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的严重程度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10—2022-1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587例ACI患者。根据EPVS部位分为基底节区和半卵圆中心,进一步根据视觉量化评分将基底节区EPVS与半卵圆中心EPVS分为轻度(0~1级)和中重度(2~4级)。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HT组和非HT组(NHT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PVS与溶栓后HT的关系。结果 静脉溶栓后587例患者中75例(12.78%)发生HT。2组患者在年龄、入院时收缩压、冠心病、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尿酸、基线血糖、甘油三酯、脑白质高信号程度、基底节区EPVS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基线NIHSS评分(OR=1.073,P<0.001)、心房颤动(OR=2.136,P=0.023)、脑白质高信号程度(OR=1.902,P=0.041)、基底节区EPVS严重程度(OR=2.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腔隙性脑梗死后发生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48例,其中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133例(脑梗死组); 急性脑出血患者152例,其中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78例(脑出血组); 收集并比较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既往病史、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对有差异的指标绘制ROC曲线以确定其诊断价值。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史、既往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比例及入院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组总胆固醇水平、NIHSS评分、心房纤颤、癌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胆固醇以4.945 mmol/L为临界点,此时总胆固醇水平鉴别腔隙性脑梗死发生脑出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43.9%和81%。结论 伴有心房纤颤、癌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史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脑梗死; 2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史的比例、血脂(除外总胆固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腔隙性脑梗死后继发脑梗死和脑出血可能存在共同的潜在机制; 总胆固醇水平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易发生脑出血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随着CT和MRI诊断技术的提高,我国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病死率和复发率,本文对对例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老年患者,年龄最小cd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既往史有高血压15例,病史在5年一对年以上,动脉硬化历例,T[AIO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6例,高脂高粘血症匕例,烟酒嗜好5例。对例患者均患有二种或二和以上病症。1.2主要临床特征本组20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智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对68名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合并血管性痴呆与否分组研究,了解高血压、糖尿病及寇心病等病史,检测外周血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血粘度、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寇心病病史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较之无智能障碍组,伴发血管性痴呆组患者血脂蛋白(a)含量更高(P<0.01)、糖耐量异常的比例更高(P<0.05)、更多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节律消失(均P<0.01).结论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糖耐量的异常及夜间高血压可能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首次发病、病程<2周的LI患者,发病72h内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LI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60例患者中21例(35%)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有关(P<0.05).结论 首次发病的LI常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HHcy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青年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腔隙性梗死患者40例,年龄18~45岁,均行头颅MRI、MRA、颈部血管彩超、血脂等检查,根据头颅血管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组。对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青年腔梗患者中22例存在颅内大动脉狭窄(狭窄组),18例无狭窄(无狭窄组),经分析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组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斑块形成较无颅内动脉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饮酒、高血压、尿酸、空腹血糖、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狭窄组中15例为单发血管狭窄,7例为多发狭窄,单发与多发血管狭窄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前循环狭窄13例,单纯后循环狭窄7例,单纯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间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腔梗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多于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且颅内动脉狭窄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斑块形成均显著高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组。青年腔梗单发与多发颅内血管狭窄之间的危险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颅内动脉狭窄多发生于前循环,且单纯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组之间危险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36例中青年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6例中青年非ACI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白细胞(WBC)计数、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差异性,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中青年罹患ACI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高血压、吸烟、饮酒、男性、WBC计数、血尿酸(B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高血压、吸烟、LDL-C是中青年A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吸烟、饮酒、男性、WBC、BUA、TC、LDL-C、Hcy是引发中青年ACI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吸烟、LDL-C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进展性脑梗死72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SIP)危险因素。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144例(其中进展性脑梗死7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72例)分别进行体温、血压、血糖的测定及头颅CT、TCD检查。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存在感染、糖尿病、高血糖、脑动脉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治疗不当等方面,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防治脑梗死进展的不利因素,从而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最大限度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LVO)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影像学检查将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及后循环脑梗死组,进一步分为LVO亚组及非LVO亚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前循环脑梗死组非LVO亚组比较,LVO亚组女性、心房纤颤、意识障碍、凝视、面瘫、上肢瘫痪、下肢瘫痪、感觉障碍、失语比率及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共济失调比率显著降低(P<0.05)。与后循环脑梗死组非LVO亚组比较,LVO亚组心房纤颤、意识障碍比率及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心房纤颤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98,95%CI:0.254~0.979;OR=2.484,95%CI:1.259~4.899),凝视、失语对预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有统计学意义(OR=4.487,95%CI:1.791~11.243;OR=5.113,95%CI:1.773~14.744)。结论女性、心房纤颤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视、失语对预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住院的脑梗死急性期病例,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情况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脑梗死急性期病例1286例,符合入组条件病例736例,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65%,脑梗死急性期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梗死部位即小脑、脑干和丘脑梗死,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存在较高的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丘脑、小脑、脑干梗死、梗死后血糖升高以及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神经缺损程度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铜陵市立医院住院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DM性脑梗死患者(DM脑梗死组)43例及NDM性脑梗死患者(NDM脑梗死组)69例,收集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生化检查指标、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结果 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比较,DM脑梗死组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比例、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NDM脑梗死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入院临床神经缺损程度比较,DM脑梗死组入院NIHSS≤4分患者与NDM脑梗死组入院NIHSS≤4分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62.79%,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率20.93%、混合血管病变率30.23%; N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40.58%,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率57.97%、混合血管病变率20.30%,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糖尿病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多伴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入院临床神经缺损程度相对轻,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多以混合血管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未发生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2例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但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血清PCT水平分为升高组与正常组,筛选出影响血清PCT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2例未发生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6例血清PCT水平>0.5ng/mL,56例血清PCT水平<0.5ng/mL。升高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CRP水平升高不是影响未发生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PCT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血清PCT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感染时,不需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8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4.5 h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根据阿替普酶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分为恶化组(43例)和非恶化组(71例),收集2组临床基线资料,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 恶化组饮酒人数、吞咽功能障碍人数、责任大血管闭塞数、心源性脑栓塞数、白细胞计数、TC、LDL-C、脂蛋白(a)、ApoB、肌酐水平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P均<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恶化组(P<0.05),而其它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HDL-C水平、责任大血管闭塞、心源性脑栓塞均与患者溶栓后发生END显著相关(P<0.05)。结论 脂蛋白(a)及HDL-C水平异常、责任大血管闭塞、心源性脑栓塞等均为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2型糖尿病未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组(1 19例),B组: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67例),C组: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24例).收集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B组、C组患有高血压病史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A组、B组,而B组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阻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G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rc)、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重度颈动脉狭窄率、TG 、HbArc 、CRP 、MA 、CIMT为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腩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史、重度颈动脉狭窄率、TC、HDL-C、TG、LDL-C、HbArc、CRP、MA,CIMT为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和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各有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分对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分析MIF与脑梗死病情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1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IF水平。同时检查、记录患者的入院和出院NIHSS评分,判断MIF与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MIF水平明显降低,且轻、中、重度脑梗死组血清MIF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血清MIF与NIHSS评分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关系;但随着脑梗死程度的加重,血清MIF水平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证实炎症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正常对照和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急性脑梗塞组血清T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NF水平变化与脑梗塞容积大小密切相关,恢复期血清TNF水平显著降低。结果提示,TNF参与了脑梗塞发生后病理变化过程,检测血清TNF对判定脑梗塞容积大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半球梗死并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频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对98例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并分析发病后24h的MRI特征。用两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神经功能进展的最终危险因素。结果98例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中60(61.2%)例并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8(38.8%)例症状稳定;2组间18个单因素比较,年龄、既往糖尿病史、既往TIA或脑卒中史、体温、房颤、起病至入院时间、基线SSS评分、血胆固醇和CT上的早期低密度灶9项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最终危险因素为基线SSS评分(OR:9.15;95%CI:2.47~15.19)、起病至入院时间(OR:6.82;95%CI:1.52~11.70)、入院时高体温(OR:5.86;95%CI:1.71~9.52)、CT上的早期低密度灶(OR:3.64;95%CI:1.25~6.61)和房颤(OR:1.79;95%CI:1.03~3.07);2组间MRI资料比较,脑组织肿胀、梗死容积均有差异(P0.001),且DWI梗死容积与基线SSS评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高,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基线SSS评分、起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高体温、CT上的早期低密度灶和房颤。MRI检查有助于评估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心肌酶学的改变,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15例ACI患者,入院确诊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主要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在患者入院后72h内进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采血进行心肌酶学检测(检测指标:CK、CK-MB、AST、LDH)。同时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进行比较,并对其与患者心肌酶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进行评定,短期预后采用mRS(自我生活自理能力)评定。结果 115例患者中,血清心肌酶升高20例,正常95例;血清心肌酶升高组CK、CK-MB、AST、LDH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C、TC、LDL-C、纤维蛋白原是ACI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改变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以高血压史、LDL-C升高、HDL-C降低影响更为显著。将ACI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改变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校正,结果显示高血压史(OR=2.56,P0.05)、LDL-C升高(OR=2.68,P0.05)是ACI患者心肌酶学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肌酶升高组发病后第1、3、7天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等,而心肌酶越高,预后越差,应对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