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综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近况。方法:通过广泛检索近几年的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及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改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结论: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其优势,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得到更多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性痴呆指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严重认知障碍综合征,痴呆患者中的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Alzheimer)病,占所有痴呆的10%~20%[1]。国内有关报道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及脑卒中的高发率,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3]。胡国恒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  相似文献   

3.
据我国11个城乡普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血管性痴呆(VD)患病率为324/10万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患者也逐渐增多。而血管性痴呆却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脑损害所导致的痴呆,且目前对血管性痴呆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如何减少患者脑卒中后出现智能减退,早期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将更有临床意义。本文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发现醒脑静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是全球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多发病,影响正常生活。从众多研究中发现其多种发病机制,也发现针对这些发病机制有多种更待探索性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搜集蒙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及蒙西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年临床研究,为防治血管性痴呆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研究的多样性,并且为未来研究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是继阿尔茨海默氏病后痴呆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研究方面的深入,补阳还五汤在其治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针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及近年来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机制、临床治疗进行总结,以此来提高对补阳还五汤的了解与认识,为补阳还五汤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多发性痴呆之一,是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脑血管发病率迅速增加,血管性痴呆呈明显增长趋势。近年来,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较快,现就其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 血管性痴呆与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关系的研究王玉梅等[1]依据临床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或MRI将VD患者分为血管性痴呆组、脑梗塞非痴呆组、正常对照组。用放免分析法测定VD患者血浆内皮素(ET),结果发现:痴呆组与非痴呆组血浆ET均高于对照组,且痴呆组ET增高程度高于非痴呆组,但两者无显…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奥拉西坦是一种代表性的具有吡咯烷酮结构的促智药,临床上用于治疗健忘症、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近年来有关奥拉西坦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联合用药,通过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对奥拉西坦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一洲  刘宇  赵强 《四川中医》2013,(1):144-146
目的:分析了解近年来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进展状况。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近年来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论文,并对以上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综合,从而对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结果:中医学界对VD的病证名、证候学、诊断标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疗效机制等不同层次进行探索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讨论: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其优势,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得到更多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以智能、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多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关。随着我国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结构日趋明显,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由此引发的血管性痴呆病人随之增多。目前国内外对控制本病病程进展尚无有效方法,补肾活血祛痰方是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研制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药,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药的临床疗效,课题组观察了该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79-1380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高,血管性痴呆的患病人数逐年攀升,中医药特别是针灸在血管性痴呆防治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张玉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及天津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其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创立的"调神益智"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学习并深入研究这一针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以智能、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多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关。随着我国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结构日趋明显,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由此引发的血管性痴呆病人随之增多。目前国内外对控制本病病程进展尚无有效方法,补肾活血祛痰方是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研制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药。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药的临床疗效,课题组观察了该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认知损害是近年来临床关注的热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是血管性认知损害最常见的亚型及早期表现。因而,积极防治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对延缓痴呆的发生意义重大。文章即介绍使用中医药补肾填精、开窍活血法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进行干预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784-1786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在VD的治疗中,"通督调神"针法作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色疗法,经过大量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其有效性与科学性得到了患者与医学界的广泛认同。该针法是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补充与创新,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调肝化瘀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包括多发梗塞性痴呆及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后痴呆等。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该病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健康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基本病机及治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中风痴呆病”范畴,是我国及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痴呆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多发,血管性痴呆患者正日愈增多。但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不甚清楚,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近年来很多报道显示了中医药治疗痴呆的优势。因此笔者就其中医基本病机及治法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日趋延长。老年性痴呆(SDAT)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引起了医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主要是血管性痴呆(VD)。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的总称,老年期血管性痴呆为一种进行性疾病,预后不良。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及早期预警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及建立早期预警机制的可能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荟萃近20年的血管性痴呆防治经验和文献,并对笔者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血管性痴呆的诊疗规范"进行总结,分析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和难点。结果: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优势明显,特别是痴呆早期应用针灸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但仍需解决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的统一问题。结论:血管性痴呆的防治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寻找早期"预警信号",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对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中医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祛邪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西医对血管性痴呆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尤其以祛邪法为主的治疗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祛邪法已成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法则之一。本文概括了近十年来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病机、治法及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痰瘀浊毒邪气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密切,故祛邪法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肝郁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及临床演变特征的分析,结合中医学相关理论,提出肝郁血瘀贯穿了血管性痴呆的整个病程,从肝郁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海马突触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复方丹参滴丸对其影响。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电镜下观察海马突触结构,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突触蛋白Ⅰ的表达。结果复方丹参滴丸改善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促进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蛋白Ⅰ表达。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和突触蛋白Ⅰ表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