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NTIS)时FT_3水平对患者远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 809例AMI患者,按甲状腺功能检查分为NTIS组和甲功正常组,随访1~8.5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研究FT_3水平对AMI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的影响。结果 AMI患者中NTIS的发生率为21.7%。与甲功正常组相比,NTIS组住院死亡率、远期全因死亡率和远期心血管死亡率均升高(14.3%vs.1.8%,23.1%vs.14.5%,14.0%vs.7.6%,P0.05)。FT_3水平(HR=0.304,95%CI:0.134~0.693,P=0.005)与AMI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相关,FT_3水平(HR=0.241,95%CI:0.093~0.622,P=0.003)也是AMI患者远期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MI患者中常见NTIS,FT_3水平是AMI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血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或就诊血糖升高)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我科确诊STEMI患者4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糖正常组(A组)与就诊血糖升高组(B组)、2型糖尿病组(C组)的预后。结果:(B+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24.7%vs.9.4%,P0.05),C组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死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3.9%vs.0%vs.0.7%,P0.05),C组、B组与A组比较,再发心绞痛率(23.4%vs.31.0%vs.14.7%,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率(41.6%vs.50.0%vs.22.1%,P0.05)、住院期间MACE(58.4%vs.65.5%vs.33.4%,P0.05)及一年全因死亡率(34.2%vs.31.4%vs.16.7%,P0.05)发生率更高。结论 :STEMI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的预后差于血糖正常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住院、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Ⅳ级的CHF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6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分析入院FT3水平与CHF患者6个月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患者入院时FT3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FT33.45pmol/L(63例)、3.45~4.71pmol/L(64例)、4.71pmol/L(63例)3组。FT3 3.45~4.71pmol/L组糖尿病患病率、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FT33.45pmol/L组和FT34.71pmol/L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T3 3.45~4.71pmol/L(HR=0.475,95%CI:1.181~4.631,P=0.019)是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NT-proBNP(HR=1.516,95%CI:1.103~5.443,P0.01)和糖尿病(HR=2.116,95%CI:1.218~5.652,P=0.021)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FT3 3.45~4.71pmol/L(HR=0.567,95%CI:0.198~0.896,P=0.023)是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NTproBNP(HR=1.643,95%CI:1.132~5.467,P0.01)和糖尿病(HR=2.253,95%CI:1.198~5.451,P=0.031)是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T3 3.45~4.71pmol/L的重度CHF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同时该水平FT3也是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白蛋白(albumin,ALB)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民航总医院在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数据登记系统中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以及预后,评估CRP、ALB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314例,平均年龄(63.32±13.57)岁,透析龄65.00(43.75,100.00)个月,死亡患者88例(28.03%)。CRP阳性(≥3 mg/L)157例(50.00%),ALB阳性(38g/L)126例(40.13%)。CRP联合ALB将患者分为双阴性组109例、单阳性组127例和双阳性组78例,全因死亡分别占13.76%、26.77%和50.00%(χ~2=29.766,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双阴性、单阳性、双阳性累积生存率依次降低(χ~2=39.380,P0.001)。多因素COX回归提示,年龄(HR=1.022,95%CI 1.001~1.045,P=0.044)、糖尿病(HR=1.665,95%CI 1.068~2.596,P=0.024)是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血肌酐(HR=0.998,95%CI 0.997~0.999,P=0.005)是保护因素。CRP联合ALB单阳性作为参考,双阳性是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1.709,95%CI 1.027~2.843,P=0.039)。结论和单独CRP或ALB相比,CRP联合ALB与死亡更相关,双阳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10例,根据PCT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n=121)、B组(n=49)和C组(n=40),其中A组PCT≤0.05ng/mL,B组0.05PCT0.5ng/mL,C组PCT≥0.5ng/mL,比较各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UA)、简单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心源性休克并发STEMI(CS)的发生率,并用COX回归分析PCT水平与心脏不良事件和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C组CS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且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UA和STEMI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PCT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呈正相关(HR=1.68;95%CI 1.05~2.68;P=0.030)。结论 PCT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高危险因素,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首次住院至1年内死亡的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0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及院外随访1年情况,分为存活组790例和死亡组113例。观察低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90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总病死率为12.5%(113/903)。死亡组(n=113)的血脂水平、心率、心腔内径、射血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血尿酸、低钠血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与存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低钠血症患者86例,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9.5%(86/903)。与非低钠血症患者相比,低钠血症患者入院血压水平较低、NYHA心功能分级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较低(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钠血症患者院内病死率、随访1年内全因死亡及心力衰竭死亡风险均明显高于非低钠血症患者(P0.01)。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入院时低钠血症仍然是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访1年内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死亡(HR=2.458,95%CI 1.704~3.545,P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低钠血症是我国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及随访1年内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Ⅱ版本2.6(Multiparameter Intelligent Monitoring in Intensive CareⅡversion 2.6,MIMIC-Ⅱv2.6)中单次入院且ICU住院时长> 24 h,同时有RDW检测记录的成年患者。根据RDW预测病死率的最佳cut-off值(14.55%)将研究对象分为低RDW组(RDW <14.55%)及高RDW组(RDW≥14.55%),比较两组的病死率,进一步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评估RDW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共有13 822例患者入组。高RDW组的医院病死率、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均高于低RDW组(分别为19.73%vs.8.42%,15.04%vs.6.65%,22.68%vs.9.12%,36.22%vs.14.45%,均P <0.001)。RDW作为连续变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DW越高,医院病死率(OR=1.227,95%CI 1.190~1.265)、ICU病死率(OR=1.180,95%CI 1.141~1.220)、28 d病死率(HR=1.161,95%CI 1.138~1.185)和1年病死率(HR=1.177,95%CI 1.159~1.195)越高。分组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水平RDW组相比,高水平RDW组患者的医院病死率增加0.912倍(OR=1.912,95%CI 1.683~2.172),ICU病死率增加0.673倍(OR=1.673,95%CI 1.452~1.928),28 d病死率增加0.850倍(HR=1.850,95%CI 1.675~2.043),1年病死率增加1.045倍(HR=2.045,95%CI 1.891~2.212),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入ICU首次RDW增高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长期随访队列的生存分析,探讨腹膜炎发生频率对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4年4月新进入腹膜透析治疗的成人(年龄≥18岁)终末期肾病患者,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按患者腹膜炎发生频次分为3组:A组(<0.2次/年);B组(0.2~0.5次/年);C组(>0.5次/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共22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经过多因素COX回归,患者年龄(HR=1.058,95%CI:1.040~1.076,P<0.001)、Charlson合并症指数(HR=1.274,95%CI:1.107~1.466,P=0.001)、时间平均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HR=0.998,95%CI:0.996~0.999,P=0.001)和腹膜炎发生频率(HR=3.301,95%CI:2.098~5.196,P<0.001)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炎发生频率不同的3组间总体生存率存在差异(χ^(2)=99.473,P<0.001),C组死亡风险高于A组(HR=2.022,95%CI:1.184~3.452,P=0.010);高于B组(HR=3.450,95%CI:1.723~6.906,P<0.001);而A组、B组死亡风险无差别(HR=1.013,95%CI:0.621~1.652,P=0.958)。结论腹膜透析治疗中,腹膜炎发生频率可以影响患者生存。但其影响存在阈值,当腹膜炎发生频率超过0.5次/年时,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相关因素,特别是甲状旁腺(parathyroid,PT)增生在全因死亡和MACE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7月~2019年7月的MHD患者,收集其死亡或MACE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及PT增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资料较为完整的MHD患者70例,中位随访时间71个月,基线平均年龄(60.07±13.62)岁、透析龄(58.37±50.17)月;男性占61.4%。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44.3%(31/70),MACE发生率34.3%(24/70)。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3.707,P0.001)、PT增生的比例(χ~2=8.504,P=0.004)及CaCS值(Z=-3.536,P0.001)明显高于非死亡组;血磷(t=-1.222,P=0.226)、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t=1.877,P=0.065)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T增生和高龄是全因死亡(PT增生HR=2.422,95%CI:1.081~5.427,P=0.032;年龄HR=1.054,95%CI:1.013~1.097,P=0.032)和MACE(PT增生HR=9.117,95%CI:2.195~37.877,P=0.002;年龄HR=1.055,95%CI:1.003~1.110,P=0.036)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增生组全因死亡(χ~2=5.760,P=0.016)和MACE事件(χ~2=6.794,P=0.009)发生率高于PT非增生组。分析PT增生的相关因素发现高血磷(OR=125.805,95%CI:5.009~3159.418,P=0.003)和长透析龄(OR=1.023,95%CI:1.000~1.046,P=0.047)是PT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增生是全因死亡和MACE的危险因素;血磷水平升高是PT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早期干预导致PT增生的危险因素,如高磷血症等,可起到降低MH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MAC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TnI)水平检测对急诊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作用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62例急诊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TnI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220例(TnI轻度升高)、B组283例(TnI正常)、C组159例(未检测TnI)。主要终点为1年内全因死亡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结果:A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AMI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但3组患者1年内总体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I轻度升高与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及AMI发生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所有患者随防至2022年8月。分析MLR与MHD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共25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55.2%,平均年龄(57.0±13.9)岁。中位随访时间22.0(11.0,27.0)月,至随访终点62例(23.9%)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R(HR=6.251,95%CI:2.654~14.723,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HR=1.119,95%CI:1.057~1.184,P<0.001)、全身免疫炎症指数(HR=1.001,95%CI:1.000~1.001,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MLR与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HR=4.81,95%CI:1.32~17.53,P=0.017)。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人群中,MLR作为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是稳定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MLR的升高,生存率逐渐下降(Log-rank检验χ^(2)=12.248,P=0.007)。结论MLR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MHD患者生存率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变异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内科229位MHD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患者转归资料。根据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变异度(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IDWG-CV)三分位数0.374(0.287,0.410),将患者分为IDWG高变异组、IDWG中变异组和IDWG低变异组3组。分析IDWG-CV与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229例患者平均年龄(61.79±14.47)岁,平均透析龄(58.93±21.10)月,死亡患者55例(24%),其中心血管事件死亡24例(10.5%)。IDWG-CV高变异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高于IDWG-CV中变异组和IDWG-CV低变异组(χ^(2)=8.724,P=0.013),全因死亡率高于IDWG-CV中变异组和IDWGCV低变异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5.219,P=0.074)。结合IDWG是否达标的亚组分析显示,IDWG未达标且高变异组的全因死亡分别高于其他5组(χ^(2)=22.351、2.030、11.379、0.765、11.831,P<0.001、0.154、0.001、0.382、0.001)心血管死亡较其他5组相比最高(χ^(2)=11.672、7.506、10.201、1.851、7.305,P=0.001、0.006、0.001、0.174、0.007)。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R=2.365,95%CI:1.160~4.822,P=0.018)、少尿(HR=0.525,95%CI:0.284~0.972,P=0.040)、低蛋白血症(HR=0.291,95%CI:0.162~0.522,P<0.001)和高IDWG(HR=3.385,95%CI:1.909~6.002,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HR=0.223,95%CI:0.087~0.575,P=0.002)和高IDWG(HR=3.318,95%CI:1.387~7.940,P=0.007)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DWG未达标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低于达标的患者(χ^(2)=26.570、10.423,P<0.001、0.001);IDWG高变异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低变异组和中变异组的患者(χ^(2)=7.116、10.097,P=0.028、0.006)。结论MHD患者IDWG变异度较大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高,其中IDWG不达标且变异度大的患者死亡率更高。控制IDWG达标且低变异度可能更有益于提高MHD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吸烟状况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ACS住院患者31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13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8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98例,收集患者吸烟状况并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分析ACS患者不同吸烟状况[无吸烟组(A组)、已戒烟组(B组)、在吸烟组(C组)]之间HDL-C水平的差异,并行亚组分析。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比较:ACS患者A、B、C三组之间在性别构成上有统计学差异(P=0.003),男性吸烟者比女性多;A、B、C三组之间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饮酒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ACS患者不同吸烟状况下的血脂水平比较:A、B、C三组之间的TC、TG、LDL-C无统计学差异;HDL-C在A、B、C三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而且A组高于B组(分别为1.06±0.27 vs.0.98±0.22,P0.05),A组高于C组(1.06±0.27 vs.0.86±0.23,P0.001),B组高于C组(0.98±0.22 vs.0.86±0.23,P0.01)。3在入选的男性ACS患者中,A、B、C三组之间的HDL-C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A组高于C组(1.01±0.27 vs.0.84±0.22,P0.001)、B组高于C组(0.95±0.22 vs.0.84±0.22,P0.05);在女性ACS患者中,A、B、C三组之间的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但HDL-C在三组间呈逐渐下降趋势。4ACS各亚组中不同吸烟状况下的HDL-C水平:在UA患者中,A、B、C三组之间HDL-C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A组高于B组(1.14±0.25 vs.1.01±0.21,P0.01)、A组高于C组(1.14±0.25 vs.0.78±0.16,P0.001)、B组高于C组(1.01±0.21 vs.0.78±0.16,P0.001)。在NSTEMI患者中,A、B、C三组之间的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在STEMI患者中,A、B、C三组之间HDL-C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仅A组与C组的HDL-C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07±0.25 vs.0.83±0.16,P0.001)。结论不同吸烟状况与ACS患者血浆HDL-C水平之间有密切关系,吸烟可导致HDL-C水平下降,戒烟能改善HDL-C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肠镜前端安装透明帽联合二氧化碳CO2气体注入对结肠镜检查进镜速度及镜下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拟行结肠镜检查的216例患者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B、C 3组,每组72例,A组患者肠镜前端安装透明帽而后行结肠镜检查,B组检查前肠镜不安装透明帽,进镜前肠管内注入CO2气体,C组联合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而后再行肠镜检查,比较3组患者检查过程中进镜速度及息肉检出率差异。结果 A、B、C 3组受检者肠镜达到回盲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8%vs 90.3%vs 98.6%)(χ2=5.34,P=0.069);到达回盲部平均时间C组A组B组[(7.14±1.12)vs(8.75±1.33)vs(9.03±1.57)min,F=3.75,P=0.025]。3组总体息肉检出率C组A组B组(38.9%vs 34.7%vs 23.6%)(χ2=4.10,P=0.129),A、B、C 3组微小结肠息肉检出率(30.6%vs 18.1%vs 36.1%)及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20.8%vs 8.3%vs 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48;χ2=6.58,P=0.037)。患者撤镜后10 min[(4.35±0.62)vs(4.88±0.85)vs(5.57±1.05)]和30 min[(3.04±0.37)vs(3.30±0.56)vs(4.41±0.84)]VAS评分C组B组A组(F=4.85,P=0.009;F=3.26,P=0.040)。结论结肠镜检查时镜端安置透明帽联合CO2注入可显著提高结肠镜进镜速度与结肠息肉检出率,对微小结肠息肉及右半结肠息肉的检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研究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的肝脏酶谱变化,评价急性PQ中毒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收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按照ALT是否达到正常上限3倍以上分为急性肝损伤组和非肝损伤组,分析评价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及动脉血气分析数据等,同时也分析急性肝损伤危险因素、2组的生存率差异等。结果:共320例急性PQ中毒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34例发生急性肝损伤,占41.9%,急性肝损伤发生的平均时间为(3.6±1.3)d,ALT平均为413(IQR,227.8~614.3)U/L,其中最高值为4 040U/L。急性肝损伤组与非肝损伤组比较,2组患者在口服量[(73.0±58.2)ml vs.(41.8±42.0)ml,P0.01)]、血PQ浓度[(2.0±1.8)μg/ml vs.(0.7±1.1)μg/ml,P0.01)],就诊时间[(6.1±3.4)h vs.(5.2±3.1)h,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肝损伤组患者肾损伤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及胰腺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肝损伤组(81.3%vs.36.6%,P0.01;65.7%vs.22.0%,P0.01;32.8%vs.4.3%,P0.01),2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4%vs.18.8%,P0.01),急性肝损伤是急性PQ中毒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HR=1.921,95%CI1.011~3.649,P=0.046)。结论:急性肝损伤是急性PQ中毒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急性PQ中毒的死亡危险因素,总之,急性PQ中毒导致急性肝损伤一般出现在1周内,且多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远期病死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2493例患者(男1860例,女633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临床特征及随访数据.按照性别分组比较男女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远期病死率,并分别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不同性别远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女性年龄较大,术前合并主要疾病的比例较男性高,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血运重建史较男性少;中位数随访时间555天,随访率93.4%,女性术后远期病死率高于男性患者(HR 3.012,95%CI,1.094~8.293,P=0.033),女性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女性远期死亡的因素为体重指数(HR 0.771,95%CI 0.602~0.988,P=0.040),糖尿病(HR 4.879,95%CI 1.484~13.287,P=0.012),吸烟(HR 4.369,95%CI 1.517~12.583,P=0.006),冠心病分型(HR 3.420,95%CI 1.658~9.439,P=0.021),血红蛋白水平(HR 0.940,95%CI 0.890~0.992,P=0.025),肌酐水平(HR 4.997,95%CI1.065~15.764,P=0.009),LDL-C(HR 1.055,95%CI 1.008~1.104,P=0.032),病变血管支数(HR 5.957,95% CI 1.642~9.680,P=0.007);影响男性远期死亡的因素为年龄(HR 1.098,95% CI 1.021~1.181,P=0.024),糖尿病(HR 1.769,95%CI 1.024~5.764,P:0.014),肌酐水平(HR 5.481,95% CI 1.327~11.659,P=0.006),开口病变(HR 3.137,95%CI 1.464~13.020,P=0.011).结论 女性PCI术后远期病死率高于男性,影响PCI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影响程度在男女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张晓静 《新医学》2015,(2):119-12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吸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STEMI患者132例,比较吸烟组(n=57)患者与非吸烟组(n=75)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的各项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等与LVEF<40%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吸烟组患者比较,吸烟组患者年龄[(59.6±10.9)岁vs.(64.9±8.9)岁,P=0.007]较低,CRP(30.09 mg/L vs.21.14 mg/L,P=0.010)增高,合并前壁(14.0%vs.8.0%)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比例(50.9%vs.25.3%)更高,LVEF[(40.3±8.7)vs.(53.0±10.6),P<0.001]降低,CK-MB峰值[(174.37±114.73)U/L vs.(145.88±112.44)U/L,P=0.015]、脑钠肽前体[(2 293±1 165)pg/L vs.(1 872±662)pg/L,P=0.025]增高,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22.8%vs.9.3%,P=0.032)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OR=3.423,95%CI 1.694~8.735,P=0.019)与LVEF<40%相关(P<0.05)。结论吸烟可能使STEMI早发,心功能更差,合并的炎症反应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确诊急性STEMI且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到院时采集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按照WBC水平不同分为两组,≤9.5×109/L为A组,>9.5×109/L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血管事件以及长期预后进行比较。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长期预后。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的比较使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多个变量与临床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36个月,两组患者的累积MACE发生率A组(4.8%)明显低于B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135,95%CI:1.011~1.275,P=0.033)、吸烟史(HR:0.689,95%CI:0.519~0.915,P=0.010)、WBC(HR:1.356,95%CI:1.005~1.831,P=0.046)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可能是影响急性STEMI且接受PCI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泽锋  税星  汤磊乐  陈璘 《新医学》2020,(10):752-75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对非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合并和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AF患者702例,排除阵发性AF、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未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37例,最终纳入265例。依据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水平分为A组(心室率≤80次/分)132例和B组(心室率> 80次/分)133例。随访28(6~56)个月,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控制混杂因素,然后对比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与全因死亡关系。并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冠心病AF组及非冠心病AF组,采用相同方法分析2组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与全因死亡关系。结果 PSM后,A组全因死亡率较B组低(OR=0.400,95%CI 0.166~0.962,P=0.041)。PSM后,冠心病AF组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80次/分患者(A1组)全因死亡率与心室率> 80次/分患者(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30, 95%CI 0.243~2.199, P=0.576);非冠心病AF组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80次/分患者(A2组)的全因死亡率较心室率&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入院直接胆红素与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本文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沧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自发病至入院1个月内的患者,每名患者入院后即刻化验直接胆红素。收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实验室化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冠脉介入资料。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最后一名入选患者随访截止至2018年10月。研究最终入选患者284例,其中男性202(71.1%)例,平均年龄(61.48±11.99)岁。中位随访日期33(28,36)个月,期间共33(11.6%)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者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2.70,8.00)μmol/L与3.40(2.50,4.60)μmol/L,P0.01]。取所有患者直接胆红素中位数3.5μmol/L作为分组的界值,分为3.5μmol/L组(n=140)即高值组和≤3.5μmol/L组(n=144)即低值组。低值组死亡率为6.2%(9/144),高值组死亡率为17.1%(24/140),两组全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全因死亡为终点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胆红素组对比,高胆红素组全因死亡风险增高(HR=2.653,95%CI 1.233-5.709,P=0.013)。在纳入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年龄,是否保守治疗,围手术期LVEF,Syntax评分等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6.575,95%CI 1.227-35.231,P=0.028)。进一步分析发现,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ROC)0.659,95%CI0.550-0.768,P0.01】。结论入院直接胆红素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