等法清有形实邪,使相火动而有度、守位禀命。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01-202
相火致病理论是以相火学说为基础,结合临床观察,经归纳梳理而提出了从相火角度探讨发病机制的医学假说。文章首先简述相火理论发展历史,然后分别从相火含义、致病因素、致病原理、治疗思路四个方面阐明了相火致病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对相火的认识颇不一致,众说纷纭,并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使得后世学者对相火的认识懵懂不清,影响了相火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本文参考历代医家文献,结合临床,对相火理论进行了整理阐述:相火理论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古代医家所说之相火分为生理之相火和病理之相火。生理之相火源自肾间命门,而寄养分布于肝胆、肾、膀胱、三焦、心包等脏腑内,其中主要是寄养在下焦肝肾两脏。病理之相火则是由于肝肾阴精亏虚,不能制约节制生理之相火,"相火妄动"而形成。相火与君火关系密切,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引火归原的理论基础引火归原,又名导龙入海.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引火归原的"火".是指相火而言.相火又称"命门之火",或"龙雷之火"."相火"一词源于《内经》,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素问·天元纪大论》)之说.君火居于上焦,主宰全身;相火居于下焦,温养脏腑,以潜藏守伏为宜.君火和相火在人体内,一主后天,一主先天.各安其位,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命门相火与心之君火相通,君火为神用,相火为根本,君火是由  相似文献   

6.
高峻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63-865
分析君火与相火的生理病理关系,相火为先天之火,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君火为后天之火,为物所感而触发.在生理上相火为君火的根本,君火是相火的保障,相火为君火之守,君火为相火之使,君相和谐,方能形与神俱.在病理上,相火易亢易衰,相火亢进及妄动是所有内生邪火的本质.君相二火往往相互为病,君火"过极"导致相火妄动,而相火妄动则扰动心神,相火虚衰则心神失养,以致君不主令.君相失和则形神俱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历代经典论著为理论依据,试图阐析君火、相火的内涵及临床意义,认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乃"宗筋启用"之理论根基,提出阳痿之病"其因在火"的观点,以火立论,并分别从"君火上炎,相火下炽""君火痞塞,相火不应""相火虚衰,累及心君"等不同病因证机进行论治,探案寻理,剖析在不同状态下君相二火致痿之由,以明析阳痿病之治则。并从"相火龙雷"论有所启发,强调阳痿病的防治重在养心安神、节欲养正,这一治则思路指导阳痿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黄靖 《江苏中医药》2010,42(3):63-65
天人相应,人身亦有君相二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为君火之源泉,故居下以为体;君火得相火之助益,故居上而为用。君火不明,群阴僭上;相火失位,不能为君火济或有太过而逆位上越。相火所以能安于位者,缘由有三:一则坎水之藏纳,二则中土之镇守,三则心君之镇纳。知晓君相二火之性用、病变、治疗,以期厘清治火之法:实火当清、虚火要壮水、助中土扶阳、相火慎用清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相火学说为基底,通过归纳演绎,提出从“情志—三焦—相火”轴论治情志病。首先,相火是生命之火,藏于右肾,有节制的通过三焦布散于五脏,温煦五脏。五脏所藏神魂魄意志受相火温养进行正常的情志活动。其次,情志病的发生在于“情志—三焦—相火”轴发生异常。异常的情志活动、三焦通道的不畅及相火本身的异常改变均可相互影响而发生情志病,但病机关键在于相火的异常。故根据相火状态,情志病大体分为阳证和阴证两类。亢进、躁动多为阳证,见于五志过极化火引相火妄动,或者真阴不足相火上炎扰心,或者气机不畅,相火郁滞三焦。淡漠、懒动多为阴证,见于先天相火不足,或悲思过度相火不升。最后,本文提出阳证者“以三焦为通道散相火”、阴证者“以三焦为通道调畅气机、温煦相火”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伤寒论》条文,论述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以及"火"病的治疗要点。结果:五行之中,唯"火"一分为二,曰"君火""相火",二者乃火行中的一对阴阳,且相火有胜于君火;火性炎上,炎上不及则为君火不明,炎上太过则为相火不位,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君火之用在于气能浮越温煦,相火之用在于气能浮极而降,君火之升与相火之降又有赖于中气的枢转斡旋。结论:火分君相理论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剖析相火概念,阐述失位、亢盛、虚衰三种不同相火的病理状态,从外感相火病和内伤相火病两方面分析相火为病的证治规律,以期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工作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李东垣与朱丹溪主要著作中描述阴火与相火的内容进行研究,分别从阴火和相火理论的渊薮、病因、病机、证治方药4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家有关阴火、相火思想的异同。在生理方面,朱丹溪和李东垣都主张相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在病理方面朱丹溪所说相火包括在李东垣阴火理论之中,但李东垣认为是阴火间接导致了相火妄动,病位在脾胃,主张顾护脾胃元气,朱丹溪则对相火成因有所发挥,将相火妄动与君火不节制、耗精伤阴联系起来,认为人之贪欲最易引起相火妄动,病位在肝肾,主张收心养心,滋阴降火,保护真阴。  相似文献   

13.
"君相二火",乃君火、相火的统称。君火、相火首见于《黄帝内经》,为中医学重要理论之一。中医学认为"火"有自然之火、人体之火之分,人体之火又分少火、壮火,其中少火具有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功能,分为君火、相火。对"君相二火"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探讨纷呈,歧义颇多。明代医家张景岳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对"君相二火"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有深刻阐发,即午为君火,子为相火,光明之气为君火,形之质为相火;君相之义,无脏不有,"君相二火"乃正气;君道惟神,相道惟力,君火于人属心,相火于人属肾。  相似文献   

14.
相火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定义相火概念:下焦、包络之火,元之贼也,与《内经》论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明显不同,留下不解之惑。本文从相火源流动态、演化的过程去考察,澄清这些分歧和争议,相火概念应当涵盖"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邪正之争,相火辨治,可以明矣。  相似文献   

15.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一说最早出现于《素问·天元纪大论》中,由于原文未对其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后世医家之解或随文阐发,或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测,或从脏腑立论,鲜有从运气理论解之者,皆非其本义也。本文运用运气理论对"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重新理解,解之为"君""相"二火之间正常的关系——"君位臣",即君火加临相火。  相似文献   

16.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于心,主神明,总领全身气血阴阳,抑制相火僭越。相火于五脏,在君火的统摄下,支配各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又能抑制君火过及。君火相火是人体生理之火的主要内容,"君火"寄于"心""相火"寄于五脏,君火可以激发相火,又可以抑制其过亢使其归于本位;相火是君火的基础,为君火主神明提供物质基础代君行令,同时防止君火过及。两者互根互用,互相影响,任何偏颇都是导致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相火在历史各时期有论述,如"少火""欲火""贼火"等观点,今人在教学和临床时常对此甚有疑惑,更好认识相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从圆运动古中医角度引入相火、认识相火,从理法方药进行探析相火。相火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相火"一词,出自《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主要是在阐述五运六气学说的概念。金元时期是相火学说形成时期。刘河间提出相火之病,多表现为心包络、三焦之热证。张元素强调"命门为相火之  相似文献   

18.
<正>《素问·天元纪大论》提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源于何物?居于何部?关联何脏腑?有何功用?失常有何表现?历代医家各有不同的解析。相火的"相"字有多种取象含义,导致相火理论的复杂性、歧义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而少火又分为君相之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奉天宣行,相火守位禀命。君相二火互为轴轙,君为相之使,相为君之守。君相为病,互为销蚀,相火亢进,易扰心神,君火过极,引相妄动。君火与相火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二者相互制约,彼此协调以使周身和平,形与神俱。对君相火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探讨颇多,歧义纷呈,故笔者对君相二火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相火学说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既可以用来阐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也可以作为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相火学说探讨IgA肾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认为其病因病机与相火学说密切相关。根据相火理论以及IgA肾病的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君相不交,阴虚火旺证、湿热相火,损伤阴络证、相火失煦,气血不足证以及相火羸弱、瘀血内停证。临床上,以相火学说为指导对IgA肾病进行辨证治疗的效果显著,本文为IgA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