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动脉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6广元市中心医院9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A及CTP检查,基于CTA图像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CTP参数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对比剂峰值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侧支循环评分与CTP参数值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CTA评估侧支循环良好组63例(65.63%),侧支循环不良组33例(34.37%)。侧支循环良好组rCBF、rCBV较侧支循环不良组高(P<0.05),rTTP、rMTT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低(P<0.05)。rCBF、rCBV均与CTA侧支循环评分呈正相关(r=0.472、0.518,P<0.01),rTT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范围侧支循环及磁共振灌注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均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检查,比较灌注参数情况、入院时与治疗7 d后NIHSS评分及出院3个月后的MRS评分、出院3个月内终点事件情况。结果(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侧rCBV增加,rTTP、rMTT延长(P均<0.01); 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rTTP、rMTT延长,患侧rCBF降低(P<0.01);(2)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rMTT、rCBV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3)侧支循环良好组入院时、治疗7 d后NIHSS评分、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出院3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低(P<0.05)。结论 良好的侧支循环及脑灌注状态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CTA、CTP、DSA联合评估Willis环不同mTICI代偿分级对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差异。方法 根据CTA筛选出单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65例并同时完善了CTP检查,其中33例经DSA压颈试验证实有经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向狭窄侧代偿供血(mTICI≥2b)称Willis环代偿良好组;另32例经DSA压颈试验证实没有向狭窄侧的代偿供血,或代偿不充分(mTICI≤2a)称Willis环代偿不良组。对所有患者给与狭窄血管的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手术(CAS),残余狭窄≤30%。所有患者术后3 m内均完善CTP检查,测量并计算两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术前、术后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两组术前、术后灌注参数自身比较与组间横向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Willis环代偿不良组rMTT、rTTP延长、rCBV略增加与Willis环代偿良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rCBF差异不显著(P=0.14);术后Willis环代偿不良组rCBV、rCBF、rMTT、rTTP与Will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及侧支循环代偿与转化生长因子1(TAK1)、Toll样受体4(TLR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且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72例患者,根据软脑膜评分方法(rLMC)评分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39例)和侧支循环较差组(33例); 收集患者一般的临床数据和血清,用ELISA实验检测患者血清TLR4和TAK1水平。结果 侧支循环较好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均少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 侧支循环较好组与侧支循环较差组比较rLMC评分较高,NIHSS评分较低(P<0.05); 侧支循环较好组TLR4和TAK1水平均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 侧支循环较好组溶栓后24 h后NIHSS评分、30d后NIHSS评分和90d后MRS评分均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且侧支循环较好组预后良好患者的比例高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 rLMC评分与患者血清TLR4和TAK1水平呈负相关(r=-0.819,-0.701,P<0.01); 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病、TLR4和TAK1水平增加均为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rLMC评分与TLR4和TAK1的水平呈负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病、TLR4和TAK1的水平增加均为静脉rt-PA溶栓后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颅内大动脉狭窄性卒中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脑血流灌注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探讨侧支循环的功能评价。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4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或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发病7d内行CT灌注(CTP)检查,其中20例患者在3个月、15例患者在6个月、10例患者在12个月复查CTP。对不同随访时间点进行对比分析患侧脑血流量(CBF)参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CTP各参数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和相对延迟时间(rDelay)。结果 3个月复查时有50%的患者CBF参数无明显改变,甚至有30%的患者CBF在进行性下降,仅有20%的患者CBF参数增加;6个月复查时,有47%的患者CBF无明显改变,有20%的CBF在进行性下降,有33%的CBF增加;12个月复查时,有40%的患者CBF无明显改变,有20%的CBF在进行性下降,而有40%的CBF增加。且在12个月时患者mRS评分有所下降(P 0.05)。3个月访视组CTP各参数表现为缺血半暗带区rCBV、rTTP、rDelay均较发病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个月时CTP表现为缺血半暗带区rMTT、rTTP和rDelay均较发病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时CTP表现为缺血半暗带区rCBF增多,rMTT、rTTP和r Delay均较发病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CTP中CBF参数在不同时间点均有增加及下降的改变;不同时间点CTP各参数变化不同,TTP、Delay、MTT时间参数变化较早,CBF和CBV参数变化较晚,且在12个月复查CTP中CBF增加最明显,且患者预后较好,更能间接反应侧支循环建立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钙水平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清钙水平分为3组,血清钙<2.15 mmol/L为A组,血清钙2.15~2.50 mmol/L为B组,血清钙>2.50 mmol/L为C组,比较3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入院后对症治疗,头部影像学检查患者出血病灶的体积,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检测血清钙及血肌酐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的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钙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组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 A组出血病灶体积、NIHSS评分、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出血病灶体积、NIHSS评分、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 A组mR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m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随访1年后A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病死率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水平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血清钙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钙水平低的患者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更高,监测患者的血清钙水平对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神经功能损害及氧化应激反应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MCA闭塞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侧支血流的判断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A)(TIMI 2~4级)组、侧支循环代偿不佳(B)(TIMI 0~1级)组,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相关神经系统标志物、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结果 A组有吸烟史、糖尿病史的例数以及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有饮酒史的例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A组血清NSE,S100B,GFAP,MDA,8-iso-PGF2α,8-OHdG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BDNF,NGF,GSH-Px,SOD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急性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良好代偿能够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A、CT灌注成像联合DSA评估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Willis环结构及功能对颈动脉支架置入的决策影响。方法根据CTA筛选出单侧颈动脉狭窄90%的患者80例,40例经DSA证实有通过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向狭窄侧代偿供血,称Willis环代偿组;另40例经DSA证实没有向狭窄侧的代偿血供,称Willis环无代偿组。两组均同时行CTP检查,测量并计算两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对40例Willis环无代偿组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给与支架置入术,残余狭窄30%,术后7 d再次行CT灌注扫描。Willis环无代偿组术前、术后的相对灌注参数分别与Willis环代偿组比较。结果 Willis环无代偿组术前rMTT、rTTP与Willis环代偿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Willis环无代偿组术后与Willis环代偿组rCBV、rCBF、rMTT、rTT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Willis的结构和功能可明显改变脑血流分布,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和心源性脑梗死(CE)机械取栓治疗的差异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8月行机械取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 33 例,比较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闭塞的血管、侧支循环、取栓次数、从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的时间、取栓后补救措施和血管再通的程度,并评估NIHSS评分、mR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CE组的冠心病(或风心病)、房颤病史比例高于LAA组(P<0.05); LAA 组侧支循环良好率为43.48%,高于CE组的10%(P=0.045); CE组从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取栓的次数均P<0.05); 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的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2组开通后再闭塞、脑出血和病死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行取栓治疗需要更短的开通时间、更少的取栓次数、得到更好的血流灌注,但2组最终的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病情恶化(END)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2 h内完成DSA检查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37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END分为nEND组(182例)与END组(55例),多变量logistic分析确定脑梗死急性期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158例,其中23例(14.6%)发生END; 侧支循环不良79例,32例(40.5%)发生END,侧支循环不良患者END发病率显著增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END组与nEND组患者糖尿病病史(P=0.016)、收缩压(P=0.026)、低密度脂蛋白(P=0.019)、空腹血糖(P=0.023)、超敏C反应蛋白(P=0.029)、基线NIHSS评分(P=0.000)、大动脉狭窄或闭塞(P=0.008)及侧支循环(P=0.000)有明显差异,其余变量无明显差异(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NIHSS评分(OR=0.777,95%CI=0.654~0.924,P=0.004)、大动脉狭窄或闭塞(OR=2.298,95%CI=1.019~5.180,P=0.045)和侧支循环不良(OR=6.289,95%CI=3.007~13.156,P=0.000)。结论 脑梗死END发生与侧支循环不良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灌注成像的影响。方法 选取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于溶栓前、后行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溶栓前后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的变化,于溶栓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CT灌注成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CBF、CBV降低,MTT延迟,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组大部分患者溶栓后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梗死核心区rCBF、rCBV与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rCBF值显著增加(P<0.01),rMTT值减小(P<0.01)。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缺血半暗带区rCBF、rCBV值明显减低,rMTT增加(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溶栓组缺血半暗带区rCBF、rCBV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rMTT值明显减少(P<0.01)。溶栓组神经功能恢复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rCBF显著增加,rMTT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CT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01—2016-01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例脑梗死患者采取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测量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IP)与健侧镜像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值,计算梗死核心区及IP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头颅平扫发现9例早期脑梗死征象,其余24例未发现异常。33例患者行CTP成像均发现异常灌注区,其中25例存在IP;与健侧镜像区对比,CBV无显著差异(P0.05),而TTP、MTT值明显延长,CB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对比,CBF、CBV升高,TTP缩短,M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区与梗死核心区rCBF、rCBV、rTTP、rMT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超急性期(发病6h以内)、15例急性期(发病6~72h)中11例、8例亚急性期(发病72h~14d)中4例存在IP。缺血半暗带分期:Ⅰ2期6例,Ⅱ1期12例,Ⅱ2期7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通过注射一次对比剂获得常规CT、CTP、CTA数据,对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有无IP等提供明确的影像学依据,且可对IP进行分期,为临床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且显著降低了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供血区域的侧支代偿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的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经DSA确诊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 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ollateral vessel grading system, ASTI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进行评分并采集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然后随访患者3个月时mRS评分,采用ASTIN/SIR方法与NIHSS评分联合预测患者的预后。结果(1)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P<0.0001;(2)ASTIN/SIR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66.7%,P<0.0001,95% 可信区间(0.692~0.960); 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6.1%,P<0.0001,95%可信区间(0.735~0.977);(3)ASTIN/SIR评分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2.8%特异度为77.8%,P<0.0001,95%可信区间(0.772~0.989)。结论(1)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呈负相关;(2)ASTIN/SIR评分及NIHSS评分可以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3)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联合应用可增加预测大脑中动脉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CTP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发病24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CT平扫与CTPI检查,计算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峰值时间(rTTP)、相对峰值增强(rPE)的灌注参数及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结果 CT平扫显示脑缺血性改变29例,其中为责任病灶21例,未见异常16例,未见责任病灶24例;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46.67%(21/45),特异性为72.41%(21/29)。CTPI显示灌注异常44例,均为责任病灶;灌注正常1例,后经头颅MRI证实为急性脑干梗死;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7.78%(44/45),特异性为100%(44/44)。CTPI较CT平扫对急性脑缺血性病灶更敏感(P〈0.01)。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各个灌注参数相对值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CTPI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CTPI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骨成形术时机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1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颅骨成形术46例(早期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以后颅骨成形术66例(常规组)。术前及术后2周,颅脑CT灌注扫描评估脑灌注情况,包括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临床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术后2周,两组rCBF、rCBV、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rMTT、rTTP、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早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预后良好率(86.96%,40/46)明显高于常规组(74.24%,49/66;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87%,5/46)与常规组(16.67%,11/6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脑血流灌注状态及神经功能,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脑屏障通透性与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共76例,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血脑屏障通透性等。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后共有8例患者失访,其中mRs评分为良好(0~1分)共32例,为预后良好组,余为预后不佳组(2~6分)共36例; 2组患者性别、BMI、梗死部位、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发病时间、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应用药物、基线NIHSS评分、Cr,BUN,HDLc,LDLc,PLT,HGB,APTT,D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房颤史的比例、UA水平与预后不佳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AUC无明显差异(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Ktrans及VP与预后不佳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0,P=0.026)、Ktrans(OR=1.104,P=0.005)为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VP(OR=0.556,P=0.022)为保护因素。结论 血脑屏障通透性为影响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miR-103,miR-29b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AIS患者(AIS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57例)和重度组(24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另选择56例同期于本院门诊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iR-103,miR-29b表达水平,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miR-103,miR-29b表达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03,miR-29b表达水平对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组血清miR-10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R-29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103表达水平随着AIS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miR-29b表达水平则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03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miR-29b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AIS患者血清miR-103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r2=0.636、0.794,P<0.05),miR-29b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r2=-0.664、-0.659,P<0.05)。ROC分析显示miR-103,miR-29b表达水平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0.741,联合miR-103,miR-29b表达水平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AUC为0.918,高于单独miR-103,miR-29b表达水平(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miR-103表达水平升高,miR-29b表达水平降低,miR-103表达上调、miR-29b表达缺失均与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神经功能恶化有关,可以为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